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華北平原,已是朔風凜冽,萬物蕭瑟。
但在京城的影視圈乃至更廣泛的民間輿論場,卻分明刮著兩股性質迥異,卻又同樣強勁的風。
一股是帶著審視與些許遺憾的“業內風”,圍繞著剛剛塵埃落定的《潛伏》女主角人選。
王盛親自掌舵,匯聚了王志紋、陳噵明、李呦斌等一眾頂尖演員的首部電視劇項目,其分量不言而喻。
當“翠平”一角最終花落蔣文麗的消息,透過選角團隊和各方人脈網絡,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在特定的圈層里漾開層層漣漪時,引發的反響復雜而微妙。
然而,這股在業內人士和小圈子里流傳、帶著各種揣測與分析的“惋惜風”和“質疑風”,其熱度并未能持續太久。
就如同試圖阻擋洋流的堤壩,很快就被另一股來自更廣闊天地的、名為“初戀”的颶風般的社會文化熱潮,沖刷得七零八落,幾乎無人再頻繁提及。
整個十一月中下旬,華夏的城市街巷、校園內外,乃至報紙娛樂版和初生的網絡論壇,幾乎都被《初戀這件小事》以及它所衍生的種種現象所占據。
這部電影的成功,已然超脫了單純的票房數字,演變成一種社會情緒和文化景觀。
首先,其票房表現堪稱“炸裂”。
在上映首周末豪取1457萬,創下國產青春片紀錄后,《初戀》的票房走勢并未如一些市場悲觀者預料的那樣高開低走,反而憑借著強大的口碑效應和精準的受眾定位,持續高歌猛進。
上映兩周,累計票房已突破4300萬,朝著5000萬關口穩步邁進。
這個成績,不僅讓同期上映、因硬件制約而“水土不服”的《星球大戰前傳1》相形見絀,也再次證明了王盛和盛影傳媒在商業類型片運作上的恐怖實力。
究其成功原因,業內事后分析,大致可歸納為幾點:
一是“低成本,高共鳴”的類型優勢。與動輒需要大場面、特效加持的古裝片或動作片不同,青春愛情片的核心成本在于劇本、選角和精準營銷。
《初戀》的制作成本控制在五百萬元以內,相較于其產生的票房和后續收益,無疑是“小制作撬動大市場”的典范。它將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刀刃上——打磨一個能引發廣泛共鳴的“暗戀與蛻變”故事,選擇形象契合且有觀眾緣的新生代演員,以及進行地毯式、滲透式的宣傳推廣。
選角合適也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二是精準狙擊了時代情緒與集體記憶。九十年代末,改革開放深入,社會個體意識覺醒,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于個人情感、自我成長的主題抱有極大的關注和共鳴。
“暗戀”幾乎是每個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小事”,而“變得更好”則是永恒的人生動力。
電影將這種普遍情感藝術化、戲劇化地呈現出來,極易引發觀眾,尤其是主力觀影人群——青少年和年輕職工——的強烈代入感。
它不像一些苦情劇那樣沉重,也不像某些鬧劇那樣浮夸,它在清新勵志與淡淡傷感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情緒價值。
三是“王盛出品”的品牌效應與營銷組合拳。王盛憑借《30天》、《當幸福來敲門》、《墊底辣妹》等一系列成功作品,已經在觀眾中建立了“好看”、“有品質”、“能共情”的導演兼制片人品牌。
這種品牌信任度,使得觀眾愿意為他的新作走進影院。加之盛影傳媒成熟的宣發體系,從“全民暗戀”的話題營造,到高校點映、電臺聯動、平面媒體軟文轟炸,形成了一套立體化的營銷網絡,確保了影片信息能夠有效觸達目標群體。
四是盜版VCD的“意外助攻”。盡管盜版侵害了制片方的部分收益,但在網絡尚未普及的年代,畫質粗糙的盜版VCD卻以一種野蠻生長的方式,極大地擴大了影片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許多人通過盜版先睹為快,被故事打動,進而轉化為口碑傳播者,甚至有人會選擇去影院“二刷”體驗大銀幕的氛圍。
這種“先盜版后正版”或“盜版引流”的現象,在此時的市場環境下并不罕見,客觀上為《初戀》的熱度添了一把火。
走在十一月的京城街頭,時常能聽到沿街音像店里傳來金海心那清澈而富有穿透力的歌聲——那是《初戀這件小事》的主題曲《勇氣》。
盡管大多是盜錄的版本,音質混雜著雜音,但那句“終于做了這個決定,別人怎么說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樣的肯定……”依然能穿透店門,飄散在寒冷的空氣中,撩動著行人的心弦。
這部電影仿佛成了一座情感樞紐。
無數暗戀者從中獲得了表白的勇氣,在電影院里,在星空下,吶喊著屬于自己的“決定”;也有無數剛剛經歷情傷、心陷迷茫的男男女女,在小水最終釋然微笑、走向遠方的背影中,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鑰匙,領悟到“成長比戀愛更重要”的真諦,含著淚,卻也帶著新的力量,走出影院,走進自己的生活。
“全民初戀”高媛媛的海報貼滿了無數少男的床頭,她的形象與“小水”深度綁定,成為了一個時代關于純真、關于蛻變、關于美好暗戀的文化符號。
而在這股幾乎席卷一切的“初戀風暴”中,《潛伏》選角的那點漣漪,早已被沖刷得無聲無息。
……
十一月下旬,一個尋常的工作日下午。
京信大廈,盛影傳媒總經理助理辦公室。
李婷婷剛處理完一批需要王盛過目的文件,內線電話響了起來。她熟練地接起:“你好,盛影傳媒總經理辦公室。”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沉穩而略帶官腔的男聲:“您好,請問是盛影傳媒王盛總經理的辦公室嗎?我這里是泱視《第一屆中韓歌會》節目組,我姓劉,劉璐,是本次歌會的總導演?!?
