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華夏,輿論的海洋被投入了兩顆重量不一的巨石。
一顆是《我的野蠻女友》以約9654萬元的全國總票房(首輪放映取得),悍然撞線收官。
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王盛個人執導作品的票房紀錄,更是一舉沖上了內地影史國產片票房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僅次于《橫空出世》與《生死抉擇》兩部帶有特殊時代印記與題材優勢的鴻篇巨制。
若在往年,乃至僅僅數月之前,這樣的成績足以掀起一場持續數周、席卷全國娛樂版面的媒體狂歡。
“票房之王自我超越”、“王盛定律再現”、“北電98級雙子星強強對話”之類的標題理應鋪天蓋地。
然而,這一次,情況卻截然不同。
這顆巨石激起的波瀾,在觸及另一片更廣闊、更深沉的水域時,竟顯得有些后繼乏力。
相關的報道雖然依舊出現在了各大報刊的文娛版,篇幅和位置卻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壓縮、后移。
就連盛影傳媒內部準備的小范圍慶功宴,也因王盛的一句“低調處理,重心轉移”而顯得格外簡約。
所有的聲浪,幾乎都被另一部作品——《潛伏》——那無聲卻磅礴的引力所吞噬。
自8月15日于泱視一套黃金檔開播以來,《潛伏》便以一種近乎蠻橫的姿態,攫取了全國億萬觀眾的注意力。
它不像《我的野蠻女友》那樣依靠話題性和笑聲病毒式傳播,而是像一株根系深植的藤蔓,悄無聲息地纏繞進每個家庭晚餐后的時光,滲透進街頭巷尾的閑聊,最終蔓延至整個社會輿論的肌理。
最初的討論,還集中在劇情本身。
“余則成太艱難了,看得我手心直冒汗!”
“翠平什么時候能不掉鏈子?急死我了!”
“吳站長到底是好人壞人?笑得我發毛。”
“李涯這個角色太可怕了,陳噵明演得絕了!”
“馮遠正演的陸橋山,怎么這么逗。”
“馬太太確實好看吶~”
隨著劇集一天兩集,穩定而高質量地推進,討論的深度開始超越情節,觸及內核。
報紙的評論版開始出現分析文章,《論〈潛伏〉中的人性掙扎與信仰力量》、《諜戰外衣下的理想主義光輝》。
以往更多關注社會新聞、經濟政策的主流報紙,竟也罕見地刊發了劇評,稱贊其“于無聲處聽驚雷,在歷史的褶皺中開掘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西祠胡同、天涯社區等論壇的影視版塊,幾乎被《潛伏》的帖子“屠版”。
網友們自發梳理時間線,分析人物動機,爭論劇情走向。
余則成的每一次化險為夷,翠平的每一次成長,甚至某個配角的一句臺詞,都能引發長達數十頁的跟帖討論。
一種奇特的“追劇儀式感”在網絡和現實中同步形成,每晚八點,仿佛有一種無形的默契,將無數人凝聚在熒屏前。
這股熱潮甚至驚動了官方更高層級的媒體。
《人民x報》在文藝評論版塊刊登了一篇重量級文章,題為《〈潛伏〉:主旋律敘事的美學突破與時代回響》。
文章高度肯定了該劇的藝術成就和思想價值,認為其“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信仰堅定的我黨成員形象,實現了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藝術創新與精神傳承的有機統一”,并贊譽其“探索出了一條讓主流價值觀看得見、聽得進、信得深的有效路徑”。
這幾乎是為《潛伏》定下了官方認可的基調。
一時間,各級電視臺、文化單位組織的研討會、專家訪談層出不窮,“潛伏現象”從一個娛樂話題,迅速升格為一個文化事件,一個社會現象。
在這股席卷一切的洪流中,《我的野蠻女友》9654萬的票房捷報,就像投入深海的浮標,雖然自身重量驚人,但在《潛伏》所引發的海面巨濤之下,只能激起一圈迅速被吞沒的漣漪。
