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刺殺忽必烈得手,回到襄陽之后,郭靖便開始秣兵歷馬、枕戈待戰。準備等援軍抵達后,就對蒙古大軍正式展開反擊。
可他還沒等來韓幸的援軍,卻是等來了蒙古大軍的反撲。本來,這段時間襄陽的局勢都比較和緩,主帥忽必烈輕車簡從,回蒙古去爭奪汗位去了、他臨行前卻是下令蒙古大軍不得輕舉妄動,只需要與宋軍保持對峙即可。而襄陽城中的宋軍,也樂得清閑。
可是就在郭靖回到襄陽沒兩天后,蒙古大軍就來勢洶洶的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攻城。不要小看蒙古大軍,作為忽必烈的麾下,他們專職攻城。因此大量配備了攻城器械,比如著名的回回炮。這就使得,即使是固若金湯的襄陽城也被揍得體無完膚。
這數日以來,蒙古大軍每每像是黑色的潮水般朝著襄陽城涌來,而襄陽城就像是無垠大海中的一塊礁石。一次次被潮水拍打、淹沒,卻又一次次從潮水中冒出頭來。
站在城頭的郭靖,眼中布滿血絲,滿臉都是疲憊,他的布袍上沾滿了發黑的血跡,右邊的袖子還少了一半,看那整齊的切口,顯然是被什么鋒利的武器切的。
女墻上釘滿了羽箭,在他身邊的城樓上躺滿了將死未死的宋軍士兵。有的還在捂著傷口嗚咽,有些卻是已經恬淡的閉上了眼睛。染血的刀劍、缺口的盾牌,殘破的旌旗,都在述說著這場戰爭是何等的激烈、殘酷。
城頭見不到多少蒙古人的尸體,遠處幾個士兵的行為給出了答案:他們正在將那些蒙古士兵的尸體往城下拋。
癱坐在城樓上的宋軍士兵大多眼神呆滯且麻木,大約只有兩樣東西可以讓他們回過神來,一個是郭靖的激勵。另一個嘛,就是食物的芬芳了!
這不,襄陽城中的女人們在黃蓉的帶領下,送飯來了。
“靖哥哥,今天的戰事還順利嗎?你有沒有受傷?”黃蓉用隨身的手絹擦了擦郭靖臉上的灰塵,然后噓寒問暖道。
“蓉兒,你剛剛分娩沒多久,城上風大,你還是早點回去吧!”郭靖轉到上風出,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風道。
說著,他打開那個食盒,里面有兩菜一湯,雖然只是兩個素的家常小炒,還有一份豆腐菜湯,卻也是獨具匠心。能在這樣的時候,喝上一口暖融融的熱湯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郭靖腹中早已空空如也,更別提習武之人更容易餓。于是他端起飯碗,便囫圇吞咽起了飯菜,邊吃邊口齒不清的贊道:“蓉兒做的飯菜,真香!”
“小心別噎著!”黃蓉也知道自己丈夫吃起飯來遠不像中原人那般斯文講究,反倒是豪爽的很。這么多年下來,也早已經習慣了,只是小聲的提醒道。
“靖哥哥,你說,那個韓幸真的會來嗎?”黃蓉對韓幸始終談不上有好感,故而有些擔心道。
“我相信他會來的!從關中趕到襄陽,需要一些時日。”后面那句話,聽起來就像是他自己在安慰自己。
一想到城中的兵員在這幾天之內,已經折損了數萬,他的眼中多了一層晦暗。
吃過午飯后,蒙古大軍再次展開了進攻,事實上,包圍襄陽城的蒙古大軍至少是城中守軍的三倍有余。這也就意味著,城中的宋軍需要日日夜夜的戰斗,而城外的蒙古大軍卻是輪番上陣。
面對人精虎猛,狂呼酣戰的蒙古士兵。若不是有武林人士以及丐幫弟子作為生力軍加入,襄陽城頭怕是早就已經易主了!
夕陽西下,如血殘陽照耀在斑駁的襄陽城城墻上,平添了幾分悲壯。天色漸晚,蒙古大軍酣戰一日,也鳴金收兵了。
就在城頭的宋軍士兵包括郭靖心中都長舒了一口氣的時候,卻聽天邊傳來了低沉、整齊的“咚咚”鼓聲。
在漫天紅霞的映照下,一支紅色的軍隊從北方的天際線盡頭朝著襄陽城趕來。隨著這支軍隊的進一步靠近,鼓聲變得越來越洪亮,越來越清晰,“咚~咚咚咚~咚咚”,那鏗鏘有力的節奏,不斷扣在襄陽城中守軍的心頭上。
幾乎所有人都在拼命從城頭探出身子,想要看一個究竟。
但發現這支軍隊的,不僅僅是襄陽城頭的宋軍。蒙古鐵騎也從營盤中奔騰而出,迎著那支漸漸接近的紅色大軍而去。萬馬奔騰的蒙古大軍像是黑壓壓的烏云,滾滾的馬蹄聲,仿佛是暴風雨前的驚雷般連綿不絕,就連大地都在瑟瑟發抖。
“他們完了!”一個老道的宋軍士兵見到這一幕,長嘆了一口氣,再次跌坐下來道。這世上,沒有什么會比剛剛燃起希望,卻又被殘忍澆滅更痛苦的事情了!
