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磯的最后兩天,行程不再局限于迪士尼總部那充滿幻想色彩的園區。
按照計劃,中國電影代表團下榻的酒店套房,變成了一個臨時的、高規格的會客廳。
來自美國各地,特別是西海岸的華裔電影人、文化界翹楚,聞訊而來,希望能與來自祖國的代表團見上一面。
套房客廳內,柔和的加州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精致的東方地毯上。
茶香裊裊,與咖啡的醇厚氣息交織。
王盛和朱泳德作為代表團的商業與制作核心,與總局副局長、外事司官員一起,接待著這些漂泊海外卻心系故土的同胞。
來者身份各異,有在好萊塢體系內艱難攀爬的華人編劇、獨立制片人,也有在大學任教、致力于研究華人影像歷史的學者,還有幾位在社區頗具影響力的華裔文化協會負責人。
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各自領域的見解,更有一種復雜的情愫——對祖國電影市場迅猛發展的驚嘆,以及對自身在異國他鄉尋找文化定位與行業突破的渴望。
在這其中,由朱泳德提前聯系好的制片人楊華沙女士,如約而至。
她約莫五十歲上下,衣著得體,干練的短發下是一雙充滿熱情與執著的眼睛。
與一些刻意淡化自身文化背景的華裔不同,她言談舉止間流露出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王總,朱總,久仰大名!”
楊華沙的普通話帶著些許寶島腔調,但語氣誠懇而有力,“尤其是王總,您的《功夫足球》在北美取得的成績,真是讓我們這些在海外的華人電影工作者與有榮焉!”
“楊女士過獎了,是觀眾厚愛?!蓖跏⑴c她握手,態度平和。
他記得朱泳德在飛機上的介紹,也對這位敢于設想《比爾的咒語》這類項目的制片人抱有幾分好奇。
楊華沙顯然是有備而來。
寒暄過后,她很快便將話題引向了自已正在全力推動的項目。
“王總,朱總,不瞞二位,我目前正傾注全部心力在《比爾的咒語》這個項目上?!?
她打開隨身的公文包,取出更加詳細的項目計劃書,分發給王盛和朱泳德,“我們希望借助克林頓總統訪華的歷史事件,編織一個融合秦俑、上古咒語與現代考古的奇幻冒險故事,向世界展示西安,乃至中國深厚的歷史底蘊,但絕不是那種獵奇的、展示落后的視角?!?
王盛翻閱著計劃書,項目構思確實大膽,試圖將政治現實與奇幻傳說結合,這在2002年堪稱前衛。
計劃書中還提到了希望邀請知名音樂家譚頓負責配樂,顯示出楊華沙在資源整合上的企圖心。
“楊女士的初衷很好。”王盛放下計劃書,目光坦誠,“打破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用商業類型片的方式傳遞文化,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楊華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遇到知音的欣喜。
然而,王盛話鋒微轉,提出了關鍵問題:“不過,這類涉及現實政治人物,尤其是美國前總統的項目,在版權、形象使用以及劇本敏感度平衡上,難度極大?!?
楊華沙臉上的興奮稍稍收斂,嘆了口氣:“不瞞王總,確實困難重重。
克林頓辦公室那邊的溝通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聯系的資方雖然簽了意向,但資金到位需要看劇本最終定稿和主創團隊的最終確認。
李連杰先生那邊表示有興趣,但需要看到完整劇本和更具體的制作保障。章紫怡小姐的團隊也在接觸中,一切都在努力推進。”
聽著楊華沙的介紹,結合前世對此項目毫無印象的事實,王盛心里基本有了判斷。
這個項目想法雖好,但牽涉面太廣,不確定性太高,大概率會因為各種難以逾越的障礙而最終夭折,甚至可能從未進入實質性的拍攝階段。
這時,旁邊一位同樣來自寶島、在好萊塢從事后期制作的華裔電影人插話,提到了李按導演:“說起來,李按導演的《臥虎藏龍》成功,確實為我們華人導演在好萊塢打開了一扇門。他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表達,很受這里評論界的認可。”
提到李按,王盛只是微微頷首,并未多做評價。
他承認李按的才華與成就,《臥虎藏龍》的文化輸出意義毋庸置疑。
但他內心深處,對李按未來那部《色,戒》的立場和表達,始終存有一絲芥蒂。
這種觀感讓他無法對李按產生完全的認同,只是在此刻外交場合,不便表露而已。
楊華沙似乎察覺到王盛對李按話題的冷淡,很自然地將話題拉回自身,她感慨道:“看到內地能出現像王總您這樣,不僅精通商業運作,更能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將中國文化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向國際的電影人,我真是感到驚喜和振奮!這比我們這些在海外單打獨斗的人,力量要強大得多。”
她的語氣帶著真誠的贊賞,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
王盛及其背后的盛影傳媒所展現出的強大市場活力與內容創新能力,讓她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一種根植于蓬勃發展的本土市場,進而輻射全球的路徑。
與王盛的交流,某種程度上更加堅定了她推動《比爾的咒語》的決心,她希望能像王盛一樣,搭建起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哪怕她選擇的路徑看起來更為崎嶇。
王盛對楊華沙的觀感頗佳。
他能感受到這位女制片人身上那股不折不撓的勁頭和對正面展現中國文化的堅持,這與那些一味迎合西方偏見以求獲獎的所謂“藝術家”截然不同。
“楊女士的堅持和情懷令人敬佩?!蓖跏⑴e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楊華沙一杯,“這個項目雖然挑戰很大,但這份心意難能可貴。希望未來,等時機更成熟些,我們或許能找到合作的機會?!?
他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承諾,但“合作”二字本身,已經讓楊華沙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與希望。
她與王盛碰杯,連聲道:“一定,一定!期待與王總合作的那一天!”
王盛不知道的是,眼前這位為電影項目奔走呼號的楊華沙,在未來將展現出更宏大的抱負與影響力。
她將在2009年,于美洲同源會全國代表大會上率先提議,推動美國國會就……正式道歉。
并在此后,團結趙美心等華裔領袖,聯合五大亞裔組織共同游說,歷經努力,最終在2012年促使美國參眾兩院全票通過道歉議案。
2014年,早期華工對美國建設的貢獻被正式列入美國勞工部榮譽堂。
她的人生軌跡,早已超脫了一部電影的成敗,成為推動華裔權益進步的一位奇女子。
會談持續了近兩個小時,除了楊華沙,王盛和代表團還會見了其他幾位頗具代表性的華裔人士,包括早在好萊塢闖蕩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華裔演員盧燕等人。
盧燕女士分享了早期華裔演員在好萊塢面臨的困境與突破,并對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送走最后一位訪客,套房內暫時恢復了安靜。
朱泳德揉了揉眉心,感嘆道:“海外華人心系祖國,人才濟濟,但要想在好萊塢真正立足,做出有影響力的作品,確實不易啊?!?
王盛沒有過多評價。
電影牽扯到意識形態問題,只有在特定的歷史窗口和機遇下,能夠輸出去幾部。
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資本高度集中,華裔人士開的電影公司,屬實沒什么話語權。
當然,王盛對楊華沙女士還是敬佩的,就沖她對那些沖獎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