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大明國內,王陽明鬧出的動靜,已經引起了大陸西邊一位蓋世帝王的注意。
高長生當然也不知道,大陸西邊那個龐大的帝國,那位無上祖龍,可能已經有了動作。
當然了,就算知道,高長生或許也不會在意。
這個世界想要實現九洲一統的,絕對不是一個兩個。
那是每一個帝王心中最高的夢想。
但九洲何等遼闊。
東部西部的距離有多遙遠,光靠言語,是很難讓人深刻體會的。
大秦當然強。
當初嬴政登基立國,黑龍橫空,咆哮九霄的時候,可是震動了整個九洲。
但就算大秦再強,兵馬再壯,想要一下子從西部跨越到東部,也是不太可能的。
而此時的高長生,依舊還在離陽。
倒不是執著于釣魚之事。
而是在北上的途中,被人給截住了。
或許用截并不恰當,應該算是剛好在途中偶遇。
來的不是旁人,正是一直跟著他的李副將。
看到對方的第一時間,高長生確實是有些意外。
不過轉念一想,就明白過來,對方突然南下尋他,必然是出了什么事。
而下一秒,從李副將身后走出的一個人,也讓高長生瞬間明白了情況。
那是一個女子,臉龐的左半部長滿了黑色的斑點,讓一張原本秀麗的臉龐,瞬間失去了大半風采。
女子目光泛紅,看著高長生的時候不自覺的會帶著怯怯之色,但眼眸深處的焦急慌張,卻是根本掩飾不住。
渾身上下也是透著疲憊,和風塵仆仆之態。
殷離,也就是金花婆婆黛綺絲的徒弟,當日在高句麗長口海岸,他們見過面。
而之后,黛綺絲離開,繼續前往冰火島,殷離自然也是跟著一起離開了。
此時竟然出現在這里,看樣子黛綺絲的尋刀之旅應該有了結果。
不過看殷離這個樣子,很明顯不像是一帆風順。
“殷離?黛綺絲呢?”高長生開口。
“撲通……”
僅僅一聲,殷離就直接跪了下來。
“求高將軍,救救婆婆。”
“哦?”
高長生挑了挑眉。
看樣子,黛綺絲真的出了意外。
“黛綺絲現在何處?”高長生平淡問道。
“靈,靈蛇島。”殷離迅速開口,但因為太過焦急,語氣并不是很流利。
“靈蛇島?”高長生瞇起了眼睛。
“在靈蛇島遇到了敵人?這么說,你們從冰火島返回后,直接返回了大明?”
“呵呵,黛綺絲倒是好大的膽子!”
高長生輕笑著開口。
原本以為,他們是返航時,亦或是在大隋被人發現,遭遇了敵人。
沒想到對方竟然直接回到了靈蛇島。
此時,就連高長生都有些驚訝于黛綺絲的膽子了。
要知道他當時,可是在對方身上留有手段的,他不相信黛綺絲會感覺不到。
“不,不是的。”
殷離被嚇了一跳,連身軀都開始了顫抖,慌忙擺手高喊道。
“我們在離開冰火島時,就遇到了敵人,對方船多人多,我們在海上根本無法抗衡,也無法靠岸。”
“只能一路逃離,到了靈蛇島,才憑借熟悉的優勢,借助暗礁登上了島嶼。”
“不過對方實力很強,婆婆說絕對不是對手,所以第一時間讓我乘小船出海求救,而且婆婆說,絕不能去找大明境內的任何人。”
殷離連連開口。
“是波斯明教的人?”