李婷婷:“劉導您好,我是王總的助理李婷婷。請問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轉達?”
劉璐導演在電話里簡明扼要地說明了來意。
原來,泱視為促進中韓文化交流,定于11月底舉辦《第一屆中韓歌會》,目前正在緊張籌備節目。
歌會旨在展示兩國優秀的音樂作品和歌手風采。
節目組在遴選曲目時,注意到了近期隨著電影《初戀這件小事》大熱而廣為流傳的主題曲《勇氣》(金海心演唱),以及此前《墊底辣妹》那首激昂勵志的主題曲《追夢赤子心》。
經過討論,節目組認為這兩首歌,一首細膩深情,一首磅礴向上,都非常適合在這個國際文化交流的舞臺上,由中方優秀歌手進行演繹。
“我們計劃邀請韓虹老師演唱《追夢赤子心》,金海心老師演唱《勇氣》。”
劉璐導演語氣誠懇:“這兩首歌的詞曲版權等等,據了解都在王盛老師個人名下。所以冒昧來電,希望能獲得王盛老師的授權,允許兩位歌手在《第一屆中韓歌會》上演唱這兩首作品。這既是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推廣,也是對我們國家音樂人風采的一次重要展示?!?
李婷婷迅速在便簽紙上記錄下關鍵信息:“泱視《第一屆中韓歌會》,劉璐導演,申請授權韓虹唱《追夢赤子心》、金海心唱《勇氣》……”
“好的,劉導,您說的情況我清楚了?!崩铈面脧褪隽艘槐橐c,確認無誤后,說道:“我會立即將您的請求匯報給王總。請您稍候,我們會盡快給您回復?!?
……
結束通話后,李婷婷拿著便簽,快步走向隔壁的王盛辦公室。她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后推門而入。
“王總,剛接到泱視《第一屆中韓歌會》節目組總導演劉璐的電話……”
李婷婷將便簽紙放在辦公桌上,言簡意賅地匯報了對方希望獲得《追夢赤子心》和《勇氣》兩首歌演唱授權的事宜。
“可以。”
王盛幾乎沒有猶豫,直接做出了決定:“回復劉導,我們盛影傳媒以及我個人,完全同意并支持他們的申請。
授權費用按泱視的標準流程走即可,或者象征性收取一元錢,表明我們是支持文化交流的態度。務必確保韓虹和金海心能以最佳狀態呈現這兩首歌。”
《中韓歌會》誕生的大背景是,11月15日,中美兩國簽署了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這是入世的關鍵一步。
另外,去年,韓國總統宣布“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并將文化產業確立為韓國經濟在21世紀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此舉直接推動未來韓流文化席卷亞洲。
在這些背景的推動下,中韓兩國已經在文化領域展開了合作,比如韓國娛樂公司和上影廠今年合拍的武俠電影《飛天舞》。
《飛天舞》的主投資方是韓國的泰元娛樂,成立時間是1992年,創始人是鄭泰元,這是韓國此時頗具影響力的影視制作公司之一,在將韓國影視作品推向國際市場方面扮演了先驅者的角色。
不過后來隨著財閥下場,這家公司就淪落成了小蝦米。
日后肯定要和韓流過招的,先在中韓歌會這個舞臺上試試水。
“一元錢?”李婷婷確認了一下。
“嗯,意思一下就行。重點是歌能上去,唱得好。”王盛點點頭:“另外,跟劉導那邊溝通一下,如果需要,我們在歌曲背景VCR素材提供,或者與兩位歌手的協調方面,可以提供必要的協助?!?
“明白,我這就去回復劉導。”李婷婷記下要求,利落地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