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標題消散,悲傷的BGM響起!
畫面中是,冰天雪地的長津湖戰場。
志愿軍戰士們身著單薄的棉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潛伏著。
他們的臉被凍得通紅,眉毛和睫毛上結滿了冰霜,但眼神卻無比堅定。
那風雪讓人看著都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寒顫。
直到……慢慢一道道人影出現在眾人的視野,隨著天幕鏡頭拉近,無數人都瞪大了眼珠子。
因為……因為……那些手里抱著鋼槍的人影,此刻已然被凍成了冰雕!
一個個都冰封在雪地里的,望著前方。
陣形沒有一絲混亂!
這一刻天幕前的眾人都震驚了,他們又陷入了深深的不理解。
大秦祖龍:“這種極寒天氣,他們為何寧愿被凍死也要趴在雪地里一動不動?”
大漢野豬:“這到底是何等的意志?即便是死也保存著戰斗姿態!”
大唐李二:“唉!看到這,縱使是朕,也莫名的感覺心里不舒服。”
永樂大帝:“不舒服,你就造船起航去干他們,光嘴上說有個屁用,你待用實際行動證明。”
一個破碗:“這洋毛子,咱打算一個不留!”
……
正在眾人交流之際,天幕旁白想起!
【這就是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
【1950年11月,朝鮮北部遇上了幾十年不遇的寒冬,長津湖地區白天零下三十多度,但是到了晚上能達到零下四十多度的極寒低溫!】
【可以這么說,在這里,寒冷比子彈更加可怕。】
【據史料記載,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光凍傷減員的志愿軍戰士就高達三萬多人。】
【你要問為什么?】
【因為當時志愿軍第九軍團奉命赴朝作戰,由于軍情緊急,許多人都沒有來得及停車更換厚棉衣,就直接開往了朝鮮江界。】
【當時許多戰士身上只穿著不到一斤半棉花的薄棉衣,而且還有許多是剛剛從南方過來的戰士,他們大多數都是平生頭一次看見雪,就立刻感受到了零下幾十度的嚴寒。】
【至于能冷到什么程度,滴水成冰,不是夸張,而是事實!】
【一些戰士的耳朵,被凍得硬邦邦的,一碰就掉了,一點都沒有知覺,有的鼻子都凍爛了,很多戰士的手指、腳趾被成冰疙瘩。】
【更嚴重的是,補給的糧食還沒有運到前線,運輸車就已經被美軍的飛機給炸了!】
【戰士們無棉衣御寒,僅靠單薄衣物抵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連最基本的“凍土豆”都成了稀缺品,饑餓與寒冷時刻伴隨作戰全程。】
看著天幕上那被凍得不成樣子的戰士,天幕前無數人淚目了!
這……這……這些人都是他們華夏兒郎!
滴水成冰、被凍成冰疙瘩的手腳……發腫的臉!
這該多絕望啊?
這又是何等的意志啊……
無數人眼眶泛紅,看著這一切!
他們恨不得穿過天幕,為后世華夏兒郎送去糧草與厚衣!
同他們一起抗擊外敵!
盡管他們不懂那些武器如何使用,可他們也有一腔熱血!
此時天幕上還在繼續。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低溫導致武器大面積“罷工”。】
【槍栓因凍住無法拉開,手榴彈難以擰開引信,近七成迫擊炮因炮管凍結、彈藥受潮而無法爆炸!】
【戰士們只能把冰冷冷的武器塞進懷里用體溫進行暖化,但是后果是皮膚甚至會與冰冷的彈藥粘在一起,稍一拉扯便血肉模糊。】
【美軍空中封鎖與惡劣路況完全切斷補給線,前線戰士只能在“彈盡糧絕”的絕境中作戰。】
【1419高地上的志愿軍堅守三天無任何補給,1282高地最后僅存2名戰士時,仍無任何物資支援。】
【反觀美軍,他們能通過大型運輸機獲得持續補給,空投物資不僅包括充足的彈藥、干糧,還有電臺、毛毯、咖啡和藥品,在保暖與后勤保障上形成絕對優勢。】
【尤其是逃亡時,美軍動用145架次轟炸機對山體進行地毯式轟炸!】
【面對僅1名志愿軍出沒的區域,竟用凝固汽油彈和500磅炸藥轟炸25分鐘,宣稱“要讓小山脊成為世界上最沒用的地皮”。】
【即便擁有機械化部隊與火力優勢,美軍從柳潭里到下碣隅里僅22公里的路程,機械化部隊竟耗時59小時,后衛部隊更是用了77小時,且一路上被我們志愿軍打得傷亡1500人!】
畫面翻轉。
畫面中志愿軍匍匐在雪地里臉上和耳朵被凍的發紫,然而去的沒有一人起身,都死死的盯著前方。
還有的把凍的硬邦邦的土豆放進懷里暖軟,給那些凍傷嚴重的志愿軍吃。
而他們,就靠著地上的殘雪和硬邦邦的土豆堅持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已經穿著一件單薄的棉衣和膠鞋,在極寒的長津湖熬了三天三夜。
在沒有下達命令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動,趴在那里就趴在那里,趴了三天!
即使有小便也絲毫不能動,直接就在褲子里面解決,然后依靠自己微弱的體溫再把褲子烘干。
每位戰士都是這么熬過去的!
強忍著嚴寒與饑餓,端著槍,兩只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前方,一動也不動的就這樣等待著下達沖鋒的命令。
這就是鋼鐵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