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京城,春深夏淺,陽光和煦。
但比天氣更熱的,是五一黃金周結束后,在全國各大媒體上持續發酵的“闖關東影視城”熱潮。
5月10日,星期四。
仿佛約定好了一般,從全國性的《中國青年報》、《經濟參考報》,到各省市的權威媒體如《遼省日報》、《齊魯晚報》、《羊城晚報》、《錢江晚報》、《揚子晚報》、《京城晚報》等,均在顯要版面刊發了關于“五一黃金周,‘闖關東影視城’現象級火爆”的深度報道和分析文章。
這些報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旅游新聞或娛樂八卦,而是將其提升到了一個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創新的高度。
《中國經濟報》的頭版文章標題尤為醒目:《“影視IP+沉浸式體驗”引爆黃金周,沈城闖關東影視城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影視IP是王盛接受專訪時提出的概念。
文中引用了一系列經過“初步統計”的驚人數據:
“‘五一’七天長假,位于沈城棋盤山的‘闖關東影視城’(東北影視文旅基地一期)累計接待游客總量突破55萬人次,日均客流量接近8萬人,最高單日客流量更是逼近10萬大關,遠超國內絕大多數傳統知名景區……”
“初步估算,影視城門票直接收入超過2200萬元。其帶來的輻射效應更為驚人,帶動沈城及周邊區域餐飲、住宿、交通、零售等相關產業綜合收入,預計高達3.8億至4.2億元人民幣……棋盤山附近酒店入住率在黃金周期間持續爆滿,平均房價較平日上漲超過80%……”
“該項目直接及間接創造臨時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從景區管理、NPC扮演、特色餐飲到安保、保潔、交通疏導,極大地拉動了地方就業……”
這些數字,在2001年的中國,無疑是天文數字,帶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章進一步分析:“‘闖關東影視城’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精準地抓住了熱門電視劇《闖關東》所引發的全民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將虛擬的影視世界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體驗的實體空間。
其首創的‘沉浸式體驗’模式,如‘朱家院落’生活體驗、‘金溝河’安全淘金、‘元寶鎮’街區角色扮演等,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極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參與感和滿意度,也顯著增加了二次消費和滯留時間……”
……
《經濟參考報》則從產業經濟角度切入,標題是《“影視杠桿”撬動區域經濟,一個新文旅模式的崛起》。
文章指出:“‘闖關東影視城’現象,標志著中國文旅產業正在從傳統的‘門票經濟’、‘觀光經濟’向‘體驗經濟’、‘IP經濟’升級。
它成功地將文化內容(影視劇)轉化為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旅游產品,形成了‘影視播出-觀眾共鳴-旅游體驗-消費延伸-口碑傳播-影視再升溫’的良性閉環。
這套以優質影視IP為核心,以沉浸式體驗為手段,深度綁定地方文化資源,實現影視、旅游、商業、地產等多業態聯動發展的模式,或許將為正處于探索期的中國主題公園和文旅地產行業,提供一條全新的、可借鑒的發展路徑。”
……
“主題公園”(Theme Park)這個概念,在中國并非完全陌生。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諸如“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等微縮景觀型公園就已引入類似概念。
而1999年,大連金石灘更是提出了建設“發現王國”主題公園的計劃(雖然后來歷經波折)。
但媒體和業界普遍認為,此前國內大多項目要么是機械游樂設施的堆砌,缺乏文化內核;要么是靜態的景觀展示,互動性不足。
而“闖關東影視城”這種深度綁定一個當下最熱門的文化IP,并賦予其高強度、高參與度“沉浸式”體驗的模式,無疑刷新了人們對“主題游樂園”的認知。
……
很快,有嗅覺敏銳的媒體記者開始深挖這套模式的幕后推手。
《中國青年報》的娛樂版和經濟版罕見地聯動,用整整兩個版面推出了一個專題報道:《王盛:從銀幕點金手到文旅造夢師》。
文章詳細梳理了王盛自96年以來的創業軌跡:從北影廠子弟的婚慶電影起家,到創立盛影傳媒,制作出《家和萬事興》、《30天》、《初戀這件小事》、《開心家族》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
再到推動電影廠聯盟,推動“中影盛世”院線改革,投資互聯網、布局游戲產業……直至此次,以《闖關東》電視劇為引爆點,親手操盤設計并主導運營了“闖關東影視城”這個現象級項目。
文章極盡贊譽之詞:“……當我們還在驚嘆于王盛在影視內容制作上的精準眼光和商業化運作能力時,他已經悄然將觸角延伸至產業鏈的下游,玩起了更高維度的‘模式創新’。
‘闖關東影視城’的火爆,絕非簡單的影視衍生品開發,它展現的是王盛對大眾文化心理的精準把握、對市場消費趨勢的前瞻判斷,以及將創意落地為可盈利商業模式的超凡執行力。
他似乎總能領先一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藍海……這不僅是一個天才制片人的直覺,更是一個戰略家對文化產業生態的系統性構建能力。
王盛,這位年僅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正在用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腳踏實地的商業手腕,重新定義著中國娛樂產業的邊界和可能性。”
報道中還“恰好”引用了幾位“業內人士”的匿名評價:“王總對影視城運營細節的把控令人驚嘆,小到灶臺飯菜的味道,大到NPC與游客互動的臺詞設計,他都親自過問,要求必須‘真實’、‘有戲’。”
“他提出的‘沉浸式’,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目的就是讓游客心甘情愿地花錢花時間,并獲得遠超預期的滿足感。”
這些報道,如同一聲聲集結號,將公眾的焦點再次匯聚到王盛身上。
“點金手”、“造夢師”、“模式開創者”、“中國沉浸式影視城文旅之父”……
一頂頂高帽飛來,將王盛的形象烘托得愈發高大和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