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尚書程異反映,自己已經(jīng)在想辦法增加鋼鐵的產(chǎn)量,現(xiàn)在鋼鐵的需求量大,做冶鐵作坊的很賺錢,很多作坊都在擴大規(guī)模。
有的冶鐵作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做煤炭的東西,有點像黑色的石頭,但是燃燒起來比木材火力更足,冶鐵的效果也很好,很多作坊開始使用。
河東道一帶,不少地方挖出煤炭,運出來賣給冶鐵作坊。李純表示,只要是市場行為都要予以支持,那些挖到煤炭和買賣煤炭的地方,可以讓戶部派人收稅,朝廷又多一個收入。
經(jīng)過長安的主要道路時,李純明顯發(fā)現(xiàn)長安的商業(yè)氛圍濃厚了許多,除了原來的東市、西市以外,很多地方也開了店,售賣各種商品,居民可以就近買東西,省的跑去東市、西市。
商家多了,老百姓的選擇也多了,誰家實惠買誰的,誰家方便買誰的,商戶們是鉚足了勁招攬生意,盡量提供優(yōu)惠和便利。
外事部自然也是要去的,元稹是早有準備,拿了一張西部地區(qū)吐蕃兵力分布圖給李純,清晰的標示著吐蕃在各重要地點駐軍數(shù)量,甚至還標上主將的名字,讓李純不禁對元稹刮目相看。
元稹還把對外貿(mào)易管理部起來,只讓在幾個重要的沿邊、沿海城市允許外國人來經(jīng)商,嚴格監(jiān)管買賣的貨物,不得買賣火藥、火器等嚴控物資,禁止外國商人到其他地方,防止他們竊取情報。
李純認為,元稹的做法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選他去外事部是用對了。
當然,其他各部門,李純也都先后去走了一下,詢問開展工作的情況。總體來看,各部門還算積極進取,絕大多數(shù)官員都比較認真工作,努力完成李純下達的任務。
進入到五月份,李藩報告說,長安到洛陽的道路全部修整完畢,百姓可以更加方便的來往于兩個都市之間。道路已經(jīng)開始向汴州和夏原延伸,多段同時動工,估計年底前可以修通到夏原。
李純關心的幾件大事都在有條不紊的進展,各部門也都能按照李純的意圖開展工作,不需要他太操心,日子稍微放松了一些。
這天,李承閩稟報,李吉甫和崔群要求見李純,李純還以為是朝政上有什么事,趕緊讓他們進來。
行禮罷,李吉甫微微一笑說:“陛下今天難得清閑,我等就來叨擾一下。”
李純聽著口風有點不對,就說:“難道你們今天來,不是為了朝政的事?”
崔群接過來說:“陛下不要老是想著朝政的事,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事。”
李純一愣,問:“朕有什么事需要考慮?”
李吉甫說:“現(xiàn)在天下太平,人們的生活開始富足了,稍微有點錢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連不少大臣都納了好幾個小妾,陛下自登基以來,后宮還沒添人,我等臣工都覺得有愧呀。”
李純笑了一下說:“我又不反對你們納妾,你李吉甫精力旺盛,朕完全贊同你多納幾個小妾,只要你的身體吃得消就行。”
崔群說:“陛下不能跟他比,他家有母老虎坐鎮(zhèn),納了兩個就不敢再納了。”
李純也想趁機開個玩笑,說道:“還是崔群馭妻有道,妻妾成群,而且相處和諧。”
崔群說:“陛下莫取笑臣下,臣今天和李大人來,是想勸陛下再納一個妃子。”
李純道:“你們平時都是關心朝政,今天怎么關心起朕的私事起來,難道有人向你們傳遞消息?”說完看了看李承閩,李承閩連忙低下頭。
崔群連忙解圍說:“小李子也是為了陛下著想,跟我提過一次,我就跟李大人商議了一下,幫陛下物色了一個。”
李純來了興趣,問道:“是個什么樣的,說來聽聽。”
李吉甫說:“陛下的要求比較高,我和崔大人私下物色了好幾個月,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還是前段遇到了一個機緣。”
李純問道:“遇到一個什么機緣?”
李吉甫說:“禮部郎中杜荀卿,有個妹妹才貌雙全,可是因為眼界高,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已經(jīng)22歲還沒出嫁,我朝女子一般15歲左右就出嫁了,22已經(jīng)是老姑娘了,他哥杜荀卿著急了,知道臣喜歡做月老之事,就求臣幫他物色一個妹婿。臣也聽說他有一個出色的妹妹,就抽空到他府上一坐,見到他的妹妹,聊了幾句,果然是才貌俱佳,有見識、有內(nèi)涵,只是對男方要求也很高,竟然沒有遇到合適的。臣在朝中官員子侄中,找了一圈也挑不到合適的,給別人做小妾,她又不愿意,臣猛然一想,她不正和陛下的要求嗎?”
