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第二天狄風躺在榻上,看著眼前玉體橫陳的三個美少女心里感嘆“不怪帝王短命,自己周天有成,面對三個如花似玉的美女還落得一個腰酸背痛不想起床,要是來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能長命才怪。”
從宋醉薇懷里抽出了左手,又從李令月懷里抽出了右手,最后才把抱著自己大腿的丑兒搬開,狄風起身穿好衣服出了府邸。
來到西州城外的工地現場狄風看到按照自己的規劃,貿易中轉基地已經建好了圍墻,看著各部族和商隊帶來的工匠不少,只是面對這么大的工程還是顯得捉襟見肘。狄風不禁打起了掠奪奴隸的主意。
如果朝堂之上的諸公知道狄風此時的想法一定會驚掉下巴,人人畏懼吐蕃犯境,可狄風此時正琢磨著怎么才能讓吐蕃來攻打自己,這樣他就有借口大舉討伐吐蕃了,只要開戰就有大把的奴隸進賬了。
可是吐蕃沒等來,卻等來了疏勒都督王方翼,王方翼之所以主動來見狄風,是因為他知道了張虔勖的結局,他只想在安西平安終老,不想跟張虔勖一樣被狄風排擠走去長安投靠武則天。
張虔勖投靠武則天還有升官的機會,而自己去了長安必死無疑,就算武則天現在不殺他,早晚有一天武則天羽翼豐滿了一樣會拿他開刀,誰讓他是王皇后本家呢!
王方翼見了狄風兩人一交流頓時有了惺惺相惜之感,王方翼是能臣他在疏勒親自發動土卒臨筑城垣,又引水環城為壕,加強了防務。他又拿出自己多年來積攢下的一點私財在水邊建造了水碾、水磨,為民造福,還發明了一種新式的耕地農具,幫助百姓提高田產。
而狄風所作所為也正和了王方翼的理念,他們都想要一個繁榮穩定的安西,王方翼幼年貧苦也接觸到了下層百姓的疾苦,這讓他居官清廉,比較關心百姓生活。
再說到以后的展望時王方翼說出了自己的顧慮,狄風這才知道原來王方翼是被武則天干掉的王皇后的堂兄。
“不想回京,這有何難!”狄風笑著說出了他要挑起戰事好借機去吐蕃擄掠奴隸。
王方翼聽的有點傻,打仗勝負難料,而且還要消耗兵源錢糧,怎么到了狄風嘴里這打仗成了發財的手段呢?
看到王方翼遲疑,狄風道:“你盡可放心,突襲吐蕃不用你的兵馬,你只要守好安西其他的交給我來,還有吐蕃進犯武后就絕沒有理由在調你回京。”
見狄風信心滿滿王方翼將信將疑的答應了下來。
幾日后狄風任命姚崇為中轉使帶著安西都護府舊官員在西州管理中轉站的建設,而他本人帶著留下的教士去了龜茲重新組建大都護府,另外高仙芝接到狄風的調令來了龜茲。
緊接著毗沙鎮的吐蕃軍進犯疏勒的消息傳到了長安,正如狄風所料武則天根本顧不上安西,只是下令讓狄風退敵。
因為此時的長安因為李顯一句“我將天下交給韋玄貞有什么不可以!難道還吝惜侍中職位!”而被裴炎告了黑狀,武則天大怒當即讓程務挺、張虔勖領兵入宮,結果李顯被廢了,豫王李旦成了皇帝。
在疏勒城上王方翼暗感長安風云難以琢磨的同時,也驚嘆小將高仙芝帶來這八百人的戰斗力,這些人弓馬嫻熟不說,一身輕甲更是詭異,看著薄如棉絮但刀劍難傷,百步之內長弓射上去連甲胄的皮都破不了,這是什么軟甲?
王方翼哪里知道,這甲胄是百濟島的特產,功勞還是林鑾的,這小家伙跟著狄風沾染了刨根問底的毛病,到了濟州島后沒人管著又有現成的材料可供他禍禍,他就成了瘋狂的發明家。
一次無意之中林鑾發現用上好的宣紙浸濕后一層層疊壓,在晾干后刀劍難傷,強弓勁弩難破,他便突發奇想,用模具制作出紙制甲片,疊壓在錦衣內就成了堅固的軟甲,輕便不說還不影響靈活性,這與后世的防彈衣類似,聽說狄風要招人去安西歷練,林鑾又借用玄峰生產的新型鋼片,加在了軟甲的外面,陽光照射下反光耀目,敵手見了還沒開打就能被晃壞了眼睛。
吐蕃的進攻被打退了,濟州島來的騎士團成員見過了血,再休整一番備足了給養后,高仙芝小手一揮帶著八百頂盔摜甲,臉上扣著“墨鏡”的騎士出發了。
王方翼有點不放心的問狄風“那小將帶兵能行嗎?”
狄風知道王方翼是擔心高仙芝的年齡,畢竟高仙芝只是一個才十四歲的孩子,狄風搖搖頭說了聲“不知道,他能活著回來以后就是無敵之將,如果……”。
狄風不愿意說出那個死字,但是上了戰陣誰能保證不死呢?
不知道?王方翼有點無語了,他心里暗道“這狄風也是名將了,怎么能說這么不靠譜的話呢?八百精銳的生死他難道就漠不關心嗎?”
兩人對對方的話理解有誤,王方翼擔心的是高仙芝年紀太小會葬送了這支八百人的精銳,古人十幾歲上戰場的多了并不稀奇,而精銳各個是寶那可是百戰難求;而狄風擔心的是高仙芝,至于那八百人狄風不太擔心,因為他們各個都受過單兵作戰的特訓,就算被打散幾人一組也有能重新組織突破的能力。
高仙芝領著隊伍繞上蔥嶺,簡單吃了一頓特制的“壓縮餅干”略一休整休整就開始按照狄風交代的在蔥嶺邊緣開始四處襲擾小的游牧部落,而沒有殺向小勃律。
有此安排這是狄風為了讓高仙芝他們適應一下高原環境,畢竟這支部隊來自內地,能不能適應高原氣候還是兩說。
王方翼做好了隨時接應高仙芝的準備,而狄風返回了龜茲,上官婉兒的第一筆錢款到了。
李顯被廢讓上官婉兒對他徹底的失去了信心,上官婉兒現在心無他物只是想著要辦好銀監,狄風的資本運作徹底說服了上官婉兒,作為物資中轉站的超大集市就有大唐國庫的投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