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星期一。
新年的氣息尚未完全散去,京城廣播電影電視部某間莊重肅穆的會議室里,卻已彌漫開一股無形的硝煙。
暖氣的熱量驅不散與會者眉宇間的凝重,橢圓形的會議桌旁,涇渭分明地坐著決定中國電影市場下一步走向的關鍵人物。
一端是以北影廠廠長韓三坪為核心的“進攻方”,身旁坐著年輕卻氣場沉穩的盛影傳媒總經理王盛,以及紫禁城影業董事長張和坪。
他們代表著憑借《30天》的成功以及電影廠聯盟新模式銳意進取的力量。
另一端,則是以魔都電影電視公司總經理朱泳德和魔都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吳孟晨為首的“防守方”,周圍簇擁著來自各省電影公司的老總。
他們面色各異,有的憤懣,有的憂慮,有的則眼神閃爍,盤算著自身利益。
他們代表著傳統發行放映體系的既得利益階層。
會議桌的主位,端坐著廣播電影電視部的一位副部長,他面色平和,目光深邃,主持著這場關乎電影發行體制未來走向的協調會。
部里相關司局負責人及宣傳口的代表分坐兩側,默默觀察。
會議室內煙霧繚繞,茶香與煙味混合,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副部長輕輕咳嗽一聲,打破了沉寂,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今天把大家請來,目的很明確,就是協調《30天》這部片子后續在全國發行的問題。
片子呢,在京城、津城和蘇省七市上映,到今天也滿一個月了。成績,有目共睹。”
他頓了頓,目光掃向韓三坪一方,“三坪同志,你們報上來的最終票房是?”
韓三坪早有準備,沉聲應道:“部長,各位領導,《30天》在九地上映整一個月,最終總票房為五千零九十六萬元。”
他強調了一下:“這是在僅九個城市,并且嚴格執行分賬制下取得的票房。”
“五千零九十六萬……”
這個數字在會議室里引起一陣細微的騷動,盡管不少人提前知曉,但再次聽到,依然感到震撼。
在1997年末、1998初,一部國產電影,僅在部分城市上映,能取得如此成績,堪稱奇跡。
它無疑狠狠佐證了市場化改革和分賬制的巨大潛力。
副部長點了點頭,看不出喜怒:“嗯,這個成績,確實說明了影片的質量和市場的認可度。一部優秀的國產商業電影,不應該只局限于部分地區的觀眾。
三坪同志,張和坪同志,還有王盛同志,片子也放了一個月了,是不是該松松嘴,讓更多地區的觀眾也能看到了?”
韓三坪聞言,身體微微前傾,態度恭敬但語氣堅定:“部長,我們完全支持部里的工作,愿意盡快推動《30天》在全國上映,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但是,”
他話鋒一轉:“上映的前提,還是我們之前堅持的那個條件——各省市電影公司必須執行分賬模式。
《30天》用一個月時間,在九個城市創造了超過五千萬的票房,這已經充分證明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觀眾基礎。
我們相信,在全國范圍內,采用分賬制,能讓這部影片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也能更好地回籠資金,支持電影廠的再生產和新項目的開發。
這關系到我們北影廠,乃至聯盟內幾十家電影廠后續的資金運轉和生存發展。”
他將“生存發展”四個字咬得很重,目光坦然地對上副部長,也掃過對面吳孟晨等人。
副部長未置可否,目光轉向對面:“孟晨同志,還有各省公司的老總們,你們是什么意見?韓廠長他們的要求,你們覺得可行嗎?”
吳孟晨清了清嗓子,臉上擠出一絲為難的笑容,他先是看了一眼韓三坪,然后才對副部長說道:“部長,北影廠和《30天》取得的成績,我們表示祝賀。分賬制嘛,作為電影市場化改革的一種探索,我們也不是完全排斥。”
他話鋒隨即一轉:“但是,韓廠長提出的條件,特別是要求影片上映一個月后,就必須在一個月內結算清分賬票房,這個……實在是有難度,不太符合實際情況啊。”
他攤了攤手,做出無奈狀:“咱們國家幅員遼闊,各省市的經濟水平、管理水平、影院設施、結算流程都不一樣,有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傳遞慢,賬目核對需要時間。
像他們在九地那樣,靠著特殊關系和高壓手段維持的快速結算,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復制。依我看,比較現實的是,影片全面下映之后,再過半年,逐步結清分賬款項,這樣比較穩妥,也給了各地緩沖的時間。”
“吳總說得對!”
“半年都算快的了,有些偏遠地區,一年能結清就不錯!”
“一個月?根本不可能完成嘛!”
吳孟晨的話立刻引來了身后一眾省級公司老總的附和,七嘴八舌,紛紛表示一個月內結清是“強人所難”、“不切實際”。
會議室里頓時嘈雜起來。
副部長微微蹙眉,抬手虛按了一下,待聲音稍息,才看向韓三坪:“三坪同志,你看?朱總他們反映的,也是客觀存在的困難。”
韓三坪面色不變,心中卻冷笑,他知道這是對方在利用行政體系的慣性拖延,試圖維持舊有的利益分配節奏。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盛,王盛微不可察地點了下頭。
“部長,”韓三坪聲音提高了一些,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我們理解各地存在差異,也愿意給予一定的彈性空間。
但是,資金回籠的速度直接關系到電影廠的生死存亡!我們投入巨資拍攝電影,不是為了讓資金沉淀在漫長的結算周期里的。三個月!”
