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小黃車的事情,兩人在空間里閑聊了一會兒,謝秋芝就去忙桃溪村廣告畫的事情,李月蘭獨自對著那三口敞開的樟木箱犯了難。
這些流光溢彩的寶貝在箱子里擠作一團,讓她想起被埋沒的明珠。
“這么好的東西,整天關在暗無天日的箱子里算怎么回事?”
她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件青玉山子,指尖撫過雕琢的層巒疊嶂:“非得擺出來不可!天天看著,心里才敞亮。”
說干就干,她環顧客廳,目光落在謝文收藏的二次元手辦玻璃柜上。
那些五顏六色的塑料小人此刻顯得格外的多余。
“小文這些玩具也該換個地方了。”
她一邊念叨,一邊利索地把那些手辦拿下來移到謝文的房間,清空了柜子,又里里外外擦干凈柜子。
之后,她像布置藝術展般精心擺放那三個箱子里的珍寶。
當感應燈帶次第亮起,溫潤的玉石與瑩潔的瓷器在光影間流轉生輝,整個玻璃柜頓時被渲染得如同博物館的珍品展區。
李月蘭退后兩步仔細端詳。
“這才對嘛!往后自家人從這兒經過,天天看,天天瞧,眼睛都能被養刁。”
她滿意地拍拍手:“好東西就是要常看常新,這品味啊,都是這么慢慢養出來的。”
而此刻,書房的門虛掩著,謝秋芝正坐在寬大的畫桌前專心創作。
平時練習和畫小畫,謝秋芝大多選擇在東廂房自己的房間里,但真正需要傾注心力的創作,終究還是空間的書房最能讓她施展拳腳。
因為空間里有大量的現代作畫工具和顏料,能讓她全身心的投入創作。
也因為在空間里創作,手邊缺少什么顏料伸手就能拿到,而不用來回的奔波于空間和房間之間,導致靈感丟失。
剛才,小黃車那場激動人心的售賣雖然結束了,但她卻毫無睡意。
便來到書房打算“加班”,利落地鋪開適合做廣告宣傳的厚宣紙開始構思。
她的目標很明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十幅宣傳套畫,不僅要張貼在自家的“四海奇珍坊”門口,貼在云槐縣的繁華集市,更要貼在四大學院的門前,吸引那些最具鑒賞力和傳播力的學子和文人。
時間?
對于謝秋芝這樣兼具天賦與效率的畫家而言,在靈感充沛、工具趁手且心無旁騖的狀態下,完成一幅結構復雜、細節精良的廣告畫,只需要四個小時。
那么十幅畫,不吃不睡也要花兩天時間才能畫完。
所以謝秋芝保守估計,自己要想快速完成廣告畫,至少也要花四天時間,希望能趕得上月中里正們去縣衙領取月銀的日子,說不好,趙爺爺帶著廣告畫去,還能求個恩典直接貼在縣衙門口,讓縣衙代為宣傳,畢竟上次縣令大人那么贊賞桃溪村的荷塘,未必不可能破個例。
但這些畫最終要貼在哪里,就是趙爺爺要去煩心的事情了。
謝秋芝凝神靜氣,腦海中已然勾勒出完整的畫卷結構。
第一幅,《夏至桃溪·入夢篇》。
畫面采用大膽的斜角構圖,前景是幾枝探出的、帶著晶瑩露珠的粉色荷花,花瓣的脈絡纖毫畢現,仿佛能聞到荷花的芬芳。
視線順著荷莖延伸,穿過薄霧繚繞的水面,隱約可見遠處雅致的竹制水榭和一道朦朧的小舟剪影。
水榭中,似有文人墨客對坐品茗,身影雖小,卻意境悠遠。
整個色調是清冷的晨光藍與溫柔的粉、綠交織,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入口感。
廣告語則以飄逸的行書寫在畫面右上角:“循一縷荷香,誤入桃源深處。此地非夢,是桃溪。”
第二幅,《水榭聽香·風雅篇》。
焦點集中在一座延伸至荷塘深處的竹制觀景臺。
臺內,一位衣袂飄飄的士子正倚欄而坐,手執書卷,面前竹制小幾上擺放著清茶與剛剛采下的、帶著長長莖干的蓮蓬。
