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三月的京城。
空氣中的躁動與文化領域的喧囂交織在一起。
就在《快樂女聲》的余熱和張伯芝現象引發的討論尚未完全平息之際,一則來自上層、影響更為深遠的消息,如同一聲春雷,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內部炸響。
原“廣播電影電視部”被改組為更為人熟知的“總局”。
這一變動,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更改,更意味著管理體制、職能劃分的深刻調整,標志著中國的廣播電影電視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原有的部分行政職能劃歸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而總局則將更側重于行業的宏觀管理、政策制定和內容監管。
消息傳來,系統內各單位反應各異,有觀望,有揣測,更有嗅覺敏銳者,從中嗅到了新一輪改革與布局的機遇。
在這新舊體制轉換的微妙時刻,一次由廣電系統內核心電影單位負責人參加的、旨在“暢談未來改革發展”的內部研討會,在京郊某處不顯山露水的會議中心舉行。
與會者囊括了各大電影制片廠、省級電影公司以及新成立的總局相關司局的負責人。
會場氣氛看似平和,實則暗流涌動,每個人都清楚,這既是對過去兩年的總結,也可能決定著未來資源的流向和格局的劃分。
北影廠廠長韓三坪自然是會場焦點之一。
他穿著一身深色中山裝,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坐在標有“京城電影制片廠”的席位后,氣度沉凝。
在過去兩年里,他領導下的北影廠,憑借與王盛深度綁定的盛影傳媒,通過婚慶錄像、電視電影、影院大片乃至選秀節目,完成了一場令人瞠目的逆襲,從一個需要上級撥款、職工子弟就業都成問題的老牌國營廠,一躍成為全國電影系統內經濟效益最好、市場活力最強的單位之一。
會議進行到各單位負責人發言環節。
輪到韓三坪時,他穩步走上發言席,調整了一下話筒。
他沒有急于開口,而是用目光緩緩掃過全場,與朱泳德、中國電影公司老總佟剛等熟識或暗含較量的對手目光短暫相接,也看到了許多來自地方電影廠代表眼中混雜著羨慕、好奇乃至一絲嫉妒的情緒。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韓三坪的聲音沉穩有力,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很高興能在此新舊交替之際,與大家共同探討我們電影事業的未來。首先,我代表京城電影制片廠,簡單匯報一下我們近兩年的工作情況與一些粗淺的思考。”
他并未拿出厚厚一迭稿紙,而是憑借清晰的記憶和數據,開始了他的陳述。
“過去的兩年,對北影廠而言,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兩年,是摸著石頭過河、大膽探索的兩年。”
韓三坪開門見山:“在部里……哦,現在應該說是總局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面向市場的改革嘗試。”
他首先提到了引發最初關注的“婚慶電影業務”。
“這項由我廠職工子弟王盛同志率先發起并市場化運營的業務,截至目前,該項目的中低端品牌‘影像記憶’已成功拓展至津城、冀省,形成穩定的‘兩地一省’市場格局,高端品牌‘私人定制’已經在全國市場打響招牌。
僅1997年度,該項目就實現凈利潤超過一億元,不僅有效解決了部分職工子弟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分紅模式,讓早期支持項目的職工家庭分享了改革發展的紅利,極大地凝聚了人心。”
接著,他談到了電視電影。
“依托‘電影廠聯盟’的平臺,我們聯合三十余家兄弟單位,開發了‘周末影院’電視電影欄目。
采用低成本、短周期、類型化的制作模式,至今已成功制作并播出包括《瘋狂的彩票》、《婚紗》在內的‘開年八劍’等上百部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通過全國數百家電視臺播出,獲得了可觀的經濟回報——去年相關業務為北影廠帶來直接收入超過三億元,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鍛煉了一支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熟悉類型片制作的年輕團隊,為我們后續進軍影院大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到影院大片,他自然提到了《30天》。
“這部由我廠與紫禁城影業聯合出品,盛影傳媒承制,王盛同志擔任總制片的賀歲喜劇,在全國同仁的支持下,最終取得了九千一百九十六萬元的票房成績。
這個數字,證明了國產商業片的巨大潛力,也驗證了分賬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這部影片的成功,不僅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其更大的意義在于,它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撬開了僵化的發行體系,探索了一條符合市場規律的制片、發行、放映新模式。”
他還簡要提及了在動畫、電視節目制作等領域的布局,如與北電合作的《虹貓藍兔三千問》動畫項目,光線傳媒的《快樂女聲》和《京港愛情線》。
“綜上所述,”
韓三坪總結道:“通過這兩年多元化、市場化的探索,北影廠目前已經實現了收入的穩定增長和現金流的健康循環。
我們不僅不再需要上級的財政撥款,完全能夠自負盈虧,而且已經具備了依靠自身利潤進行設備迭代更新、技術改造升級的能力。
去年,我們已斥資數千萬元,引進了數套先進的后期制作設備。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通過內部培訓、項目實踐以及與京城電影學院的合作,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結合、既有藝術追求又懂市場規律的創作和管理隊伍。”
他的匯報數據翔實,條理清晰,沒有空話套話,全是硬邦邦的市場成績和實實在在的效益。
臺下不少人聽得心潮澎湃,亦有人面色復雜。