李純笑道:“好你個李吉甫,居然把主意打到朕的身上來了,朕也是有了三個妃子,來了也相當于做妾呀。”
李吉甫說:“陛下怎么能跟我們這些臣子比,能到陛下身邊是所有女人的榮幸。”
被李吉甫這么一撩撥,李純還真有點心動了,打趣說道:“她有你說的那么好嗎,杜荀卿的妹妹叫什么?”
李吉甫看有門,連忙說:“此女名叫杜秋娘,善于琴歌詩賦,要不讓她給陛下以彈琴的名義,進宮一趟?”
李純也想看看這個女子到底怎么樣,就說:“你和崔群看著安排吧。”
李吉甫等的就是這句話,得到李純的同意后和崔群含笑而去。
二人走后,李純的心里也是涌起一陣波瀾。哪個男人沒有七情六欲,誰能真正做到清心寡欲,只是前面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沒有心思想這男女之事,還有三個妃子需要應付,就暫時斷了納妃的想法。
后宮的三個女人,郭貴妃出身將門,人長得不錯,也頗有見地,但是夫妻間的共同語言不多,雖相敬如賓,但似乎少了一些親密。
紀妃溫柔賢惠,老實本分,但是見識一般,不善于言辭,聊的也不多。
劉嬪出身底層,見識淺薄,雖然喜歡說話,但是都是些家常瑣事,自己更是不愿多搭理。
雖然皇權至高無上,自己隨便就可以找一個,但是那些庸脂俗粉,不要也罷,何況自己心中要辦的事太多,也不愿在女人身上多花精力,就一直沒有再納妃。
那天自己隨口提一句,沒想到李承閩竟記下來了,兩個心腹大臣也積極參與此事,倒是讓他有點動心了。
三天后,李吉甫和崔群帶著杜秋娘,以給皇上彈琴的名義,來到宮中。
杜秋娘能琴善歌,施禮坐下后,就開始邊彈邊唱。
只聽琴音靡靡,又似林中清音,淡雅柔潤,沁人心脾,彈了一會,傳來杜秋娘清麗的歌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琴聲曲調(diào)婉轉(zhuǎn),歌聲似含著幽怨,又似隱著期待,讓人浮想聯(lián)翩、泛起情絲,不能自已。
再看她的容顏,不遜于揚州的李端端,少了一份嬌艷嫵媚,多了幾分端莊秀美,舉止從容,落落大方,帶著些許淡定優(yōu)雅。
一曲彈罷,李純說道:“琴彈的不錯,歌唱的也很好,歌詞是誰所做?”
杜秋娘從容答道:“稟陛下,是小女子自己所做。”
李純想,果然有幾分才華,便問:“你平時喜歡寫詩嗎?”
杜秋娘答道:“民女自幼喜歡跟著哥哥讀書,尤其喜歡詩詞歌賦,平時自己也會寫一些。”
李純又問:“你也算才貌雙全,為何當初沒找合適的人嫁了?”
杜秋娘說:“民女不才,但因詩書讀的多了,便也想著找一個滿腹才華、英姿絕倫的偉男子,不愿隨意將就。”
靠,也是一個高眼光的大齡剩女,但李純還是笑著說:
“不錯,人就是要有一些追求和想法。今天琴彈的很好,歌詞寫的也不錯,朕送你一首詩,也可以作為歌詞。”
說罷,他讓人拿來紙筆,從容寫出一首詩:
桃花綻放迎春到,芬芳香濃沁人間。
應惜花枝莫須折,來年花開更嬌艷。
杜秋娘看到這首詩,是應了剛才她唱的歌詞,欣喜不已,拜謝后接過這首詩。
杜秋娘接過詩稿的時候,還碰到了李純的手,柔肌嫩膚的綿滑感,讓李純體會到不同尋常的感覺,有點心猿意馬拿起來。
杜秋娘接過詩稿后,含羞低眉、臉頰緋紅,更有一番婉約秀麗之美。
李純怕繼續(xù)相處下去會有點尷尬,于是示意崔群帶著杜秋娘出宮,派人送她回家。
李吉甫則趁機問道:“陛下,覺得這個杜秋娘怎么樣?”
李純道:“不錯是不錯,但朕可不算滿腹才華、英姿絕倫的偉男子,怕是也達不到她的要求。”
李吉甫說:“陛下就別賣關子了,剛才還送她詩呢,分明是看上人家了,再說,天下還有哪個男子還能比得上陛下英姿絕倫?”
