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謝廣福,之所以會開出比外面泥瓦工收入高三四倍的工錢,一方面是因為他明白,他手下的這些工人,早已不是只會賣力氣的普通泥瓦工。
他們掌握了更多新穎的建筑技術和處理復雜圖紙的能力,他們擁有的是“技術”,技術理應獲得更高的報酬。
另一方面,他們也與謝廣福簽訂了一份在這個時代看來極為詳盡、約束力極強的長達十年的勞務用工文書,其中明確規定了雙方的權責,也包括了高額的違約賠償條款。
在這個時代,其實極少有如此規范、條款清晰的用工契約,通常都是東家說了算。
且以謝廣福如今正五品“忠義員外郎”的身份和他在桃源村說一不二的影響力,其實根本無需如此麻煩,根本沒有人敢輕易忤逆他的決定。
但謝廣福骨子里就不是一個倚仗權勢壓人的人。
他來自現代的靈魂深處,根植著“人格平等”與“按勞分配”的理念。
他始終認為,為自己干活、創造價值的工人,在人格和尊嚴上,與自己本質是處在平等位置的,他們的辛勤和技藝理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與之匹配的回報。
他堅信,技術越高,貢獻越大,獲得的酬勞就應該越多。
同時,在如此優厚且穩定的酬勞驅動下,他相信施工隊的每一位員工都會倍加珍惜自己的飯碗,會用心做好經手的每一件小事,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效率。
這是一種建立在尊重與利益共享基礎上的良性循環。
而最近這段時間,謝廣福自己也格外的忙碌,幾乎是連軸轉。
他每天上午準時帶著新收的三個徒弟——沉穩的田亮、眼尖的趙小川、較真的孫時,去器械廠那片巨大的工地上監工半天,查看地基挖掘的進度,核對運來的建材是否符合要求。
下午又要趕到芝芝的畫室那邊,關注最后的收尾細節,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盡善盡美,符合他的預期。
而“月蘭食品加工廠”雖然圖紙已經出爐,前期的物料也安排妥當。
但安太醫那個集醫館與家屬院于一體的綜合項目,也在等他拿出最終的設計圖紙。
這圖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畫出來的,他還要參考大量的現代中醫館的資料,盡量一次性規劃到位。
謝廣福打算將這個中醫館綜合體安置在學堂東側的那片向陽緩坡上。
這里環境清幽,遠離村中主要道路的喧囂,采光和通風都極佳。
在他的規劃里,中醫館整體依舊是青磚灰瓦的基調,與桃源村的整體風格融為一體,但內里卻大有乾坤。
醫館部分坐北朝南,占據著最好的光照位置。
迎面是一個寬敞明亮的候診堂,地面鋪設著防滑的青石板,讓人一進來就感到干凈舒心。
靠墻擺放著幾排靠背長椅,供候診的病人和家屬休息。
候診堂的左側,是安太醫的獨立診室。
這間診室格外寬敞,開了兩扇極大的窗戶,確保室內能有充足的光線看診。
靠窗的位置設計了一張寬大的診案,方便安太醫書寫脈案和藥方。
旁邊還預留了空間,可以放置書架,存放他的醫書和病患資料。
診室里還特意隔出了一個用布簾遮擋的小區域,里面放置了一張窄榻,這是為了需要更私密檢查的病人準備的。
候診堂的右側,則是一排三間獨立的治療室。
一間專門用于針灸和艾灸,一間用于推拿正骨,還有一間則用于處理外傷和小型手術。
謝廣福還打算設計一個小小的“住院部”。
它位于醫館的東側,通過一條短廊與主醫館相連,既保持聯系又相對隔離。
這里面整齊地規劃了五個小隔間,每個隔間都有一扇朝南的窗戶,確保陽光和新鮮空氣。
每個隔間里放置兩張堅固的木床,床與床之間也用布簾相隔,必要時可以拉上,保護病人的隱私。
這樣,這個住院部最多可以同時容納十位需要留院觀察或治療的病人。
住院部的盡頭,還要設計一個小小的藥徒值守間和專用的煎藥房。
藥房是重中之重,被設計在醫館的西側,與安太醫的診室相對。
藥房一整面墻都是直達屋頂的藥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屜上貼著可以填寫藥名的標簽。
藥柜前方是長長的、光滑的配藥臺。
為了可以更好的防潮,藥房的地基會比別處略高,地面鋪設木地板,并且預留了通風口。
藥房還有一扇后門,階梯直接通向一個帶有頂棚的晾曬場,方便晾曬和打理藥材。
穿過醫館的后門,或者從旁邊的月亮門洞進去,便是屬于安太醫一家私密的家屬院了。
這是一個規整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間,中間是堂屋,用于接待親近的訪客,左右兩邊分別是安太醫夫婦的臥室以及女兒安月瑤的閨房。
東西廂房各兩間,可以作為書房、客房或者未來兒孫回來居住的房間。
院子里同樣配備了公共廚房和新式的洗手間。
家屬院與醫館之間,謝廣福還特意規劃了一個小巧精致的“百草花園”。
這里可以種植一些具有觀賞性的草藥,還可以點綴些花卉翠竹,擺放上石桌石凳,成為安太醫休憩、研究藥性,或是教導弟子辨識藥材的露天課堂。
整個中醫館綜合體的布局,既保證了醫館功能的齊全、流程的合理,又兼顧了住院部所需的安靜與隔離,同時還確保了安太醫一家居住的私密性和舒適性,并將教學與實踐空間也融入其中。
謝廣福希望在現有的條件下,為安太醫也為桃源村打造一個在這個時代堪稱完美醫療場所。
此外,謝廣福還要操心庫房那個用來存放御賜之物的大型保險柜。
他得私底下抽空進行焊接組裝……
這還不算完,偶爾他還要被謝三河拉著去指導一下村里那些臨街店鋪的建造事宜。
倒不是謝三河的能力不行,無法獨當一面。
恰恰相反,謝三河如今成長迅速,已經能夠獨立管理很多施工隊的事務,是謝廣福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只是目前,他在負責村里所有臨街店鋪的建造事宜,工作量實在太大,千頭萬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