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郭靖夫婦走了!他們決定回去他們的桃花島,和和美美的過神仙般的日子。經過上次差點被忽必烈抓去當第四房小妾的經歷,郭芙大小姐終于學乖了。
臨行前,在郭靖夫婦與韓幸、楊過等人道別的時候,她全程沒有再說過一句話,只是低著腦袋,乖巧的靜靜站在黃蓉身后。
“郭伯伯,你當真要走了?”一聽到郭靖要離開襄陽,楊過頓時急了。
“可不是嘛!如今襄陽城之威已經解了,你郭伯伯從此也不用定在這里,不敢動換了!我與你郭伯伯離開桃花島也有十多年了,我一直想回桃花島去看看哪!而且,我爹他老人家一個人在桃花島上,身邊也沒個說話的人。我這做女兒的,怪是牽掛的!”黃蓉似乎很是高興,滿臉都是溫婉、燦爛的笑容。如今郭靖決定回桃花島,卻是正合了她的心意。
“是啊!過兒,此間事已了,有韓英雄坐鎮襄陽,定能驅逐虜韃,收復失地,卻是沒你郭伯伯什么事了!”郭靖如釋重負的笑了笑道。
“過兒,你若是記掛我們,可記得帶上你的美嬌妻,來桃花島上探望我們!”黃蓉看了看含羞草般低垂著腦袋的小龍女,咯咯一笑道。
“到時候讓你嘗嘗你郭伯母的手藝!”郭靖和藹的摸了摸楊過的頭道。
“靖兒啊!你能夠想清楚這一點,老叫化子我可是真心替你高興的緊!咱們江湖兒女,本就應該仗劍天涯,快意恩仇。像是家國天下這種大事,還是交給旁人做去吧!蓉丫頭啊!何必等到時候啊?現在你便下廚,給我們做一頓美味珍饈,祭一祭我老叫花子五臟廟,豈不是更好?”洪七公一聽到黃蓉要親自下廚,立刻舔了舔嘴唇道。
黃蓉心情甚好,自然爽快的應下了。還別說,黃蓉的廚藝,要是擱在現代,就是到五星級酒店擔綱都綽綽有余!
當晚,韓幸在長亭中月下小酌的時候,那位郭大俠卻是找了上來。
“郭大俠可是有什么不放心,想要叮囑晚輩?”韓幸斟了一杯酒,遞給郭靖,笑問道。
“郭某應該怎么稱呼閣下哪?韓先生,還是漢王殿下?”郭靖大大方方的接過酒杯,一口灌下去道。
“郭大俠想怎么稱呼,便怎么稱呼罷!”韓幸抓起一塊月餅,塞到嘴里道。
“郭某一直不明白,閣下若是取了天下,究竟打算怎么做?”郭靖卻是下定決心,若是韓幸狼子野心,將來再次讓天下陷入一片戰火。那他便是拼卻性命不要,也要為天下人除去韓幸這個“禍害”。
“在下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郭大俠。郭大俠若是與晚輩易地而處,會如何處置蒙古國?”韓幸卻是反問道。
“這······”郭靖頓時說不出話來了。前文提到過,郭靖對于蒙古同樣有這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童年都是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度過的。他會選擇返回中原,做鐵血丹心的郭大俠,一方面是自己是漢人;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宋朝處于弱勢。
換個角度來說,若是大宋強盛起來,要剿滅蒙古,他又是否會作壁上觀哪?
而現在,情況就是如此!韓幸打敗蒙古大軍,先后殺死了蒙古國的兩大支柱人物——蒙哥和忽必烈。韓幸驅逐虜韃,興復中華,指日可待。到時候,一旦將蒙古攆出中原,對逃遁到草原上的蒙古,又該如何對待哪?
如果韓幸選擇對草原上的蒙古進行鐵血無情的鎮壓,郭靖又是否能置身事外哪?
“以郭某之見。若是兩族能相安無事,以長城為界,互通有無,自然是最好的!”不出韓幸所料,郭靖沉吟片刻,卻是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恕在下直言,郭大俠,你太天真了!”韓幸聞言,嗤笑著直言不諱道。
郭靖聞言臉色一僵,卻并沒有發作。兩人本就是坐而論道,暢所欲言。
“郭大俠,自漢以來,胡虜頻頻入寇中華,以至中原生靈涂炭,血流成河!匈奴、烏桓、鮮卑、高句(gōu)麗、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層出不窮,究竟為何?不過是羨慕我中原物美天華,姿所美好罷了!而我中原漢人與世無爭,樸實良善,多受諸子教化,知書識禮,尚德乃容。反觀胡虜身處的地方貧瘠、困苦,缺衣少食,怎不心生歹念哪?漢人之于胡虜,正如頑童揣金過市啊!”韓幸發自內心的感慨道。
“那漢王打算如何對癥下藥哪?”韓幸字字珠璣,郭靖聽了連連點頭,聽到這里,他卻是已經放下了殺念。
可憐我們的界主大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剛剛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哪!
