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掃戰場,救治傷兵完畢。
冷風和蘇筱駕駛著卡車啟程。
從合木鎮攜帶的汽油不少。
當時馬拉板車上運了不少。
如今也只用了一小半的樣子。
卡車行駛個八九百里,倒也沒什么大的問題。
五六營營長帶隊前行。
一千多人的部隊,騎馬的騎馬,坐板車的坐板車。
甚至還有牛車,驢車。
大家扛著新繳獲的槍支彈藥,提著割好的馬肉,雜碎。
一支隊伍浩浩蕩蕩。
馬匪軍被扒了衣服,尸體被聚集起來,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革命軍戰士,進入了黃土塬山區。
和后世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相對比。
如今的黃土高原,是真有點廢土末日感覺。
這冬日降臨后,荒涼的感覺更加嚴重。
風一刮,漫天黃土。
卡車在土路上行進,速度不比走的快多少。
進入山區后,沿途見到了不少鄉村。
這里百姓的精神面貌,用突出一個窮苦來形容。
見到部隊,大家都是躲得遠遠的。
雖然知道是革命軍,但眼里也是有著畏懼。
大西北氣候惡劣,匪患嚴重。
加上馬匪軍在當地作威作福。
又因為光頭的圍剿計劃,當地百姓被燒殺搶掠了一波。
能活下來的,或許只有半數之人。
沿途有很多戰士,就近在村子里駐扎。
提著分割的馬肉,滿臉笑容的和村名打招呼。
李云龍他們,進入了盤桓深山的山寨里。
正如李云龍所說,他留了兄弟們當土匪。
這里和土匪山寨沒什么區別。
但是因為革命軍紀律嚴明,山寨被管理的井井有條。
山頭各處,都建立了稍崗等防御工事。
安全很有保障。
將卡車開到山寨壩子里。
冷風和蘇筱終于松了口氣。
下午四點開到現在。
足足開了六個多小時。
如今天色完全暗了下來。
總于是松了一口氣。
“團長,有馬肉吃,我們還吃罐頭?”
看到冷風猛猛開罐頭。
六營長陳開看著眼饞,眼里可又有些心疼的感覺。
“打了個大勝仗,自然要吃頓好的。”
李云龍自然而然道。
這幾天都是這么吃,他都有點習慣了,甚至都沒覺得有什么心疼了。
“團長,咱們,有點缺糧。”
五營長王羅也知道六營長的意思,忙解釋道。
“缺糧?”
“老子們這一路走來,那么多良田。”
“你們沒人種?”
“不是說過上級干部帶頭種地墾荒嗎?”
“你們把老子的話,當耳旁風?”
李云龍頓時臉色變了。
沒糧食,豈不是要餓死人?
“不是這樣的團長。”
“您的命令,我們肯定是超額執行了的。”
“只是,三月前大圍剿。”
“咱們雖然能夠進山躲起來,安全渡過危險。”
“但很多戰士們家里,還有很多老鄉,都被搶了糧食。”
“我們不得不將糧食分給當地老鄉……”
五營長和六營長講述著如今的情況。
缺糧。
整個部隊都缺糧。
主要是建立根據地后。
反動派會劫掠,報復當地根據地老鄉。
同心縣山區這些鄉村,很多都遭了殃。
反動派搞劫掠,其實也根本不看是不是根據地老鄉。
劫掠是隨手的事情。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自古當兵的,都是這么做的。
但歷史上,總有一些軍隊不一樣,譬如岳家軍,戚家軍,然后就是我們的人民軍隊。
李云龍目光看向了冷風和蘇筱,老李那小表情,可憐巴巴的,一臉求助的模樣。
“咱們根據地,有多少人呢?”
