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王出逃以后,奎松城人心渙散,剩下的軍隊很快就投降了,王之孝沒想到還是讓呂宋王給逃脫了,懊惱不已,留下一個駱甌團在奎松城建立臨時政府,又給部隊補充了一下給養,然后率領部隊向北追去。
王之孝率軍向北連續追了五天,越過呂宋中部平原,終于在呂宋島北端的達古潘追上了呂宋殘軍。
為了能夠全殲呂宋殘軍,王之孝這次將城市徹底包圍以后再發起進攻,終于攻下達古潘,擒獲呂宋王。王之孝在達古潘留下最后一個駱甌團,將呂宋王和少數將領羈押在這里,釋放了其他士兵,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
按照計劃,鎮南軍還要征服呂宋以南的島嶼,王之孝就率部登船,繼續往南航行。到了更南端的一些島嶼后,王之孝發現這里都是一些原始部落,非常貧窮落后,根本無從下手征討,就算征討下來也難以治理。
王之孝考慮一番后,決定直接去瓊州,向范希朝稟明情況,讓他根據實際情況來決策。
在南方激戰的同時,李愬于元和十七年2月15日,在西北發動了攻勢。李愬率領鎮西軍和8個契胡族群的襄人團,從阿拉山口出發,向葛邏祿進軍。
當年葛邏祿突然叛變,聯合大食軍偷襲唐軍,導致高仙芝所率領的唐軍慘敗,上萬唐軍殞命于怛羅斯,唐軍上下對此極為憤怒,誓報此仇。
鎮西軍和8個契胡團全部都是騎兵,李愬決定對葛邏祿來一場大規模的絞殺戰。部隊出了阿拉山口以后向西南方向進軍,鎮西軍在前,8個襄人團在后,整個部隊呈扇形展開,搜索前進。
李愬對于路上遇到的普通牧民一概不問,專挑大股的葛邏祿騎兵打,一路上把葛邏祿的軍隊打的抱頭鼠竄。李愬在沿途抓了一些俘虜,經過審問后得知,葛邏祿牙帳位于伊犁河北岸一帶,當即率領大軍向伊犁河方向進軍。
部隊經過多日行軍,終于到達伊犁河附近,雖然唐軍進展迅速,但是葛邏祿可汗迦必略還是聽到一些風聲,已經率部南逃。
葛邏祿雖然提前逃跑,但是由于帶領大量部眾,前進速度不快,唐軍畢竟是輕裝前進,很快就在伊犁河北岸追上葛邏祿的部眾。
葛邏祿部眾受阻于伊犁河,由于人馬眾多,無法快速過河,只能朝伊犁河下游移動,企圖到水淺的地方渡河。唐軍發現葛邏祿的人馬后,立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葛邏祿的騎兵為了保護自己的部眾逃離,被迫掉頭迎戰唐軍。
唐軍看到葛邏祿的騎兵沖來,放緩進攻速度,區分波次進行射擊準備,待葛邏祿騎兵進入射程后,唐軍開始了第一輪齊射,大量的葛邏祿騎兵中彈身亡。
其余的葛邏祿騎兵加快突擊速度,企圖快速沖進唐軍的陣營內,砍殺唐軍,沒想到緊接著迎來第二波齊射,然后是第三波齊射,連續密集的齊射打的葛邏祿騎兵傷亡慘重,根本無法突破唐軍的阻擊線,不得不掉頭逃跑。
唐軍看到葛邏祿騎兵逃跑,立即開始追擊,那些葛邏祿騎兵扔下部眾,沿著伊犁河向西狂奔。唐軍放棄這些潰兵,轉而直接攻擊葛邏祿的大量部眾,這些部眾都是拖家帶口,帶著很多牲畜牛羊,根本跑不快,被唐軍一番攻擊,紛紛投降。
葛邏祿可汗迦必略帶著一些親兵已經渡過伊犁河,看到對岸的唐軍的攻勢兇猛,己方敗局已定,不得不拋棄部眾,帶著一千多親兵向南逃去。
此役,唐軍俘獲了葛邏祿六七萬部眾,奪取了大量的牛羊物資。李愬不愿帶著這些人進軍,征收了一部分牛馬作為軍需物資以后,抓了一些貴族領頭人物,然后就放了其他普通的民眾,然后在伊犁河搭起一個簡易的浮橋,率領大軍渡過伊犁河。