他的目光并未落在書上,而是含笑望著臺下荷葉間一艘正在穿梭的小舟。
小舟上是一名桃溪村的粗布衣少女,正笑著遞上一把新采的蓮蓬。
畫面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與互動感。
廣告語寫:“竹榭凌波,清風徐來。一卷書,一盞茶,一蓬新蓮,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三幅,《蓮動漁舟·收獲篇》。
視角放低,近乎平視水面。
一艘輕巧的扁舟推開層層碧葉,緩緩駛來。
船頭堆滿了新采的蓮蓬,飽滿欲裂。
撐船的粗布衣少女笑容燦爛,手臂抬起伸向畫外,仿佛正要將一支最大的蓮蓬遞給畫外的觀畫者。
陽光透過荷葉縫隙,在水面和人物身上灑下斑駁的光點,充滿了收獲的喜悅與活力。
廣告語簡潔而誘人:“舟行碧波上,蓮動一池香。桃溪新蓮,等你來采。”
第四幅描繪的是雨后荷塘的奇景。
天色將晴未晴,荷葉上滾動著碩大的水珠,襯得荷花更加嬌艷欲滴。而最畫龍點睛之筆,是橫跨整個畫面、連接遠處村落與近處荷塘的一道七彩長虹。
彩虹之下,水汽氤氳,將整個桃溪村籠罩在一片仙氣之中,美得不似人間。
廣告語也帶著一絲神秘與誘惑:“雨洗千荷凈,虹飛百媚生。桃溪之奇,不止于畫。”
后續的六幅畫,她則分別捕捉了 “月下荷塘” 的靜謐、 “荷塘鱖魚肥” 的豐饒、“孩童戲蓮” 的童趣........等等。
十幅廣告畫,每一幅畫,她都極盡巧思,將現代繪畫的光影、透視、色彩構成與古典國畫的意境、留白、筆墨韻味完美融合。
丙烯顏料體現出工筆的精細,水彩的暈染營造著寫意的空靈。
畫中的色彩比真實的場景更飽和、更夢幻,光影對比更強烈,人物表情更生動傳神,力求達到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視覺震撼效果,讓看慣了傳統山水畫的古代人,也能在第一眼就被牢牢抓住眼球。
當她終于放下畫筆,滿意地審視著這十幅廣告畫中的第一幅時,已是深夜。
謝秋芝后退兩步,滿意地端詳著剛完成的《夏至桃溪·入夢篇》。
畫中確實將桃溪村夏日荷塘的仙境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仿佛已經看見文人墨客們在這幅廣告畫前駐足驚嘆的神情。
可看著看著,她突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對著畫作自言自語:
"這......會不會太過分了?簡直是把濾鏡開到了十級,美顏拉滿啊!"
她歪著頭看著畫,越想越覺得好笑,想起以前在網上看到的那些營銷案例:
"什么''小九寨溝''、''小瑞士''、''小圣托里尼'',最后去了才發現就是個普通路口、小土坡。"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桃溪村的荷塘底子好,天氣好了,自然就是仙境級別的景色,經得起這么''包裝''!
再說了,她這頂多算是''藝術加工'',比起那些把荒地說成秘境、把水坑P成湖泊的,可良心多了。
就算有人說是''照騙''又能怎么樣?
先把人吸引過來,等他們真到了桃溪村,親眼見到接天蓮葉、映日荷花,聞到那醉人的蓮香,坐在水榭里品嘗新鮮的蓮蓬......怕是只會覺得,這畫還是太保守了呢!
謝秋芝自我攻略完畢,最后滿意地蓋上了顏料盒:
"好的廣告,就是要讓人心生向往。我這可是在幫大家發現美、體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