高長生皺了皺眉頭。
乘船而來,又對黛綺絲出手,倒是挺像波斯明教之人的。
但對方未免來的太快了,竟然能追到冰火島,簡直不可思議。
而且殷離后面的幾句話,也有些不對。
“不,不只是波斯明教。”
“還有大明國內的勢力。”殷離搖了搖頭。
“婆婆說,波斯明教很可能和大明內部的某個勢力一直有聯系,我們這次可能剛出海的時候就被盯上了。”
“對方之所以沒有立刻出手,就是想要借我們的力量,找到謝遜和屠龍刀。”
“有意思了。”高長生輕笑道。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黛綺絲費盡心思,卻根本沒想到,自己早就是人家捏在手掌之間的螞蚱。
她的所有一切行為,都是在人家的控制之中。
當然,準確的說,他們和高長生做的其實是一個興致的事。
不過高長生這邊,是黛綺絲主動送上門來。
而他也沒有興趣去做那種貓戲老鼠之事,只是干脆利落的控制了黛綺絲。
至于當初在長口,沒有發現其余的船只,這也并不難理解。
大海之上毫無遮攔,黛綺絲也不是傻子,所以對方不可能靠的太近。
只需要知道一個大致的前進方向,就已經足夠了。
而且黛綺絲在長口靠岸,目的是為了補充給養,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跟上去。
輕輕摸著下巴,高長生的眸中閃過思索之色。
“求高將軍救救婆婆,雖然靈蛇島有地利優勢,但緊靠婆婆之力,是根本撐不了太久的。”
“還有,還有那謝遜和屠龍刀,也已經被婆婆帶回靈蛇島了,所以,所以……”
殷離焦急的開口,從靈蛇島逃出來的她當然知道那邊的局勢,根本不是黛綺絲孤家寡人一個可以應付的了的,哪怕有謝遜相助,也不過徒勞。
畢竟謝遜如今就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半廢之人而已。
高長生并沒有開口回應,而是轉頭看向了李副將。
“李副將,南京城局勢如何?北莽離陽可有什么動靜。”
對于屠龍刀,高長生當然有興趣,尤其在知道此刀很可能和軒轅黃帝有關之后。
但靈蛇島畢竟是在大明,距離太遠。
他在離陽北莽周邊區域逛逛,倒并沒有什么,因為可以隨時掌握局勢。
可要進入大明,一旦北莽這邊有變,他可并不一定能夠反應過來。
“并無任何異樣。”
“尤其是大明有圣人出世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此事吸引。”
“據說上陰學宮和棋劍樂府都已經派出隊伍去大明拜訪求學。”
“離陽和北莽,也同時派出了使團,就連北涼都是如此,聽說還是那世子徐鳳年帶隊。”
高長生點了點頭,儒家真圣出世,這可不是小事,兩國有這般動靜,再正常不過。
儒道一直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儒家修士也往往會和朝堂綁定,像王陽明,本身在大明也有任職。
現在他登臨圣位,不僅大明儒道氣運暴漲,大明國運也同樣會暴漲。
這必然會影響周邊幾國對大明的策略。
不過這樣一來,幾國本就不太想再戰的心思,肯定會繼續暗淡幾分。
他短時間內,倒也不必太過擔心。
“大帥放心,據我們所查,北莽女帝召拓跋菩薩回朝,但對方因為閉關,并沒有返回北帝城。”
“沒有拓跋菩薩,僅僅依靠一個董卓,北莽是不太可能,也不太敢發動攻擊的。”
“至于離陽,失去御林軍的他們,恐怕更沒那個膽子。”
“如今或許也只有北涼,會有一絲可能出兵,但徐驍派徐鳳年出使大明,短時間內應該也不會開啟戰端。”
對于兩人的交流,殷離自然是一個字都聽不懂。
但她也不敢插嘴,只能是焦急的看著高長生,寄希望于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回復。
“蒙元呢?”
高長生抬起眼眸問道。
對于周圍這幾個勢力國家,他一直心中有數。
并不太過擔心。
他需要考慮的,只是會不會出現什么不穩定因素而已。
而鐵木真的蒙元大軍,無疑是最不確定的一個因素。
聽到此話,李副將的臉色也是轉為了肅穆。
李副將的聲音也轉為了嚴肅。
無論是哪方勢力,哪個人,都絕對不可能忽視鐵木真。
這是一個能讓任何人重視的存在。
“前些日,鐵木真揮兵攻取襄陽。”
“與守城的郭靖進行了一場大戰,直接逼出了襄陽的底牌背嵬軍。”
“雖然最后鐵木真退兵,但襄陽其實也只剩下了一口氣。”
“如果鐵木真卷土重來,襄陽城恐怕是守不住的。”
說到這里,李副將看向了高長生。
“若是鐵木真長驅直入,占據宋土,恐怕會直接影響到我們。”
“甚至只是,攻下襄陽,也會影響威脅到大隋。”
“但我們距離襄陽太遠,不過靠山王早就去了玉門關,他老人家應該會有決斷。”
如果蒙元真的吞下大宋,領土擴張下,實力膨脹,必然會給周邊國家帶來威脅。
而且大宋緊靠著大隋,若土地落入蒙元,也就代表蒙元和大隋接壤的土地會大面積增長。
這其中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正向李副將說的,楊林早就率大軍進駐玉門關,就是沖著蒙元去的。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這次戰斗,楊林和隋軍從始至終都沒參與而已。
“郭靖,背嵬軍嗎?”
