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
4月21日,下午。
在盛影傳媒調度中心,王盛和李曉冉收到了北電教務人員送來的“文考證”。
這意味著,只要兩人在即將到來的全國統一高考中文化課成績達標,就將成為九七級北電新生。
“真拿到了……”
李曉冉反復摩挲著那張薄薄的紙片,指尖微微顫抖,眼圈有些發紅。
從東方歌舞團的舞蹈演員,到廣告女主角,再到如今一只腳邁入中國影視最高學府的大門,這差不多一年的經歷如夢似幻。
她側頭看向身旁氣定神閑的王盛,心中充滿了感激與依賴。
若非這個男人,她的人生軌跡絕不會如此迅速地拐向這條星光熠熠卻又充滿挑戰的道路。
王盛笑了笑,語氣平靜:“意料之中。接下來幾個月,收收心,文化課不能掉鏈子。”
李曉冉用力點頭,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決心:“你放心,我肯定拼了命學!”
本來一個媛媛就已經讓她不敢當咸魚,這段時間又冒出來個顏值逆天的小胖,李曉冉是一點都不敢再擺爛了,真的好怕王盛不要她了。
……
另一邊。
由王盛牽頭成立的“賀歲片編劇小組”也在緊張工作。
小組匯聚了北影廠乃至聯盟內幾位筆頭硬、腦子活的中青年編劇。
王盛沒有拿出成型的劇本,而是提供了一個名為《30天》的核心創意和故事大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婦,因意外事故同時失憶,在僅存的30天記憶里重新相識、相知,再次找回愛情的故事。
屬于合家歡電影。
……
就在王盛的事業與學業看似順風順水之時,一股暗流正在市場上洶涌澎湃。
VCD機的價格戰如火如荼。
愛多、新科、萬利達等品牌廣告在各級電視臺狂轟濫炸,“真金不怕火煉”、“超強糾錯,盤盤好播”的廣告語深入人心。
然而,與正版VCD硬件市場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正版音像軟件市場遭遇的寒冬。
電影廠聯盟旗下“電影世界”音像連鎖店的經理們,近期愁眉苦臉地向聯盟總部匯報:各地門店銷量急劇下滑,原本熱銷的《家和萬事興》、《瘋狂的彩票》等電視電影VCD,以及聯盟復刻的一些老電影碟片,突然就賣不動了。
原因很簡單——盜版碟來了。
這些盜版碟制作粗糙,但價格極其低廉,正版賣二十元以上甚至更貴的碟片,盜版只需五元、八元!
而且種類齊全,不僅有時下熱門的影視劇,還有大量港臺、海外的最新電影,更新速度驚人。
北影廠收購的版權價值,一瀉千里,唯一的作用,似乎只剩下站在大義上,批判這些盜版。
街頭巷尾,音像店、電腦城、甚至流動攤販,到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盜版商的猖獗,嚴重擠壓了正版商的生存空間,直接威脅到電影廠聯盟依靠VCD發行建立的第二條重要現金流。
聯盟內部會議上。
各電影廠代表群情激憤。
他們在各自屬地(省內),開了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攤位,或二次分銷給下一次經銷商,賺了不少錢,現在利益嚴重受損,不氣憤才是怪事。
“這他媽簡直是明搶!我們辛辛苦苦拍片子,他們倒好,直接刻盤就賣!”珠影廠代表氣得直拍桌子。
他們珠影廠也是最無奈的,粵東那邊的盜版都不能用猖獗來形容,大概可以用蛇鼠一窩來形容。
“上報!必須向上級反映!文化市場管理部門、工商局、版權局、甚至是公安部門!請求嚴厲打擊!”長影廠代表提議。
“對!這是侵犯知識產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其他代表紛紛附和。
于是,一份份措辭嚴厲的報告,由電影廠聯盟牽頭,迅速遞交至廣播電影電視部、文化部、國家版權局以及公安部等相關部門,詳細陳述盜版VCD對剛剛復蘇的民族影視產業造成的毀滅性打擊,請求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幾次聯合執法,查抄了一些公開販賣盜版碟的攤點,罰沒了一些光盤,但對于隱藏更深的生產源頭、批發網絡,打擊效果甚微。
盜版現象如同野草,這邊剛清理,那邊又冒頭。
“指望他們一層層報批、一次次協調,黃花菜都涼了!”北影廠的一次小范圍碰頭會上,韓三坪做起情緒動員。
王盛沉默片刻,想起前世聽聞過的九十年代各地對待盜版的各種“土辦法”,緩緩開口:“廠長,各位代表,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有些事情,指望別人,不如自己動手?!?
“自己動手?”
一位代表疑惑:“我們怎么動手?那是違法亂紀的事……”
“違法?”
王盛:“盜版才是最大的違法!我們這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協助維護市場秩序!別忘了,咱們各個電影廠,可是都有保衛科的!”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在座的代表們先是一愣,隨即眼中都冒出了光。
是啊!
電影廠重要國營單位,保衛科可不是擺設,那是有一定裝備和人員編制的準軍事化力量!
平時負責廠區安全,關鍵時刻……
維護一下廠里的經濟利益,打擊明目張膽的盜竊行為,怎么了?
“他娘的!說得對!”
另一位代表猛地一拍大腿:“我們廠里保衛科幾十號人,平時練擒拿格斗是白練的?抓幾個造盜版、賣盜版的毛賊,還不是手到擒來!”
“對!咱們聯合起來,情報共享!哪個地方發現盜版窩點,就近的電影廠保衛科就出動!以‘協助執法、保護國有資產’的名義,先端了再說!”
“沒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等那些老爺們走完程序,咱們的市場早就被沖垮了!”
群情再次激奮,但這次的方向截然不同。
一種源自體制內、帶著草莽江湖氣的反擊方案迅速成型。
……
一場由電影廠聯盟自發組織的、針對盜版VCD產業鏈的“地下清剿行動”,悄然拉開帷幕。
各電影廠的保衛科干事們,或換上便裝,或借助當地社會關系,開始明察暗訪,摸排盜版光盤的生產窩點、倉庫和主要批發商。
一時間,在全國多個城市,尤其是音像制品集散地,出現了一些令人瞠目的場景:有時是深夜,幾輛面包車突然堵住某個偏僻倉庫的大門,一群身手矯健的“保安”迅速控制現場,將堆積如山的盜版光盤和設備查抄一空;有時是在批發市場,幾個“顧客”突然亮明身份,對正在交易的盜版商販進行“現場教育”并沒收贓物;甚至在某些地下加工點,還會發生短暫的“肢體沖突”,但最終都以盜版分子的潰敗告終。
這些行動雖然簡單粗暴,卻效率奇高,短時間內確實對當地的盜版勢力造成了有效打擊,為“電影世界”音像連鎖爭取到了一絲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