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公澤不是尿壺,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所以他在得到反法同盟出了大問題的消息之后,立刻就離開漢普頓宮打獵去了。
而且經過這一事件,他深刻的感受到了地盤和軍隊的重要性。
特別是軍隊,對于現在還沒法擁有穩定地盤的莫公澤來說,軍隊就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可能隨便拿出去給別人扛雷。
更何況,首相小威廉.皮特看起來已經快要完全失去王室的信任了,他沒有那么大的臉蛋,上個門就想讓自己賣命!
倫敦東北,劍橋郡。
莫公澤有三千五百人駐扎在這里,隸屬于魯王右衛的三個步兵千戶所。
此時魯藩兵力算上水師的話,已經接近了三萬人,其中三衛陸軍約兩萬五千人,每衛在八千到八千五百人不等。
這個規模,已經跟明初朱元璋分封諸子,還得是秦、晉、燕等邊地大藩的三衛軍兵力差不多了。
行獵完畢,將領們興高采烈的去烹飪獵物,搬運美酒之時,莫公澤來到了中軍大營。
他與兼任的魯國相曹振鏞,魯國長史兼行軍司馬山西壺關縣人申瑤,右衛指揮使劉榮慶等商議起了事情。
魯藩看著實力雄厚,魯王父子還有獨行專斷之權,但實際上魯藩在大虞王朝內部,并不算什么好去處,甚至還要排在去南洋使司六省,安西使司四省之后。
也就是比去北賀洲都護府,瞻洲都護府好上那么一點點。
所以曹振鏞一到歐洲就跑不掉了,因為壓根沒人來接他的班。
扛到前年,已經在歐洲工作十二年的曹振鏞實在繃不住了,只能給莫子布上書。
莫子布這邊,也是經歷了好幾輪的挑選,才選了申瑤等一群文官來到歐洲熟悉環境,預備幾年后接曹振鏞的班。
“世子殿下,按照目前來說,我們魯藩軍三萬兵馬至少需要一百五十萬銀元用來支付餉銀,一百萬銀元用來負擔被服槍械等軍械的支出。
如果仗打的比較頻繁的話,可能要翻倍,也就是一年需要五百萬銀元的軍費?!?
莫公澤默默算了一下,也就是說,和平時期每兵一年需要至少八十塊銀元,戰爭時期就得在一百六十銀元以上了。
一百六十銀元以上,換算過來就是五十英鎊出頭。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肩負起這擔子,就很難理解叔父大皇帝的胸襟啊!”
莫公澤感嘆的說道:“傳令下去,自今日起,我軍百戶以上文武官員每旬日與我一起,向東叩謝大皇帝的恩情。”
這一串串的數字,一塊塊的銀元,就是莫公澤這三萬兵馬能打的真正原因,完全就是用錢堆起來的。
與魯藩軍比起來,英法普羅的軍隊壓根就是叫花子兵,只有他們中最精銳的,才能勉強與魯藩軍的待遇相比。
而這一切,莫子溶、莫公澤父子是負擔不起的,每年五百萬銀元,賣了他們也拿不出來。
別看莫氏父子在歐洲有一大堆頭銜,但是加起來每年的收入,只有區區四五十萬銀元而已。
這點錢維持他們基本的排場,封國的日常行政是夠了,想爆兵,做夢去吧。
“不過這些年歐陸大戰頻發,很多東西都不好賣了,今年已過半,特殊貿易收益卻只有八十三萬銀元,是以目前財政還是比較緊張的,世子殿下還需得想想辦法了?!?
長史兼行軍司馬申瑤出言提醒道,這每年魯藩收到的五百萬左右銀元的補貼,分三個部分。
一部分由大虞朝廷劃撥,大約在兩百萬銀元上下。
一部分干脆就是莫子布的內帑補貼,大約有一百萬銀元上下。
剩下的兩百萬銀元缺口,則是靠特許貿易。
此時的大虞對外貿易是有一個總量限制的,因為華夏這種文化和地理位置,決定了糧食生產絕對是重中之重。
如果放開貿易,經濟作物勢必要嚴重沖擊農業,在生產力還沒有質的飛躍,至少化肥和現代農藥沒出來之前,對經濟作物的種植,必須要有規劃和規定。
同時,限制一下每年的總出貨量,有利于保持大虞外貿產品的高端品牌形象,也不至于因過度傾銷導致歐羅巴諸國強烈反彈。
所以,每年的特許外貿配額,光是這個額度,就能帶來不菲的收益。
莫子溶、莫公澤父子就是靠著這個特許額度,一方面自己組建商隊來貿易,一方面把額度賣一些出去賺取錢財。
每年正好大約能有兩百二三十萬銀元的收入,覆蓋軍費開支后,略微還有一點盈余。
可是今年,這都九月快完了才八十三萬銀元,全年能有一百二十萬就算不錯了,這缺的八十到一百萬銀元,可哪去找啊!