高長生目光一動,但很快就被隱去。
“襄陽的事,保持關注就好,不必太過在意。”
高長生隨意開口。
李副將抬起了頭,眸中露出疑惑之色。
襄陽雖然不是大隋領土,但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不僅是大宋的屏障,對大隋玉門關的側翼,同樣也有防護作用。
如果高長生說的是,有靠山王在,對方會處置,不用擔心,哪還說得過去。
可現在,按他的意思,卻是直接可以不用管,就像是隨便襄陽的死活一般,這就顯得奇怪了。
他不相信,高長生看不出襄陽城的重要性。
高長生笑著搖了搖頭。
“九洲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羸弱,幾乎年年被周邊異族所欺。”
“特別是當年靖康之恥后,只剩下半壁江山。”
“如此國家,你可知道為什么還能排在大國之列,甚至能算中原正統王朝嗎?”
“呃……”
李副將被問的愣住了。
確是,以大宋歷年來的表現,還有如今的領土,就算稱它一句小國也不過分。
可是所有人提到此國,還是會本能的稱一句大宋。
提起中原王朝,每個人也都會把大宋列入其中。
這明顯是不符合常理的。
高長生輕笑道:“襄陽城能威脅到我玉門關側翼,難道大隋這么多年都沒看出來?”
“以大宋的軍隊戰力,為什么要把襄陽讓給他們掌控,直接出兵拿下襄陽多好?”
是啊。
李副將猛的驚醒,既然襄陽有這樣的作用,大隋為什么不直接拿下呢?
想到這里,李副將瞬間抬頭,等待著高長生為他解惑。
“能夠立國數百年,在九洲屹立至今的,怎么可能會沒有一點底蘊?放心吧,大宋沒那么簡單的。”
高長生輕笑道。
“大宋?”李副將眼中露出懷疑。
“你可不要小看大宋,大宋雖重文輕武,但崇道,揚佛,興儒。”
“他國內的三教高人,有可能比周邊幾國加起來都多。”
“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圣辛幼安,說貶就能貶,雖透著荒唐,但也能見一些端倪。”
“事實上,若不是大宋歷代皇帝,沒幾個像樣的,以大宋國內的天驕人杰數量,他們的實力絕不會弱于任何一國。”
“大宋不缺人才,不缺將領,甚至被人鄙夷的軍隊戰力,他們實際上也不缺,他們缺的一直都是雄主,是一個好皇帝。”
說到這里,高長生也是不自覺的搖頭一笑:
“所以,別看目前大宋一副茍延殘喘的樣子,但鐵木真若想一戰把他滅了,可沒有那么容易。”
“現在要擔心的反而是……”
高長生突然抬頭,瞳孔中射出兩道幽光。
不過最后這句話聲音太輕,身邊幾人沒有一個聽到。
李副將也沒有再說話,目光從殷離慌亂的臉龐上一掃而過。
他隱隱從高長生的話語中,聽出了一些想法。
高長生安靜的沉思了片刻,這才緩緩開口:
“雖然局勢平靜,但有些事倒也不得不防。”
“李副將,本帥給伱一份手令,你回去后交給幾位將軍,讓他們按布置行事。”
“是。”
李副將瞬間明白,高長生可能已經有了決定了。
“大帥,我們要不要封鎖消息?”
李副將輕聲問了一句。
高長生笑著擺了擺手。
“不必,紙是包不住火的,有些事越想隱瞞,就暴露的越快。”
“而且,本帥也并未想過隱瞞。”
“你回去之后,讓幾位將軍光明正大的對外宣布,就說我高長生要往大明一行,見一見那位陽明圣人。”
“至于接下來的安排,本帥會在手令中說明。”
“接下來就要看,其他幾個勢力會怎么應對了,或許這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機會也說不定?”
“是,末將遵令。”
就在高長生進行著一系列布置的時候,另一處地方,也有人在談論著同樣的一件事。
大隋西北部邊境。
一座宏偉的雄關之上,兩道人影正眺目看向遠方。
“王爺,鐵木真明明已經接近破城,為何要突然撤退?”一個中年男子疑惑開口。
“很簡單國運,大明蒙元相生相克,大明國運因圣暴漲,蒙元必然會受到影響。”洪亮的笑聲傳出,正是靠山王楊林。
“鐵木真雖然讓出帝位,但國運又豈是那般容易就能輕易繞過去的,雖然看上去比起帝位上的帝王要好的多,但也不可能不受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可能還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大。”
中年男子點了點頭,但很快眼中又露出了疑惑。
楊林哈哈一笑:
“文通,你是在疑惑,本王為何遲遲不動,坐視襄陽被猛攻吧。”
“是的,若不是剛好出了大明圣人這事,襄陽恐怕已進丟了,那我軍……”中年男子顯然不解。
楊林聞言再次一笑,眸中閃過一絲不屑。
“文通,我們的目的,一直都是守護大隋,可不是來為他國拼命的。”
“沒錯,襄陽確實重要,一旦落到鐵木真手中,就會極大的威脅到我們側翼還有后方。”
“這一點,我們能看得出來,難道大宋就看不出來。”
“確是,那大宋皇帝昏庸荒唐,但他難道真的是傻子,就算是,他們朝堂之上難道就沒有一個聰明人了?”
