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了指本子上的草圖:“八月份,咱們牧場那邊要大規模招工,清理草場、修建圍欄,需要不少人手。這人來了,吃飯住宿都是問題,得提前規劃好。”
他又翻過一頁,上面畫著村道的簡圖:“趁著招工,人手充足,我也想著把主村道的綠化給搞起來,兩邊都種上桃樹。等來年春天,桃花一開,那才叫好看。另外。”
他用筆點了點另一處:“磚瓦廠那邊積攢的碎磚石和廢磚也不少了,是時候安排人手,把從咱們村連接到官道的那段土路,硬化成磚石路面。不然一下雨,泥濘不堪,太鬧心了?!?
謝秋芝今天下午吃了不少蓮子,覺得有些口干,一邊端著一杯涼白開“咕咚咕咚”地喝著,一邊聽著謝廣福的說話,好奇地問:
“爹,牧場那邊打算招多少人???還有,那些外來做工的人,打算怎么安排他們住和吃呢?總不能都擠在村里吧?”
謝廣福也給自己倒了杯涼白開喝了一口,解釋道:
"牧場六千畝,聽著嚇人,其實主要是清理荒草、修補柵欄,屬于輕度清理,活不算特別精細,但架不住面積大。我估算著,少說也得要一百人,連著干上三十天,才能干的完。"
他筆尖在"用工"二字上點了點:"這人手一多,吃住就是頭等大事??偛荒茏屓思姨焯焱悼h城,或者散落在村里借住,既不方便管理,也容易擾民。所以,搭設臨時工棚,集中供飯,是最穩妥的辦法。"
他抬起頭,看向謝秋芝:"打完谷子,等石灰窯和木炭窯試窯成功,就該姚大去管著了,施工隊就得優先趕建一個能容納百人左右的集體宿舍,還有配套的伙房、茅廁。"
謝秋芝聽得認真,追問道:"爹,那這集體宿舍,您打算建成什么樣?就跟咱們剛來這里的窩棚似的嗎?"
"那不能。"
謝廣福果斷搖頭:"窩棚是應急的,這回建的,雖然說也是臨時住人,但得考慮得更長遠些,也要更實用、更規整。"
他指著草圖:"選址嘛,我初步定在淮月樓往牧場方向去的不遠處。具體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距離青川河大約三十到五十步,取水方便,但又不能太近,防止汛期被淹。第二,地勢要略高一些,最好是南向或者東南向,這樣采光好,通風佳,屋里干燥不潮濕,人住著也舒服。第三,要靠近清川橋,這樣交通方便,后期萬一這宿舍不用了,改作別的用途也方便,比如租給往來客商當臨時倉庫或者廉價客棧,都行。"
他頓了頓,在草圖旁邊又畫了一個虛線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選址時,旁邊要預留出一片擴展的空地。這百人宿舍只是眼下應急。萬一以后牧場經營起來了,需要更多人手,或者咱們村發展得更好了,外來務工、經商的人多了,這地方完全可以加建。甚至,"
他語氣帶著一絲向往:"如果以后這里人氣旺了,原地建成一個小型的集市,也是極好的。位置好,基礎在,怎么改造都方便。"
謝秋芝聽得眼睛發亮,忍不住贊嘆:"爹,您想得可真遠!連以后可能改成集市都想到了!這樣一來,就算牧場清理完了,這宿舍也不會荒廢,還能繼續給村里創造價值!"
謝廣福笑了笑:"咱們既然要做事,就不能只看眼前這一畝三分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F在多想想,多規劃一步,以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也能為村子留下更多發展的可能。"
他低頭看著本子上的草圖,目光悠悠,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片土地上,即將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
灶膛里的火苗舔著鍋底,發出噼啪的輕響,李月蘭一邊麻利地翻炒著鍋里的青菜,一邊側耳聽著父女倆的討論。
聽到謝廣福連未來集市的規劃都想到了,她手下動作不停,笑著問道:
“他爹,你這心思也飛得太遠了些。集市?那得是何年何月的事兒了?咱們這兒現在攏共才多少人煙?又不是交通要道?!?
“月蘭,這不叫想得遠,這叫提前鋪路。咱們這兒想正兒八經開集市,眼下確實不行。即便咱們現在有人、有貨、有磚石路,可沒有官府的批文許可,一切也都是空談。我現在的規劃,首要還是給那些外來做工的工人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安身之所,讓他們能安心干活?!?
他又喝了一口涼白開,繼續道:“但咱們不能只盯著眼前。等牧場清理完,這百十號人走了,那些宿舍難道就任由它荒廢、爛掉,最后宣布報廢嗎?那太可惜了?,F在多花點心思,選好址,建得牢固些、規整些,將來哪怕不做宿舍,也能有別的用處——比如我方才說的,租給往來客商當臨時落腳點,或者改成倉庫。這叫‘物盡其用’,不讓投入白費?!?
謝秋芝聽得連連點頭,接口道:“娘,爹說得有道理。您想啊,等咱們村的磚瓦廠、石灰窯、木炭廠,還有以后的果園和牧場都發展起來,需要的人手肯定越來越多,來往的客商估計也不會少。而且還有隔壁的桃溪村,他們有荷塘、魚塘、菜地和大果林,前景也很不錯。以后咱們這兩個村人氣一旺,說不定還真能促成官府同意咱們開集市呢!”
她頓了頓,又有些疑惑地看向謝廣福:“不過爹,您之前不是在村里也規劃了大家伙的前院做商鋪門店嗎?怎么現在又想著在河邊另起爐灶,規劃集市了?這兩處會不會……互相搶生意?”
謝廣福聞言,臉上露出一個成竹在胸的笑容,他將本子往桌中間推了推,用筆在上面畫了兩個圈,又用一條線連起來,開始了他的“授課”時間。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其實啊,是‘兩條腿走路’的策略?!?
他指了指代表村里商鋪的那個圈:“這一條腿,是對內的,我叫它‘?;稹??!?
“咱們村自己將來的鐵匠鋪、豆腐坊、雜貨鋪、服裝店、小吃攤,還有可能有的醫館、書店,還有你的畫室,張秋笙家的竹制品店,這些是扎根在村里的,面向的是咱們桃源村、桃溪村上下千把口人,解決的是日常所需,補的是生活日用里的‘缺口’。這些鋪子,求的是一個‘穩’字,細水長流,天天都開門,首先服務的是左鄰右舍,賺的是安穩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