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哥登基啦】
哥哥回京后,我的生活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
除了功課有點多之外,別的都和從前差不多。
不過三哥和哥哥經(jīng)常帶我去京郊玩兒,偶爾還會帶我打獵。
我從前一直以為哥哥不會騎射,后來才知道他騎馬很厲害,射箭也很準。
當然,和三哥肯定還是沒法比的。
三哥不僅騎射好,槍也耍得好,我和哥哥都喜歡看他耍槍。
有時候三哥會故意換上一身帥氣的武服,在哥哥面前耍槍。每到了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哥哥的眼睛里像是有星星。
不久之后,禮部便籌備好了三哥的登基大典。
大典之前,哥哥原是說了不會去看,因為三哥說儀式太繁瑣,怕他會累。
但是到了那一日,他忽然又改了主意。
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三哥難得穿那么漂亮的禮服,他想去看看。
大典那日,三哥特意讓禮部的人安排我與哥哥站在了一起。
因為哥哥當初在父皇病重時,幫了三哥的大忙,所以朝臣們也沒有對此提出異議。
后來我聽先生說,哥哥當初做的事情,叫“從龍之功”,反正就是三哥再怎么寵信他,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當初若是沒有哥哥的幫忙,京城說不定要出大亂子。
再加上哥哥的商隊當初對戍北軍也有大功,所以他理應被三哥重用。
我聽雙喜說,還有朝臣提議要三哥給哥哥封個爵位。
三哥猶豫許久,并沒有答應給他封爵,而是給了他一個虛銜,叫太子少傅。
這個職位在我朝原是輔佐太子,教導太子德行的人。
可本朝如今沒有太子,只有我這個“皇太弟”,所以哥哥這個太子少傅,就成了我的先生。不過他和別的先生不大一樣,不會每日去宮塾里教我,而是會在平日里對我言傳身教。
后來我才知道,三哥封了他這個虛銜,也是為了讓他以教導我的由頭住在宮里。
不過哥哥并沒有將這個職分當成幌子,他是真的盡到了少傅的本分,我后來學會的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他教我的。
登基大典那日,我與哥哥穿著禮服站在隊伍的最前頭。
我們身邊有二哥、五哥,還有七哥。但大哥、四哥和六哥因為之前犯了錯誤,所以沒能回京參加三哥的登基大典。
那天的儀式,確實像三哥說的那樣,很繁瑣,時間也很長。
我站在哥哥旁邊,累得夠嗆,還好哥哥口袋里裝了糖球,中途偷偷往我嘴里塞了一顆。
我記得那天的三哥特別英俊,穿著禮服立在祭天的臺子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我覺察到身邊的哥哥看著三哥時,眼睛格外明亮,唇角也帶著溫柔的笑意。
三哥在接受完朝拜之后,遠遠朝著我們的方向看過來。
雖然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我知道,他此刻一定也用同樣的神情看著哥哥。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三哥一定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
哥哥肯定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他才會來看大典,他要親眼見證三哥人生中的這個重要時刻。
那天三哥從祭天的臺子上下來之后,便走到了我們身邊。
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朝哥哥伸出了一只手。
哥哥明顯愣了一下,眼睛里滿是震驚。
但他并沒有去握三哥的那只手,而是俯身抱起了我。
我看到他們短暫地對視了一眼,雖然誰都沒有說話,卻好像彼此都明白對方的心意。
就這樣,哥哥抱著我一起,在百官的注目下,陪著三哥走過了那條長長的玉階。
三哥登基后,并沒有挪宮,依舊住在福安宮里。
他也沒讓人重修過那里,一切的規(guī)制都還是和從前一樣。
他仿佛不怎么享受當皇帝帶來的尊崇和殊榮,除了稱呼有所改變之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和從前沒有太大的差別。
先前眾人為他準備的地方,最后倒是便宜了我。
不過念著我如今年紀還小,哥哥說不應該把我和娘親分開,可以等我大一些的時候再挪宮。
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是在娘親的住處以及福安宮互相躥著住。
不過三哥嫌我打擾他,經(jīng)常等我被哥哥哄睡后,就把我抱到偏殿去。
時間長了,我倒是習慣了。
每次晚上睡著的時候還在三哥和哥哥的榻上,醒來就到了偏殿。
哥哥剛搬進宮里住的那段時間,總是有點不自在,生怕旁人會說三道四。
但出乎意料的是,朝臣們并沒有對他住在宮里一事發(fā)表太多的看法。
據(jù)來喜說,這是因為三哥將哥哥保護得很好。
后來我還聽說,有個別朝臣私下說過什么,后來被三哥單獨叫去御書房談了話。
那些被談話的朝臣沒有受到任何的責難,但誰也不知道三哥和他們說了什么,從那以后,朝中就沒人敢再議論哥哥了。
在三哥登基后的第二年,發(fā)生過一個小插曲。
當時不知是誰,在宮宴上喝了酒,朝三哥提起了子嗣一事。
三哥那日發(fā)了很大的火,將酒杯都摔了。
后來我聽雙喜說,三哥在第二天的早朝上,當庭又怒斥了那個人,還罰了他的俸祿。
理由是,三哥已經(jīng)立了我做儲君,那人催著三哥延續(xù)子嗣,是對我的大不敬。
若非念在對方酒后失言,三哥定要重重罰他。
在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朝中再也沒人敢朝三哥提過子嗣一事,因為不管誰開口,都得先頂著個不敬儲君的帽子。這樣得罪三哥又得罪我的事情,傻子才會去做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朝臣們也漸漸確信,三哥和本朝的任何一個皇帝都不一樣。
他沒有立后,也沒有子嗣,后宮里空空如也。
很多人慢慢猜到了三哥和哥哥的關系。
或許是因為三哥對哥哥太在意,又或許是因為三哥一直不愿立后,總之日子久了,紙就漸漸包不住火了。
但是這個秘密慢慢被眾人知道,已經(jīng)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這時,朝臣們早已接受了我這個儲君,也接受了三哥不立后、不納任何妃嬪的決定。再加上哥哥這些年將我教導得很好,所以他在朝中很受人尊重,幾乎沒有什么人討厭他。
有了這些前提之后,朝臣們接受起這件事就容易多了。
除了個別朝臣會抱怨幾句之外,幾乎沒有人說什么不好聽的話。
三哥說,這叫“滲透”。
當初他不敢驟然公開和哥哥的關系,是怕消息來得突然,引起輿論對哥哥的口誅筆伐。
但這些年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讓旁人習慣并認可了哥哥的存在。
等到朝臣們發(fā)現(xiàn)真相的時候,內(nèi)心早已不知不覺接受了這個事實。
這樣一來,大部分人得知此事后的反應就不會是難以置信,而是“原來如此!”
那一年的除夕宮宴,三哥要哥哥和他坐在一起。
但哥哥不想陪他坐在主位,因為宮宴的坐席是主位居中,賓客各列左右兩側。
換句話說,坐在主位上,全程都會成為焦點。
哥哥說那樣連吃東西都不自在,很尷尬。
后來三哥干脆讓人撤了主位,陪著哥哥坐在了賓客席中。
次日朝臣們還議論,說三哥是大孝之人,主位應該是留給了太上皇,也就是我父皇。
我覺得朝臣們有時候也挺有意思的,他們雖然接受了哥哥和三哥的關系,但是好像總不愿正面承認。所以三哥每次做什么和哥哥有關的事情,他們就會替三哥找別的借口。
例如三哥宮宴不坐主位,不是為了和哥哥坐在一起,而是為了給父皇留個位子;
