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有個長安縣,長安縣下有個平平無奇的村子,叫槐樹村。
村子不大,也就三十戶左右,以陳姓為主。
但就這么一個平平無奇的村子,就是李暄最開始穿越過來的地方。
村尾。
陳老三的墳包前,坐著幾個破衣爛衫的槐樹村民在偷偷上墳。
他們邊往墳包前的火堆里添竹籌,邊絮叨:
“老三吶,這些錢你趕緊帶走,到了下頭省著點花,完了我們還得趕緊收拾。”
“你也別怪我們催,也別怪我們不能常來,我們也是平頭老百姓,斗不過那些官老爺。”
“萬一讓別人看見我們祭奠你,這...這。”
這幾個村民說到這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后面的話全變成了長吁短嘆。
陳老三的死任誰都能看出來是不簡單。
畢竟槐樹村周圍十里八鄉都沒聽說過有什么強人。
安穩幾十年了都。
這突然就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伙強人,就給陳老三殺了?
而且還專門趁著陳老三上應天府告御狀這節骨眼。
這怎么看都不正常。
所以肯定是陳老三牽扯進什么了不得的大案子里去了。
這樣天大的事,他們這些平頭老百姓別說管,連插句嘴都不敢插。
就是現在上個墳,都得偷偷的上。
“里長!鄉里來人了,是鄉老親自來的!我看見一塊來的還有縣太爺呢!”
這時候村里一個年輕人急匆匆的跑來。
正給陳老三上墳的里長,聽見他說的,嚇的眼睛一下瞪大,臉都白了:
“縣太爺都來了!?那肯定沒什么好事兒,不知道是催糧還是干什么。”
顧不上再給陳老三上墳。
他忙不迭的起來趕緊把火踩滅,也沒忘了吩咐周圍的村民:
“不過也別管干什么了,你們趕緊去祠堂里把錢糧賬冊都拿出來,還有!把老三這的土趕緊給收拾一下!”
“別讓人看出來咱們給老三上過墳!!趕緊趕緊!”
著急忙慌的吩咐完,就帶著村里幾個長輩去往村口迎人去了。
明朝時期,村、鄉這些下面的地區,都算不上正式的行政地區。
所以里長、鄉老這種役職,就更稱不上是朝廷的官員了。
他們多是地方上有名望、有資產的大戶擔任。
對于他們來講,縣里的縣太爺,就是頭頂上的天,手里攥著他們的小命。
半晌。
槐樹村村口。
里長跟村里幾個長輩,見到了知縣,急忙諂媚的彎腰見禮,連頭都不敢抬:
“老爺親至,未能遠迎!還望老爺恕罪。”
“罷了!”
長安知縣是騎著馬來的,后面跟著鄉老,縣丞,還有一隊胥吏。
顧不上跟里長多廢話,一個翻身下馬:
“兩件事!”
“第一!立刻把你們村的所有人都叫到這來!本官不管他是能走不能走,能動不能動!”
“就是死了!也給我挖出來,抬到這來候著!”
“本官帶來了專人教他們禮儀!”
里長聽的頭上汗下來了,他身后槐樹村的幾個長輩也嚇得不敢動彈。
“第二!”
長安知縣如臨大敵的嚴肅吩咐聲再度響起:
“趕緊把你們這村里不好看的東西都收拾了,還要凈水潑街!黃土墊道!”
“一個時辰之內,本官要看到一個新的槐樹村!”
“一個時辰!?”里長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兒,這么急!
“你慌什么!?”長安知縣眉頭一豎,朝著身后衙役和鄉老一指:
“本官這不是給你帶人來了!這一個時辰里,這些人全部聽你差遣!”
長安知縣帶來的鄉老,屬于里長的頂頭上司。
當然除了鄉老,長安知縣還帶了更高一級的官員。
不入流的衙役、典史。
以及更高級的!
擁有了朝廷編制的正式官員!
正九品的主簿。
正八品的縣丞。
不過這些人不用看太高的級別。
僅僅就是鄉老和衙役、典史這一級不入流的,槐樹村的這里長都沒怎么見過。
因為大部分時間,里長只需要待在村里聽命,押解村里應該上交的稅糧去鄉里就行。
所以。
當聽到還要使喚這些大官時。
里長和村里的幾個長輩嚇得已經手足無措了,不知該如何自處。
里長擦了擦嚇出來的冷汗,惶恐的推辭:“小老兒怎敢差使這么些位大人!”
但沒等他說完,長安知縣就冷冰冰將其打斷:
“本官讓你敢!!”
“況且!”
說到這一停,長安知縣臉上一下沒了威風,像是想到了什么,看著天,眼里是萬分的恭敬,還有些驚懼:
“就是本官!等會兒都要聽你差遣!幫手收拾!得趕緊吶!”
這句話像是驚雷,當場劈的里長和槐樹村的幾個長輩愣住。
“這!這這這!”
“怎敢勞煩老爺親自動手!”
“別廢話了!趕緊去辦,遲一時半刻,老爺我頭上烏紗不保!”
...
大半個時辰過去,槐樹村很快被收拾了個干凈。
村里三十戶人,也都被叫到了村口這,學習迎駕的禮儀。
里長跟村里幾個長輩看著繁忙熱鬧的槐樹村。
那些往日見一面都難的大官,此時卻趴在地上不避塵埃,撅著屁股認真的丈量地上黃土的厚度。
那邊正八品的一個縣丞,親自在黃土路上,學著黃狗四肢著地的來回爬,檢查到硌腳的石子,就趕緊拾起來塞袖子里。
里長他們看直了眼。
“里長,是有什么大官兒要來吧?”
村里的幾個長輩看到現在,總算是看出來了點門道。
這像是在接駕啊。
“大官兒?什么官還能比知縣老爺還大!”
“不知道。”
“但大官兒也不會來咱們這地方吧。”
“許是大官兒跟咱們村里誰家有遠親?”
長輩們討論。
里長則是鎖著眉想,恨不得把村里人來回來去篩了一百八十遍,連帶各家各戶的祖宗都想了一遍。
愣是沒想出來有哪家和大人物能牽扯上關系。
“老三他們家的景和!我記著是不是在應天呢?當初應天還來人問景和的事呢,是個很威武的將軍。”
一個長輩此時提醒,他和陳老三是鄰居。
他這么一說,里長也想起來了,那個在村里吃百家飯長大的小孩。
這小孩臨走的時候,還揣著村里人湊的十一個雞蛋。
但想歸想,也不敢確定。
皺著眉嘀咕:
“景和能比知縣老爺還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