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餉之事,老身知道朝廷艱難,但北境將士的肚子等不起,軍心等不起。”
“若連基本溫飽都無法保證,又如何能要求他們效死力?”
她抬起眼,目光中帶著決然:“至于逸兒……他是方家男兒,為國奔波,縱死無悔。”
“況且,唯有他親自前往,以方家血脈的身份,才能最大程度地取信于那些念舊的將領。”
若陛下覺得為難,或是信不過老身這封信的效力,那……老身也無能為力。”
老太君的話語軟中帶硬,將北境安危這個大帽子扣了下來,同時隱隱以“無能為力”相脅。乾帝的臉色變得陰晴不定。
他當然知道北境的重要性,也知道此刻安撫住那些驕兵悍將是唯一的選擇。
方家老太君的要求雖然讓他不爽,但確實是目前最快、代價最小的解決方式。
若是真逼反了北境邊軍,或是導致防線崩潰,那大乾或許會陷入困境中。
權衡利弊過后,乾帝不動聲色地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憤怒和猜疑,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老夫人言重了!”
“為大乾北境安定,朕……準了!”
即刻便擬旨,明發各州府,赦免北境將士一切罪責,并責令戶部、兵部,全力籌措糧餉,確保隨欽差一同抵達北境。
“老身,代北境所有將士,謝陛下隆恩!”老太君躬身深深一拜。
“至于云逸……”乾帝沉吟片刻,“既然老夫人和他都有此心,那便去吧。朕會派一隊羽林衛沿途護送,確保他的安全。”
“多謝陛下。”老太君再次拜謝,心中卻是一凜,護送?恐怕監視的成分更多。
待老太君離開養心殿后,乾帝臉上笑容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是一片冰寒。
他猛地一拍御案,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好一個方家!好一個老太君!”
乾帝咬牙切齒,“昨日還一副搖搖欲墜的模樣,今日就敢跟朕提條件了?還要派那個病秧子去北境?她想做什么?”
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方老太君今天的表現,與昨日可謂是判若兩人。
這背后,定然有人指點!
是誰?是朝中某些還念著方家舊情的老臣?還是方家暗中還聯系了其他勢力?
還有,明知道那個半死不活的病秧子沒多少活頭,還去北境?說什么去祭奠方家長輩,真當朕是個傻子嗎?
莫非他毒已解?已經恢復了不成?
不過,他一想到那毒天下間無解,又認為不可能,還是絕對的不可能。
“來人!”乾帝隨即厲聲喝道。
一名秘衛悄然從外面進入養心殿,跪伏在地后,聆聽著接下來的旨意。
“給朕查!仔細地查!”
乾帝時目光陰鷙,“查方府最近幾個月…不,最近幾年所有的出入人員,接觸過誰。”
“特別是昨天老太君回府后到今天進宮前,方府有沒有什么異常?有沒有什么陌生面孔出現?”
“朕要知道,是誰在背后給方家出謀劃策,想要助他們脫離困境!”
“遵旨!”秘衛低聲領命,起身后離開。
乾帝獨自坐在空蕩蕩的養心殿內,手指敲打著龍椅扶手,眼中寒光閃爍。
方家……看來還是不能太放心,那個方云逸,被諸多太醫斷言活不過十歲的病秧子,如今不僅活到了十五歲,還要去北境?是真的命硬,還是……另有隱情?
他感覺,本以為已經掌控的一切,似乎因為方家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變故,開始出現一些脫離掌控的跡象。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快,以及一絲隱隱的不安。
北境的風波或許可以暫時平息,但京都的暗流,卻因為方家祖孫這番看似妥協實則進取的行動,變得更加洶涌莫測。
方云逸的北境之行,注定不會平靜。
而乾帝的猜疑和調查,也如同懸在方家頭頂的一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
翌日,金鑾殿上。
晨曦透過高大的殿門,灑在光可鑒人的青磚地面上,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與疑惑。
文武百官分列兩旁,屏息靜氣,等待著今日的早朝。許多消息靈通之輩已經隱約聽聞前日玄云宗長老逼宮方府以及陛下召見方老太君之事,心中正自揣測不休。
“陛下駕到——”
內侍尖細的唱喏聲打破寂靜。
乾帝身著龍袍,面色沉靜,步伐穩健地登上御階,端坐于龍椅之上。他的目光掃過下方跪倒的群臣,帶著一股獨屬于帝王的威嚴。
“吾皇,萬歲!”
“眾卿平身。”
乾帝的聲音平穩,聽不出喜怒。
例行政務奏報后,乾帝并未如往常般詢問“眾卿還有何事”,而是直接對身旁的內侍監點了點頭。
內侍監上前一步,展開一道明黃色的絹帛,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境將士,戍邊衛朝,勞苦功高。”
“近日聞北境巡防營因軍餉拖欠、指揮失宜,偶生事端,朕心甚憫。此皆朝廷體察未周之過,非將士之罪也。”
“著即,所有參與此事北境將士,無論官階,一概既往不咎,望其等能體會朕心,速歸建制,共御外侮!欽此!”
圣旨內容一出,滿朝嘩然!
這道旨意不僅承認朝廷的過失,更是給出不會秋后算賬的承諾,這在以往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陛下何時變得如此……寬宏大量,甚至有些軟弱了?
兵部尚書趙元明,雖遙領北境大都督,但常在京中,臉色瞬間變得難看,這道旨意無異于當眾打他的臉,承認他在北境指揮失當。
他嘴唇微動,想要出列說些什么,但看到乾帝那深邃無波的眼神,最終還是將話咽了回去,心中驚疑不定。
戶部尚書錢益之則是眉頭緊鎖,心中飛快盤算著補發北境軍餉需要動用的庫銀,以及這筆開銷對如今本就有些拮據的國庫意味著什么。
他偷偷抬眼看看龍椅上的皇帝,不明白陛下為何突然如此大方,這不像他平日錙銖必較的風格。
幾位以剛直敢言著稱的御史則面面相覷,有人本已準備好彈劾北境將領“擁兵自重、形同謀逆”的奏章,此刻卻被這道圣旨堵了回去,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