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還有些顧忌:“晚輩也聽說岐陽公主很好,但是以前有很多公主跋扈任性,駙馬形同奴仆,所以還想聽聽李相的意見。”
李吉甫說:“以前確實有些公主搞得比較過分,但是岐陽公主不一樣,待人謙和,絕對不會亂擺架子?!?
杜悰聽了有些動心,又問:“晚輩各方面都很普通,也沒見過岐陽公主,就怕某些方面會不合適”
李吉甫微笑著說:“我介紹過那么多婚姻,有一個不合適的嗎?別的不說,就是皇上的杜妃,都是我撮合的,別人不敢說,莊淑公主我見過,人品樣貌都不錯,其他人對他評價也很好,你就放心吧?!?
杜悰答道:“果如李相所說,晚輩就沒啥意見了,但是婚姻大事,還需父母做主,晚輩要回去跟父母報告一下?!?
李吉甫繼續鼓勵:“你父親杜式方,我也很熟,回頭我也跟他說一下,這么好的機會,可不要錯過?!?
憑著李吉甫的三寸不爛之舌,加上中間的穿針引線,最后雙方都很滿意,開始走婚姻的一些程序,決定在四月下旬辦婚禮。
李純很欣賞李吉甫的辦事能力,挑的這個女婿不錯,家世人品都很好,與女兒很般配,雖說杜悰比莊淑大了五歲,但這在當時很正常,而且杜悰本是宰相之后,又有官位在身,女兒嫁過去也有個依靠。干脆,就讓李吉甫好人做到底,這個主婚人也讓他干。
李吉甫接到李純給的新任務,當仁不讓,在朝政之余,就做起了媒人兼主婚人的角色。按照慣例,公主正式出嫁之前,朝廷要冊封未來的駙馬,可以讓公主嫁的風光一些。
四月中旬,李純封杜悰為民政部員外郎、駙馬都尉,杜悰一下子就從八品官竄升為六品官,開始享受作為皇帝女婿的榮耀。
四月下旬,正式舉辦婚禮,在李純的同意下,李吉甫把婚禮辦的比較盛大,把朝中重臣都邀請過來參加岐陽莊淑公主的婚禮,李純還派御林軍三百人沿途清道,迎親過程熱鬧非凡,成為長安百姓們爭相議論的熱點話題。
公主出嫁后,小兩口關系很好,莊淑從來不擺公主的架子,杜悰跟他非常恩愛,成為當時夫妻關系的典范。
郭貴妃看到李純對自己女兒的婚事這么操心,莊淑嫁的很好,暫時放下被分權的郁悶,對李純也比以前熱情多了。
李純讓白居易認真準備新科舉取士的事情,計劃五月中旬正式按照新的模式進行科舉考試。由于一直是白居易和王建一直在負責此事,李純正式下旨,任命白居易為主考,王建為副主考,全面負責此次科舉考試。
白居易和王建根據李純的要求,確定了新的科舉考試的五門內容,分別為:詩賦,考察文學水平;策論,考察政治方面的能力;經濟,考察基本的數學和財經知識;司法,考察對法律的熟悉情況;科學,考察基本的科學常識。
兩個考官根據實際情況,對五門考試內容的難度設計的也有不同,詩賦和策論已經搞了很多年,大家都輕車熟路,所以維持較高的難度;司法大家也懂一些,但是以前沒那么重視,考試難度中等;科學和經濟,以前大家都沒怎么搞過,雖然補習了一些知識,但是考試內容仍偏普通常識。
各地的舉子們為了這次科舉考試準備了好幾年,惡補很多新知識,都想利用這次機會大顯身手,揚名立萬。
五月初,在長安匯聚了好幾百名舉子,有的繼續埋頭學習,有的則出去拉拉關系,希望得到照顧。面對幾年一次的大考,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科舉考試迅速取代公主結婚的事,成為新的熱點。
5月25日,科舉考試在國子監正式開始,每門內容考半天,總共要考兩天半。為了預防作弊,每個考生入場前都會被搜身,防止有夾帶,中午就在考場內吃午飯,由國子監統一供應伙食。
考試期間,各個考生是拼盡平生所學,或苦思冥想,或奮筆疾書,根據所給的考題書寫答題的內容。五個考試內容中,考生們各有所長,都想發揮出最好水平,但考試畢竟是綜合能力的比拼,要想脫穎而出難度不小。
雖然大家都擅長詩賦和策論,但是高手之間比拼,就會有個高下,強中自有強中手。經濟和科學,大家基本都是從零學起,雖然考的都是常識,但是要想在短時間內把這些常識都能熟練掌握,難度也不小。
整個考場就像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比的就是大家的綜合知識和發揮水平。