年后三哥多歇了幾日的朝,不是為了陪哥哥去別苑多住幾日,而是為了體恤朝臣們的辛苦,讓他們多陪陪家人;
正月十五三哥特意讓人在城樓上放了大當家楚東制的煙花,不是為了哄哥哥高興,而是為了讓百姓大飽眼福……
反正他們總是能替三哥找到借口,三哥也懶得解釋。
順便說一句,放煙花是從三哥私庫里出的銀子,他哄哥哥高興從來不用朝廷的錢。
他說花自己的銀子哄自己的人,這樣比較酷!
【3、原來你們只想過兩人世界】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jīng)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只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么,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么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松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guī)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么。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制度。
據(jù)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后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后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么。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制度廢得很好。
后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后,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里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后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后,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yǎng)性,還吩咐了太醫(yī)替他調(diào)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么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里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jié)制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shù)馗嬖V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么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fā)生一些什么事情了。依著宮里從前的規(guī)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后,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贊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面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nèi)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后,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么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后,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么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yǎng)性”的問題……
最后吳太醫(y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并沒有落下什么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里住之后,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里又恢復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只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后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后的這幾年里,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游玩。
后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么底氣。
兩個多月后,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松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nèi)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后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nèi)チ似钪荩ブ荩踔吝€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只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后,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后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后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后,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云游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么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么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后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里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wěn)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里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