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龍虎衛在河東之地猶入無人之境暢通無阻,再加這一路上的秋毫無犯,地方官員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至于是否對方想做什么,他們根本懶得去管,反正現在禮樂崩壞,又是藩鎮討董,又是關中割據,誰實力強誰說了算,到時候河東是屬于朝廷還是屬于關中,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只要不罷免他們的肥缺就行了。
深沉夜幕中,剛剛在虎牢關賺取破天名聲的呂布突然對虎牢關下的諸侯聯軍感到一絲無聊,有些明白龍俊對他是什么感覺了。明明可以趁機擴大戰果的但偏偏要跟他斗將,難道贏了他呂布就能攻破虎牢關么?一群自私之徒。
不多時,同為虎牢關守將的華雄,拖著剛剛包扎好的身體,抵拎著兩壺新酒,笑著坐到呂布身旁,開口道“這是我托軍師在洛陽幫忙帶過來的新酒,本來戰時不讓飲酒,但今日大勝,全靠溫侯一人,故末將斗膽敬溫侯一杯。”
也許是跟李儒相處久了,以前喜形于色的呂布,平靜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至于華雄口中的道謝,于他而言只不過是本責而已,誰讓現在的西涼軍勢弱呢。他作為西涼大將,退敵于前又有什么值得稱贊的,不過一想到十里坡之戰,呂布又有些興致缺缺,腦中不斷回想起龍俊對他說的話,坐在那里喟然長嘆。
看呂布神色有些落寞,華雄便知對方心心念念的還是鎮北侯龍俊,遂苦笑道“潼關一戰末將在虎牢關也略有所聞,如果說那一戰的結果是平手,但在末將眼里,溫侯已經勝了,站在山腰以下攻上,力道之上難免有些吃虧,溫侯又何必如此掛懷?”
一聽這話呂布便知華雄想歪了,遂坦然解釋道“于結果而言,本將心中并不在意,人這一輩不管輸贏,其實有個宿敵在世,也是挺好的。我鬧心的是,他在十里坡之戰結束后,命人送來了一封關于虎牢關戰局的分析,而且從近日來的戰況來看,句句都讓他給說中了,這才是我最擔憂的事!”
對此,華雄有些震驚,看呂布的愁容,顯然是對方將虎牢之戰的過程描述的極其細致,而且句句屬實。不過按理說,龍俊與西涼軍之間乃是敵對,怎么會好心將推演的結果交給呂布?沉吟了良久,華雄還是問出心中的疑惑“龍俊怎么會如此好心,將推演虎牢之戰的結果交給溫侯!”
“這也是我為何這么煩躁的原因,先不提他的用心,單單他結尾用‘西涼敗北,關東分裂’這八個字結尾,本將就覺得一陣心煩,明明關外的那幫家伙私心極重,可咱們偏偏對此沒有辦法。”
“此事主公與軍師知曉么?”
呂布聞言,冷笑著回答道“義父與文優當然知道,否則也不會敕封袁紹等人刺史之位!可這幫人偏偏就是盯準了虎牢關,利用咱們來消耗他們內部不和諧的實力,長此以往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咱們也就被對方消耗的差不多了!我在想是不是該上書義父,將軍隊撤回洛陽,省得被對方利用。”
提及到退兵一事,華雄便不敢在多嘴,西涼軍內誰不清楚董卓的性格,讓他從虎牢關撤兵,那等于讓董卓承認他敗給了關東聯軍,先前從弘農撤兵,已經讓他顏面盡失,如今再讓他撤兵,豈不是把臉扔到天下諸侯面前供人踩踏?
見華雄開始默不作聲,獨自飲酒,呂布就知道,在退兵一事上,根本沒人敢觸碰董卓的逆鱗。只是一想到己方在被袁紹之流利用,呂布心中剛剛消失的惆悵再次涌上心頭。
虎牢關城外三十里處,此時的聯軍大營也為兩日前的一戰吵得天翻地覆至今還沒有個結果,尤其是多次率軍攻上城頭的孫堅,在看向聯軍盟主袁紹的眼神當中充斥著無盡的恨意。
而與孫堅想比,如今已經將五千兵馬消耗殆盡的劉備更為憤怒,言詞激烈,一點面子也沒給袁紹留,甚至言語之間充斥著諸多懷疑道“袁盟主,你今天必須要給本將一個交代,為何我兄弟二人與夏侯兄弟二人已經拖住了呂布,你不趁此機會出兵攻城?難道營中的傳言是真?你袁本初打算消磨我們各路藩鎮的兵馬,然后想取代董卓,成為我大漢的權臣?”
