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就在《開心家族》開機的同一時間,另一則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漣漪——
由京城華億亞聯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京城華宜兄弟廣告有限公司、京城電視藝術中心、京城紫禁城影業四家聯合出品的電影《甲方乙方》,也在京郊另一處片場正式宣告開機。
導演:馮曉剛。
編劇:馮曉剛、(王蒴)。
(王蒴依舊未能署名,96年的風波余威尚存,像一道無形的枷鎖)
這陣容,這組合,意味太深長了。
華億亞聯的背后是精于資本運作的董坪,華宜兄弟握著廣告渠道和初顯崢嶸的營銷能力,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是鄭小龍執掌的、曾打造過《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現象級劇集,目前依舊牛逼的“國字號”電視劇領域勁旅,紫禁城影業更是京城本土電影發行放映的重要力量。
而最關鍵的是那個名字——王蒴。
這位京圈上一代公認的創作核心、靈魂人物,那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憑借《頑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編輯部的故事》等作品,以其獨特的“痞子文學”風格和辛辣的京味幽默,幾乎定義了一個時代文化風向標的“王司令”,在經歷了96年那場疾風驟雨般的封殺,遠遁美國避了一段時間風頭后,終于……正式回歸了!
他選擇了與馮曉剛再次攜手。
圈內人都知道,《甲方乙方》脫胎于王蒴的《你不是一個俗人》,劇本是兩人閉關鼓搗出來的。
這意味著,這不僅是馮曉剛憋著一股勁要重返大銀幕、證明自己的背水一戰,更是王蒴沉寂三年后,重拾話語權的宣言!
消息一出,京城文化圈、影視圈瞬間炸開了鍋。
茶館、酒局、辦公室、排練場……但凡能扯上點邊的地方,都在熱議著這“兩王相爭”的格局。
“嚯!王司令這是要重出江湖啊!這一出手就是聯合了四方勢力,來者不善!”一個戴著眼鏡的老文化人抿著茶水,嘖嘖感嘆。
“王蒴加上馮曉剛,這可是黃金組合!當年《編輯部的故事》多火!要不是后來那檔子事……”旁邊有人附和,語氣里帶著對往昔輝煌的追憶。
“此一時彼一時嘍!”一個消息更靈通的年輕人插嘴,壓低聲音:“你們看看現在是什么光景?北影廠變成了中影集團,韓三坪坐鎮,王盛那個‘總舵主’的名頭是白叫的?盛影和光線兩家公司,員工上萬人!底下綁著全國三十一家電影廠的資源和發行網絡!聽說光是電視電影,一年就能產出數百部,養活了不知道多少人!這能量,是當年王司令靠幾部、幾部電視劇、幾部電影能相媲美的?”
“話不能這么說。”先前的老文化人搖頭:“王蒴代表的是咱京城文化的那股子‘精氣神’,是底蘊!他寫的是人,是魂兒!
王盛嘛……生意做得是夠大,婚禮錄像起家,搞聯盟,弄發行,確實厲害。但要說創作核心……他那些片子,《30天》、《當幸福來敲門》、《墊底辣妹》,包括現在拍的《開心家族》,說到底還是商業片的路子,跟王蒴那種扎根生活、帶著批判和思辨的東西,不是一個味兒。”
“底蘊能當飯吃?”
年輕人不以為然:“現在市場認的是票房,是收視率!王總一部《30天》接近一億票房,《墊底辣妹》現在都快六千萬了!《絕代雙驕》收視率橫掃各大衛視!
他捧出來的范小胖、張伯芝,哪個不是紅得發紫?這叫掌握終端!王司令當年再牛,他也沒辦法讓全國六百多家電視臺同時播他的戲吧?”
“聽說王蒴那邊拉的投資也不小,董坪和華誼兄弟可是真金白銀往里砸,瞄準的就是年底賀歲檔!這是要跟王盛的《開心家族》正面打擂臺啊!”
“一個工人子弟出身,靠著北影廠體系崛起;一個標準的大院子弟,帶著京圈老牌勢力回歸。嘿嘿,這下有熱鬧看了!”有人幸災樂禍地拱火。
“什么工人子弟大院子弟,現在都啥年代了,還論這個?”也有人覺得這種劃分過于陳舊。
“你不懂,這里頭講究大了!王盛代表的是‘正規軍’,是整合了國有制片廠資源的新勢力,走的是工業化、市場化路線。王蒴那邊,更像是以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為核心的‘老京圈’,講究的是人脈、是圈子文化、是那股子‘爺’的范兒。這兩邊撞上,有意思!”
輿論在發酵,比較在所難免。
人們津津樂道于兩人迥異的背景和崛起路徑:
王蒴,大院子弟,骨子里帶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叛逆精神,作品嬉笑怒罵,解構崇高,精準捕捉了社會轉型期一部分城市青年的迷茫與躁動,是特定時代的文化偶像。
他的巔峰期,身邊聚集了葉驚、馬未嘟、鄭小龍等一幫大院子弟和文化名流,在京圈說一不二,人稱“王司令”。
王盛,北影廠普通職工子弟,起點更低,卻憑借著驚人的商業嗅覺和魄力,從“私人訂制婚慶電影”這個意想不到的切入點入手,盤活北影廠閑置資源,繼而借助韓三坪的支持,硬生生拉起一個囊括全國三十一家電影廠的“電視內容發行聯盟”。
他不僅做內容,更構建了一套從制作到發行、甚至延伸到藝人經紀、動畫、電視節目的龐大體系。
他招收三十一家電影廠子弟和職工,解決了大量就業,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利益共同體。
其聲勢和實際掌控的資源,早已超越了單純內容創作的范疇,被圈內人敬畏地稱為“總舵主”。
一個靠文字和思想引領風騷,一個靠商業和資源開疆拓土。
一個代表著京圈的傳統與底蘊,一個象征著改革浪潮下的新秩序。
一個“王司令”,一個“總舵主”。
如今,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京圈核心”,因為馮曉剛的賀歲片項目,被推到了潛在的對立面。
盡管王盛本人未必將王蒴視為直接的競爭對手,但在外界看來,這無疑是新舊兩種力量、兩種模式的一次正面碰撞。
……
《開心家族》片場,休息間隙。
王盛坐在折迭椅上,喝著李婷婷遞過來的溫水。
吳一一拿著劇本走過來,向王盛匯報道:“王總,底下人傳來消息,說是馮曉剛拉著王蒴搗鼓的那部電影開拍了。”
《甲方乙方》劇組的組成班底,雖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人,但在眼下,只要是在京城開工的劇組,就會用到盛影系的人馬,除非全部從外地借兵,但就算從外地借兵,還是會接觸到盛影系的人馬。
“我知道了。”
王盛握著水杯,語氣平淡道。
“是。”
吳一一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