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省,廣寧府,下龍縣。
皇長子的車駕還沒有到,但以廣南巡撫陳韶昶和廣南提督鄧廷嘉為首的文武官員,已經早早到場等候。
作為一個被皇帝拉回中土不過十余年的省份,廣南卻已經跟中土沒什么區別了。
曾經到處能看見的漢喃字,徹底銷聲匿跡,甚至連口音都在迅速變化。
這不單是因為皇帝莫子布把他的粵西鄉黨移了幾十萬到廣南,還因為廣南土話,實在是太難聽了點。
這種跟嘴里含著鵝卵石一樣,說話吚吚嗚嗚,吱吱哇哇的口音,讓人一聽就知道你不是華人。
所以廣南省在大虞朝長大的這一代人,非常不愿意說這種廣南土話,他們的口音,正在飛速向粵西雷瓊片的閩南話靠近。
所以現在的廣南在文化和口音上非常搞笑,二百萬的京漢人,反倒被四十萬粵西人給引領了潮流。
阿森是坐著馬車從廣州往廣寧趕的,此時的海船還是有些不太安全,廣東的官員打死也不敢讓阿森坐船,于是就只能走陸路了。
所以阿森還抽空回了一趟老家海康縣,哦,現在改名叫興唐升龍府了。
不過阿森不太開心,因為升龍府非常的,呃,也不是說破敗,就是透露著一股荒涼味,沒多少人氣。
原因就在于他爹莫皇帝把粵西的鄉黨們,都給遷到廣南的北河平原(紅河平原)享福去了。
原本預備的是粵西鄉黨去北河平原享福后,再遷一些其他地方,特別是從許多粵西人的祖籍福建,遷一些人過來。
結果根本沒幾個人看得上粵西的窮山惡水,好多人寧愿下南洋或者去臺灣,也不愿意去粵西山區。
而粵西本來就只有八九十萬人,差不多一半的人遷走以后,其余人也都基本從山上下來了。
這導致原本大量開墾好的坡地下田,又很快荒蕪,以至于出現了許多原本有一兩千人的城鎮,都被放棄的事情。
這就是阿森覺得很荒涼,缺少一點人味的原因。
不過等車駕到了廣南以后,阿森又高興了起來,因為目光所及,全部是大片良田。
哪怕是路過一個小村落,也會有大量能說雷瓊片閩南話的人出來拜伏在路邊。
“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啊,廣南自宣德棄地之后,不屬國家又是三百多年了,如今十余年就做到與廣東、廣西基本一樣,簡直就是神跡?!?
王貞儀看著外面的大好河山,以及完全就跟兩廣人無二的廣南人,忍不住感嘆了起來。
收回安南,這種事情莫子布沒覺得什么,跟著他從南洋打回來的人也沒覺得有什么,但在原本被滿清統治的大陸人看來,這就真的太讓人震撼了。
特別是還收復的這么穩穩當當,基本沒出什么問題,與明成祖時期收回安南后治安戰不斷,完全就是兩樣。
阿森左看右看,見沒多少人注意之后,湊到王貞儀耳邊說道:“王姐姐可知道,除了我父皇以外,廣南能如此安定的功勞誰最大?”
王貞儀搖了搖頭,“這還真不知道,嘻嘻,總不會是殿下你吧?!?
阿森壓低了聲音,看著遠處,模仿著父親莫子布的樣子,低沉的說道:“這廣南能有現在這副模樣,都是鄧陳常的功勞?。 ?
于是,阿森就把鄧陳常八年廣南巡撫和兩南總督任上干的事,給大致說了一遍。
王貞儀被嚇得杏眼圓睜,臉色慘白,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可是十幾萬人,其中至少有五六萬屬于詩禮傳家的地方大族,真是能下得了手。
難怪鄧制臺貪污上百萬銀元,草菅人命幾十條,陛下仍然還保了他一條性命,原來他廣南來俊臣的稱號,是這么來的?!?
