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六月的陽光,已然帶上了盛夏的灼熱,透過伯班克辦公室百葉窗的縫隙,在光潔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條紋。
時間悄然滑至2003年6月20日。
過去的二十天里,王盛在主導《間諜過家家》精剪、跟進《當幸福來敲門》后期配樂混音的同時,另一條隱秘的戰線也在他的遙控下高效推進——通過羅伯特·懷特等中間人,悄然囤積著未來將價值連城的“硬通貨”:漫威漫畫角色的電影版權。
辦公室內,王盛審閱著懷特剛剛發來的加密匯總報告,嘴角牽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弧度。
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順利。
此時的漫威娛樂(Marvel Enterprises),雖已從1996年的破產陰霾中走出,依靠出售角色版權維持運營,但其自有的電影制作公司“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尚未憑借任何一部獨立制作的電影真正證明價值(2008年的《鋼鐵俠》才是轉折點)。
整個公司仍處于“賣子求生”的艱難階段,對于旗下許多尚未被好萊塢廣泛看好的角色版權,要價普遍不高,且缺乏長期持有的耐心。
基于此,王盛指示懷特,將目標鎖定在那些尚未被大制片廠牢牢攥在手中、且在未來電影宇宙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在此刻被視為“二線”或“高風險”的角色上。
行動必須迅速、低調,避免引起競爭對手尤其是已經開始關注漫威的某些公司的警覺。
成果是顯著的: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版權幾經周折,曾短暫歸屬華納兄弟但項目擱置后權利復雜。
懷特團隊通過巧妙的法律途徑和一筆僅85萬美元的現金支付,加上一個未來票房分成的微小條款,便從相關的版權持有方手中,為主顧買斷了包括拍攝、發行、衍生品在內的完整電影版權。
這個被視為“過于主旋律”、“可能無法適應現代觀眾”的超級士兵,此刻的價值低得令人發指。
“雷神”(Thor):這個北歐神話與超級英雄結合的角色,在好萊塢普遍被認為“太難改編”、“風格尷尬”。
環球影業曾持有過開發權但已放棄。王盛名下的空殼公司僅以75萬美元的代價,便從漫威手中獲得了完整的電影版權。
漫威方面甚至覺得這筆交易相當劃算,畢竟這個“揮著錘子的神”在他們看來短期內電影化無望。
“黑寡婦”(Black Widow)與“鷹眼”(Hawkeye):作為沒有獨立個人刊物的“團隊角色”,且缺乏炫酷超能力,他們的價值在當時被嚴重低估。
王盛采取“捆綁銷售”策略,以區區40萬美元的總價,將兩位未來初代復仇聯盟核心成員的電影版權一并收入囊中。
這份協議在漫威內部甚至被戲稱為“清理庫存”。
“蟻人”(Ant-Man):這個能變大變小的角色,概念被認為過于兒戲。
二十世紀福克斯曾持有選項但任其過期。王盛的公司以55萬美元輕松拿下。
“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魔法、維度、至尊法師……這些概念在超級英雄電影尚未多元化的2003年,被視為“過于玄乎”和“高風險”。
派拉蒙曾有興趣但未深入。王盛付出了65萬美元,便為未來打開了魔法維度的大門。
“ Guardians of the Galaxy”(銀河護衛隊):此時這支團隊在漫威漫畫中都相對邊緣,成員如火箭浣熊、樹人格魯特對主流觀眾而言極為陌生。
這筆交易堪稱“白菜價”,25萬美元!幾乎等于白送。漫威方面可能覺得能把這個“怪胎團隊”賣出去就是勝利。
此外,像“黑豹”(Black Panther)、“德古拉”等角色的版權,或因法律關系復雜(如環球仍持有部分德古拉相關權益),或因漫威自身對某些新興市場(如瓦坎達)的價值認知不足且暫不愿放開,未能即刻入手,但懷特團隊已建立了溝通渠道,持續關注。
短短二十天,王盛以總計不到350萬美元的現金代價(遠低于《電鋸驚魂》一部電影的利潤),便為未來的“盛影宇宙”或者說他個人掌控的“英雄庫”,打下了堅實而廉價的基礎。
加上之前“搭頭”得來的鋼鐵俠,未來漫威電影宇宙的核心拼圖,已有大半悄然落入他的手中。
他滿意地合上報告,指示懷特繼續關注剩余目標,并開始著手為這些已購入的角色進行最基本的版權維護(如定期提交開發計劃草案,避免版權因長期閑置而回歸漫威)。
就在這時,助理內線電話響起:“王總,新線影業凱文·布朗先生來電,關于《暮光之城》劇本初稿的討論會一小時后開始。”
“知道了。”王盛收斂心神,將漫威的藍圖暫時擱置。眼下,另一個即將引爆市場的系列正在召喚。
