蘇寶珠與周珣很快“舊情復燃”,一時間也顧不得忠勇侯府的困局。
好在隨著崔相的倒臺,一切針對忠勇侯府的行動都消失了,他們一家人雖然前頭過得辛苦了些,但沒了崔家人針對,后面的日子眼看著就能好起來。
王氏沒在最疼愛的小女兒這里得到寬慰,也漸漸發現對方似乎有意疏遠侯府,她心中難過的同時又覺得不甘。
明明是自己將她帶來了京城,給了她侯府小姐的尊貴,還幫著她拋棄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可她卻在成為了尚書府的兒媳后,一點兒也不思回報自己,反而將侯府當成了累贅。
王氏忍不住日日在府中說起小女兒的不好,埋怨她的狠心。
早就已經從鄉下找到結果回來的蘇仲禮對此毫不在意,離開了侯府這么久,他在尋找真相的途中也吃了不少苦,經歷了不少人和事,不再是從前那個莽撞又無知的少年人了。
他這一路上遇見過一位年老的智者,她是個很有遠見卓識的女子。蘇仲禮在與對方相識后,終究沒有忍住將自己家中的遭遇告知了對方。
這位智者聽完了一切后,沉吟片刻道:“倘若你這兩個妹妹的遭遇只是一場意外,那么兩人都是不該被苛責的受害者,只是留在你家的孩子或許得到了命運的饋贈,但也不能因為不屬于她的過錯對她抱有惡意。流落在外的孩子更該得到你們的愛護,讓她曾經失去的疼愛和尊嚴,補全她空缺的人生。”
“但如果這一切都源于旁人的私欲,而非意外。那么這兩個被惡意調換的孩子,就不該生活在一起了。無論這件事里她們誰是受益者,此事被揭露之后,她們就只會位于天平的兩面。陌生感和對未來的畏懼會將她們吞噬,周圍人的聲音也會一次次刺穿她們的自尊。”
“即便兩人對待對方都寬容和善,但周圍的人會逼迫著她們相互比較,推動著她們互相敵視。處于那樣的環境之中,只要她們身處一片天地,她們就必須分出一個高下,就必須有一個強弱。這是她們自己無法改變的。”
“若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父母無法平衡好兩個女兒之間的關系,無法將一碗水端平,那么她們之間終有一個會陷入瘋狂的。”
老夫人的聲音久久在蘇仲禮的腦中回蕩,讓他不得不開始正視起蘇衡玉回到家中后發生的一切。
他將過往一幕幕重新在腦中“看”了一遍,這一次他終于徹底品味出了父母對于蘇衡玉的輕視、兄長對于蘇衡玉的鄙夷、妹妹對于蘇衡玉的惡意和排斥,以及……他自己對蘇衡玉的忽視和冷漠。
他終于有些明白,為何當初蘇衡玉在生了一場病后,那么堅決地想要離開侯府。
她不是在耍脾氣,也不是想要借此和娘親、小妹作對,她只是真的被傷到了心,所以決定遠離侯府,順便也遠離這一家人。
被老夫人一語點明了迷茫后,蘇仲禮也沒有選擇回京,他繼續朝著蘇衡玉當初被帶來的村子而去,又是一番艱辛后,才終于找到了那戶人家。
他從村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妹妹曾經過著怎樣的日子,她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總是被“二丫、二丫”地呼來喚去。
等到她想要一個名字的時候,那家人玩笑似地喊她“招娣”。
她還那么小,不過十二歲就要被賣給一個傻子做娘子。
而這一切本不該她經受,都是那對夫妻故意調換了她!
不錯,蘇仲禮終究還是從這兩人口中問出了真相,知曉了孩子被換的實情。
原來是他們不想要剛出生的二女兒,因為對方瞧著不夠健康,仿佛養不活一般。
得到了真相,蘇仲禮毫不客氣將兩人扭送到了官府。
他到底是侯府的公子,即便忠勇侯的名頭在京城什么都做不到,但在這偏遠之地的縣衙,卻已經很能唬人了。
這夫妻倆都受了刑罰,被關進了大牢里,不久之后便要發配邊關去。
做完這一切,蘇仲禮才回到了家中,而此時家里的鬧劇已經開始,蘇衡玉也接下了重擔,前往南宜城了。
蘇仲禮后面又得知了自己離開后,家里發生的一切。
他從一開始對于爹娘對蘇衡玉不公的不喜,到后面慢慢平靜。他很清楚,這兩方的矛盾已然完全無法調和。
蘇寶珠是他們的乖女兒,蘇衡玉怎么也比不過,索性就不要讓她繼續被這一家子偏心眼兒的“家人”拖累了吧。
看清楚這些的蘇仲禮再也沒去找過蘇衡玉,只當這世上再無這個人。
掙脫出了爛泥的人,又何必被再次拉回來呢?
經過了這么多,他也看清了家中所有人的真面目,他不再留戀家人,也清楚整個侯府未來都是要留給大哥的。
他沒有要爭搶的意思,開始自己尋找出路。
侯府的沒落是必然的,若是他再不振作起來,往后恐怕真的會養不活自己。
他在讀書一道上沒什么天賦,就想要去學著做生意。
好在他從前還攢了些銀錢,便趁著大魏如今貿易發達的熱潮,做起了香料生意。
這門生意不好做,他起初本金不夠,是老三蘇季文將自己攢下的錢借給了他,才讓他慢慢發展了起來。
大魏的香料種類越來越多,而他本身出身勛貴,也算見多識廣,對于香料這些雖然不會配置,但也會欣賞。在與幾個比較靠譜的商隊合作了一番后,慢慢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后面他的生意逐漸開始步入正軌,蘇仲禮就給蘇季文找了江南一家學風不錯的書院讀書。
魏帝對侯府不喜,但好在并未禁制勛貴子弟考科舉。
若是蘇季文有那個本事,未來興許真的能通過科舉入仕。兩兄弟都是很聰明的人,他們在看清了自己的現狀后,便學著努力了起來。
原本日子都好好地在過著,直到有一天,他們收到了家中的來信,信里是母親王氏羞恥而憤怒的哭訴:他們的妹妹蘇寶珠與周珣私通,被周珣的妻子給抓了個正著,已經鬧到了禮部尚書家里。
尚書府那邊十分惱怒,似有要針對侯府的意思。
王氏夫妻倆抵擋不住對方的怒火,希望兒子能回來幫忙。
順便,他們已經將蘇衡玉也叫了回來,要求她保住自家的富貴。
看到這最后一句話,兄弟倆當即愣住,而后再顧不得其他,連夜收拾行李往京城趕去,而今正好和即將登門的蘇衡玉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