不過,這還不算最壞的消息,右衛指揮使劉榮慶拿出了他的報告。
“世子殿下,咱們魯藩到歐羅巴洲二十年,始終未能有個穩固的基業,因此對于祖國兵將的吸引力正在逐年下降。
到了如今,如果不能很快確定地盤和封賞,那么就只能推高待遇,至少要再加一倍,方能留住人保住戰斗力?!?
魯藩到歐洲插針的事,實際上最開始并沒有這么設計,是莫子布根據形勢一步一步走才完善到現在這個樣子的。
這時間一拖得長了,就造成了魯藩吸引力的急劇下降,這些年沒有哪怕一員大虞準將以上的將領愿意來魯藩,就是明證。
目前,魯藩的官兵來源,主要有三部分,其一是以莫公澤側室香山洪氏為主的大虞勛貴給他的投資。
這些勛貴們在魯藩行情好的時候紛紛下注,現在雖然覺得有些虧,但沉沒成本太高了,只能繼續硬頂。
魯藩三衛中出自近衛軍和京營以及各省鎮軍精銳的老兵,就是這些勛貴給魯藩招募來的。
第二部分是來自東洋,當年莫公澤回去看望了祖父莫天賜之后,莫天賜就在他能控制的以尾張藩、仙臺藩、廣島藩為主的東洋鎮藩中,為魯藩挑選精銳武士。
這些武士家族還是比較穩定的,一代一代,父親老了就去把兒子送過來,兄長傷了就讓弟弟來頂替。
最后的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皇帝莫子布親自挑選的,基本選擇各大軍校的軍官生以及各武勛家的子弟。
只不過這批人戰斗力雖然強,但基本都是來鍍金的,他們要的就是這三到五年的服役履歷,有些甚至都是直接迫于皇帝的壓力被指派來的。
所以他們戰斗力強,但戰斗意志不是非常堅定,至少在看不到跟著魯藩混可以當封建領主的時候,不愿意為了魯藩血戰。
“是啊,遠渡重洋,人生地不熟,每年拿不到一百銀元,那還不如回家找個碼頭扛大包,或者去當黃包車夫呢。
在兩京一都一府,黃包車夫每年都能掙五六十銀元了?!?
莫公澤感嘆完畢,立刻就知道自己該找英格蘭人要什么了。
一是地盤,這到底是給萊茵蘭還是尼德蘭,馬上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二是軍費,莫公澤也不要太高,魯藩軍按照以前英格蘭雇傭兵的價錢給就行。
第三,他的劍橋公爵必須現在就封,當然,他也接受冊封瑪麗公主為劍橋女大公。
但他必須得到英格蘭上將的軍銜以及相對應的待遇,只要他出現的場合,英格蘭王國的軍隊,也必須聽從他的調遣。
這其實并不離譜,只不過把女婿待遇升級為了親兒子待遇而已。
“英羅聯軍深陷尼德蘭出不來,精銳的近衛軍團有被覆滅的危險,英格蘭大王肯定是想咱們去營救的,你們說說,咱們該去不該去?”
想到了自己該要什么,莫公澤就開始考慮如何高效完成任務,他要給所有歐羅巴國君們看看,誰他媽的才是能挽救時局的那個。
“該去,因為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啊!莫公澤忍不住失去了一秒的表情管理,他還以為手下這些將領會反對呢。
畢竟英格蘭人實在表現的有些忘恩負義,莫公澤準備好大一串說詞,就是為了說服將領和士兵們放下怒火來幫忙。
結果,他壓根就沒開口,包括右衛指揮使劉國慶在內的將官就都同意了。
“說說理由,為什么沒有太大的風險?”這回反倒是莫公澤好奇了。
“因為在尼德蘭的法軍,根本就不是什么精兵?!眲鴳c笑著用戲謔的語氣說道:
“英羅聯軍之所以會被法將布律納打的狼狽不堪,完全就是因為約克公爵弗里德里克是個廢物,但凡換個有點指揮能力的,這仗就不會打成這樣?!?
