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見不著面,但我們始終保持書信往來。我知道遠閣王待她很好,給了她最好的榮寵不算,還拿自己的名給她作妃號,處處向世人展現(xiàn)對她的珍惜與重視。
琪兒出生那年我沒趕上他滿月,但幾年后賢兒的滿月酒,我是喝到的。
那天的宴席之上,幾乎所有的達官顯貴,三品以上的王公大臣,都前來道賀。王上雖沒有親自前來,但也派了貼身太監(jiān)送來五車賀禮。三殿下也來了,他是到的最早的那個,一直在院子里和琪兒玩。五殿下忙著迎賓,轉(zhuǎn)眼見三殿下玩得不亦樂乎,就朝他吹胡子瞪眼,怪他偷懶不來幫忙。
那兩個兄弟,感情從來沒有疏離過。韶華,你父王和先王兩個人,都是頂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子。
直到將近開席,我才見到有侍女在水榭那兒點了燈。隨著提燈指引,水榭的竹排之后款款走出一位抱著襁褓的女子。
你知道你母妃有多么的耀眼多姿,又有多么的沉靜可親嗎?我與她相交多時,她從來都是素衣簡裝,即便是那樣,都美得讓人一見難忘。那天她卻是因著宮中縟節(jié),徹徹底底地打扮了一番。我還記得她那一套流光服……披星戴月,像是將整條星河披在了身上??墒巧厝A啊……”趙蒔曦終于從回憶里分了些神出來,她有些悵然地望向姜玲瓏,而她的眼神,卻像是在對一位經(jīng)年不見的友人發(fā)出感嘆。
“星月都不及她璀璨?!?
她說完自顧自低笑,絲毫沒有期待姜玲瓏給出任何回應(yīng),又再次陷入當日的回憶之中。
“遠閣王見了她,撇下諸君快步去到她身邊,一路伴行。
然后我耳邊就聽見了三殿下的笑罵聲。
那一晚真是熱鬧,我都沒能和你母妃說上幾句話。也是那晚過后,不知是席上誰人泄漏出去的,街頭巷尾竟然都知了流光服的事,一時間仿制之勢盛起,卻因著缺乏手觸與親眼的見識,并沒有人能真的制作出來。你母妃后來告訴我,那其實是三殿下送的賀禮,她本覺得不太合適,沒想收下。是五殿下見了之后連聲稱贊,硬是代她收了。送禮的送得妙,收禮的也收得好,才成就了這流光服至今的舉世無雙。
此后天下太平,我便得以在晉綏多留了些日子。
賢兒剛會走路的時候,你母妃又懷上了洛兒。
有一次兩位殿下比劍,兩人各出一字,勝者為洛兒賜名。
三殿下給的是個崢字。寓意霜天崢嶸。想來他覺得是位小公子。
五殿下給的是個瑤字。取天星瑤光之名。我知道,他是一心想要個女兒。
當日那場,是遠玨王勝。
你父王大笑兩聲,只說【崢兒要是個女孩兒,可得抓著三伯吵鬧了。】便將事情就這般定了下來。
那時候我就想,大抵也只有你父王這般的不拘小節(jié),才能將你母妃照顧得如此幸福自在吧。
可惜……后來的日子就再沒有過這樣的閑淡安適。
同年八月,洛兒出生了。
次月,王上駕崩。由于事出突然,未曾立有遺詔,而引發(fā)了奪位之爭。
大殿下在王上去后不久便薨于自己宮中。剩下的,堪堪分為兩派。要么擁立二殿下,要么支持三殿下。
二殿下從來都隱而不發(fā),卻在這一場爭奪中反應(yīng)異常迅猛而手段陰狠。遠玨王原本沒想過王位之事,但士族下臣的分派將他逼上了一個不得不牽涉其中的尷尬境地。
他原本是想同他二哥商量,找出一個能夠說服下臣擁立二殿下為帝的辦法或是說辭,卻不想半路中了埋伏。
……
我并未置身其中,具體的情況也不太清楚。只知道當時是遠閣王背著受了傷的三王兄躲回王府調(diào)養(yǎng)。一個月之后,北境起了戰(zhàn)事,你父王不得不北上出征討伐,便帶琪兒一同離開晉綏,連夜趕往榆陽。
你父王人雖不在,但王府依舊戒備森嚴。直到某天夜里,你母妃因著洛兒的緣故起夜,見到水榭的油燈盡數(shù)熄了,突覺不對,便抱著洛兒領(lǐng)著賢兒去了三殿下房里。
你母妃讓三殿下和一位信得過的侍衛(wèi)均扮做下人模樣,從香道運著夜香溜了出去。自己則留在殿下房里,為他爭取逃亡的時間。
二殿下的寒潭暗衛(wèi),計劃在二更動手。
因安排及時,當二更他們砸開房門的時候,三殿下已經(jīng)安全出城,往榆陽而去了。
可你母妃卻在當夜被捕。其后不知所蹤。
北境大捷,遠閣王帶著三十萬士兵和遠玨王再回到王都時,二殿下自知敗局已定很早便逃出了裹秋宮。
三殿下登基,經(jīng)過這一場之后,他和五殿下都變了。
我不常入宮,卻經(jīng)常去遠閣王府看孩子們。偶爾能見到先王,也就是三殿下,和五殿下在水榭下棋,通常一坐就是半天。
以前不屑動用暗衛(wèi)的先王,組織起了自己的暗衛(wèi)。而豢養(yǎng)私兵也是在那時成了一道明文禁止的王令。
三殿下通過暗衛(wèi)尋找你母妃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你父王則傾盡所有,錢財,人脈,眼線,兵權(quán),動用了一切他能動的資源,若不是孩子尚且年幼,恐怕他會獨自去世間尋找你母妃的線索。
他們兩人本是那么開朗的性子,卻都變得謹慎小心,甚至有時候流露出教人膽寒的狡黠與殘忍。
那天我照例來府上探望,就聽見他們在商量改名的事情。你父王說,想將崢字改為洛字。先王起先一愣,又頗為默契地點頭默認。
接著那年除夕,先王昭告天下,遠閣王府秦王妃護駕有功,于社稷有助,特封邑洛河,掌虎符,殊號為洛。這以姓氏為封號的榮恩,洛王妃的稱謂,便也就是這么來的。
你知道,當時群臣異議,說秦妃下落不明,生死未知,如何授勛,又如何管理這軍機重城。先王只說了一句話——
【她擔(dān)得起?!?
洛河便為你母妃留待至今。
兩年后,先王開始納妃。自那時起,每年宮中美女如云,倒是有了些聲色。但也沒聽說有誰是特別受寵的。
直到多年后,司崢出生。
別人不知其中原委,但我一聽到小殿下名字,便知道這個孩子將來要走的路,必將要受萬人膜拜。
而先王也幾乎是孩子還沒滿月,就立下了太子。
再然后,先王因著早年王位之爭留下的舊疾,數(shù)年后仙崩。
你父王便成了攝政王,從榆陽搬來晉綏常住,輔佐小王上。
緊跟著……你便來到了我的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