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路軍一路平推過去,剛開始科尼亞的騎兵還在沿途騷擾、打擊唐軍,但是在唐軍的火力打擊下,白白損失了不少兵力,后面只能遠遠遁去。
吳元濟帶領第四路軍將科尼亞包圍,經(jīng)過三天的激戰(zhàn),順利拿下該城,但是城外的騎兵一直是吳元濟的心病,如果不把他們解決,第四路軍走了以后,這里還是會丟失。
鄒元標建議,派出斥候,找到這股騎兵的駐地,采取大迂回包抄的方式,將這股騎兵消滅掉。
吳元濟一是不想再讓鄒元標立功,二是覺得采取大迂回包抄耗時耗力,最后他心一橫,說道:
“漢人有漢奸,就不信拜占庭人沒有拜奸,抓幾個拜奸,讓他們找出那些騎兵家屬,如果那些騎兵不投降,就把他們的家屬殺掉,看他們還敢不敢死扛。”
鄒元標暗想這個吳元濟真是個狠人,不過這個招也確實有效,但是他不愿接這個臟活,推薦由佐軍司重戶來辦此事。
司重戶接任后,直接把城內(nèi)的官員、富戶集中起來,讓他們指認城內(nèi)拜軍騎兵的家屬,誰能指認誰就走,誰指認不了,就地殺掉。這些官員、富戶在司重戶的威脅下,還真先后找到了一千多拜軍的家屬。
司重戶然后就開始派人到處張貼告示,要求那些拜軍投降,否則就將抓住的家屬全部處決。那些家屬沒被抓的拜軍選擇繼續(xù)硬扛,那些家屬被抓的拜軍哪扛得住,先后向第四路軍投降。
司重戶故伎重演,又要求投降的拜軍說出其他拜軍家屬的藏身的地方,說出來就全家平安,說不出來就殺掉投降的人員。
司重戶這個招雖然損,但是確實有效,這些投降的拜軍自然知道一些其他拜軍的家屬所在地,被迫帶著唐軍去抓人,先后又抓了一兩千拜軍家屬。
那些家屬被抓的拜軍,又被迫向第四路軍投降。其他拜軍看唐軍這樣搞,知道如果再呆在這里,早晚也會遭殃,連夜帶著家屬向西撤離,逃往拜占庭的中心地帶。
吳元濟略施小計,就解決了科尼亞周圍的拜軍騎兵,心中得意起來,就帶兵往西南方向進發(fā),進攻濱海重鎮(zhèn)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的守將清楚,安塔利亞在一個沿海小平原上,又瀕臨大海,無險可守,肯定打不過唐軍,決定將兵力布置在安塔利亞北部的小城卡爾格,企圖在那里擋住唐軍。
吳元濟率軍抵達卡爾格時,覺得這就是一個小城,應該可以輕松拿下,沒想到拜占庭在這里駐守了八千多守軍,拼死抵抗唐軍的進攻。
卡爾格位于一條河的西面,吳元濟命令部隊過河,將卡爾格團團圍住,在城南炮擊城墻,準備破城后,在卡爾格大開殺戒。
沒想到,唐軍剛剛布置好陣勢,炮兵才開了兩炮,河流的上游又涌來大量的洪水。卡爾格周邊成了一片澤國,很多唐軍成了落湯雞,火藥也被打濕了,根本無法再戰(zhàn)。
洪水退去后,城內(nèi)的拜軍乘機殺出來,唐軍靠拼刺刀才抵住了拜軍的攻勢,后面又有其他唐軍趕過來,才將拜軍趕回城內(nèi)。
原來卡爾格位于一個河谷中,河的上游也有一個水庫,拜軍之所以選在這里抵擋唐軍,就是利用這個地利,在唐軍攻城時,掘開水庫,放水沖淹唐軍。
吳元濟第二次中了拜軍的水淹之計,氣的七竅生煙,后悔自己沒有派人仔細偵查周邊的地形。好在這個河谷比較寬,不然也容不下一個城,泄下來的洪水沖擊力沒有上次強,唐軍死傷不多。
過了兩天,第四路軍補充了一些彈藥,恢復元氣之后,開始大規(guī)模的進攻卡爾格。這次卡爾格無計可施,只能硬抗,第四路軍也憋足了勁,放手進攻卡爾格。
在優(yōu)勢唐軍的進攻下,卡爾格很快破城,唐軍入城后大開殺戒,殺得城內(nèi)的拜軍鬼哭狼嚎,八千拜軍被殺了四千,剩下的四千被迫投降,投降后還被唐軍揍的鼻青臉腫。
第四路軍拿下卡爾格之后,立即南下進攻安塔利亞。安塔利亞守將看出吳元濟是個睚眥必報的主,知道越是抵抗,下場越是凄慘,唐軍來到后,還沒攻城,安塔利亞就打白旗投降。
吳元濟覺得安塔利亞的守將還算識相,就沒有為難這里的守軍,只將幾十個將領軟禁起來,將其他普通士兵全部遣散。
