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里正撥開人群上前查看,只見被圍在中央的正是本該去縣城看大夫的謝石墩。
此刻謝石墩正坐在大榕樹下的候車亭的木條凳子上,袖子擼起,露出小臂上血肉模糊、深可見齒痕的傷口,看得人觸目驚心。
一位身著祥云暗紋青布長衫、年約五十歲的清瘦男人,正蹲在他面前,手法嫻熟地給他處理傷口。
那人先是用牛馬車站的清水仔細沖洗謝石墩的傷口,然后從一個木藥箱里取出一個小瓷瓶,將些許淡黃色的藥粉均勻撒在傷處,語氣平和地解釋道:
“此乃我自配的‘金瘡止血散’,能防邪風入體,促肌理新生。忍一忍,會有些刺痛。”
接著,他又取出干凈的棉布條,動作利落地進行包扎,手法穩健老道,一看便曉得此人行醫經驗豐富。
過了一會兒,傷口處理完畢,謝石墩感覺傷處的灼痛感減輕了不少,連忙感激地道謝:
“多謝大夫!您這藥真靈,感覺好多了!”
謝里正見狀,連忙上前拱手問道:“這位大夫,我是桃源村謝里正,不知您高姓大名?是路過此地嗎?”
那人便站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塵,微笑著回禮:
“本人安然,原在太醫署任職,得皇上恩典,現已提前致仕。今日特來貴村,一是送交縣府批復的遷移戶籍文書,二是想親眼看看這傳聞中的桃源村究竟是何模樣。”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兩份文書遞給謝里正。
謝里正接過一看,一份果然是蓋著云槐縣大印的戶籍遷移文書,另一份竟是朝廷頒發的“詔敕”,上面清清楚楚寫著賞賜致仕太醫安然桃源村良田五十畝、藥園二十畝,以供其頤養天年、傳承醫術!
謝里正的手都有些顫抖了,驚喜萬分地說道:
“安……安太醫?您就是皇上親賜落戶咱們村的安太醫?哎呀呀!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咱們桃源村苦于沒有大夫久矣!
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都是自己硬扛,實在扛不住了才咬牙去縣里抓藥,費時費力又費錢!
上月我還讓大虎在縣里打聽有沒有愿意來村里坐診的大夫,一直沒消息,沒想到竟是把太醫給盼來了!”
他熱絡地拉住安太醫的手:
“安太醫,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快請隨我到村委樓詳談!”
安太醫從容地收好文書和詔敕,提起隨身攜帶的藥箱,又轉身叮囑謝石墩:
“這位壯士,傷口三日不可沾水,忌食發物。”
謝里正也交代謝石墩這三日好好在家養傷,不必著急上工,隨即便讓圍觀的村民各自散去。
說完,謝里正便領著安太醫往村委樓走去。
一路上,安太醫對桃源村的一切都頗感新奇。
村口大榕樹下,牛馬車站秩序井然,村道不是泥濘的土路,而是用青磚或碎石硬化過的路面,走起來平穩干凈,鞋底幾乎不沾灰塵。
道路兩旁新栽的桃樹苗雖已落葉,但排列整齊,想來開春后必是一番美景。
遇到的村民個個精神飽滿,面帶笑容地跟謝里正打招呼。
最讓他驚訝的是,放眼望去,村里竟有上百座青磚庭院瓦房,外觀統一大氣,顯得規整漂亮,但細看每家每戶的院落布局、門窗樣式又各有巧思,并不呆板。
兩人來到村委樓前,正好看到謝長河在給村民們發放分紅的熱鬧場面。
安太醫疑惑地問:“里正,他們這是……?”
謝里正自豪地解釋道:
“安太醫,這是咱們村貓冬前的分紅!村里辦了磚瓦廠、木炭石灰廠,賺了錢,按人頭和貢獻給大家分紅利,讓家家戶戶都能過個肥年!”
安太醫聞言,眼中露出驚訝和佩服的神色:
“按人頭分紅?竟有此事!老夫從前便聽聞,桃源村治村有道,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此乃真正的藏富于民啊!”
謝里正哈哈笑:“安太醫,只要是落戶我桃源村,原則上這分紅人人有份。”
安太醫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不確認道:
“哦?人人有份?里正的意思是……即便是耄耋老人、垂髫小兒,乃至……內宅婦人,也都算在其中?”
他行醫多年,還從未聽說過哪個地方給村民分錢,連不事生產的老弱婦孺都算上的。
“算!怎么不算!只要這一戶給村里做了一定貢獻的,家里的老人,孩子和女人都能享受分紅。”
謝里正回答得斬釘截鐵。
安太醫肅然起敬,鄭重地拱手,由衷贊嘆道:
“妙哉!善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圣賢所倡導的大同之世,或許便是桃源村這般光景了!里正與村中主事者能有如此胸襟與遠見,體恤孤弱,尊重婦孺,安某佩服!桃源村真乃仁義之村也!”
他心中對桃源村的評價又高了幾分,覺得選擇在此落戶,或許真是冥冥中的緣分。
謝里正將安太醫請到一間小會議室,仔細核對了文書內容。
安太醫的家眷信息很是簡單,妻子安周氏,四十歲。獨女安月瑤,年方十七,待字閨中。
謝里正按照規矩,鄭重地將安太醫全家三人信息錄入桃源村丁口簿。
自此,桃源村在冊人口達到了五百六十人。
戶籍錄入完畢后,謝里正卻有些苦惱:
“安太醫,您這詔敕上賞賜的五十畝良田和二十畝藥園子……實不相瞞,咱們村的田地早在落戶時就按丁口分派完了,這……一時半會兒實在騰挪不出這么多上好的田地和專門的藥園啊。”
安太醫聞言,反而笑著寬慰他:
“謝里正不必為此煩惱。按朝廷規制,若落戶之地無閑田可供賞賜,當由縣衙負責‘易地’劃撥或‘折俸’銀錢補償。里正只需協助老夫向縣衙呈文說明情況,后續事宜,縣衙自會處理。”
謝里正這才松了口氣,隨即又想到什么,連忙補充道:
“安太醫,田地雖一時沒有,但這蓋新房的地皮,咱們村有的是!之前廣福就說過,若村里來了大夫,可以由村里出資,給您蓋一座醫館連帶宅院!只是這蓋房需要時間,估計得忙活好幾個月。您若是不嫌棄,可以先將家眷安置在咱們桃源學堂的先生小院暫住。那小院就在學堂后面,清靜雅致,目前隔壁兩個小院住著學堂的兩位曲先生,正好還有空余的先生小院。”
“如此甚好!那就多謝里正安排了。不瞞您說,我如今雖已落籍桃源村,但京中妻女尚在收拾行囊,一些醫書、藥具也需要仔細整理搬運,大致需七日方能攜家眷正式遷來。屆時還要再麻煩里正。至于醫館和宅院之事,便有勞里正和村里多多費心了。”
謝里正拍著胸脯保證:“安太醫您放心!咱們村有廣福這個能人在,選址、畫圖樣,他都在行!下回您來,保管把幾個備選方案都給您安排得明明白白,到時候您再定奪!”
安太醫再次道謝,之后,他提出想去拜訪一下謝鋒,言明在青石鎮抗疫大營時,謝鋒對他頗為照顧,于情于理都應上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