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四月初一。
緬軍主帥梯訶波底調集六千大軍,穿過已經沒有華人駐守的城南,開始進攻阿瑜陀耶內城。
此時,內城外最后的堡壘,由鑾乍都鎮守的華羅塔也早已失陷,鑾乍都及三百士兵戰死,緬軍自此沒了后顧之憂。
梯訶波底觀察內城各處城墻,發現東北角凱旋炮臺處土墻龜裂縫隙最大,立時決定強攻此處。
他命緬軍拆毀紅檀寺、三寶殿寺等寺廟,將收集到的木料全部運來,準備燒墻。
而在阿瑜陀耶城中,慘狀不比城南華人區好多少。
緬軍長達十四個月的圍城,對阿瑜陀耶城造成了恐怖的傷害。
挨了十四個月的炮擊之后,城中房屋大量倒塌,其后為了生火做飯,百姓又開始拆毀房屋。
到了現在,阿瑜陀耶城如同一個大工地般,房屋倒塌大半,地上深坑比比皆是,有的坑深一兩米,灌滿水之后,伏尸沉浮其間,甚為駭人。
至于城中各處,尸體最開始還有人收拾,后來則幾乎沒人管。
除了最主要的幾條大道以外,其余各處人畜尸體比比皆是,大量腐尸都呈現出了千奇百怪的巨人觀。
阿瑜陀耶城從最初的居民三十余萬,現在已經只剩下了七八萬左右,加上逃出去的幾萬人,城中人口損失也相當駭人,最少沒了十五萬人以上。
且南洋的四月,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更兼多雨。
這一會下雨,一會暴曬,瘟疫很快就到來,城中居民患病者數以千計。
這種情況,其實就算緬軍不攻,阿瑜陀耶也堅持不到多久了。
而到了這時候,阿迦達王似乎又知道要拼命了,他見緬軍在架設浮橋靠近內城,立刻命令王弟乍蒙領軍出城阻擊。
出城的暹羅軍隊,迸發出了阿瑜陀耶王朝最后的光芒。
他們六千余人面對人數比他們少一些的緬軍,爆發出了極強的戰斗力,連續將幾波緬軍趕下了護城河,還破壞了一條浮橋。
但也就是如此了,對于緬軍來說,暹羅軍不是華軍,華軍只要撤走就跟緬軍沒什么根本利害沖突,暹羅軍則不一樣,必須要擊敗。
于是在梯訶波底的嚴酷命令下,緬軍不斷增兵,奮勇沖殺,撲滅了暹羅軍最后的反抗。
王弟乍蒙被緬軍火槍射傷,官兵傷亡千余,只能退回城中。
隨后,緬軍迫不及待的便開始在凱旋炮臺下堆積大量木柴,烘烤城墻。
這一燒,就是六天,六天中暹羅守軍多次想要出城阻止,阿迦達王也在寺廟中祈求佛祖降下暴雨,但都宣告失敗。
此段城墻本來裂縫就大,最近被大雨沖灌已然不穩,又被大火烘烤,隨后緬軍更是架好大炮對準猛轟,墻體再也無法承受。
四月初七下午,阿瑜陀耶城東北,凱旋炮臺下的城墻崩塌,早已準備好的緬軍蜂擁而入,暹羅守軍不能抵抗,稍微抗拒之后,就一哄而散。
緬軍圍困十四個月,終于破城。
十四個月的圍城,對于雙方來說都是磨難,緬軍在城外,風餐露宿吃了多大的苦,進城就有多大的怨氣。
因此甫一進城,他們就開始燒殺搶掠,不管是民居還是官衙、宮殿,通通在洗劫后被縱火焚燒,就連寺廟都不能幸免。
具有極大藝術價值,著名的拍室利訕碧大佛,就是被緬軍縱火燒毀,只為熔化大佛身上鑲嵌的黃金。
城中居民,士兵乃至貴族,被緬軍先抓起來嚴刑拷打,搜刮錢財。
等見到暹羅人實在拿不出錢后,就開始肆意殺戮,男性不管成人還是孩童,大多都不能幸免。
婦女大量被奸淫后殺死,也有一些被當做戰利品運走。
僅僅四月初七這一天,緬軍就屠殺了超過三萬名泰人。
短暫的抵抗后,素有瘋王之稱,罹患麻風病的退位暹羅王武賁通及其妻妾子女,以及阿迦達王的王后、子女六十余人被全部俘虜。
暹羅阿迦達王在十余侍衛的保護下,走王宮密道逃到不遠處的僧侶寺,最后躲藏于寺旁的叢林中。
突圍中,受傷的阿迦達王胞弟乍蒙和阿迦達王嫡子昭法翠,則很不幸剛從地道出來就被緬軍逮住。
本來他們故意搞得灰頭土臉,想要隱瞞身份逃得一命,結果碰上了一伙傻子緬軍。
這伙緬軍見他們衣著邋遢,又沒搜出多少財物,頓時大怒。
昭法翠跪地求饒大喊他是暹羅王世子,但緬軍并未聽懂,隨后便把他們盡數砍死。
而阿迦達王則不同,他竟然神奇的沒被發現。
但這可不是好事,因為這叢林中沒有吃的,外面到處都是緬軍,他們也根本出不了城。
于是過了一天之后,身邊衛士紛紛以出去找食物為借口陸續開溜。
阿迦達王開始還在苦苦等待,但等了兩天一口吃的沒吃上,侍衛都跑光了他才醒悟,原來他被丟下了。
可憐阿迦達王又肥又胖,平日里就行動就多有不便,現在被餓了兩天,早就頭暈眼花,行不得路。
于是只能在叢林中死扛,希望有侍衛能良心發現回來救他。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不!