“好叫漢王知曉,郭某自幼在草原上長大。穿得都是皮毛,吃的都是牛羊肉和奶制品。中原之人聽了羨慕,殊不知,草原之人其實更羨慕中原人哪?其實草原之人要了金銀也無甚用處,反倒是鍋碗瓢盆緊缺的很!依郭某之間,中原與草原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大可開放邊市,互通有無,自然互有裨益!到時兵禍自然也就消弭五無形之中了~”郭靖想起兒時所見所聞,說道。
“郭大俠說的有一些道理,古之公孫瓚與劉虞在對待外族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主張。公孫瓚主張殺,劉虞主張撫!但在晚輩看來,其實都不對!”韓幸語不驚人死不休道。
“不殺?也不撫?那究竟該如何哪?”郭靖已經被韓幸的話勾起了興趣,立刻興致勃勃追問道。
“先說殺吧!漢武帝時,衛青直搗龍城,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時間橫掃草原,將匈奴單于趕到了天涯海角。試問,后世之君王、名將,有幾人可以與漢武帝、霍去病、衛青相提并論?”
“可饒是如此,不過短短百年,烏桓、鮮卑崛起,五胡亂華,一時間,山河破碎,同胞罹(lí)難。由此可見,殺,是殺不絕的!”韓幸滿臉悲天憫人,紅著眼睛道。
郭靖聞言也是攥緊拳頭,面露不忿之色。
“再說和,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揚威邊塞,被突厥人尊稱為【天可汗】。后,又將文成公主下嫁于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若說和,后世之人,當無出盛唐者!可不過短短百年,吐蕃復叛,胡虜入寇。由此可見,和,也是要不得的!”韓幸搖了搖頭道。
“那以漢王之見,究竟該當如何哪?”郭靖徹底糊涂了,不殺,也不和,那怎么辦?難道學大明朝,消極應對,假裝看不見嗎?
“以我之見,北地邊患真正的癥結不在于匈奴、鮮卑、女真、蒙古等異族,而在于大草原上的勢力真空!趕走了匈奴,即使匈奴不回來,也終究會有新的蠻族落地生根。所以說,殺是殺不完的!而和,由于草原人大多數好勇斗狠,更沒有綱常倫理的觀念,因此,即使短時間將他們折服,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復叛!突厥如此,吐蕃如此,南匈奴亦如此!”
“不知道郭大俠有沒有注意過一點,契丹、女真、先后自入主中原之后,戰斗力都大幅度下降。是什么緣故哪?”韓幸笑問道。
郭靖卻是陷入了沉思,并沒有答話。
“酒色財氣,鶯歌燕舞,最是消磨人的斗志!因此,要想徹底解決邊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互通有無的同時,在草原上修城筑寨,逐步蠶食草原。同時將中原地區的錦衣華服,美酒佳肴、鶯歌燕舞全部傳到草原上去。他們住慣了房屋,如何還肯回去住氈帳?吃慣了美酒佳肴,如何肯回去啃肉干奶酪?當他們知道了住在城里的好處,就再也不會想要回到草原上去過苦哈哈的日子了!”韓幸侃侃而談道。
簡單那說,他就是想要將草原變成漢人的殖民地,通過一座座星羅棋布的村鎮將草原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中來,同時利用中原豐富的娛樂和文化給草原人洗腦,最終將他們徹底同化。
“漢王,請受郭某一拜!若漢王適才所言真能實現,便是天下人之福!中原幸甚,邊塞幸甚!”郭靖聞言朝著韓幸深深作揖道。
郭靖走了,不帶一絲遺憾的走了。韓幸通過了他的考驗,而且是以最優異的成績。事實證明,韓幸才是那個適合完成驅逐虜韃,收復失地大業的人。
韓幸在兩年間率領大軍收復了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內的全部土地,并且出兵平定了蒙古草原以及薊遼關外的白山黑水,再次建立了龐大的大漢帝國。
而在經過多次磋商之后,在那位賈似道相爺的幫助下,宋朝、大理國先后選擇了投降韓幸。作為當初商議的條款之一,以及韓幸本人的惡趣味,他將大宋皇帝封為【鎮南王】。將他分封到了貧瘠的廣西地區。
大宋朝的達官貴人們紛紛叫苦不迭,表示:寧可不做官了,哪怕當個平頭百姓,也要回到中原、江南來!!
“得了吧,你們也該從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旖(yǐ)旎(nǐ)伊夢中醒來了!”
韓幸這樣做可是一片苦心啊!大宋朝廷實在是太過奢靡腐敗了,只有給他們發配到廣西這種貧瘠險惡的地方,讓他們吃點苦頭,他們才能居安思危啊!更別提,韓幸實指望大宋朝到時候向南擴張擴張,將中南半島掌握到中華兒女手中才是!
1秒記住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