冷風也知道李云龍的意思,不禁心里笑了笑。
老李有求于人的小表情,看著有點好笑。
“冷風和蘇筱同志,是咱團的大恩人。”
“他的話,就是老子的話。”
“問你們就直接說。”
李云龍大大咧咧的說道。
五營長,六營長都有些狐疑。
冷風給他們的印象是個炮兵,會使大家伙,有本事。
蘇筱是個醫生,救了一些看著不行了的兄弟。
兩人還會開卡車。
雖說有點敬佩,但也沒有像李云龍這般敬佩的地步。
但如今李云龍這么說,兩人是肅然起敬。
“咱們根據地如今包含周圍三個縣,不含縣城等反動派和馬匪軍駐軍地。”
“百十個村,估摸著,有個六七萬人在咱們的活動范圍。”
六營長陳開翻了翻皮質封面破爛的筆記本。
給冷風和蘇筱他們解釋道。
“要撐過這個冬天。”
“應當是需要最起碼三千噸的糧食,是吧?”
冷風計算了一下,開口問道。
“要,要不了那么多。”
“其實,很多老鄉有偷偷挖的地窖。”
“靠紅苕,土豆,玉米面,高粱面,還是能撐過去。”
“上次劫掠,反動派也不是將所有人的糧食都搶了。”
“差不多只有三成的老鄉,糧食不夠,挨不過明年冬天。”
陳開又講述道。
雖然沒冷風所說的三千噸那么多。
可實際上也不少了。
他不相信,冷風神通廣大,能夠搞到五六百噸糧食。
根據地的百姓如果能夠得到幫助,那么就能夠開展更好的補充兵員行動。
但他們也拿不出糧食。
“三千噸糧食,我們能運過來嗎?”
蘇筱望向冷風問道。
蘇筱詢問冷風,兩個營長瞪大了眼睛。
這倆白白凈凈的年輕同志,到底是什么神仙?
三千噸糧食,眉頭都不皺一下?
只是擔心能不能運過來?
“能。”
“根據地所需,就可以運過來。”
冷風也是弄懂了自己這個平行世界系統。
運送的物資,和根據地大小,需求而變化。
不能超出根據地所需。
糧食,衣物等日用物資如此。
武器彈藥也是如此。
但運送的物資要和李云龍的根據地相互綁定。
畢竟,這個是亮劍平行世界。
綁定的錨點,就在李云龍身上。
“三千噸糧食,我們來搞定。”
蘇筱保證說道。
在她眼里,三千噸糧食,就一個電話的事情。
“李團長。”
“根據地需要建立穩定的秩序。”
“生產發展方面,也要一個規劃。”
“你們要組織老百姓搞生產發展。”
冷風講述系統的需求。
就是要讓李云龍猛猛發展。
“冷風同志放心。”
“俺老李就扎根在這寧西南了。”
“一定好好發展,多開荒,多生產。”
“部隊也好好拉起來。”
“你們可以給俺老李多提提意見。”
“我老李打仗沒問題,搞發展就稍微差了那么點意思。”
“他們幾個,也就陳開會點政工工作……”
李云龍在冷風和蘇筱這里得到援助保證,臉上滿是笑容,也不忘繼續讓蘇筱和冷風給點意見。
知道兩人是來自未來,肯定知道革命歷史是如何發展的。
李云龍這家伙賊精的很,有大腿,突出一個抱得很緊。
“我們如果能夠將糧食帶過來。”
“可以先修水利,用糧食招老鄉來修點簡單的水渠,灌溉引水,開荒種植……”
蘇筱聽到李云龍的話,直接就開始給意見了。
畢竟,當初革命史上,陜甘寧根據地,不僅遭到鬼子封鎖,還被光頭封鎖。
物資條件極度匱乏時候。
總部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和任務。
用了三五年時間,徹底解決了革命隊伍的吃穿問題。
這也給后續革命,提供了理論實踐作為支撐。
這個世界雖然是平行世界,但也不可能一直靠蘇筱,冷風他們支援。
總得依靠自己,否則,革命反而會出現一群投機倒把的蠹蟲。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