媒體的版面是有限的,公眾的注意力更是稀缺資源。當整個社會的談資都被“余則成”、“翠平”、“軍統”、“地下黨”所占據時,即便是“票房之王”的桂冠,也暫時失去了些許光芒。
……
時間在《潛伏》片尾曲《深海》日復一日的吟唱中流過。
8月29日,當晚最后兩集播畢,余則成奉命繼續潛伏寶島,與翠平天涯相隔,片尾曲最后一次響起,無數家庭守在電視機前,唏噓不已,意難平。
30集,半個月的陪伴,一朝落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回味與空前的轟動。
收視率統計尚未完全出爐,但來自泱視內部的反饋和民間幾乎一邊倒的贊譽已經表明,《潛伏》創造了又一個難以企及的巔峰。
也正是在《潛伏》大結局的第二天,8月30日,《假結婚》片場。
隨著執行導演吳一一一聲略帶沙啞的“咔!我宣布,《假結婚》劇組,殺青!”,整個片場瞬間被歡呼和掌聲淹沒。
辛苦了近兩個月的演職人員們互相擁抱、擊掌,慶祝這部注定要征戰賀歲檔的電影順利完成前期拍攝。
王盛站在監視器旁,看著興奮的人群,臉上也露出了些許輕松的神色。
他目光掃過,看到了正被幾個工作人員圍著道賀的王志紋。
此時的王志紋,與《潛伏》里那個深沉內斂、如履薄冰的余則成判若兩人。
他穿著《假結婚》里略顯休閑的戲服,臉上還帶著些許未散盡的角色痕跡,但眼神里卻充滿了完成工作后的釋然與喜悅。
王盛緩步走了過去。
周圍的工作人員見到他,自動讓開了一條路,聲音也下意識地低了下去,帶著恭敬。
“王老師,”王盛開口,聲音平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恭喜殺青。”
王志紋聞聲立刻轉身,看到是王盛,臉上的笑容更盛,但姿態卻下意識地收斂了幾分,微微躬身:“王導,同喜同喜,劇組順利殺青,都是您領導有方。”
王盛看著他,語氣帶著幾分隨意,卻又仿佛重若千鈞:“也恭喜你啊王老師,如果我沒猜錯,《潛伏》昨晚播完,你現在……恐怕是全中國最出名的男演員了。”
這話并非虛言。
《潛伏》的國民度是現象級的,余則成這個角色深入人心,王志紋的演繹堪稱教科書級別。
隨著劇集的熱播和落幕,他的知名度與聲譽已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峰。
街頭巷尾,公交地鐵,談論的都是“余則成”,這種覆蓋全年齡段、各階層的影響力,是任何一部商業電影、任何一個票房數字都無法比擬的。
然而,在王盛面前,王志紋哪敢有半分托大。
他連忙擺手,語氣誠懇,甚至帶著幾分惶恐:“王導,您可千萬別這么說!折煞我了,真是折煞我了!”
他上前半步,聲音壓低了些,眼神里充滿了真摯的感激:“沒有您王導的提攜,沒有您給我余則成這個機會,我王志紋現在可能還在某個劇組里琢磨著怎么混口飯吃。
是您相信我,把這么重的擔子交給我,一點一點地幫我摳戲,帶我入局……這知遇之恩,”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清晰地說道:“我沒齒難忘。”
這番話,沒有絲毫作偽。
從最初接到這個角色時的忐忑,到拍攝過程中與王盛一次次碰撞、磨合,再到如今作品面世引發的巨大反響,王志紋比任何人都清楚,總舵主給了他一個怎樣的平臺,又在他演藝生涯的關鍵節點上,起到了何等決定性的作用。
王盛看著他眼中毫不掩飾的感激與敬畏,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你自己爭氣。《潛伏》成功了,《假結婚》我看也不錯。好好休息幾天,后面面對媒體記者采訪的時候,收斂收斂脾氣。”
王志紋微微躬身,誠惶誠恐的應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