阿森看王貞儀有點被嚇到了,也就沒有繼續說了,要知道鄧陳常在廣南干的事情,可不止他說的這點。
要把三四十萬粵西人安排到北河平原最富庶的土地上,要在十年時間把口音給拉回來,哪是單純殺人就能辦到的。
而且,北河要真有十幾萬這種硬骨頭,當年皇帝那幾萬兵,怎么可能輕易進北河。
實際上,鄧陳常在北河的后期,完全就是故意逼迫不依附他的廣南大族,迫使對方走上絕路只能鬧事。
然后以此為借口,或殺或流放的鏟除他們,再把他們的好田土,分給粵西來的皇帝鄉黨。
而且,投靠滿清的后黎朝末代大王黎維祧等人在廣西右江被俘后,也是鄧陳常帶人把他們在高平秘密處決的。
這些加起來,才是鄧陳常不會倒臺的根本原因。
這樣的人,皇帝都不保他,哪還有人敢盡心盡力給皇帝干事。
而這個道理,十三歲的阿森懂,四十一歲的廣南巡撫,同時還是鄧陳常大舅子的陳韶昶,也懂。
這位出身海陽陳氏,是昔年安南陳朝的苗裔,那位擊敗蒙古人的興道王陳國峻子孫。
皇帝讓他掛著吏部尚書的加銜就任廣南巡撫之后,陳韶昶就把自己的祖籍,改為了福建漳州。
因為據說海陽陳氏的老祖宗,就是從福建漳州跑到安南的。
他在廣南四年,雖然沒有搞鄧陳常那樣的釣魚執法甚至干脆就是誣陷,但其他政策,也是延續甚至加碼了的。
以至于在現在的廣南,不會說官話,至少是不會說雷瓊片的閩南話和粵語白話,你都沒法到衙門來告狀。
因為衙門里的人,全部不會說廣南土話,至少是裝作不會說廣南土話。
那么他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自然也就不會為你伸冤,沒法替你解決問題了。
“殿下,廣南人力充足,今年產煤量,比去年漲了快兩倍,上上下下所有人都靠著煤鐵產業發了大財,日子好過的很吶?!?
車駕到了之后,廣南巡撫陳韶昶就趕緊過去報喜表功,而這,正是他不讓衙門中人說廣南土話的最重要原因。
煤與鐵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生活在北河平原上的皇帝粵西鄉黨和跟皇帝深度綁定的京漢高門之人,自然不會變成這些勞動力。
那么哪來的那么多人,去干至少七生三死,平均活不過四十歲的挖煤工作呢?
自然就是人數最多的廣南土人咯。
現在廣南的大量煤礦主,基本都是組織自己的小股武裝去抓,逮住了就帶上鐐銬往煤礦里面扔的。
而官府的大門,基本對不會說官話和雷瓊片閩南話、粵語白話的人關閉,就避免了他們來上告。
我沒看見有人迫害你,你就肯定是沒遭遇迫害的嘛。
阿森笑著點了點頭,裝模作樣的夸獎了幾句,他也有些清楚,廣南如此強行在文化和語言上改易,那些原本要起來反抗的人,都去了哪里。
話說,當年大明統治安南的時候,如果有現在這些大煤礦作為人力榨取機,恐怕安南人也早就不反抗了,因為血肉都被煤礦給榨干了。
“殿下,皇恩鋼鐵廠是整個下龍港最大的鋼鐵廠,有匠人一百三十七人,工人超三千人,年產生熟鐵和精鋼三萬五千噸?!?
