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暑熱稍稍褪去,桃源村的宅基地上燃起一小堆一小堆驅(qū)蚊的篝火,煙霧裊裊,帶著淡淡的草木焚燒過后的香氣,謝秋芝很喜歡這個味道,讓她有一種安寧的感覺。
可惜她和謝文現(xiàn)在待在空間里,沒能看到這么煙火氣的場景,不然她的速寫本又要多一幅桃源篝火圖了。
謝廣福和謝鋒坐在火堆旁,就著最后的天光,嘗試著用白天剩下來的竹子學習編筐。
兩人的動作笨拙而小心翼翼,鋒利的竹篾并不聽話,常常扎手或者編得歪歪扭扭。
“唉,這看著容易,做起來真難。”謝鋒看著手里那個勉強成形的“半成品”,嘆了口氣,手指上已經(jīng)被劃了幾道細小的口子。
謝廣福也揉著發(fā)酸的手腕:“是啊,老手藝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我小時候也是看我爺爺擺弄的,我只知道個方法,自己親自動手也是頭一回,做出來的東西先將就用吧,能裝點東西就行?!?
他心里想的卻是,還是讓女兒兒子從空間買吧,這玩意折騰起來真要命。
而在他們看不見的空間里,謝秋芝和謝文已經(jīng)舒舒服服地洗過了熱水澡,穿著干凈的棉質(zhì)睡衣,享受著空調(diào)送來的清涼。
謝文盤腿坐在客廳地毯上,抱著筆記本電腦瀏覽著淘寶頁面,謝秋芝則坐在書房的臺式電腦前,屏幕同樣亮著淘寶的界面。
兩人隔空對話。
“小文,你看這個竹編收納筐怎么樣?仿藤條的,看起來挺結(jié)實,評論說沒什么毛刺?!敝x秋芝給謝文截圖了一款現(xiàn)代工藝的竹制品發(fā)過去。
謝文湊點開微信查看圖片,撇撇嘴:“太‘現(xiàn)代’了,一看就不是手工編的,拿出來太扎眼,咱們得選那種看起來古樸一點的,最好有點使用痕跡的?!?
空間規(guī)則雖然讓他們無法和外界溝通交流,甚至和淘寶店主也沒法交流,發(fā)出去的信息直接現(xiàn)實“無法送達”。但是兩人的微信又可以互相收發(fā)信息,這讓他們也很想不明白。
“有道理?!敝x秋芝滑動鼠標,“那這個呢?老式竹提籃,簡介說邊緣都用火燎過處理毛刺了,顏色也舊舊的?!?
“這個還行,就是小了點,買個大的,能裝野菜、裝工具那種?!?
“再買幾個這種扁平的竹簸箕吧,曬東西能用上。”
兄妹倆一邊討論一邊下單,精心挑選了幾樣既實用又不太突兀的竹制品。
接著,謝文點開了生鮮水果頁面:“天太熱了,買點西瓜吧?給爹娘和大哥解解渴?!?
“買!”謝秋芝立刻響應(yīng),“這八月的天,中午都快熱爆炸了,真想買幾個隨身小風扇掛脖子上。”
謝文笑了:“那你得解釋這東西從哪兒來?還是現(xiàn)實點吧?!?
他手指點動,下單了一箱大西瓜,又順手加購了好幾把老式的蒲扇,“這個實在,多買幾把,外面用得上?!?
“對對對!”謝秋芝補充道,“還有驅(qū)蚊的艾草條,多買點!晚上睡覺點在窩棚里面,能趕蚊子。哦對了!最最重要的,硫磺粉!多買幾包!”
“買硫磺干嘛?”
“我怕辣條??!”謝秋芝一臉驚恐:
“咱們家離竹林那么近,還是小心點比較好!把硫磺粉灑在咱們宅基地周圍,辣條就不敢過來了!”