為了讓考試更加客觀公正,白居易采取“分科評分,交叉復核”的方式來評定考生的成績,在每個科目安排兩個評審官,先是各對其中一半的卷子評分,然后互相再將另外一半的卷子復核,確保初步評選出來的分數是相對客觀的。
各科的分數出來后,再由專門的統計人員匯總排名,從這些考生中選取前50名。最后由白居易和王建分別帶人對其中的一半進行復核評定,然后再交叉審核一次,兩組人合議確定前25名,作為新科進士的初步人選。
新科進士的預選名單及試卷,最后還會交到皇帝手里,由李純再次審核一下。
李純對白居易的這種多次審核、綜合評議的方式非常認可,覺得這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考官的個人主觀看法,可以更加客觀公正的選拔人才。
李純本人也非常認真的對送來的名單和試卷進行閱看,為了對比其他考生的情況,他還讓白居易調來一些其他考生的卷子。經過對比,李純覺得,進入預選名單的考生綜合成績確實優于他人,批準白居易呈報上來的進士人選。
新科進士名單張榜公布之時,涌來了很多人看榜,那些中榜的人員不僅有排名,有總分,還有各科的分數,一目了然。凡是看到自己中榜的舉子自然是喜不自禁,總算是學有所成,后面就可以當官了,其他人也向他們紛紛道賀。
更多的人則是與金榜無緣,只能是找出自己的差距,爭取早點適應新的考試模式,在下次科舉考試中進入榜單。
經過新式科舉,大家都明白了朝廷的決心,光靠苦讀以前的四書五經不行了,必須全面的學習各科知識,只有綜合分數高才能名列前茅。朝廷的科舉內容變了,地方上秀才、舉人的考試內容也跟著朝廷的標準變化,學子們積極學習新科目的知識。
李純認為,新的初中要從下半年才開始舉辦,經過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總共需要11年才能大規模的培養出新式人才。
在這么長的時間內,通過新式科舉,可以適當的培養出一批具有綜合知識的人才,實現順利過渡,為國家的富強發揮作用。
科舉的事情結束,白居易等人又開始忙起籌備初中的事,李純則關心起夏原新都的營建情況。
夏原新都經過近四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皇宮官衙都已經建起來了,甚至有不少洛陽的百姓也過來買地建房,夏原到處是施工的場景。
夏原地處淮河岸邊,水路交通非常便利,各種建筑材料、貨物運輸極為方便,保障了建筑工程的進行。
夏原周邊人口眾多,招工非常容易,順便也帶動了附近農民的就業。朝廷的經濟收入有保障,財稅部完全按照預算撥付資金,建設部開足馬力推進各個項目,力爭在元和十年9月份完成新都建設。
按照李純的打算,元和十年七八月份就可以完成對外戰事,待戰事結束以后,基本奠定了唐朝新的版圖,朝廷就遷都到夏原,管理這個新的強大國家。
到了元和九年七月份,教育部全面推進新辦初中的開學準備工作,各縣的校舍、教師已經準備完畢,開始招生錄取工作。經過各地的前期宣傳,大家都知道上新式學校好,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學生報名總體比較積極。
由于以前私塾先生教的都是一些儒家經典,基本不教其他學科的內容,導致入學考試基本以語文知識為主,數學就只考最基本的個位數加減法,算是矮子里面挑大個。
經過考試選拔,各個學校錄取完生員后,各縣基本在7月15日公布招生名單,在7月20日正式開學。
為了支持各地的辦學,白居易讓教育部各司的郎中、員外郎到長安周邊各縣,參加他們的開學典禮,白居易和兩個侍郎、兩個少卿也到長安城內的幾個初中,參加他們的開學典禮。
李純作為皇帝,不方便參加,就讓紀奎讓察訪司派出五個人,跟著教育部五個官員到幾個初中捧場。
新式初中的舉辦,進一步夯實了新知識的教育普及,對開啟民智,富國強兵起著重大的促進作用。李純想著,現在先開個好頭,以后逐步再更新知識,充實內容,學校教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人才的質量也會逐步提高。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新式人才,建立起唐朝先進的工業體系,促進經濟繁榮,生產出更加先進的武器,讓大唐對世界其他各國擁有絕對優勢。