復興公司總裁官劉知三在給阿森仔細講解,此時的大虞,匠人和工人地位完全不同,前者約等于工程師,是有技術的,后者就是單純的力工,完全是下苦力的。
而聽到光是皇恩鋼鐵廠一年就能產三萬五千噸,阿森震驚的抬起了頭。
這個數字,是十分恐怖的。
原本歷史上,此時整個滿清的鋼鐵產量,預估也就在十七萬噸左右,英國大約有三十五萬噸,法國二十萬噸。
也就是說,皇恩鋼鐵廠一個廠,就占了英國這種世界級強國的十分之一,而此時中華大虞的產量,約在二十五萬噸左右,更是占了百分之十五上下。
“果然鋼鐵貴如金銀!”阿森感嘆了一聲。
因為按照皇恩鋼鐵廠的數據來看,三千多人一年產三萬五千噸,也就是每人一年的辛勤勞動才產十噸左右鋼鐵,每月僅產鋼鐵連一噸都不到。
而這還是只算了鋼鐵廠匠工,沒有算煤礦工人,以及將煤鐵礦石運到鋼廠所耗費的人力。
更是目前下龍鋼鐵廠生產效率之最了,接近后世張之洞漢冶萍的百分之七十。
阿森突然對側吹轉爐煉鋼法更期待了,因為照這個生產效率,別說父皇想要修一條到西域的鐵路,就是他這輩子能不能看見,都是一個未知。
遠處,轟隆隆的生產聲不斷傳來,鋼鐵廠的黑煙,無情的向天空排放,落下的黑煤灰,讓整個皇恩廠看起來跟一個大煤礦差不多,到處都臟兮兮的。
工廠門口,許多百姓如同螞蟻一般,把鐵礦石從港口,純靠人力拉了過來。
對比起遼東的煤鐵基地,廣南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牲畜運力非常不足。
不但是因為嶺南養馬不多,還因為天氣炎熱,牲畜的耐受力和平均工作時長,要比東北短很多。
不要說南方也有吃苦耐勞的滇馬,滇馬的主產地云貴雖然也在南方,還有西雙版納這樣的熱帶,但實際上,云貴高原并不怎么熱,跟廣南的北河平原,完全不同。
所以此時的下龍港,鐵礦石從港口到工廠,絕大部分都是靠人力。
“陳天官,廣南的人力,其實是不怎么夠的了吧?”
阿森看著這一切,只是稍微一計算,就知道以廣南的人口基數,不可能在下龍港這么大產量的同時,還做到人力資源充足。
陳韶昶稍微愣了一下,他沒想到皇長子反應這么快,這么知微見著,于是苦笑著說道:
“如果產量進一步提高,人力確實是不夠了,且很難從其他地方獲得補充?!?
說著,他還很有深意的說了一句,“如今廣南文教逐步昌盛,愿意下苦力的,也就更少了?!?
是嘛,廣南土人也不是傻子,不會說官話和雷瓊閩南話、粵語等,就要被你陳大人抓去當牛馬,那還不趕緊學。
而他們學會了漢話,也就證明自己是漢人,能到處告狀了,把漢人當成牛馬奴隸,可是大罪,哪怕是官府,也扛不住。
“殿下,要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就是三個方向。
一是煉鋼法的改進,提高效率。
二是蒸汽機的進一步發展,不管是抽干煤礦、鐵礦中的積水,還是將礦石運到工廠都需要蒸汽機。
比如蒸汽機如果馬力夠用,那么完全可以建一條從港口到工廠的專用鐵路,甚至將蒸汽機安放到海船上,提高從瓊島運鐵礦到下龍港的效率。
最后則是火藥的改進,如果能有威力更大,穩定性更好的火藥,那么開礦的難度和人力,就會進一步減少。
而這三點上節約的人力,就可以被釋放到鋼鐵廠的生產環節了,這樣一來,不但產量可以大幅提高,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這三點,那可就是王貞儀的強項了,他們這些太學的研究人員,就是干這個的。
于是,她這番話,引起了熱烈掌聲。
許多跟在身邊的煤鐵廠主,對王貞儀和她身邊的太學研究生,投來了熾熱的目光,恨不得他們馬上就這些全部研究出來。
“是的,是這樣的!”阿森連連點頭,“吳文耀和錢鐸也應該到這里來,他們研究蒸汽機的應用卻遠離最需要蒸汽機的地方,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相當聰明的阿森,立刻就覺察到了大虞蒸汽機研究一直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研究與需要,完全沒結合好。研究者天馬行空,完全是為了爵位和榮耀硬造,而不來切合實際,這怎么能行。
“陳天官,劉總裁,我會向父皇寫奏折說明這一切,希望您二位能提供更詳實的數據?!?
陳韶昶和劉知三,趕緊點頭應承。
然后阿森又看向了剛剛從倭國立功回來,立刻就升任了廣南提督的鄧廷嘉。
“鄧軍門,我聽說瑯公國、萬象大公國、賽公國最近發生了饑荒,我想一部分人力,可以從這三藩國解決?!?
嗯,萬象三國人也不少,八九十萬呢,而且他們大多不會漢話,正好抓來做替代品。
不愧是未來的皇帝,才十三歲,阿森的心腸就是很標準的帝王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