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暄早早的出門來了幕府。
還沒到幕府門口,他就很可惜:
“東瀛要是也有個左順門就好了!”
左順門對于大明兩百余年的歷史來說,有著十分獨特且歹毒的意義,發生的熱血互毆事件不少。
文臣約架圈踢佞臣。
年紀輕輕的道長嘉靖干翻整個大明文臣集團等等。
大明有法律殺人要償命。
但左順門殺人不需要。
李暄很擔心,東瀛沒有左順門。
所以反對他的這些東瀛朝臣,可能會害怕因為打死人,打死幕府將軍要償命,從而不敢對他動手。
但顯然他是多慮了。
他這次掀翻的是整個東瀛官僚集團的天,斷了別人的財路。
別人不可能放了他。
他剛到幕府,就看見幕府前的街道空空如也,而幕府的大門則是死死的關著。
正奇怪著反對他的東瀛百官怎么不見了,上去咚咚敲了半天門。
才有個幕府的小廝把門開了一條小縫兒,探出來頭,一看見是李暄,趕緊給他迎了進去:
“大將軍!你可得給我們做主啊!”
剛一進幕府,李暄立馬就被圍了起來。
十幾個幕府的兵還有小廝全都掛了彩,一身傷一臉血,哭聲震天!
“那幫公卿百官太放肆了!他們久等大將軍你不到,就沖進幕府動手!把我們全給打了!”
“邊打邊喊...邊喊...”
說到最后,當兵的和小廝全都結巴起來。
李暄臉唰的一下冷了下去:“說,他們喊什么?”
“他們喊大將軍你是佞臣,奸黨!要在幕府這打死你!”小廝結結巴巴的回答了。
原本預想著,一臉冷意的李暄聽到這些會暴怒!
因為太放肆了!
這些小廝,還有當兵的,在足利義滿的時候就在幕府,哪見過百官敢沖進幕府打人的?
還揚言說要打死幕府大將軍!
狂妄!
然而令這些小廝和幕府當兵的,意想不到的是。
李暄臉上的冷意瞬間融化,甚至當場笑出了聲!
“這可太好了,去!給本將軍把幕府的門開了!等會兒再有官員闖進來,不準攔!”
“啊!?大將軍!那些公卿百官現在正在氣頭上,萬一打死你?”
“別管,去大開正門!”
“對了,他們現在人呢?去哪了?”
“回大將軍,聽說去皇宮見天皇了。”
...
此刻,京都皇宮外,進入皇宮的最后一道禁門這里。
這邊是一片的大廣場,地上鋪著大塊的青石板,廣場四面被城墻圍住。
進出只有兩道城門。
一道進來,一道去皇宮。
現在這里已經跪滿了東瀛的官員。
領頭前面幾排是公卿,中間的是京都從上到下的官員,最后面的是不少相當于刺史小諸侯的守護。
“陛下!!幕府將軍李暄奸佞禍國!新政若是實施,必將是滅頂之災!”
“陛下!!”
“請陛下出來見我們!否則我們便跪死在這!”
密密麻麻幾百個跪著的人發出的控訴聲音還是很大的。
況且這些還不是普通的人。
他們手里攥著的是東瀛除幕府以外,所有的權力。
稅賦要靠他們去征收。
百姓要靠他們去忽悠。
天皇就是想吃個新鮮的海帶,都得靠他們的人去海里撈。
那這些有權力的人往這齊齊的一跪,這聲音聽起來就更是振聾發聵了。
“嘎吱~~”
這個時候,進皇宮的那道緊閉的城門,在幾大公卿和百官的目睹中,終于緩緩洞開。
百官期待的看過去。
然而看見的卻不是出來給他們主持公道的天皇。
而是拿著圣旨的小太監:
“咳咳。”
“陛下有旨,諸卿回去吧,大將軍的心還是好的。”
“諸卿如果還當你們自己是我東瀛的官員,就體諒一下大將軍的新政,再苦一苦自己!”
說完小太監就想走。
但這時候,這道旨意一宣布出來,他很明顯是走不了了。
跪在前面的幾大公卿聽完這圣旨,眼睛當場就紅了,領頭的一下站起來,上去拽住小太監的袖子不讓他走:
“幕府將軍李暄倒行逆施!奸佞誤國,只懂和我們這些官員爭利!卻絲毫不顧及東瀛朝野,這叫是好心?”
“對!”另外一個公卿也站起來了,紅著眼朝小太監走過去:“李暄現在要削減我們的俸祿!他還想解除世襲!”
“沒了我們!以后誰給天皇賣命!?”
這兩個人說完。
后面的公卿和官員又站起來了不少,臉上交織著憤怒和屈辱:
“我們的祖宗給天皇流過血,給東瀛賣過命!現在天皇看到我們受大將軍欺壓!竟然無動于衷!”
“讓賤民騎到我們頭上!天皇竟然還說這新政好,天皇一定是被脅迫了!”
“這個太監有可能就是李暄的耳目!打死他!”
正好好的說著話,忽然不知道哪個官兒喊了一句打死他。
幾個紅著眼睛憤怒到極點的公卿,看著小太監,把對方當成了李暄。
心里最后的一絲理智也徹底被燃燒殆盡。
小太監驚慌失措的解釋:“幾位大人!我是陛下的近臣,跟李暄毫無瓜葛!”
“放屁!”
一個公卿揪住小太監的脖領子拽過來,往地上一摔,“你背后就是李暄那個奸臣!先打死你!我們再去打死李暄!”
其他的公卿和百官唰的圍過來,照著地上哭嚎求饒的小太監就是一頓圈踢。
慢慢的,小太監的哀嚎聲越來越小。
但加入圈踢的人卻越來越多,像是納投名狀一樣,從公卿到百官再到守護,無一或缺。
半晌,這些人散開的時候。
地上的小太監都看不出人形了,就是一攤糊在地板上的爛泥一樣。
這時,挑頭的公卿紅著眼面向諸多同僚:
“諸位!天皇被幕府將軍李暄脅迫!李暄大逆不道!我們走!去幕府打死他!”
聲音落下,當場一呼百應!
山呼海嘯的聲音直沖云霄,被此時城門頂上一直偷偷觀察的天皇聽見。
天皇臉白了,他從來沒經歷過這種事。
公卿百官守護報團起來,他們的力量竟然這么可怕!?
這一瞬間,天皇心里升起來退縮的想法,他不想支持李暄了。
滿朝朝臣抱團的憤怒太可怕了!
“陛下放心,我們大明對付這種情況最有經驗了。”
天皇的身邊其實還站著朱棣。
跟天皇說完后,朝著藍玉使了個眼色。
藍玉點點頭會意離開。
接著,下面廣場的兩道城門,又緩緩洞開了。
公卿百官以為這次走出來的會是天皇,他們還在想,從中原傳來的跪諫真好用!
然而出乎他們的預料。
出來的不是天皇。
而是上百個穿著飛魚服,雙手握著一丈多長粗棍子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