肥胖導致了阿迦達王行動不便,但又讓他格外能抗,這位聲名狼藉的暹羅王硬是在野外只靠喝臟水,活生生扛了十天都沒死。
這.這還不如被緬軍給一刀砍死呢,整整餓了十天還沒死,這完全可以算得上頂級酷刑了。
最后等緬軍找到他的時候,阿迦達王已經餓的脫了形,宮廷侍衛一時間都沒認出他來。
隨后緬軍找來一塊大木板把他從樹林中抬出來,尚未到緬軍營地阿迦達王就一命嗚呼,被緬軍草草埋葬了事,餓了十天,到死也沒吃上一口熱飯。
。。。。
云南,昆明。
新任的云貴總督兼任兵部尚書明瑞到任,隨著明瑞一同到達昆明的,還有乾隆從全國范圍內抽調的精兵。
其中駐京八旗西山健銳營六百,內外火器營四百。
關外吉林、黑龍江駐防八旗一千六百。
老倒霉蛋,快被清政府用絕種的索倫兵四百,共計三千八旗精兵。
且大多數都是滿洲旗人和索倫兵,絕無蒙八旗和漢八旗這種湊數的,戰斗力相當強悍。
綠營方面,抽調四川綠營八千,選取川北常年參與大小金川鏖戰的精兵。
貴州綠營則抽調了一萬。
有清一朝,黔省和湘西一直是反清情緒較為激烈的地方,因此貴州綠營幾乎常年都有戰斗。
加上他們也熟悉山地作戰,因此大多被抽調,幾乎傾巢而出,精兵不在少數。
同時富察.明瑞此人,也是滿洲有數的悍將,曾在兆惠的麾下參與過恐怖的黑水營大戰。
與他一同時期能相提并論的,也就是海蘭察和后來的堂弟福康安了。
而為了讓富察.明瑞在云南不受掣肘,乾隆特意給他加了兵部尚書銜,可以從容調動西南綠營。
行到半路,乾隆又給了明瑞實際上開府的權力,將明瑞好友鄂寧調任云南巡撫。
從明瑞所奏,將河南開歸道道臺諾穆親調任云南鹽道,陜西漢中道道臺錢受谷為云南迤東道道臺。
前者是把云南全省的財權交給了明瑞。
后者明清時期,稱昆明以東為迤東地區,這是為了保證明瑞的糧草供應。
其余凡是明瑞保舉,乾隆無有不應。
四月底,乾隆又把悍將副都統額爾景額調給明瑞做副將,記名都統海蘭察也調往前線。
五月,明瑞彈劾貴州巡撫湯聘供應軍需有多拖延,乾隆案都不問,直接下令逮捕,其對明瑞的支持和對緬甸的勢在必得,可見一斑。
隨即,明瑞又在云南全省開始整頓吏治和軍備,總兵索柱,永昌府知府陳大呂等大批文武,被明瑞彈劾下獄。
就連早期前來穩定形勢的原廣州將軍,現云南提督楊寧這種滿洲旗人大將都被罷免。
這樣一來,云南全省上下,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明瑞這種頂級滿洲大員,乾隆面前大寵臣的威風。
終于無人敢對明瑞的軍令推諉退讓了,戰爭的機器,開始轟然響動。
只不過,很多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明瑞剛直有余,但懷柔不足,搞得下面人心惶惶卻不知安撫,導致無人敢跟他說真話。
面對前兩次征討的失敗,云南綠營久不經戰,戰斗力不足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貢榜王朝處于上升時期,戰斗力遠比清朝以為的要強。
但明瑞這么一搞,直接就沒人敢說真話的了。
怎么的,我滿大人給皇帝的奏疏已經把基調都定好了,就是云南綠營將貪兵怯,楊應琚、李時升等人罪該萬死,明明兩三萬人就能打贏的仗,就是打不贏,全是他們無能。
你現在突然來說不能把罪過讓楊應琚、李時升全背,主要原因是敵人太強。
這不是打我明瑞明大人的臉嗎,你還想撈著好?
于是,在這種氛圍下,云南文武官員,紛紛把緬軍描述成了跟邊境土司一般無二的存在,最多就是人比土司多點,武器好點,路比其他土司難走點。
堂堂貢榜王朝,直接就成了一個山高林密瘴疫之地的大土司。
更要命的是,遠在北京的乾隆,也是這么認為的。
甚至在明瑞趕赴云南之前,乾隆皇帝直接在不知道哪來的基本不屬實的地圖上,把緬甸給‘安排’了。
就在那張上下緬甸跟臺灣島差不多大的地圖上,乾隆親自面授機宜。
指示明瑞占領緬甸之后,應該把哪的土司,挪到哪塊地上,可以允許幾個土司投靠,什么樣的土司必須毀滅等等
簡單來說,乾隆把貢榜王朝直接當成了一盤菜,談笑間就給安排好了。
乾隆甚至還交代明瑞,說他早已命兩廣總督李侍堯派人出海,曉諭已經在叢林中躺板板的阿迦達王。
命阿迦達王封鎖邊境,一旦貢榜王朝的白象王孟駁逃到暹羅,立刻將其鎖拿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