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來講第三位太子:李承乾!】
【在玄武門之變后,李二當了兩個月的太子,于武德九年正式繼位為帝,而年僅八歲的李承乾也被他立為太子!】
【貞觀四年,李世民為李承乾老師召開了招聘大會,最后在魏征的舉薦下,年過八旬的李綱就這樣被李世民召了回來。】
【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李綱教導過兩任太子,經驗足,而且李綱本人學識深厚、品行端正,還以直言敢諫、善于教導!】
【再加上李世民對李綱也比較熟悉,于是就很是贊成魏征的建議,之后就任命李綱為太子少師,教導太子李承乾。】
【就這么一紙詔書,八十四歲的李綱就重返東宮!】
此時天幕畫面中。
只見一位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身著樸素卻不失儒雅的長袍,出現在天幕之上!
雖已年邁,但眼神卻依舊銳利而睿智。
年幼的李承乾早已在殿中相迎,雖幼卻帶著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早熟。
臉上掛滿了凝重,恭恭敬敬地向李綱行禮,“學生高明,拜見老師!”
李綱滿意的點頭。
畫面定格在二人身上,一位年幼眼神里充滿了好學的欲望,一位年邁眼神里充滿了睿智!
天幕前。
眾人看著天幕中的畫面,頗為感慨,也不知道這李綱是幸運還是不幸!
要說幸運吧,三太子……教一個廢一個,年過花甲了還不能安度晚年!
說不幸吧,三次辭官還都被請了回來……
一輩子就跟太子杠上了,干脆開個太子補習班的了!
……
此時天幕之上,還在繼續。
【自此李綱正式入住東宮,成了李承乾的老師。】
【李綱初見李承乾時,李承乾雖年幼,但已表現出仁孝和恭謹的品性,這令李綱甚為欣慰。】
【同時李承乾對李綱也十分敬重,知道李綱患有腳疾,親自將老師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向其虛心請教,態度極為禮。】
【李綱看到李承乾的態度,倍感欣慰,決心繼續教導他!】
【不過,李綱也深知李承乾面臨的壓力,上有雄才大略的父親李世民,下有群臣閃耀的臣子,李承乾未來的日子可能不會輕松。】
【然而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在李綱年邁之時,送還給他一個最好的弟子,可惜他已經老了,沒有太多時間教導這個自己眼里的明君了!】
【再加上他晚年身體本就虛弱,且患有腳疾,到東宮擔任太子少師時已年逾八旬,精力逐漸不支。】
【貞觀五年正月,他還曾抱病入宮為李承乾授課,此后病情加重,最終病逝于家中!】
【僅僅只教了李承乾不過一年的時間,然而這一年時間里師徒二人情深意重。】
伴隨著旁白音的落下,BGM響起,天幕之上的畫面,正在急速的切換!
畫面中有第一次授課時,師徒二人的相識時的窘迫!
“先生!”
李承乾迎上前,沒等李綱躬身行禮,便先屈膝作揖。
“太子殿下不必多禮,老臣……”話未說完,便因腳疾踉蹌了一下。
李承乾見狀,索性上前半步,小心翼翼地扶著李綱的胳膊,將他引到榻邊:“先生腳疾不便,此后授課,便在此榻上坐講便是。”
自此,崇文殿的晨讀成了東宮日常。
畫面中,李綱講《禮記》時,會握著李承乾的手,在竹簡上圈點“君臣有義、父子有親”。
論及治國,便舉隋亡之鑒,教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有時講至興起,李綱會忘了時辰,李承乾便悄悄命人溫著點心,待先生歇口氣時遞上。
一次李綱咳得厲害,李承乾竟親自端來熬好的梨湯,看著他喝完才肯繼續聽講。
入秋后,李綱的身子愈發弱了,常需靠在榻上授課。
那日講《論語》“為政以德”,李綱聲音漸低,額角滲汗,李承乾忙命內侍取來薄毯蓋在他膝上,自己則搬了小凳,湊到榻邊聽。
貞觀五年正月,李綱抱病入宮,也是最后一次為李承乾授課。
他躺在榻上,聲音輕得像風中殘燭,卻仍堅持講完《尚書》中“民惟邦本”的章節。
臨別時,李承乾送他至宮門外,看著馬車遠去,忽然紅了眼眶。
沒過幾日,便傳來李綱病逝的消息,享年八十五歲。
畫面之中
李承乾跌坐在地,半晌說不出話。
并且親自趕往李綱府邸吊唁,在靈前長跪不起!
畫面也定格在這一刻。
天幕前,
東宮內,李承乾看著天幕上的往日種種。
想起那日李綱授課的模樣,不由得有些眼角濕潤!
他是真沒想到,那時是最后一課。
天知道當時他知道老師死訊時,有多難受,對于李綱……這個人生中,第一位老師,在李承乾心里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此刻情不自禁的想去崇文殿,去看看當初老師曾坐過的楠木榻,去看看他圈點過的竹簡。
“老師!高明、高明想您啊!您說的話,高明一直記得!”李承乾望著天幕低喃著。
……
大明。
此時的朱標看著天幕上的畫面,也是頗為感同身受!
他也想他的老師了……
“宋師,你還好嗎……”朱標思緒飄回到往昔,他想起宋濂教導自己的點點滴滴。
那些在書房中,宋濂耐心講解經史子集的時光,如電影般在腦海中一一閃現。
恍惚間從李綱的身上看到宋濂的影子!
那溫和的笑容,以及那諄諄教誨的聲音,此刻讓他如坐針氈!
他貴為太子,卻保不住自己的老師,何其悲哀!
每當想起這事,他就對他爹老朱的做法感到失望。
明明那事跟他老師沒有一點關系,明明可以對他老師網開一面的……可他爹偏不……
想他老師年過七旬,還要遭受連坐之苦!
朱標搖了搖頭,掃空雜念,開始處理事務!
“于師而言,與之相比,孤不如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