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午。
王盛來到北影廠原來閑置車間改成的動畫車間。
這里是為數不多的、依舊與盛影傳媒保持著緊密日常合作的部門之一。
《虹貓藍兔三千問》這個科普動畫項目,是王盛布局未來影視特效和技術儲備的重要落子,也是維系與北電美術系良好合作關系的紐帶。
車間里,氣氛專注而安靜,只有畫筆劃過賽璐璐片的沙沙聲和電腦運行的輕微嗡鳴。
執行副總監曹志明正和幾位北電的師生圍在一張張原畫桌前討論著什么,見到王盛進來,連忙迎了上來。
“王總,您怎么過來了?”曹志明有些意外,畢竟今天算是盛影傳媒正式在新址辦公的第一天。
“過來看看進度。這邊一切還順利吧?”王盛點點頭,目光掃過工作臺上那些色彩明快、造型可愛的“虹貓”、“藍兔”角色設計稿和背景圖。
“順利,非常順利!”
曹志明引著王盛走到一面貼滿分鏡腳本和進度表的墻前,指著上面清晰的標記說道:“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第29集的全部原畫和上色,正在進行的后期合成與配音。
眼下的產能穩定在每個月1集,按照這個速度,剩下的集數能在年內全部完工,絕對趕得上明年春節后的播出安排。”
王盛仔細看著進度表,點了點頭。
月產一集的速度在此時的國產動畫制作中已屬高效,這得益于北電動畫專業師生的技術支撐和相對規范的流水線作業。
雖然與后世那種工業化量產速度無法相比,但在九十年代末,這已經是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質量把關不能放松。”王盛強調道:“科普知識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動畫表現力要兼顧趣味性和我們技術探索的前瞻性。這筆投入,短期內看是培養人才、積累技術,長遠看,是為我們未來涉足更復雜的影視特效乃至動畫電影打基礎。”
“明白,王總。我們定期會請北師大的理科教授來審核劇本里的科普知識點,動畫表現上也在嘗試一些新的渲染技術。”曹志明認真回答。他深知王盛對這個項目的期望,絕不僅僅是一部播完即忘的兒童動畫。
在動畫車間停留了約莫半小時,王盛對進度表示滿意,鼓勵了大家幾句,便起身離開,前往主樓會議室。
參加北影廠(北影制片公司)九九年重點電影項目《橫空出世》的研討會。
……
會議室里,煙霧繚繞,氣氛嚴肅而熱烈。
中影集團已經掛牌成立。
中影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北影制片公司總經理韓三坪,坐在主位,兩旁是廠里的藝術骨干、制片負責人,以及《橫空出世》的導演陳國惺、主演李雪鍵、李呦斌、陳靜(演老年版葉文潔那個)、滕汝俊等核心主創。
王盛的到來,引來不少目光。
他如今雖已“分家單過”,但其眼光、能力和財力,尤其是背后那個依舊能調動龐大資源的盛影傳媒,使得他在這個圈子里的話語權基本沒怎么變。
老韓把最能護身的就業人數全給了王盛。
“盛子來了,坐。”韓三坪指了指身邊空著的一個位置,語氣熟稔。
王盛點頭致意,在李呦斌身邊坐下。
李呦斌對他溫和地笑了笑。
這個歲數的老李確實挺英俊。
會議正在討論《橫空出世》的拍攝細節。這是一部講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科學家和人民解放軍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成功研制出第一顆原子彈的宏大敘事影片。
項目背景深厚,旨在謳歌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的無私奉獻與家國情懷,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和政治意義。
“西域戈壁灘的外景地已經初步選定,當地部隊會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氣候條件雖然是最大的挑戰,但也是真實再現歷史氛圍不可或缺的一環。”導演陳國惺介紹著籌備情況,語氣中帶著一絲凝重與興奮。
“演員方面,雪健老師飾演的馮石將軍,氣質非常貼合,李呦斌老師飾演的科學家角色,也很正氣……”制片主任補充道。
