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清算了一下傷亡,藏雨劍莊護衛十二人戰死,五人重傷,三人輕傷,
繡春衛九人戰死,十二人輕傷。”
山谷中,肅然的氣氛彌漫著。
楊零在李澤岳面前沉聲匯報道。
陸姑蘇悲切地看向了被收攏起來的護衛尸體,他們跟隨自己來到臨安,卻在轉瞬間死在了這片山谷里。
“死了九個……”
李澤岳深深吸了口氣。
繡春衛每一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探子,是十三衙門的精銳,哪怕損失上一個李澤岳都心疼的不能呼吸。
“按規矩,繡春衛戰死者,撫恤三百兩,蜀王府安置家眷,撫養其幼子,贍養其父母。”
李澤岳看了眼楊零,道:“此次藏雨劍莊戰死者,撫恤待遇與繡春衛等同,你記一下。”
“殿下,不必的,莊子里有對他們的安排。”
陸姑蘇在一旁開口道。
李澤岳搖了搖頭:“你們是你們的規矩,但他們今天是為我戰死的。
他們為護衛十三衙門總督,死于江湖叛逆誅鼎樓之手,忠勇可嘉,我于公于私都應厚待他們,盡一分力。”
說罷,李澤岳深深看了陸姑蘇一眼。
藏雨劍莊是個江湖門派,那些人是被莊子招攬來的護衛,也是藏雨劍莊的一份子。
是陸姑蘇把他們帶出來的,若是自己這邊沒有表示,就怕莊子里會有人對陸姑蘇有些看法。
“把兄弟們的遺體都收攏好,先運回莊子去,入土為安。”
李澤岳隨后看向陸姑蘇,道:
“咱們,進臨安城,去問一問,為什么這兩架攻城弩,會出現在這里。
我總歸是要為這些戰死的兄弟們,討個說法。”
……
在靈隱山麓發生了那么大的事情,靈隱寺自然要負起責任。
看著車架上戰死的護衛們,慧一垂頭吟了聲佛號,隨后表示他靈隱寺會為他們誦經七七四十九天,愿他們早登極樂。
至于誅鼎樓那些百十號刺客的尸體,被楊零一把火給燒了。
“這件事,你們靈隱寺逃不了干系,我相信不是你,但你們寺里絕對有人知道這件事。
對你來說,找出那個人,應該很簡單。”
李澤岳目光平淡,盯著慧一。
老僧人一臉苦相,點了點頭。
“我給你一天時間,明日午時,把兇手送去臨安十三衙門。
若不然,
靈隱寺的傳承,也沒必要存在了。”
李澤岳最后給慧一留了一句話,隨后離開了山谷。
看著這位年輕殿下的身影,慧一再次嘆了口氣,吟了聲佛號。
“殿下,昨日姑蘇提出要來靈隱寺,其實不是臨時起意。”
馬車內,陸姑蘇坐在李澤岳對面,輕聲道。
李澤岳點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兩架攻城弩運到山谷中,并且埋伏好上百名精銳,顯然不是在短短幾個時辰之內就能準備好的。
那問題來了,他們既然提前做了準備,在靈隱山麓埋伏李澤岳,那他們又是怎么知道,李澤岳今天一定會來靈隱寺呢。
想要追查這件事的源頭,自然要把這個問題搞明白。
“溫兒有個玩伴,也是莊子里的小丫鬟,她突然與溫兒說起了靈隱寺的事情,說靈隱寺扶正緣斬孽緣,尤其是求姻緣簽靈驗的很。
小丫鬟心里懷春,很正常不過,溫兒與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也只是一笑而過。
然后……我也來了興致,就想喊殿下你一起去臨安玩上一圈,其實……姑蘇心里本就是奔著靈隱寺來的,觀錢江大潮才是順帶的。
只不過前些日子不知該怎么跟殿下你說這件事。”
陸姑蘇輕聲細語著。
李澤岳也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他就知道這事是有人從中安排的,總不可能是姑蘇把自己引到山上來,想殺自己吧。
“那個小丫鬟,應當是有人安插在莊子里的釘子,但具體是哪個勢力,還不好說。
她與溫兒提起靈隱寺,就是想讓溫兒影響你,然后再由你提出帶我上山。
呵呵,好麻煩的設計。”
李澤岳垂著眼簾,手指也不自覺地在凳子上輕敲起來。
陸姑蘇見狀,愣了一下,隨后抿嘴輕笑。
這是她大哥在思考問題時的習慣,此時也被李澤岳學了過去。
“攻城弩上的編號被抹去了,查不到來自哪支部隊,但絕對不會離此地太遠,否則他們沒必要非得把行刺地點安排在靈隱山麓。
當然,這只是一個可能,或許他們安排在這里還有別的原因。
至于你莊子上的那個丫鬟,比起誅鼎樓,我更傾向于她是你爹的政敵安排進的你家。
她來了多久了?”
陸姑蘇思索了一陣,答道:“三四年了。”
“三四年了啊。”
李澤岳皺著眉頭,似是想起了什么,喃喃道:“看來這江南,張回的殘黨,還是沒清洗干凈啊。”
……
車隊,緩緩進城。
臨安是大寧無比繁華的大都市,也是無數文人墨客所留戀的地方。
有楊柳依依,有風簾翠幕,有云樹堤沙,還有山外青樓……
城門前,等待排隊進城的馬車和人很多。
然而,他們都不由自主地讓開了道路,留出寬敞的通道,供后面的那支車隊通行。
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繡春衛們緊握著手中的兵刃,華麗的飛魚服上血跡斑斑,渾身散發著肅殺之氣。
一匹匹高頭大馬,一個個錦衣護衛,嚴肅而整齊,簇擁著中間的那輛黑色馬車。
沒有人敢在這么一支車隊前擋路。
城門守卒們看著這一支來者不善的隊伍,大驚,連忙去城門樓子上通知了自家校尉。
楊零上前,對著那校尉,出示了皇帝給李澤岳的五爪龍紋玉佩。
“噗通。”
校尉跪的很直接,很徹底,納頭便拜。
“噗通噗通噗通。”
既然自家校尉拜了,身后的士卒們也都紛紛跪倒在了地上。
沒去管他們,楊零騎在馬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周圍驚懼的目光中,車隊浩浩蕩蕩地進了城。
在楊零的帶領下,十名繡春衛離開了車隊,在江南松軟的泥土上,縱馬奔向臨安十三衙門。
臨安城的百姓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紛紛驚愕地抬頭,看向這支剛剛經歷一場血戰的隊伍。
李澤岳走下了馬車,接過繡春衛牽來的韁繩,跨上了一匹駿馬。
此時,他已然脫下了白衣,換上了十三衙門總督黑袍。
車隊緩緩前進。
這支車隊的最后,拉著兩架殘破的攻城弩。
他們前去的方向,正是臨安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