安塔利亞比較富庶,吳元濟拿出府庫的財物犒賞部隊,自己也撈了一筆,讓部隊在安塔利亞好好休整幾天。
第四路軍在安塔利亞休整完以后,吳元濟在這里留下一個羌戎團,然后繼續(xù)向西進發(fā),最后來到了另外一個濱海重鎮(zhèn)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是個群山環(huán)抱的內(nèi)灣港口城市,地勢險要,布置了重兵,又位于拜占庭的核心的地區(qū),這里的守將決定死守此地。
伊茲密爾的守軍作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是在內(nèi)灣的航道中,鑿沉了十幾艘船,使外面的船只無法入港。守軍又在從陸地過來的兩個峽谷中部署重兵,準備了大量的滾木礌石,企圖擋住唐軍的進攻。
吳元濟率領第四路軍抵達伊茲密爾附近后,發(fā)現(xiàn)海陸兩個方向都被堵住了,唐軍的優(yōu)勢無法發(fā)揮,開始有些犯愁了,趕緊召兩個副將過來商議辦法。
吳元濟說:“我們攻打沿海城市,一直都是開胃小菜,沒想到這里地形特殊,守軍又作了周密的準備,你們看該如何是好?”
郁景斌說:“來都來了,肯定要打,他們在峽谷里的滾木礌石總是有限的,我們就反復佯攻,消耗他們的滾木礌石,等他們的滾木礌石消耗完了,我們就可以硬沖過去。”
鄒元標說:“他們雖然封了內(nèi)港,但是封不住外港,我們可以派兵從外港登陸,然后沿著海岸線向內(nèi)港進攻,一樣可以拿下。”
吳元濟又和兩個副將商議一番,認為兩個峽谷中,靠東的峽谷更加險峻,靠南的峽谷相對好打一些,就將陸上進攻的主要方向定在南邊的峽谷。同時,派兵在外港的南岸登陸,沿著海岸線向城內(nèi)進攻。最后,兩路軍隊在城內(nèi)匯合,一起攻入城內(nèi)。
計議定好以后,吳元濟將部隊一分為二,自己和郁景斌帶領一部分兵力從南側峽谷進攻,鄒元標帶領一部分兵力從外港登陸進攻。
第四路軍做好準備后,首先在峽谷方向動手,吳元濟命令手下的兩個羌戎團和一個新羅團,輪流向峽谷進攻。
每個團接近峽谷以后,就對著峽谷上的守軍放槍,裝著要硬闖峽谷,峽谷上的守軍趕緊放箭,扔滾木礌石。但是這些襄兵并不進入峽谷,只是隔著距離做個樣子,箭矢也好,滾木礌石也好根本傷不了他們。
對戰(zhàn)了兩天,拜軍也看出了唐軍的詭計,來個不見兔子不撒鷹,唐軍只要不進峽谷,就不再進行實質(zhì)性的反擊。
吳元濟這兩天可沒閑著,從鎮(zhèn)東軍中抽出兩支部隊,沿著山脊線向峽谷兩側的山上進發(fā)。山上的拜軍發(fā)現(xiàn)有唐軍摸過來后,立即居高臨下進行反擊,打退了唐軍的第一波進攻。
吳元濟大怒,開始命令炮兵開始轟擊,山上的拜軍可倒了霉了,被炮彈炸的四處躲藏,有些滾木礌石也被轟下來了。
唐軍停止炮擊后,又在山上、山下同時發(fā)起進攻,沒想到拜軍挺頑強,再次擊退了兩路唐軍的進攻,吳元濟讓兩路唐軍撤下,繼續(xù)炮轟。
兩軍在南峽谷的激戰(zhàn),成功吸引了拜軍的注意力,誤以為南峽谷就是唐軍的主攻方向,不斷向那里增兵。
南峽谷方向打了兩天后,鄒元標突然率領部隊從外港南側登陸,沿著海岸線向伊茲密爾進攻。拜軍在入城的必經(jīng)之處也設置了工事,駐守了一些兵力,兩軍在這里又對掐起來。
鄒元標深知,自己這邊的進攻難度比峽谷那邊小一些,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必須要打開缺口。鄒元標調(diào)來大炮,對著拜軍的工事猛烈炮擊。
經(jīng)過唐軍連續(xù)的炮擊,南港附近的工事大部分被摧毀,在拜軍防線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鄒元標指揮鎮(zhèn)東軍和三個新羅團,先后沖進拜軍的陣地,與這里的守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由于拜軍主力調(diào)到了南峽谷,在南港方向的部隊不是很多,鄒元標率軍激戰(zhàn)了兩個時辰后,終于消滅了這里的拜軍,開始向伊茲密爾城南發(fā)起進攻。