沒有哪一支軍隊可以在平原上抵擋蒙古鐵騎!這是宋軍用一次次流血犧牲,以及人命換來的教訓!
在這個時代,采用放風箏戰術的蒙古鐵騎是無敵的存在!蒙古騎兵可謂深諳游擊戰術,將“敵進我退,敵宿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發揮到了極致。別忘了,正是這十六字口訣幫助我們贏得了抗日戰爭,但論戰術思想的先進程度,蒙古鐵騎的放風箏戰術領先了幾百年啊!
步兵對抗騎兵,整個就一悲劇!
你人多?他就仗著機動性繞著襲擾。你要追他?不好意思,你追不上!就算追上了,你跑得七喘八喘,對方卻氣定神閑。
更別提步兵對抗騎兵靠的就是陣型,大家應該都知道,每次跑完步,都會有人掉隊。陣型?根本不存在的!沒了陣型,就只有被蒙古騎兵收割的份。
那你說,我不追,總行了吧?你不追可以啊!他也不走,就這么圍著你放箭,纏著你,不讓你走!劉邦的六十萬大軍在白登就是這么被圍的!人越多,糧食消耗自然也就越快!
請問,到時候彈盡糧絕,吃什么,喝什么?除非有更多的軍隊加入到戰斗中來,否則被困死不過是時間問題!
同時,一旦步兵疲憊不堪,蒙古騎兵就會發動沖鋒,那可就是摧枯拉朽,秋風掃落葉啊!
所以,步兵遇上輕騎兵,只有被虐的份!
可是眼前這支軍隊,卻注定要讓蒙古大軍鐵戟沉沙!為什么?因為這是韓幸的刺猬烏龜軍團!
眼看著蒙古騎兵沖了過來,足足三十個千人方陣立刻在四周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方框。將火槍手、大炮保護在中間。
見到刺猬烏龜陣中一片片如林的長槍,蒙古騎兵理所當然的沒有選擇直接沖鋒。而是組成圓陣,如同一個車轱轆般朝著漢軍壓了過來,在大約兩百米處開始彎弓搭箭。
針對這種情況,刺猬烏龜陣中的漢軍士兵們立刻將手中的超長槍原地放下,換上盾牌,組成專門抵御遠程攻擊的羅馬烏龜陣。
蒙古大軍射出的箭雨,根本奈何不了這一只鐵王八!不過并不代表他們就奈何不了漢軍,畢竟歷史上,蒙古大軍可是曾經被阿提拉教訓的很慘。而歸根結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了機動的虧。
另外,塔盾的重量可不一般,長時間舉著可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橫掃地中海的羅馬軍團卻是在匈奴人的鐵蹄下折戟沉沙,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不過韓幸的刺猬烏龜陣卻有一個別出心裁的設計——其實是一個可以固定在長槍上的鐵環,只需要將長槍穿過塔盾上的圓孔,就可以起到解放雙手,替士兵支撐盾牌的效果。
當然,如果僅僅是防御力出眾,被游騎兵拖垮也不過是時間問題。所以,關鍵是在頂住的同時,還要進行強有力的反擊!
后方的火槍手卻是已經躲在第一線的烏龜陣后方開始了射擊,密集如烏云般的蒙古鐵騎仿佛是撞上無形的屏障,一時間人仰馬翻,尸橫遍野。密集的陣型讓他們身處烏龜陣中的漢軍火槍手可以肆無忌憚的射擊。
忽然之間,第一線的烏龜陣改變了陣型,讓出了一條又一條通道,這可不是“邀請”蒙古鐵騎進來的通道,當然要是他們跑過來自尋死路倒也不錯!因為通道的盡頭,正是黑洞洞的炮口。
脫膛而出的圓滾滾實心彈帶著無可匹敵的氣勢貫穿了蒙古騎兵的陣型,一掃就是一大片,所過之處血肉橫飛,猶如修羅煉獄。。
面對漢軍如此犀利的戰斗力,以及無懈可擊的防御,蒙古騎兵理所當然的選擇了退避。他們就像是餓狼一樣,如果遇上他們打不過的大象、獅子,他們就困住對方,不讓對方吃東西,不讓對方休息,直到將對方耗得精疲力盡,他們再伺機而動。
但這一招,對任何人都有用,卻偏偏對韓幸不好使!耗?我就跟你耗,看誰耗得過誰,反正我絕對不會有斷糧的那么一天!
1秒記住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