這馬屁拍的,還沒法反駁,誰敢說自己比皇帝更優(yōu)秀?
李純道:“按你這么一說,我還非要不可了?”
李吉甫說:“陛下不是愛民嗎,杜秋娘也是一個民女,你要不愛,她就嫁不出去了,陛下可不能不管呀。”
怎么感覺成了接鍋俠,不過這個鍋還不錯,呵呵。
李純道:“我也想勉為其難接受,就怕其他三個妃子有意見。”
李吉甫說:“陛下登基六年才納一個妃子,她們就有意見,如果像以前的皇帝,納的都是幾十上百?那后妃們豈不是要跳河?”
李純道:“那你也得問問人家杜秋娘呀,總不能強娶吧。”
李吉甫說:“臣明天就去杜荀卿那里問問情況,如果皇上都不想嫁,那就活該做一輩子老閨女。”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李純還能說什么?只能由著李吉甫去安排。杜荀卿兄妹還能怎么想,杜荀卿自然是想跟皇帝拉上關系,杜秋娘眼看都快嫁不出去了,碰到一個這么好的機會,早就芳心暗許了。
妹子能嫁到皇宮,杜荀卿自然是求之不得,對李吉甫是千恩萬謝。杜秋娘也早已知道李純是個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也就比她大了十來歲,在當時屬于比較正好的年齡,當即含羞答應。
不久后,杜秋娘正式入宮,被封為杜美人,從此李純的生活中多了一個紅顏知己,多了一份柔情蜜意。
杜美人入宮以后,李純感覺她確實比前面的三個嬪妃更加年輕靚麗、滿腹才情,有著特有的魅力,引得李純經(jīng)常晚上到她那里去,兩人是纏綿悱惻,李純差點沉醉其中。
不過,李純很快清醒過來,加上其他三個嬪妃意見很大,后面他就減少了晚上去杜美人那里的次數(shù)。
李純欣賞杜美人的才情,白天忙完朝政,有時可以去她那聽聽輕松淡雅的琴聲,也可以和杜秋娘聊聊詩詞歌賦,甚至可以一吐心中的煩悶,感覺身心放松了不少。
杜美人入宮滿一個月時,兩人都覺得該寫詩紀念一下,李純于是決定泡一壺好茶,約定兩人各寫一首詩,誰寫的更好,誰可以先喝第一杯茶。
杜美人年輕一些,才思敏捷,好勝心更強,略微思考了一陣,就寫出一首詩:
詠梅
冬來百花盡凋落,梅花傲雪獨自開。
黃蕊粉瓣開無主,凌寒幽散暗香來。
孤芳自賞空寂寞,只待有緣人來采。
君王英姿堪絕倫,花自飛落投入懷。
李純認真看了一下,果然是首好詩,既是寫梅花,也是寫人的心境與緣分,巧妙地把兩人的姻緣結(jié)合寫進去,還順道贊揚了自己一番,不愧是個女才人。
既然愛妃都寫出來了,自己也不能認慫,干脆就順著這首詩的主題的意境,再續(xù)寫一首,李純沉吟了一會,寫道:
贊梅
秋娘如梅品高潔,寒冬綻放展俏艷。
花枝纖弱綴紅瓣,風吹搖曳使人憐。
心慕此花踏雪來,千里姻緣遙相牽。
卿更勝梅惹人愛,朝思暮想傾心戀。
李純把詩寫好以后,杜美人趕緊走過來看,發(fā)現(xiàn)李純在詩中把自己夸的那么好,還表達了濃濃的愛戀之情,心中歡喜不已。
兩人都寫出了詩,到底誰的更好呢,李純和杜美人都覺得對方寫的好,互相謙讓起來。最后,他們覺得這兩首詩其實不相上下,由于杜美人先寫出來,于是算杜美人贏。
于是,按照規(guī)矩,杜美人喝了第一杯茶,李純喝了第二杯茶。他們喝的是湖州進貢的顧渚紫筍,喝起來滋舌潤喉、香氣清雅,讓人很享受。
李純感覺此時的情景,挺有點像李清照與趙明誠之間的“賭書消得潑茶香”,心中又多了一份難得的溫馨。
當然,溫馨的場景總是有限的,還有一大堆朝政等著李純?nèi)ヌ幚恚罴冞€有宏大的理想要去實現(xiàn),就沒空再跟杜美人寫詩品茶。
一年之后,杜秋娘為李純生下皇子李湊,李純對他們母子更多了一份喜愛,正式封杜秋娘為妃,稱為杜妃或杜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