“殿下,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沙皇羅斯帝國派來的軍隊,戰斗力實在太低了。
這些家伙完全就是從田間地頭拉出來的農奴,他們甚至覺得尼德蘭就是天堂。
其中很多人到了尼德蘭打仗不出力,搶劫尼德蘭的農夫倒是很起勁,他們什么都要,連農夫的房子都拆了用來煮飯?!绷硪粋€上校千戶也憋著笑說道。
莫公澤聽完,也有些忍俊不禁,同時心里也在提醒自己,他這些天被突然的‘背叛’所傷,失去了往日的冷靜,連這些東西都沒注意到。
“也就是說,布律納在尼德蘭的兩萬人,以及那個偽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兩萬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強大的軍隊,他們無法與我們對抗。”
“是的殿下,我們只要出動六千人在英格蘭海軍的掩護下到達尼德蘭,擊敗不敢說,但救出約克公爵等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劉國慶很篤定的說道,隨后看了一眼莫公澤繼續建議道:“殿下,您應該考慮的是,我們需不需要趁此機會收復比利時王國,還是選擇救了人就走?!?
收復比利時,莫公澤在心里一動,真能回到布魯塞爾那可就太好了,比現在這樣寄人籬下要好的太多。
“不,暫時不能這么做!”但很快,莫公澤就否決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布律納還不算法蘭西的上將,比利時的法軍也只是邊角料,如果我們擊敗一些邊角料就想收復比利時,那么一定會遭到法軍主力的進攻。
我看這第二次反法同盟就要結束了,先收縮一下,等到更加激烈的第三次反法同盟組建,所有歐洲國家一起上陣的時候,再來收復比利時?!?
莫公澤的戰略眼光還真是不錯,只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第三次反法同盟時期他會遇到什么樣的怪物。
白金漢宮。
首相小威廉.皮特吃了莫公澤閉門羹,但國王喬治三世卻沒有在所有人都看小威廉.皮特笑話的時候,沒有選擇要求小威廉.皮特辭職。
他反而寬慰了這位首相一番,然后還公開發表了支持小威廉.皮特的言論。
這讓王儲威爾士親王十分的疑惑,他看不懂父親喬治三世國王為什么要這么做。
喬治三世看著兒子這呆頭呆腦,只知道喝酒賭錢玩女人的樣子,心里更加擔心了,也更確定了他一些想法。
既然莫公澤去了劍橋,喬治三世就把比利時親王莫子溶從漢普頓宮請了過來。
兩人一見面,喬治三世就把一份文件遞給了莫子溶。
“我親愛的兄弟,從今天起,漢普頓宮就屬于你和你的兒子了,這是我表達歉意的唯一辦法,請你收下?!?
莫子溶稍微有些動容,這漢普頓宮在英格蘭王室的地位可不低,雖然這些年王室很少去居住,但依然是英格蘭排名前幾的王室居所。
不過莫子溶沒有立刻收下,而是問起了另一件事,一件王儲威爾士親王完全搞不懂的事。
“我的兄弟,看來議會對于你的壓力還是挺大的,難道英格蘭的議會里面,也藏著無君無父的共和分子?”
其實,喬治三世還要保著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此時英格蘭國內,也頗受法蘭西大革命影響。
要不是后來法蘭西大革命太抽象,太殘暴,喬治三世能不能坐穩位置,還真不一定。
而到了現在,雖然大部分英格蘭人對于大革命已經祛魅,但英格蘭議會中,輝格黨,也就是主張限制,甚至推翻君權的一派,卻借著這股風潮,更加強大了。
喬治三世是一個很有實權的國王,所以他跟輝格黨的矛盾很大。
歷史上輝格黨在三十年后變為自由黨,開始不追求推翻君主制,也不太提限制君主權力,那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已經達到了。
自喬治三世以后,英格蘭的國王,就逐漸開始失去絕大部分實權,成了真正的擺設。
而目前,就是正在雙方交火的最激烈時刻。
“首相雖然自稱獨立的輝格黨人,但他并不是,他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他現在不能倒下,因為我的兒子,還擔當不起重任?!?
喬治三世顯得很是擔心,話也有些悲涼。
“我的兄弟,我老了?!闭f著,六十一歲的國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這里也出現了問題,很多時候,我已經不能控制我自己,更無法控制議會了。
如果這時候失去了小威廉.皮特以及圍繞在他身邊的托利黨保王派大臣,搞不好漢諾威家族就會失去這個國家?!?
“收下這座宮殿吧,順帶幫我勸一下斐迪南,請他原諒,很多時候我是身不由己的。
但很幸運,斐迪南堅持到了天平向他傾斜的這一天,我會給他爭取到最大的好處。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漢諾威家族還會迫切需要他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