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來了來了!”
西安知府忙不迭的招呼兩側的儀仗隊伍和鑼鼓手忙起來。
一路小跑著率西安六州三十一縣的僚屬,沖到了官道的最前面候著。
這些官員按順序排好后,都將目光看向李暄的儀仗隊伍。
“好威勢!”
西安知府和下面六州三十一縣的僚屬看直了眼。
李暄這次衣錦還鄉的儀仗隊伍,可謂是奢靡到了極點。
最前方的導從隊伍負責的是開道和護衛。
八扇巨大的朱漆牌匾上,左邊四面是回避,右邊四面是肅靜。
再往后,就是朝廷都督府的校尉,舉著六面清道旗,被大風吹得咧咧作響。
左邊三面,第一面上寫著太師太傅,意味著李暄如今的最高榮譽,三公之二!
第二面上是總憲都察院,代表他的尊稱,總領憲綱法度!
這比左都御史還要猛一些。
因為都察院不僅是一個左都御史,還有一個右都御史。
按朝廷規制,都察院的事雖然是左都御史做主,但右都御史有知情和建議權。
可如果有這個總憲都察院就不一樣了。
那意味著,李暄這個左都御史做什么怎么做,完全可以不通知右都御史,一個人做決定。
第三面是兼領都察院左都御史,就是實際的官職,這正二品的官職,夾在這幾面旗里,倒顯的不怎么突出了。
而右邊的幾面旗,則是青絲線繡的一個碩大李字。
青絲已經是僅次于皇帝鹵簿儀仗的最高規格顏色。
這些清道旗按榮譽,尊稱職權,正式的職權,還有姓氏排著。
朝廷文臣領袖,三公重臣的威嚴通過這幾面清道旗,被眾人知曉,身份的矜貴和肅重鋪面而來。
開道的隊伍最中間,西安知府和僚屬竟然還看到有十二名錦衣衛!
全都穿著重大朝會、典禮時才穿的飛魚服!
這些錦衣衛再往后,就是兵器儀仗。
朝廷都督府的校尉持著金瓜、鉞斧、朝天鐙、槍、戟、刀、盾。
兵器儀仗隊伍的兩側,又是宮里的人,舉著禮器,旗幡傘扇。
龍虎旗、麒麟旗。
引幡、傳教幡、告止幡。
金華蓋。
西安知府和西安六州三十一縣的這些僚屬,越往后看越是心驚!
這儀仗隊伍看不出來任何的喜慶!
能感受到的只有三公之二,朝廷大員出行的威嚴,肅穆,莊重!
除了必要的禮樂和前方清道隊伍呵斥閑雜人等退散的聲音。
再聽不到其他一絲的雜音,全程保持著肅靜。
西安知府不受控制的把頭轉到僚屬的方向,瞪著大眼,和他們面面相覷。
每個人心里此時都只剩下了一種情緒。
就是震驚!
為李暄竟然如此受寵!
而感到震驚!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最痛恨官員奢靡,鋪張浪費的。
“我記著,洪武十八年,有知府就因為用了個八人抬的轎子,被彈劾,就被陛下判了斬首。”
一個知州咽了咽喉嚨,話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因為一個小小的鋪張浪費,就被砍頭。
那如今李太師這般大張旗鼓的儀仗隊伍,被凌遲都夠了吧!
“沒想到,陛下竟然如此恩寵李太師!”
幾個知州附和著感慨,感慨的時候臉上還殘留著震驚!
李暄能用這種儀仗,還有錦衣衛和宮里的人,那說明這就是得到朱元璋允準的!
沒有僭越!
而是奉旨衣錦還鄉!
倒是西安知府淡定一些,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上揚的嘴角無法控制:
“本府一早就看出來!陛下對李太師的恩寵無以復加!”
“否則!”
“又怎會敕封李太師三公之二的榮譽!?即便往前看唐宋元,都找不到這么年輕,就被封太師太傅的人!”
西安知府現在越來越覺的他賭對了!
就看李暄這儀仗!
就足以看得出!
什么尋常人的常理,什么尋常人的舊例!
這些都套不到李太師這樣的千古大才身上!
因為大才,往往是開辟新道理,新例子的人!
“你去!讓那些轎夫準備好!等會兒太師換轎子的時候,讓他們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絕不能顛了太師!”
看著李暄的儀仗越來越近,西安知府不放心,又叫來了府里的主簿再三叮囑。
他是真擔心!
萬一沖撞了李暄,那他這個西安知府怕是就當到頭了!
“是!”主簿答應的非快,他也從這遠超常理認知的奢靡儀仗背后,看出來了李暄如今受到的恩寵。
這樣的恩寵。
恐怕就是開國六公,還有朱元璋的子侄,都難以企及!
即便是墳頭草早已經三丈高的秦王,出行的儀仗好像都要差太師一絲!
很快,不到半炷香的功夫,李暄的儀仗隊伍停住。
停在了跪地叩首的西安知府,和西安六州三十一縣的知州,知縣們面前。
儀仗隊伍最中央的那抬八人大轎落到地上,往前一壓。
換了飛魚服的周六小,急忙過去掀開轎簾。
本來這活兒不該他干。
太師開府的話,是應該有屬官的,長史、主簿等等。
但李暄沒要,朱元璋也沒給。
李暄是想著有了屬官,再找死就難了,而且身邊的人越多越麻煩。
朱元璋是想著,他和李暄的關系很特殊,涉及系統這些超出常人認知的東西。
他和李暄之間是越少人參與進來越好。
于是乎兩個人很默契的,都沒提這茬兒!
一個沒有屬官,但卻還開了府的太師太傅就出現了!
而那頂有著螭紋、云紋高規格的八抬大轎壓下來,轎簾被掀開后。
西安知府和后面他的僚屬,也偷偷的把頭抬高了一些,好奇的偷瞄過去。
一只黑緞的朝靴從轎子里探出來,踩到了地上。
西安知府他們順著靴子往上看,便是緋紅的朝服下擺,玉帶,仙鶴的補子。
以及一張帶著烏紗帽,年輕到過分的臉!
年少而膺重寄,姿容更冠群倫。
西安知府也算是熟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了。
看到這張臉的第一時間,腦子里一下就冒出來了這句話。
從轎子里出來的李暄,站定后左右看了看,長舒了一口氣,臉上多了幾分時隔多年,再度回鄉的感慨。
以及!
在心里蛐蛐!
我說一個人帶著王五周六小,輕裝簡行的回西安就行!
你老朱非得整這一套!
一路上慢死了!
而且不光慢,還無聊!
“下官!西安知府趙守信!率下轄西安境內六州三十一縣諸級文武僚屬!士紳耆老!”
“恭迎太師太傅、總憲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鑾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