面對劉備的指責,袁紹滿目憤怒,自虎牢關之戰開始,聯軍營中就流傳著他袁紹野心勃勃想要取代董卓成為王莽第二,言辭鑿鑿猶在關中休戰之上。這讓原本站在袁紹一方的曹操,對此也只能三緘其口不敢多言。
“劉玄德,你若覺得本將有意消磨你們各路藩鎮實力,那這個盟主就交由你來當,本將自當聽從新盟主號令,可你若是沒那個本事,就給本將老老實實的閉嘴。一個西涼軍探子散播的謠言,你們也能深信不疑,怪不得龍俊當初在洛陽瞧不起爾等,肆意凌辱。”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劉備好似貓被踩到尾巴一樣,指著對方的鼻子大聲呵斥道“袁本初你休要以為我怕了你!”
“夠了!”從始至終默不作聲的曹操,見二人爭吵的話題都扯到了龍俊身上,緊忙制止了兩人,然后走到大營中間對劉備冷漠道“現在戰況還未見分曉,爾等自亂陣腳,是不是有顧此失彼的嫌疑?至于玄德所懷疑之事,本將可以告訴你們,這根本是無中生有。若說為何讓你們率先出兵,盟主實乃為大局考慮,虎牢之戰并非我等最終的決戰之地,洛陽才是,而汝等都是征戰沙場的宿將,應該明白決戰之時,這個中的協調,是需要的是長時間的默契才能做到。你等能確保到時候洛陽大戰時,這千余兵馬的陣型可以阻攔西涼鐵騎么?”
被曹操這么一說,營中諸侯都陷入了沉思,話粗理不粗,在兩軍決戰時,當然是對軍隊如使臂指更好,可即便如此,為何當日袁紹不趁機擴大戰果?抱著最原始的懷疑,孫堅冷哼道“孟德兄所言本將不予反駁,可虎牢之戰,我軍數次攻上城頭,為何袁盟主不趁此機會擴大戰果?難道說袁盟主是想趁此機會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為洛陽大戰做準備么?”
“文臺兄所言,也是吾等想知道的答案,袁盟主今日若是不給我等一個解釋,我公孫瓚便罷兵返回幽州,我白馬兒郎可不是來此地送死來的!”
面對公孫瓚與孫堅的聯手,袁紹臉色越發陰沉。但想起那封從西涼軍中送來的真假難辨的密報,袁紹只能咬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萬一到時候讓保存實力的龍俊再次占據洛陽,他袁本初豈不是又要給他人做嫁衣?而且就算做嫁衣,他寧可給曹操之流做,也不愿意讓龍俊這個卑鄙小人成為最大的贏家。
“公孫太守,孫太守,本將還是那句話,你們誰覺得本人做這個盟主不公,那么你們就誰來做,本將絕不會有任何意見,甚至還會鼎力相助,可誰若是私自退兵亂我聯軍軍心,本將拼著伐董失敗,也要將此人抄家滅族。”
“袁本初”
眼見營中的火藥味越發濃烈,馬上就要兵戎相見,曹操不得已再次站了出來,先是攔住已經抽刀的公孫瓚,然后讓夏侯兄弟擋在袁紹面前,最后大喊道“好了,不就是攻下虎牢關么?明日我率軍前往,你們休要在為此爭論不休,至于盟主是不是有私心,你們損失多少,等咱們攻下洛陽在計較這些問題。今日都先回營休息,一切看明日結果再議如何?”
老好人陶謙見狀,也緊忙出聲勸慰,緊接著孔融、韓馥、袁遺皆出言相勸,加上曹操立下明日攻陷虎牢關的軍令狀,這才平息了各方的怒火。
第二日,曹操親率曹氏四杰與直屬軍,加上劉關張三兄弟的輔佐,在付出了萬余死傷的代價后,終于在太陽西落之前攻陷了這座洛陽面前的雄關。
虎牢關一破,洛陽如同一個被剝光的少女,徹底暴露在了關東聯軍的面前,而姍姍來遲的南陽軍,在得知虎牢關一役的始末后,袁術緊忙借著督查糧草之便開始拉攏與袁紹敵對的劉備、孫堅、公孫瓚等人。等聯軍追擊到偃師之時,關東聯軍已經分成了兩派。
與此同時洛陽城內,早已準備好撤往并州的董卓一行人,看著巍峨雄壯的皇宮中滿是悔恨。如果早一點解決掉龍俊,如果更早一些除掉曹操等人,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今天的這一切?可是世上沒有那么多如果。于是在這種憤恨之下,董卓親自下令遷洛陽百姓入并州,火燒洛陽,誅殺一切跟關東聯軍有關系的親族。
然而就在董卓率領著大軍離開后的第二日,本打算堵截西涼軍入太行的龍俊忽然領軍至此,打算在聯軍入洛陽之前,奪下那枚千古傳唱的傳國玉璽。此時的洛陽百姓剛剛離開半個時辰,城中已經初見火光。
“速速入城滅火!子義與子龍去剿滅放火的西涼軍,孟起去尋找起火點,仲康跟我前往皇宮滅火。”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