各個初中都開學后,李純抽空到長安的幾所初中去微服私訪了兩次,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校里都是男童,沒有女童,明顯是重男輕女的表現。
李純又回想起兒子李宥14歲就結婚生子的事情,覺得早婚早戀和重男輕女,是普及教育的兩個重要阻礙。
按照教育規劃,學生六、七歲入學,經過五年小學、四年初中,三年高中或中專,至少也是18歲,這才算掌握了相對足夠的知識,既可以可以謀一個職業,也為國家做貢獻。
唐朝存在普遍的早婚早育現象,很多人十四、五歲就結婚生子,這些少年身體還沒發育齊全,也沒有一技之長,長此以往,社會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李純認為,重男輕女是千年以來的思想,不是驟然就能解決的,即便是明年要求初中招收女生,女童的文盲率很高,也很難招到。
雖然初中生免除學費,但是其他雜費免不了,從小學到初中花費也不少,家境較差的肯定會集中財力供養家中的男童。
強制初中招生女童很難落實,只能是在四年后舉辦小學時,鼓勵女童入學,從頭抓起,逐步提高女童的入學率。
李純還發現,很多有志向的年輕人也并不愿意過早結婚,不少男人為了考上功名二十多歲才結婚的大有人在。
那些年齡很小就早婚早育的人家,形成了大孩帶小孩的情況,造成了很重的家庭負擔,必須要得到遏制。
李純認為,是要考慮到唐朝的社會現實,制定一個合適的結婚年齡,不能引發較大的社會阻力。
綜合考慮,李純決定將男性的結婚年齡定在18歲,女性的結婚年齡定在16歲,這樣可以保證男性可以上到高中、中專畢業,女性至少可以上到初中畢業。
李純考慮成熟后,就召來李吉甫、白居易、崔右甫過來商議此事。
李純道:“目前新式的初中都辦起來了,以后還要辦小學、高中、中專,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的人才,目前很多人早婚早育,既產生了一些問題,也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要適當糾正一下?!?
李吉甫說:“其實在社會上,早婚早育并非共識,凡是家庭思想端正的,都是想讓孩子先學點本領,然后再談婚論嫁,有些孩子連自己都沒法養,生了孩子也是給上一輩養,只能加重家庭負擔。”
白居易說:“目前存在這種現象,主要是以前各朝也沒人管這事,放任自流,有些老百姓就隨性而為,孩子剛懂男女之事,就給操辦婚事,久而久之形成惡習?!?
李純說:“不管是從教育上,還是孩子的身體發育上,婚育過早都是有很大弊端,朕決定管管這事,初定以后男子18歲、女子16歲才能結婚,你們意下如何?”
崔右甫說:“目前民間主流的結婚年齡是男子16、女子15,陛下略微提高一些,估計大部分人應該能接受?!?
白居易說:“就是讓他們晚一兩年結婚,又不是不讓他們結婚,臣也覺得不是什么大問題?!?
李純道:“既如此,那就定這個年齡以后才能結婚,這個年齡之前禁止結婚。”
李吉甫說:“這個最低結婚年齡規定的比較合理,但是有個難點是,目前結婚都是民間行為,私自辦個婚禮就行,朝廷不好管控?!?
崔右甫說:“朝廷下個詔書,規定好結婚年齡,誰敢違反就抓起來問罪,這樣就會起到警示作用。”
李純道:“不能光靠強硬手段,詔書肯定是要下,但是也要講清道理,前期以宣傳勸導為主。以后民間結婚辦婚禮前,首先要到縣里登記,縣民政部門確認年齡予以登記后,才認可是正式結婚。如果不到縣里辦理登記的,一律認定為非法結婚,官府不予承認?!?
白居易說:“這個辦法好,以后結婚必須要經過官府審核,但是如果有人偷摸的結婚怎么辦?”
李純道:“結婚可以偷摸,婚后總要一起過日子,總會被鄰里知道,設立舉報制度,對非法結婚的進行處罰,一半罰金獎勵給舉報者,看誰敢偷著結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