新線影業會議室。
氣氛熱烈而專注。
長桌周圍坐著凱文·布朗、托比·艾默里奇,以及新聘請的、擅長青少年文學改編的編劇梅麗莎·羅森伯格,她剛剛完成了《暮光之城》第一稿劇本的改編。
王盛坐在主位,面前攤開著還帶著油墨香的劇本。
“王,梅麗莎基于你的故事框架和核心設定,完成了第一稿。”布朗介紹道,語氣中帶著期待,“整體上,我們覺得它抓住了你描述的那種陰郁、浪漫又充滿危險張力的感覺。”
梅麗莎補充道:“王先生,我重點強化了貝拉作為‘新來的女孩’在福克斯小鎮的疏離感,以及她與愛德華之間那種既相互吸引又充滿恐懼的復雜情感。
庫倫家族‘素食吸血鬼’的設定是點睛之筆,為他們與人類的共存提供了道德基礎,也使得愛德華對貝拉血液的掙扎更具戲劇性。”
王盛快速翻閱著劇本,目光銳利。他肯定了劇本的基本方向,但在關鍵點上提出了明確要求:
“氛圍營造得不錯,貝拉的心理活動描寫很細膩。”他先給予肯定,隨即話鋒一轉,“但是,關于我要求的中國演員角色,融入得還不夠自然,戲份也略顯單薄。”
他指向劇本中的一處:“這里,庫倫家族聚餐。完全可以加入一位來自東方的成員,比如‘林曉’或者‘陳靜’,讓她在餐桌上用中文調侃一下愛德華對貝拉的過度關注,或者用她獨特的能力(比如對情緒感知特別敏銳)提前察覺到貝拉的危險。要讓她成為家族有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背景板。”
他又翻到另一頁:“還有狼人族群這邊。為什么不能有一個亞裔,甚至是華裔的成員?他可以是最早察覺到吸血鬼異常,或者與貝拉建立起友誼的人。
這不僅能增加角色的多樣性,也能為后續劇情,特別是引入奎魯特狼人傳說外的視角,埋下伏筆。”
梅麗莎認真記錄著,她最初接到這個“硬性要求”時還有些不解,但在王盛的闡述下,她開始意識到這背后的市場考量和文化可能性。
王盛看著新線的兩位高管和編劇,語氣堅定:“記住,這不是為了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這是為了故事的豐富性和全球市場的穿透力。
一個多元化的超自然世界,比一個純粹的白人世界更真實,也更具吸引力。我需要在下一次看到更具體、更有血有肉的東方角色塑造。”
布朗和艾默里奇交換了一個眼神,最終點頭。他們已經被王盛之前的成功說服,愿意在這個新項目上給予他最大的創作自主權。
“沒問題,王。梅麗莎,按照王導的意見修改,重點打磨這幾個東方角色的戲份和背景,讓他們真正融入故事核心。”布朗拍板。
劇本討論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在王盛的主導下,明確了修改方向。會議結束時,所有人都對《暮光之城》的未來充滿了更具體的期待。
王盛剛坐進返回辦公室的車里,手機便響了起來。來電顯示是羅伯特·懷特。
“羅伯特,事情有進展?”王盛接起電話,以為是關于某個未竟版權的最新消息。
然而,懷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鄭重:“王,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我剛剛接到漫威娛樂首席執行官,阿維·阿拉德(Avi Arad)先生的直接電話。他知道了我近期代表你在收購一些角色版權。”
王盛眉頭微挑,沒有打斷。
懷特繼續道:“阿維·阿拉德表示,他對你這位接連在好萊塢創造票房奇跡,并且對漫威‘特定角色’表現出濃厚興趣的中國導演非常好奇。他希望能與你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會談。時間地點可以由你來定。”
王盛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飛逝的洛杉磯街景,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
漫威的掌門人,終于坐不住了嗎?
是因為他近期密集收購的角色,觸動到了漫威敏感的神經?
還是這位以強硬和商業嗅覺聞名的CEO,從《蜘蛛俠》(索尼出品,2002年大獲成功)和《X戰警》(福克斯出品,2000年開啟系列)的成功中,看到了自家角色更大的潛力,從而對這位大手筆“掃貨”且眼光獨到的東方買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是警惕?
無論如何,這次會面,意義非凡。
“回復阿拉德先生,”王盛的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任何情緒,“我很樂意與他見面。時間就定在下周,地點在洛杉磯,具體安排由我的助理與你們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