“哼,那些人之所以作壁上觀,甚至有恃無恐,無非是看到本王已經出兵,認準了本王不會坐視不管而已,當真是打的好主意。”
“既然如此,本王還偏偏就不管了,我倒要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就能坐視襄陽被破。”楊林冷哼道。
“這……”魏文通有些語塞。
“你可是覺得本王有些意氣用事了?”楊林笑著轉過頭。
“末將不敢。”魏文通拱手。
“哈哈,文通,你可不要太小看大宋了。”
“什么?”魏文通不解。
楊林目光幽幽:“這次你也感應到襄陽的那支軍魂部隊了吧?”
“不錯,岳武穆的背嵬軍,著實不凡,只可惜還不完整。”魏文通點頭。
楊林輕輕一笑:“背嵬軍,那是大宋南遷后,才由岳武穆打造出的部隊。”
“但這之前呢?”楊林目光一抬。
“之前?”魏文通不解了,之前的北宋,那不都已經覆滅在異族手上了嗎?他有些不理解楊林的意思。
“能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基業且守住的,有幾個是普通的?”
“大宋確實重文輕武,在所有人的映像中,也是羸弱不堪的形象。”
“但當年立國之初,他們可也是用武力打下的江山。”
“趙匡胤拳棍雙絕,可是威震天下。”
魏文通點了點頭,這點他不否認,能成為開國之君的人,可沒有簡單角色。
只是他不清楚,楊林突然提到趙匡胤是什么意思。
畢竟當年的燭影斧聲之事,可是震驚了天下,不知道多少國家派出密探,想查出相關隱情,只可惜最后并沒有什么收獲。
但現在楊林卻突然提起了此人,難道這位大宋太祖還為大宋留下了什么底蘊?
“哈哈哈!”
楊林似乎看出了魏文通的心思,放聲一笑。
“趙匡胤的事,就算有,那也是趙宋皇室秘聞,本王當然不得而知。”
“但是這九洲帝國臨立,能夠站穩腳跟的,必然會有一些底蘊手段。”
“像我們所說的大國,別的不談,一般來說,至少會有一到兩支軍魂部隊,這也是大國之所以為大國的原因之一。”
魏文通點頭:“大宋不是有背嵬軍嗎?”
“那背嵬軍以前呢?岳武穆去世才多少年,他之前大宋可是早就存在了。”楊林似笑非笑的看向了魏文通。
魏文通也是猛的反應過來,對啊,在岳飛之前,大宋可早就已經存在了啊。
“難,難道……可為何,末將從來沒有聽說過。”魏文通不敢置信的開口。
“因為這支部隊已經有些久遠了,再加上大宋歷代帝王都并不喜歡,所以處在半封存的狀態,但封存可不代表消失,若是大宋皇帝想,是隨時可以派出來的。”
“是……是什么部隊?”
“靜塞鐵騎!”楊林輕聲開口。
“真想不到,大宋竟然還留有這般手段,當真是……”魏文通很明顯被震驚到了。
“呵呵。”楊林搖頭一笑。
“可不止于此,大宋國內的儒道高手,可是諸國之最。”
“就算沒有靜塞騎,就算從朝堂,各個書院跳出幾個儒圣,也夠鐵木真喝一壺的。”
“這還不算那些對大宋失望,處在半隱退狀態的高手。”
“再加上道佛兩門高人,若真的把大宋逼急了,他所能爆發出的力量,絕對能震驚所有人。”
楊林搖頭輕笑。
“鐵木真打襄陽沒有問題,就算大舉攻宋,也不會有什么大礙。”
“但要是真想滅宋,那時候,恐怕就有大熱鬧看了。”
魏文通張了張嘴,這會他才發現,自己似乎從來沒有了解過這個世界。
“好了,閑話少談,鐵木真雖然已經撤兵,但必然會卷土重來。”
“雖然他之前說攻襄陽,但我們也不能不做些防備。”
“傳本王命令,讓本王的大太保盧方,二太保薛亮,引兵駐扎在玉門關側翼的金雞嶺,即可監視襄陽動向,也可以拱衛我大軍側翼。”
“是!”魏文通拱手。
“另外,把虛彥帶上,現在鐵木真已經動兵了,本王也該再次和他聊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