王盛安靜地聽著。
他知道這部片子是1999年出品的重要獻禮片,藝術成就和思想高度都很高。
這一世,由于他的出現和盛影傳媒的資金注入,以及北影廠整體制片效率的提升,項目的啟動和拍攝計劃都得以提前。
韓三坪看向王盛,開口道:“盛子,你們盛影傳媒這次可是雪中送炭了。一千萬的投資,解決了我們很大的資金壓力。”
現如今的北影廠,并不缺這份投資,但香火情不能斷。
王盛笑了笑,謙遜道:“韓總言重了。能參與這樣的重點項目,是盛影的榮幸。
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投資回報,更是希望能為記錄和弘揚這段共和國不能忘記的歷史,盡一份心力。”
這話說得漂亮,但在座的都是明白人,知道這筆投資背后,既有王盛對韓三坪個人支持的投桃報李,也有借助參與主流重點影片提升盛影傳媒品牌形象和行業地位的考量。
“根據目前的進度,劇組預計下個月初就可以開赴西域戈壁灘,進行實地拍攝。”
韓三坪翻看著日程表:“比我們原定的計劃,足足提前了兩個多月。如果一切順利,后期制作跟進及時,影片有望在年內與觀眾見面。”
聽到這里,王盛心中一動。
他身體微微前傾,接過話頭,語氣慎重地建議道:“韓總,陳導,既然拍攝進度提前了,我覺得我們在上映時間上,可以有一個更富戰略性的考量。”
眾人的目光聚焦到他身上。
“哦?你有什么想法?”韓三坪饒有興趣地問。
“我認為,《橫空出世》這部電影,最好的上映時機,是今年十月一日,國慶節。”
王盛清晰地說道:“在這個特殊的年份,獻上一部講述我們國家如何打破核壟斷、挺直民族脊梁的史詩性作品,其意義非同一般。這是最好的獻禮!”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繼續分析:“提前上映,不僅能完美契合五十周年大慶的獻禮主題,獲得自上而下的宣傳支持,也能在舉國歡慶的氛圍中,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走進影院,感受這份民族自豪感。
這無論是從影片的社會效益,還是潛在的市場效益來看,都是最佳選擇。”
會議室里安靜了片刻,隨即響起一陣低聲議論。
“國慶獻禮,這個提法好!”一位廠里的老藝術委員率先表示贊同。
“時間上是緊張了點,但如果戈壁灘的拍攝順利,后期全力沖刺,不是沒有可能。”導演陳國惺沉吟著,眼中閃爍著被點亮的火光。
作為導演,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最重要的時刻,綻放最耀眼的光芒?
韓三坪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顯然在快速權衡。
作為一家集團的高管,他需要考慮的層面更多。
一部成功的、且有影響力的獻禮片,對于新成立的北影制片公司,對于他本人在集團內站穩腳跟、贏得話語權,無疑是一枚重重的砝碼。
“盛子的建議很有道理。”韓三坪最終拍板,語氣果斷:“《橫空出世》項目組,接下來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國慶五十周年獻禮片’這個核心目標來推進!務必確保進度,保證質量!我們要讓這部片子,在十月的銀幕上,發出震撼人心的‘東方巨響’!”
會議的氣氛因為這一個明確的目標而變得更加熾熱和緊迫。
后續的討論更加具體,圍繞著西域拍攝的物資保障、演員檔期協調、后期制作團隊組建等細節展開。
王盛沒有再過多發言,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被采納,剩下的專業工作,交給韓三坪和陳國惺他們去操心就好。
他那一千萬的投資和這個關鍵的建議,已經確保了盛影傳媒在這部重點獻禮片中的存在感和未來可能的收益。
研討會持續到傍晚才結束。
散會后,王盛叫住了李呦斌。
老李輕輕笑著:“王總,有何指教?”
“指教談不上。”
王盛笑笑:“李老師,是這樣,我呢,計劃籌拍一部抗戰電視劇,想請您出演男主,如果您有意向的話,希望下半年您能留出時間。”
李呦斌想了下,微微頷首:“好的,王總,我等您這個項目。”
“那好,倒時候聯系。”
“行……”
又聊了兩句,李呦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