為處置葛邏祿部眾,加上搭設浮橋,唐軍在伊犁河一帶耽誤了五六天,葛邏祿可汗迦必略趁機逃到大食國去搬救兵。李愬知道大食國兵力強大,必須慎重對待,不再急于進軍,過了伊犁河以后收攏隊形,帶上重炮和輜重緩緩前進,同時派出斥候,偵察前方的敵情。
唐軍渡過碎葉川(今楚河)后,繼續前行了一段距離,斥候來報,前方發現大量的大食部隊,李愬此次有備而來,當然不會害怕,率軍繼續前行。李愬遠遠望去,發現敵方大概有五六萬軍隊,自己這邊也有五萬多人,雙方算是旗鼓相當。
李愬算了一下,此地正在怛羅斯附近,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唐軍有火器優勢,本可以直接發起攻擊。李愬認為,大食軍在這里以逸待勞,必然是提前做了準備,自己這場仗只能勝不能敗,還是要準備充分的一些。
李愬一面讓斥候繼續偵察,一方面排兵布陣,李愬讓鎮西軍排在第一列,讓炮兵排在中間,8個襄人團排在最后,前期盡量發揮鎮西軍的火力優勢,最后沖擊殺敵時再讓襄人團參與。
李愬讓部隊按照陣型又向前移動了一些,確保對方的部隊在自己的炮兵射程之內。
大食軍看到唐軍往前移動,還以為唐軍要發起進攻,開始用拋石機扔出黑色的物體,這些黑色的物體落在唐軍的前沿位置,有的里面裝的是火油,落地后開始熊熊燃燒,有的落地后居然爆炸了,對最前面的唐軍造成了損傷。
李愬非常驚奇,這不是火藥嗎,大食軍什么時候搞到的?李愬下令部隊停止前進,讓炮兵開始射擊,唐軍的炮兵比大食的拋石機的射程要遠不少,大量的炮彈射向大食軍,落地不久即炸,大食軍的陣型很快就被炸亂。
這些大食軍不甘心被動挨打,指揮部隊向前沖鋒,唐軍部隊早有準備,待其靠近后用火槍射擊,沒想到對方的軍隊也響起了槍聲,但是射擊距離不如唐軍,只對最前方的唐軍造成一些殺傷。
經過唐軍的槍炮火力的連續打擊,大食軍支撐不住,開始掉頭逃跑,鎮西軍和8個襄人團立即展開追擊,唐軍突入大食軍的陣營后,居然有不少大食軍也舉槍向唐軍射擊,有些唐軍認出來了,就是唐軍早期用的突火槍。突火槍的射擊面大,但是射擊距離不如燧發槍,唐軍于是保持距離,對大食軍邊追邊打。
經過一番激戰,約有近兩萬大食軍騎兵向西逃跑,其余部隊不是死傷就是被俘。
戰后,李愬讓人清點一下,唐軍傷亡一千多,其中陣亡四百多,大食軍傷亡近兩萬,其中陣亡五千多,包含傷兵總共俘虜近三萬人。李愬立即帶翻譯審問俘虜,追查大食軍火藥和突火槍的來源。
經俘虜供認,當年大食派了兩撥暗探,一撥人被抓,另外一波人從唐朝兵工廠的工人口中套出了,火藥“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口訣,回去以后經過多次試驗,在元和十二年成功研制出了火藥。
大食雖然研制出了火藥,但是對槍炮的制作工藝還沒突破,只能制作一些簡單的炸彈和突火槍。
李愬聽了大食俘虜的供認,覺得如果不是皇帝李純后面嚴控外國人入境,可能連槍炮的制作方法也被大食人搞去了,自己這次戰役將毫無優勢,甚至可能失敗。
戰勝大食人后,李愬覺得算是報了當年唐軍在怛羅斯的戰敗之仇,決定在此祭拜當年殞命于此的唐軍亡魂。李愬命人將陣亡的五千大食軍尸體堆疊起來,壘成一個京觀,然后率領唐軍開始祭奠七十年前在此戰死的唐軍英靈。
唐軍裨將高文良正是高仙芝的后人,在祭奠活動中哭的最為悲痛,其他唐軍在他的帶動下哭聲一片,哀悼這些當年為了開拓大唐疆土,亡命于異域的大唐孤忠。
李愬也不自覺的落下了眼淚,當年安西軍艱苦卓絕,在西域開創了一片天地,后面因為安史之亂全部丟失,自己這次一定要全部奪回失地,徹底擊敗此處的大食人。完成祭奠后,李愬命人在此立石刻碑,紀念對大食反擊的勝利。