韓三坪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加深沉:“成績屬于過去,挑戰在于未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單靠北影廠一家的力量,無論是在內容生產的規模上,還是在市場風險的抵御上,都仍然顯得單薄。
尤其是在看到兄弟單位,比如魔都電影電視公司在朱泳德總經理的帶領下,正在進行卓有成效的資源整合,意圖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集團時,我們深感啟發,也倍感壓力。”
他特意提到了朱泳德和魔都電影電視公司,目光也順勢落到了朱泳德身上。
朱泳德面色平靜,嘴角似乎還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在說“洗耳恭聽”。
韓三坪收回目光,看向主席臺和會場內的眾人,拋出了他深思熟慮的想法,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
“朱總他們在魔都整合資源,走集團化發展的路子,我覺得非常好,是應對未來激烈市場競爭的必由之路。
我們京城,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擁有北影廠、京城電影公司、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兒童電影制片廠等諸多寶貴的電影資源,底蘊深厚,人才濟濟。然而,目前這些資源相對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他稍微停頓,讓所有人都能聽清他接下來的每一個字:
“我在想,我們北影廠現在賺的這些錢,躺在賬上只是數字,只有投入到更宏大的事業中,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我們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應該,效仿魔都的模式,但要走出一條符合京城特點的路子——
那就是,以北影廠為核心,聯合京城電影公司、兒童電影制片廠等單位,整合相關的制作、發行、放映資源,組建一個全新的、更具規模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北影集團!”
“北影集團”四個字一出,整個會場瞬間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
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韓三坪這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提議震住了。
整合京城主要的電影資源,組建集團!
這不再是北影廠一家的小打小鬧,而是涉及到多個同級單位、不同隸屬關系的利益重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魚吃小魚”,是要重塑京城乃至全國電影產業的格局!
韓三坪仿佛沒有看到眾人的反應,繼續闡述著他的構想,語氣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
“組建北影集團,不是為了搞壟斷,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恰恰相反,是為了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可以將集團的業務劃分為幾個清晰的板塊:
以北影廠和兒童制片廠為主體的電影制片板塊;
整合京城電影公司的發行網絡,形成專業的發行板塊;
聯合市電影公司的優質影院,打造現代化的院線板塊;
形成一個從內容創作、制作生產、宣傳發行到終端放映、衍生開發的全產業鏈閉環!”
“我們可以用北影廠現有的利潤和未來的預期收益作為啟動資金和信用背書,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也可以為集團內其他暫時困難的單位輸血,幫助他們轉型升級。
我們可以統一規劃項目,避免內部無序競爭;可以集中采購設備,降低成本;可以搭建共享的人才池和技術平臺,提升整體效率!”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會場里回蕩,充滿了說服力和感染力,也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強勢。
“這將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必然會觸及一些固有的利益格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力。但是,”
韓三坪重重地說道:“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為了我們這些老牌電影廠能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真正站穩腳跟,煥發新生,這條路必須走!也一定能走通!”
他最后看向主席臺方向,語氣誠懇而堅定:“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拋磚引玉,希望能得到總局領導和各位同仁的批評指正。但我相信,唯有聯合,方能強大;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發言完畢,韓三坪微微鞠躬,在一片死寂和無數道含義復雜的目光注視下,沉穩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會場足足安靜了十幾秒鐘,隨后,“嗡”的一聲,各種壓抑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爆發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韓三坪、主席臺領導、朱泳德以及京城電影公司等幾位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臉上來回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