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君老爺子就扶起了戰(zhàn)星辰,轉身,戰(zhàn)星辰看著下面的人,四名帶頭的長老單膝跪地大聲喊道:“參見家主,參見家主,參見家主。”
戰(zhàn)星辰頷首,君老爺子看向眾人,“這位就是你們的家主夫人,以后見她如見家主。”
“參見家主夫人,參見家主夫人,參見家主夫人。”眾人的喊聲響徹整個村子。
“都起來吧。”戰(zhàn)星辰說道。
一位族老端起青瓷盆,示意戰(zhàn)星辰抬手:“以清水凈手,滌去塵心,方能明辨是非。”戰(zhàn)星辰將手浸入碗中,冰涼的井水順著指縫滴落,仿佛真的洗去了浮躁。
君震虎把早上戰(zhàn)星辰給他的盒子拿了出來,把黑色牌子拿出來遞給戰(zhàn)星辰,對著畫像再次深深鞠躬:“列祖列宗見證,今日起,戰(zhàn)星辰便是君家第108任家主,望先祖庇佑,護我君家生生不息!”
戰(zhàn)星辰捧著黑色牌子,對著畫像三叩首,起身時,目光掃過那些手牽手的夫妻畫像,忽然讀懂了其中的深意——家族的傳承,從不是孤膽英雄的獨行,而是如畫像中那樣,以信任為繩,以責任為紐,一代牽著一代,才能走得長遠。
供桌上的燭火輕輕搖曳,將他的影子投在斑駁的墻面上,與那些先祖的畫像重疊在一起,仿佛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接,在檀香與靜默中,完成了最莊重的儀式。
君老爺子給戰(zhàn)星辰介紹,“這位的族中的大長老君義風,這位是二長老君義云,三長老君義盛,四長老君義天。”
幾人躬身行禮,“家主好。”
“家主,飯菜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先去吃飯吧。”大長老君義風說道。
戰(zhàn)星辰點點頭,“走吧,我也和大家認識認識。”
戰(zhàn)星辰牽著南汐的手和太爺爺走在前面,大長老在一旁帶路,其他人都跟在后面。
大長老一邊走一邊介紹村里,他們村叫君家村,以前叫英烈村,抗戰(zhàn)勝利后君老爺子要求改回來的。
以前的村子有八百多戶人家,全都是姓君的,沒有一戶雜姓,抗戰(zhàn)的時候村里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全都上了戰(zhàn)場。
那一次去的人足足有兩千六百三十二人,之后陸續(xù)參軍的還有族里的女人和嫁進來的媳婦,原本五千多人的村子最后就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
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完好無缺回來的只有一百七十九人,還有三百一十三人都是缺胳膊少腿的被送回來的。
也就這幾十年村里的人口才慢慢增多,如今也有三千多人了。
君家祖墳上埋的一多半都是衣冠冢,大多數(shù)人的尸體都沒有帶回來。
抗戰(zhàn)勝利后,上面的大領導知道君家村的情況給他們村改名為英烈村,直到八零年君老爺子才打報告改回了君家村。
南汐和戰(zhàn)星辰聽見這些,心里像被什么東西重重撞了一下,悶得發(fā)疼。
原來這看似平靜的村落,每一寸土地下都埋著滾燙的熱血。
兩千六百三十二個名字,不是冰冷的數(shù)字,是兩千多個鮮活的生命,是多個家庭的牽掛。
他們想象著當年的場景——村口的老槐樹下,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少年人攥著磨亮的刀,眼里是保家衛(wèi)國的決絕,誰也不知道這一去,是否還能再看一眼家鄉(xiāng)的月亮。
“太爺爺說,那時候村里的祠堂夜夜亮油燈,婦人們紡線織布,孩子們讀書識字,誰都不提‘犧牲’二字,卻都在心里默默等著。”
大長老的聲音有些哽咽,指著路邊一棵老槐樹,“這棵樹就是當年他們出發(fā)時拴馬的地方,樹皮都被韁繩磨平了,如今卻長得這么茂盛。”
南汐看著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仿佛能看見當年樹下的離別——有低聲的囑托,有強忍的淚水,有“等著我回來”的誓言。
而那些沒能回來的人,他們的名字或許沒刻在族譜最顯眼的位置,卻永遠活在君家人的心里。
戰(zhàn)星辰握緊了南汐的手,指尖微微發(fā)涼。
他想起太爺爺書房里那枚軍功章,邊角都磨圓了,太爺爺說那是他年輕時從戰(zhàn)友身上撿回來的,卻始終沒找到戰(zhàn)友的家人。
原來,這樣的故事,在君家村不是個例,而是家家戶戶都藏著的傷疤。
“抗戰(zhàn)勝利那天,村里放了一夜的鞭炮,卻沒人笑得出來。”大長老嘆了口氣,“回來的人抱著空蕩蕩的門板哭,沒回來的人,家里就往祖墳上埋一抔家鄉(xiāng)的土,算是讓他們‘回家’了。”
南汐忽然明白,君家宗祠的威嚴里,除了對先祖的敬畏,更多的是對先烈的緬懷。
那些手牽手的夫妻畫像,或許其中就有等待一生的妻子,守著一句承諾,把孩子養(yǎng)大,讓家族的血脈延續(xù)下去。
走到大長老家的院子前,大壩上站滿了婦女孩子,她們系著圍裙,一旁的大鍋里還飄著飯菜的香味。
幾名年紀大的老婦笑著迎了上來,“叔公回來了。”
君老爺子笑著回應,“小春花都當奶奶了,看來我真的老了。”
被叫小春花的老婦哈哈大笑,“我今年都六十三了,叔公應該叫我老春花了,我孫子都十幾歲了,叔公今年都九十三了吧?看著比我都硬朗。”
君老爺子哈哈大笑,“是啊,都老了,原來的小春花都變成老春花了。”
眾人簇擁著三人坐上了主桌,大壩上擺了三十多桌酒席,今天不光的讓戰(zhàn)星辰接任家主的日子,也是君家規(guī)定上墳的日子。
君老爺子站起身,對著眾人說:“今天讓孩子們來,不光是認親和接任家主,更是想讓他們知道,君家能有今天,不是靠祖產,是靠這些流血犧牲的先輩。往后不管走多遠,都別忘了,咱們的根在這里,咱們的骨氣,是用命換來的。”
戰(zhàn)星辰舉起桌上的粗瓷碗,里面盛著自家釀的米酒,對著滿座的族人,也對著那些沒能到場的英靈,朗聲道:“今日我接任家主,定不忘先輩之志。守家,更護國。若有一日國家需要,君家子孫,依舊會像當年一樣,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