謝文覺得有理,立刻將硫磺粉加入購物車。
網(wǎng)購?fù)戤叄瑑扇算@進廚房,謝文將冰鎮(zhèn)的西瓜一切為二,一半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
另一半則麻利地切成方便拿取的小塊,裝進一個不銹鋼的保溫盒里,這樣能盡量保持一點涼氣。
“走,投喂去!”謝秋芝端起保溫盒,兄妹倆閃身出了空間。
外面,李月蘭剛剛簡單洗漱過,正就著火光整理衣物,看到謝秋芝和謝文從上了簾子的窩棚里出來,藏在懷里的竟然是冰鎮(zhèn)過的西瓜,驚訝地睜大了眼。
她接過一塊咬下,清甜冰涼的汁水瞬間驅(qū)散了夏夜的悶熱和一天的疲憊:
“唔!舒服!真是及時雨!”
謝鋒和謝廣福也聞聲湊過來,驚訝地看著這保溫盒里的冰鎮(zhèn)西瓜。
謝秋芝笑著給他們每人嘴里塞了一塊,兩人也顧不上多問,大口吃起來,臉上盡是滿足。
吃完西瓜,洗漱過后,謝廣福便貓腰鉆進了窩棚,就著一盞小小的桐油燈,在臨時搭起的小木桌上鋪開了從謝里正那里拿來的桃源村區(qū)域草圖。
他拿出自制的炭筆,開始根據(jù)白天的記憶和勘察,仔細地將地形重新描繪下來,并用自己熟悉的現(xiàn)代符號做好等高線、水源、植被、土質(zhì)等標注,神情專注,仿佛又回到了他的建筑工作室。
謝鋒收拾完外面,看著那個丑丑的半成品竹筐,再次嘆了口氣:
“唉,算了算了,先將就著用吧,反正……”
他壓低聲音,“反正空間里能買到。”
這一刻,他對那個神奇的空間充滿了感激,至少在這些生活細節(jié)上,給了他們巨大的便利和慰藉。
夜色漸深,桃源村在篝火和星光中漸漸安靜下來,而謝廣福的圖紙上,一個村落的未來正逐漸變得清晰。
第二日一早,謝里正果然雷厲風行地召集了人手。
四十名青壯漢子聚集在小操場,聽候安排。
謝廣福站在前面,目光掃過眾人,迅速做出了分工。
“鐵頭!”他率先點名。
“哎!俺在呢!”謝鐵匠迫不及待地站出來,眼神熱切。
“你帶十個人,先去后山那幾處廢棄的銅窯,你們的任務(wù)是清理窯洞內(nèi)外的雜草、碎石和淤積物,把里面還能用的東西,比如耐火磚、看起來像風道或爐鼻子的鐵件、石槽等等,全都小心搬出來,分類堆放好。特別注意安全,窯頂不牢固的地方先別急著進去,等我下午過去看了再說。”
謝廣福交代得十分仔細:“記住,收拾出來的每一樣?xùn)|西都可能有用,別當廢料扔了,整齊的碼好放在一邊?!?
“放心吧廣福叔!保證收拾得利利索索!”
謝鐵匠拍著胸脯,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仿佛已經(jīng)看到爐火重燃、鐵花飛濺的場景了。
他招呼上分配給他的十個人,扛著鋤頭、鐵鍬、籮筐等簡易工具,興沖沖地就往后山去了,腳步快得幾乎要跑起來。
謝廣福轉(zhuǎn)向剩下的三十人,其中包括了謝長河、謝鐵柱等一批踏實肯干的漢子。
“剩下的人,跟我去濕地量地!鋒哥兒,你負責帶隊和記錄?!?
“是,爹!”謝鋒應(yīng)道,他身形挺拔,在一眾或多或少面帶菜色的村民中,顯得格外精悍有力。
一行人來到廣闊的濕地邊緣,面對這片高低起伏、夾雜著水洼和蘆葦蕩的土地,漢子們都有些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