他伸出三根手指,斬釘截鐵地說道:“這是我們能接受的底線!影片上映后,每個月的分賬票房,必須在該月結束后的三個月內結清!這是保證電影生產良性循環的最低要求。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我們寧愿暫時不擴大上映范圍,也不能讓寶貴的資金被無限期占用,影響后續一系列項目的推進。
北影廠上下近萬職工,聯盟內幾十家電影廠數萬同仁,都指著這些資金吃飯、搞創作!”
一招鮮吃遍天。
會場再次陷入沉默。
北影廠聯盟如今財大氣粗,確實有底氣說這個話。
《30天》的成功更是讓他們掌握了極大的話語權。
副部長沉吟著,目光在雙方代表臉上逡巡。
就在這時,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坐在吳孟晨旁邊的朱泳德,忽然開口了,他并沒有繼續在結算周期上強硬反對,反而將話題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朱泳德嘆了口氣,仿佛做出了巨大讓步般說道:“韓廠長的難處,我們也能理解。電影生產確實需要資金快速回籠。
如果……如果部里覺得三個月內結清是可行的方向,我們魔都方面,可以帶頭嘗試,盡力去推動,做好表率。”
他這話一出,不僅韓三坪和王盛微微一愣,連他身邊的一些省級公司老總也露出了錯愕的神情。
朱總這是……要松口?
吳孟晨接住話頭道:“不過,既然要推行分賬制,那么這個分賬的比例,就必須明確下來,形成一個相對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標準。
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部片子一個談法,混亂不堪。
我看《30天》提出的制片方分百分之四十,放映方留百分之六十,這個比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還是值得商榷的。
放映方承擔了影院運營、宣傳、人員等大量成本,百分之六十是否足以覆蓋并產生合理利潤?我認為,需要更審慎的評估。”
他巧妙地將皮球又踢了回來,試圖在分賬比例上為放映方爭取更多利益。
王盛聽到這里,心中了然。
魔都電影電視公司和魔都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整合了制、發、放鏈條,他們同樣渴望更規范、更高效的分賬模式來提升自身利潤和運營效率。
吳孟晨并非真心要阻擋分賬制,他不過是借北影廠聯盟制造的“大勢”,反過來逼迫那些更為保守、運營效率低下的省級公司接受變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為自家爭取更有利的條款,并將分賬模式標準化,方便他未來管理麾下龐大的院線體系。
他是在“借刀殺人”,順便“立規矩”。
果然,吳孟晨的話引發了一些省級公司老總的低聲議論,有些人面露不滿,覺得吳孟晨似乎在“背叛”陣營。
副部長顯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奧妙,他環視全場,緩緩開口:“《30天》的成功,證明了觀眾對優秀國產電影的熱情,也證明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分賬制是國際通行的慣例,也是我們改革的大勢所趨。細節可以商討,但原則必須堅持。”
他定了調子,然后具體說道:“關于結算周期,韓廠長提出的上映后三個月內結清,雖然有挑戰,但并非不可克服。各地要提升管理效率,適應市場化的要求。這一點,原則上我支持。”
他看了一眼吳孟晨:“關于分賬比例,百分之四十制片方,百分之六十放映方,可以作為現階段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和談判基礎。
具體到不同影片、不同地區,可以有一定浮動,但要朝著規范化的方向努力。魔都方面愿意帶頭嘗試,這是好事,希望你們能摸索出經驗。”
副部長的總結,基本采納了北影廠聯盟的核心訴求,同時也給了吳孟晨等人臺階和下,更重要的是,明確了改革的方向。
吳孟晨臉色變幻幾下,最終點了點頭:“既然部長這么說了,我們魔都方面一定克服困難,認真落實。”
他這話,等于是在省級公司聯盟的防線上,親手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其他省級公司老總見勢不妙,領頭羊都已轉向,再堅持己見恐怕會落得個“阻礙改革”的名聲,只得紛紛或情愿或不情愿地表示附和。
最終,在這場協調會上,盡管仍有雜音,但大局已定。
廣播電影電視部原則上同意了《30天》在全國范圍內以分賬模式上映,分賬比例參考制片方40%、放映方60%,結算周期原則上定為上映后三個月內結清。
一場看似艱難的博弈,在《30天》輝煌票房的現實壓力和改革大勢下,以北影廠聯盟的實質性勝利而告終。
而吳孟晨和朱泳德代表的魔都勢力,也借此機會,成功地將分賬模式標準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他們自身未來的整合與發展鋪平了道路。
面對一些同行投來的復雜目光,吳孟晨只是面無表情地整理了一下衣領。
對他而言,今天的“退讓”,或許是為了明天更好的“進取”。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無人能夠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