鄒元標的部隊抵達城南后,相當于斷了南峽谷拜軍的后路,在唐軍的前后夾擊之下,南峽谷的拜軍迅速崩潰,最后全部投降。
天險一失,拜軍就更加無法抵擋唐軍的進攻,兩路唐軍在城南發(fā)動猛攻,分頭突入城內(nèi),與城內(nèi)的拜軍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
城內(nèi)的拜軍雖然英勇抵抗,但是這些唐軍久經(jīng)戰(zhàn)陣,如狼似虎,又有武器的優(yōu)勢,激戰(zhàn)了兩三個時辰后,拜軍損失慘重,敗相明顯,守將被迫下令投降。
吳元濟惱怒這里的拜軍激烈抵抗,讓唐軍陣亡了好幾百人,下令將十幾名拜軍將領槍斃,以泄心頭之憤。
第四路軍剛打下來伊茲密爾,劉梧就派人送信過來,要求第四路軍支援第三路軍進攻君士坦丁堡。
吳元濟記得,當初就是劉梧彈劾了自己,導致自己被免了穆庭路代理總督,所以就不愿傾力幫助第三路軍,最后讓佐軍司重戶帶領三千水軍去協(xié)助第三路軍,自己則準備帶領第四路軍主力進攻希臘一帶。
按照原來的方案,應該是第三、第四兩路軍先集中兵力打下君士坦丁堡,而后再分兵,第三路軍沿多瑙河進攻,第四路軍進攻希臘及其以西地域。
吳元濟這樣就等于改變了原先的計劃,派出一支較少的水師,協(xié)助第三路軍,給第一次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埋下了隱患。
拜占庭雖然國勢不如以前,但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有一些底牌的。隨著各地的敗軍先后聚集到君士坦丁堡,加上原來的守軍,君士坦丁堡足有近六萬人,其中還包括一支較強的水軍。
這支水軍艦船不多,但是有個秘密武器,就是所謂的“希臘火”。
原來,拜占庭人更早就掌握了石油的蒸餾技術,從石油中蒸餾出輕油,然后又發(fā)明了一種壓縮設備,可以將這些輕油噴發(fā)出來,在噴射口放上火源,就相當于噴出一條火龍,對船只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毀傷。
當初,黑衣大食的海軍好幾次進攻拜占庭,有一次甚至打到君士坦丁堡,拜軍就是依靠“希臘火”燒毀了大量的大食船只,讓大食海軍鎩羽而歸。
吳元濟和司重戶對這個信息一無所知,還以為憑借唐軍的火力優(yōu)勢,摧毀拜占庭海軍如探囊取物。
司重戶率領船隊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以后,與劉梧的第三路軍匯合,劉梧覺得派來的水軍有點少,但是覺得只要能把第三路軍運到對岸,自己也能打下君士坦丁堡,所以就沒有過于計較。
兩軍匯合以后,司重戶就利用自己的船隊運送第三路軍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由于船隊來的晚,當天只運送了五千唐軍到對岸,這五千唐軍迅速搶占一個叫加拉太的小城,算是有了一個立足的地方。
當晚,司重戶的船隊就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港口中停泊,準備第二天接著幫第三路軍運兵。
拜占庭的部隊在城頭就能看到唐軍新來了一支船隊,開始將部隊運送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一旦所有唐軍運過來,君士坦丁堡將遭受滅頂之災。
米海爾二世決定立即采取行動,消滅這支船隊,阻止他們繼續(xù)運送唐軍。入夜,一支專門用于發(fā)射“希臘火”的小型船隊悄然出發(fā),向唐軍船隊所在的港口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