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王盛拋出的難題。
韓三坪點上一根煙,深吸一口,有些頭痛的揉了揉腦袋。
王盛說得一點沒錯。
婚慶電影這陣風,憑借新穎的概念和電影廠的專業降維打擊,確實在短時間內刮起了財富旋風,能夠解決廠里燃眉之急的現金流和職工就業問題,甚至讓他韓三坪在部里和兄弟廠面前都挺直了腰桿。
但這陣風能刮多久?
中國的富人階層在壯大,但每個地區的容量終歸有限。
像鹿城陳老板那樣愿意花幾十萬記錄婚禮的,在一個地方又能有多少?
一旦該“收割”的“韭菜”割過一茬,市場熱度必然下降。
這不像是賣快消品,可以重復購買。
婚禮,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一次。
雖說北影廠靠著聯合十數家電影廠,壟斷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當新鮮感過去,到那時,這門生意還能維持如此高的利潤和如此快的增長嗎?
韓三坪的眉頭漸漸鎖緊。他想起了更深遠的問題。
北影廠的核心使命是什么?
是拍電影,是出作品,是響應國家宣傳需要,是培養電影人才。
現在靠著婚慶業務賺了錢,固然是好事,但若因此沉迷于這條“捷徑”,荒廢了主業,那無疑是舍本逐末。
更何況,這業務嚴重依賴王盛個人的市場嗅覺和盛影傳媒的運營,本質上并未真正盤活北影廠最核心的創作和生產能力。
一旦王盛……或者市場有變,北影廠豈不是又要被打回原形?
一種強烈的危機感攫住了韓三坪。
眼前的紅火景象,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必須為北影廠找到一條更可持續、更能發揮其根本優勢的發展道路。
他將煙頭摁滅在煙灰缸里,發出輕微的“呲”聲,轉向王盛,目光銳利:“盛子,你看得很透。這錢賺得是痛快,但心里確實也不踏實。說說看你的想法,你認為,下一步,該怎么走?”
王盛似乎早就料到韓三坪會有此問,語氣沉穩道:“廠長,破局的關鍵,還得回到咱們的老本行——內容生產上。電影戰線太長,風險太大,現階段大規模投入不現實,但電視劇是個很好的突破口。”
“電視劇?”韓三坪沉吟道:“《家和萬事興》就是個嘗試。你的意思是,把它當成一個常態化的業務來做?”
“對。”王肯定地點頭,“而且不能等到《家和萬事興》播出看效果再動手,現在就要開始準備。電視劇周期相對短,市場需求穩定,尤其是好的劇集,各級電視臺都是搶著要。只要我們能量產優質內容,就不愁銷路。”
“具體怎么執行?”韓三坪來了興趣:“廠里以前也拍過電視劇,但效益一般。”
王盛伸出兩根手指:“兩條腿走路。第一條,還是用廠里的老辦法,征集劇本,不過這次要擴大范圍,不能只盯著京城這塊地兒,面向全國征集劇本,題材不限,家庭倫理、年代傳奇、古裝歷史、現代都市都可以,關鍵是本子要好,要符合老百姓的審美,有收視潛力。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咱們設立高額獎金,不怕沒有好本子送上門。”
韓三坪微微頷首:“這倒是個辦法,能廣納賢才。那第二條腿呢?”
“第二條腿,就是我或者其他人來出點子,或者說提供故事核心、人物設定和大致框架,然后需要一支專業的編劇團隊來把它落實成完整的劇本。”
王盛頓了頓,看著韓三坪:“這支團隊的組成,有兩種選擇。一是用廠里現有的在職編劇,他們經驗豐富,熟悉政策紅線;二是盛影傳媒自己招聘一批年輕編劇,按照我的要求,進行……流水線化生產。”
“流水線化生產劇本?”
韓三坪對這個詞感到有些新奇,又有些疑慮:“這能保證質量嗎?藝術創作可不是車間里擰螺絲。”
王盛笑了笑:“廠長,我不是說要抹殺創造性。而是指一種工業化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可以設定一個家庭溫馨喜劇的類型,明確核心沖突、人物關系、每集的戲劇任務和笑點分布。
編劇團隊在這個框架之下進行創作,分工合作,有人負責主線,有人負責支線,有人專攻臺詞笑料,最后再由核心責編統稿潤色。
這樣效率高,風格統一,也能避免一個人閉門造車可能出現的偏差。
好萊塢、港臺的很多商業劇集都是這么做的。關鍵是找到合適的人,建立有效的流程。”
韓三坪若有所思。
王盛的模式聽起來確實更高效,更符合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而且,由王盛這個市場嗅覺敏銳的人來把控“點子”和方向,成功率或許更高。
他權衡了一下,拍板道:“兩條腿走路,穩妥。征集劇本的事,我交給廠藝辦去辦,盡快把風聲放出去,面向全國,獎金設高一點。
至于編劇團隊……廠里的在職編劇,你看得上眼的,盡管抽調,成立一個臨時項目組,歸你指揮調度。
如果覺得不夠,或者想用更順手的人,你看著自己招。
總之,這塊由你全權負責,盡快把劇本儲備搞起來。”
“行,有廠長您這話,我就放心了。”
王盛應承下來:“等我拍完《家和萬事興》,后期進入正軌,就立刻接手此事。”
“嗯。”韓三坪點點頭,隨即又想到一個關鍵問題:“劇本有了,拍出來,怎么盈利?你預測一年能搞多少部?”
王盛稍作思考道:“盈利模式,主要還是那兩板斧。第一,賣給電視臺。全國那么多電視臺,尤其是各省市縣級臺,很多沒有自制劇的能力,但對電視劇的需求很大。這就是我們的市場。”
他特意強調:“這方面,咱們和那18家地方電影廠的聯盟,就能發揮大作用了。
他們根植地方,與當地的相關單位、電視臺,關系盤根錯節。
我們可以授權給他們,讓他們負責將劇集的播放權賣給自己所在省、市的電視臺。賣掉的收益,我們可以分給他們一半,甚至再多一點也沒問題。
反正他們不用投入制作成本,只需要動用自己的關系網,賣多少都是純利潤,他們肯定有積極性。
這樣,我們等于在全國建立了一個現成的電視劇發行網絡,比我們自己一家家去談要高效得多。”
原來擱這等著呢。
韓三坪認為王盛在倡導聯盟電影廠聯盟的時候,就想到這層了。
就算平均每家電影廠賣一部劇,只分給北影廠五萬塊,那也有足足九十萬,能覆蓋尋常電視劇制作。
此外,用利益捆綁兄弟廠,利用他們的地緣優勢打開銷路,不僅能快速回籠資金,更能強化以北影廠為核心的聯盟凝聚力。畢竟,誰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誰就擁有話語權。
妙妙妙!
韓三坪眉頭舒展看來:“第二板斧就是廣告植入?”
“沒錯。”
王盛:“廠長,構建電視劇發行網絡的事情,還得您多費心,這是咱們號令全國電影廠,將更多地方電影廠團結起來的基石,未來如有可能,或許還能代理發行其他電視劇,盤活咱們廠的發行科,以及其他科室部分閑置人手。”
韓三坪鄭重的點點頭道:“這個,我一定認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