李愬認為,必須重建當年唐軍在中亞一帶設立的重要城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碎葉城,老的碎葉城已經損毀,李愬決定在碎葉川中游一帶選擇一個小城,重新建立碎葉城。
李愬在新的碎葉城留下一個契胡團,并將俘虜大食普通士兵遣散,留下幾十個大食將領和葛邏祿首領,由該團看押,并在此建立一個保障基地,供應前方的軍需物資。
李愬處理好后方的事務后,率軍繼續向南進發,進攻大食本土。此時的大食實際上已經分裂,統治中亞一帶的是薩曼家族,正是他們上次派出兩撥暗探到唐朝盜取火藥技術。薩曼家族成功盜取火藥技術后,在武器研發上遇到了一些技術難題,只能制作一些簡單的炸彈和突火槍,這次準備利用這些東西,對抗唐軍的進攻。
唐軍越過千山余脈,就到達大食的北部邊城白水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前面那些大食潰兵正是逃到此處,與當地的守軍匯合,聚集了三萬人,妄圖阻擋唐軍的進攻。
李愬知道大食人有了火藥,甚至造出了炸彈和突火槍,就比較小心,與白水城保持一段距離列陣。當時拋石機的投射距離一般都在100丈左右,最遠不超過150丈,李愬干脆將大炮放置在距城180丈的距離,既可以防止敵方拋石機的反擊,也在己方炮火射程范圍內。
李愬準備就緒后,就開始炮擊,由于距離遠,射擊的準確性會差一些,但是基本都落進白水城內。白水城不大,原有的居民加上三萬軍隊在這里,城內的人員密集,炮火所到之處,炸的大食軍傷亡慘重。
由于唐軍在大食軍的反擊距離之外,大食軍無可奈何,只能被動挨打。唐軍炮擊了一天,大食軍受不了,趁夜南逃,唐軍第二天順利占領白水城。
唐軍占領白水城后,繼續向薩曼的北部重鎮柘析城(今烏茲別克塔什干)進發,柘析城是原石國都城,是中亞一帶的一個大城,是薩曼家族必守的一個城市。
白水城的潰軍全部逃到柘析城,加上原來的軍隊,共有五萬人左右,薩曼家族知道了唐軍火器的厲害,決定揚長避短,將唐軍阻擊在城外。
從白水城到柘析城需要經過一個山谷,谷底有條道路,直通柘析城。唐軍在前進的過程中還是保持一定的警惕,發現山谷的兩側埋伏了不少大食軍,當即停止前進,準備先清剿山谷兩側的大食軍。
大食軍本想等唐軍全部進入山谷后,再發動伏擊,沒想到被唐軍的前鋒發現,當即提前發起攻擊。只見大食軍從山坡上扔下一些點燃的陶罐,唐軍一看太熟悉了,就是陶罐炸彈,趕忙紛紛躲避,盡管唐軍提前躲避,但是還是有一些唐軍被炸死炸傷。
唐軍途徑的這個山谷相對低矮,并不險峻,李愬當即命令部隊清剿山谷兩側的大食軍。唐軍端著槍,向山坡上的大食軍發起進攻,有的大食軍繼續朝唐軍扔炸彈,唐軍一邊躲避一邊對大食軍射擊,打的大食軍死傷慘重,唐軍也有一部分損失。
唐軍接近后,大食軍又拿著突火槍反擊,所以唐軍不敢靠近大食軍,只能在五十丈以外,利用射程優勢,持續射擊大食軍。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對戰,山谷兩側的大食軍不敵,紛紛向南潰逃,李愬指揮山谷中的唐軍騎兵向南追擊。大食軍在山上徒步跑不快,很快就被唐軍的騎兵越過,唐軍騎兵在前方狙擊,山上的唐軍在后方追擊,大部分大食軍被迫投降,少部分大食軍逃進山谷兩側更遠的山區。
經過山谷一戰,唐軍又死傷千多人,大食軍也死傷被俘一萬多人,李愬被大食軍埋伏,又損失了一批人,心中非常郁悶,押著大食俘虜繼續向柘析城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