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步入一九九九年三月中旬,京城的春意漸濃,北三環東路上的楊樹開始抽出嫩綠的新芽,空氣中雖仍帶著一絲涼意,但冬日那種凜冽的蕭瑟已然褪去。
京信大廈九樓,盛影傳媒總經理辦公室內,王盛剛剛審閱完《紅旗》項目的最終定稿劇本。
歷史正劇組組長周放帶領團隊,在王盛提供的核心創意框架下,結合扎實的史料挖掘和藝術加工,成功地將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為確保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而奮戰的那群幕后英雄的故事,凝練成了一部結構緊湊、情感真摯的五十分鐘電視電影劇本。
劇本以工程師林恒為核心,圍繞尋找替代金屬材料、攻克自動升旗裝置技術難關、團結各方力量等情節,生動展現了在歷史宏大的敘事背后,普通個體所迸發出的驚人智慧、執著信念與赤誠愛國心。
劇本細節飽滿,人物弧光完整,既有技術攻堅的緊張感,又充滿了質樸動人的人情味。
“王總,這是根據您上次的意見修改后的最終版,所有史實細節都經過了反復核對,人物關系和情感線也做了強化。”周放站在辦公桌前,語氣中帶著完成重任后的疲憊與自豪。
王盛快速翻閱著關鍵章節,點了點頭:“辛苦了,周組長。劇本整體很好,達到了預期。立刻按程序送審吧,注明這是我們為國慶五十周年策劃的獻禮作品之一。”
“明白,我馬上遞交給電視電影事業部。”
周放接過王盛遞回的劇本,腳步輕快地離開了辦公室。
……
就在《紅旗》劇本送審的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浙省橫店,一場備受矚目的開機儀式正在舉行。
三月中旬的橫店,已然一派熱鬧景象。
由盛影傳媒旗下光線傳媒主導,與寶島正隆國際傳播公司聯合出品的古龍武俠巨制《絕代雙驕》,在歷經數月的封閉培訓和精心籌備后,于橫店影視城正式開機。
選擇橫店作為核心拍攝地,是王盛和李囯立、蔡怡濃共同的決定。
此時的橫店,雖不及后世那般規模龐大,但“明清宮苑”、“清明上河圖”等景區已初具規模,尤其適合搭建和取景《絕代雙驕》中所需的移花宮、惡人谷等充滿古韻又略帶奇詭色彩的經典場景。
開機儀式現場,旌旗招展,香案高設。
導演李囯立、制片人蔡怡濃率領全劇組主創人員亮相。
兩位男主角林志銀(小魚兒)、蘇友朋(花無缺)身著戲服,一個靈動跳脫,一個清冷出塵,瞬間吸引了大量媒體鏡頭的焦點。
范小胖(鐵心蘭)、高媛媛(蘇櫻)、李兵兵(邀月宮主)等女演員同樣妝發精致,各有風姿,站在一起已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預示著劇中復雜糾葛的情感脈絡。
王盛本人并未親臨橫店,但他委派了公司高層代表(蔡怡濃)出席,并送去了花籃和祝福。
……
港島那邊。
也有一條震撼業內的消息。
《喜劇之王》首月票房定格在約3110萬,力壓程龍的《玻璃樽》,是春節檔最大的贏家,在港島電影市場慘淡的背景下,能有這番成績,足矣問鼎年度票房冠軍(除進口片)。
王盛得知此消息后,也有些搞不懂是《30天》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是張伯芝帶來的連鎖反應,讓原本總票房2700多萬的《喜劇之王》,一下子增加了近400萬。
在中影聯合多部門開展的打擊走私影片等行動下,《喜劇之王》的盜版碟已經風靡內地。
張伯芝這個月依舊是接商演接到手軟。
賺的錢,比起跑了幾次商演,就感覺太累的李曉冉·大白·咸魚,多了幾十倍不止。
李大白這個月買了別墅后,便失去了奮斗目標。
每天的活動場所,學校、或是跑新買的別墅監督裝修進程,要不就是來公司,和王盛開發辦公室場景。
沒辦法,當咸魚太爽了。
哦,對,張伯芝已經把弟弟接到京城這邊的國際學校讀書了。
她媽媽沒來,她媽媽更喜歡港島那邊的生活環境。
……
三月下旬,《紅旗》的立項審查順利通過,廣播電影電視相關部門對該劇弘揚主旋律、聚焦歷史細節的創作方向給予了肯定。
王盛立刻下令組建《紅旗》劇組。
導演方面,他親自掛帥,并擔任總制片人和總監制,把握整體方向和藝術基調。
執行導演是霍健起。
老霍拿了國際大獎后,直接從北影廠辭職了,跑來給王盛鞍前馬后。
演員選擇上,挑選了一批演技扎實、形象貼合角色的實力派演員,其中不乏來自人藝等話劇團體的戲骨。
劇組各部門迅速到位,服裝、道具、美工嚴格按照四十年代末的北平風貌進行準備。
王盛特別要求,旗桿、電動裝置等核心道具必須力求還原歷史真實感。
籌備工作緊鑼密鼓而又條不紊地進行著。
到了三月底,《紅旗》劇組的前期籌備工作已全部就緒,只待擇日開機。
四月初,京城的春天徹底舒展開來。
在北影制片公司(原北影廠)的攝影棚里,洋溢著一種不同于商業片劇組的莊重氛圍。
投資三百萬元,使用32mm膠片攝影機拍攝的電視電影《紅旗》(改編自《我和我的祖國·前夜》),在此舉行了簡潔而隆重的開機儀式。
現場沒有過多的娛樂媒體,更多的是行業內的同仁和相關單位的代表。
王盛穿著一身深色西裝,站在主創團隊的最前方。
他的身邊,是特意受邀前來的中影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北影制片公司總經理韓三坪。
韓三坪的出現,無疑為這個項目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他代表著新組建的中影集團,也代表著與盛影傳媒持續緊密的合作關系。
在開機儀式上,韓三坪發表了簡短的講話。
他首先肯定了《紅旗》劇本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強調在國慶五十周年之際,回顧歷史、銘記奮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王盛同志和盛影傳媒,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這樣的題材,并以嚴謹的態度和創新的視角進行影視化創作,體現了作為影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韓三坪聲音洪亮,目光掃過全場:“用電視電影這種貼近大眾的形式,講述我們共和國旗幟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獻禮方式。中影集團和北影制片公司,對此表示全力支持!”
韓三坪的講話,無疑是為《紅旗》項目,也為王盛本人,送上了一份極具含金量的“官方認證”。
這不僅是對項目的肯定,更是對王盛離開北影廠體系后,依然堅持主流價值創作方向的認可。
王盛在隨后的致辭中,感謝了韓三坪和各級領導的支持,感謝了劇組全體成員的付出。
他重申了拍攝《紅旗》的初衷:“我們想做的,不僅僅是還原一段歷史,更是要喚醒一種情感,一種對祖國、對旗幟、對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們最深的敬意。希望這部作品,能成為獻給共和國生日的一份真摯禮物。”
隨后,在韓三坪、王盛以及劇組主創的共同見證下,蓋在攝像機上的紅布被掀開,標志著電視電影《紅旗》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