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讓陛下殺李暄?”
方孝孺不是笨,而是思維比較古板,不擅長給人上眼藥。
至于朱允炆聽不懂,才是真的思維遲鈍。
齊泰突然嚴肅大喝:“取筆來!”
朱允炆大喜過望,趕緊讓人拿紙筆來。
不多時,有奴婢拿來了紙筆,齊泰把紙一鋪,沾滿筆墨剛要落下去。
方孝孺卻奪過筆,甘心為其謄寫:“齊公,你念,我寫,也好讓殿下聽。”
齊泰也不矯情,干脆答應:“那好,有方公執(zhí)筆,老夫靈感更是如泉涌。”
朱允炆去到主位那坐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齊泰是怎么做到,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讓朱元璋下殺李暄的決心的。
方孝孺已經(jīng)準備好,齊泰這時踱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揚起念道:
“諫除隱患疏。”
“臣齊泰昧死以奏。”
“陛下圣武開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誠亙古未有之雄略。
然,臣每讀史冊,見巨奸竊國,常怵然驚心。
其輩非起于微末,反而皆如王莽謙恭下士、似霍光扶社稷于將傾,更兼趙高之貼身弄權。
此三人,于當時何嘗不是威望卓著、百官景從之能臣?”
“其害,正在于此!”
“雄主在朝,此輩或可效忠。
然陛下試想,一旦山陵崩,新君仁弱,彼時威望即成篡位的階梯,能力化為禍國的刀兵,黨羽便是傾覆廟堂的洪流!
王莽之篡漢,豈在朝夕?實乃其權勢日熾,已非孺子可制矣!”
“故,為國本計,當于今日之勢,斷禍亂之芽。
切莫待參天大樹,盤根錯節(jié),屆時再思斧鉞,恐已傷及國脈根基。
陛下明見萬里,自有決斷。
臣齊泰泣血叩首謹奏,唯愿大明江山,萬年永固。”
齊泰念完,停住腳步,去看方孝孺。
方孝孺也寫完了,高興放下筆。
看著紙上出自于齊泰之口的“諫除隱患疏”,佩服到頻頻點頭:
“好,好,好!字字千鈞!字字千鈞!”
“齊公無愧陛下賜名‘泰’,此疏,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不言具體,而乾坤定矣。”
有這份奏疏,雖然上面一個字都沒提李暄。
但每一個字卻都是在告訴朱元璋說,李暄這人得殺了!
不然你朱元璋一旦駕崩之后,李暄這人怎么辦?
他身邊有藍玉,有一幫淮西勛貴,更有朱棣這樣的藩王!
到時你一駕崩,李暄在朝堂上有威望,外面還有帶著兵馬的藩王聯(lián)絡。
他要是想造反,推翻你朱元璋挑選的繼承人,那不就是翻手覆手之間的事?
你不殺他!
那亡大明的人,就是比王莽,比霍光,比趙高還要厲害百倍千倍的李暄!
“殿下,有這封‘諫除隱患疏’,乾坤定矣。”
方孝孺拿著謄寫了奏疏的紙過來給朱允炆看。
朱允炆卻激動到連看都不想看了。
不需要再看。
有齊泰的這份奏疏一上去!
李暄必死無疑。
別的方面,朱允炆不敢說很了解朱元璋。
但對于怎么收拾權臣這一塊兒,那朱允炆敢說,他還是很了解朱元璋的。
洪武朝沒有人想當權臣。
因為想當權臣的,現(xiàn)在都死了。
胡惟庸,李善長,楊憲,這些人歷歷在目。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
朱允炆笑了,非常高興!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吶,古人誠不欺我,李暄死!就死在皇祖父對他的倍加寵信上了。”
“我到時候要去詔獄里,親口問一問,這廝是不是后悔沒有給我當狗!”
朱允炆幸災樂禍完,就迫不及待叫來了奴婢。
方孝孺知道是什么意思,把奏疏交給了奴婢,叮囑:“封好。”
又問齊泰:“那齊公什么時候動身?”
沒等齊泰回答。
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催促:“宜早不宜遲,齊先生不如深夜叩宮!這就把奏疏交上去。”
說著,眼睛逐漸瞇成了一條線,笑容也看起來陰陰的:
“讓皇祖父早下殺了李暄的決心!”
“也讓所有人明白,是這廝自己蠢,選錯了輔佐的人!”
奴婢很快回來了,把封好的奏疏交給朱允炆。
朱允炆和方孝孺一起,將齊泰送出東宮。
“殿下,方公,留步吧,老夫去也。”
“先生珍重!”
“齊公珍重!”
齊泰帶著奏疏離開了,走路的步子都在飄。
東宮也屬于宮禁之內。
于是盞茶的功夫。
正準備就寢的朱元璋,就收到了齊泰夜叩宮門的消息。
“不安生吶。”
朱元璋不用想,都知道齊泰是干什么來了,無非也就是還想逼著他殺李暄。
但殺不殺,是你一個臣子能置喙的?
“看來他還是不明白,朕為什么沒讓你追究他。”
“那臣這就去抓了他!”
蔣瓛立刻接起朱元璋的話。
朱元璋眼睛一瞪:“誰讓你抓人了!把他叫進來,朕要看看他這次有什么可說的。”
“是。”蔣瓛去了。
朱元璋想了想,天威難測的性子起了作用,最終還是決定見一見齊泰。
殺不殺李暄,都快成他心里的一個心魔了。
不殺,下不了決心。
殺,更下不了決心。
這時候,朱元璋也很希望,有一個人能讓他下定,到底該怎么處理李暄的決心。
齊泰今天的這次君前應對,讓朱元璋有了個想法。
要么。
被齊泰說服,殺掉李暄。
要么。
就是齊泰死。
不多時,齊泰被帶進寢宮。
“臣叩見陛下。”
“深夜闖宮,齊泰,你好大的膽子,說,何事。”
“回稟陛下!”
齊泰忽然大聲,給朱元璋帶著怒氣的目光一下子招過來了!
齊泰往前一個絲滑的滑跪,取出來袖子里的奏疏奉到朱元璋面前:
“臣!齊泰!有肺腑之言,泣血上奏!”
朱元璋沒什么好脾氣,近乎奪一樣的拿過來奏疏,撕了封皮兒。
齊泰跪在地上。
朱元璋不咸不淡的看了他一眼。
齊泰立馬就意識到,事成與否,就看自己今天這番奏對了!
朱元璋已經(jīng)取出來了奏疏,看見了奏疏封皮兒上“諫除隱患疏”幾個字,預料之中的一笑。
果然。
掀開奏疏,一筆漂亮的字闖入眼簾。
朱元璋瞇著眼,目光跟著看下去。
“臣齊泰昧死以奏:陛下圣武開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誠亙古未有之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