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行省,迪化城。
皇太子大佬森回到安西來主持大局了,但這次他可不是一個人回來的。
與他一起的,還有七弟莫洲栴,十弟莫洲杊,十一弟莫洲楓,十二弟莫洲枟,以及他自己的長子莫光圻。
其中老七莫洲栴的母親,是皇后鄭詩詩的妹妹容妃鄭素素,莫洲栴已經預定要被封宋王,坐鎮呂宋了,畢竟呂宋島上最多的華人是閩南人和潮州人嘛。
老十莫洲杊和老十一莫洲楓母親是賢嬪錢氏,
其中老十莫洲杊要娶神羅皇帝弗朗茨二世的長女瑪利亞,然后去高加索地區就藩,成為魯王世子莫公澤最親近的幫手,預計會被冊封為遼王。
老十一莫洲楓則會接替原本給同母兄長莫洲杊的錫蘭國(斯里蘭卡加馬爾代夫),作為中華在印度洋上的堡壘。
這個王位相當重要,為此大虞已經連續十五年不斷朝錫蘭島移民,如今已經把錫蘭島的華人比例,增加到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了。
老十二莫洲枟的母親是出自淮上的德嬪董氏,淮上騎兵在大虞朝是最重要的騎兵兵源地之一,因此董氏雖然連妃子都不是,脾氣也相對火爆,但在后宮的地位可不低。
而莫洲耘未來要去吐火羅盆地坐鎮,那個在攻打阿富汗中出了大力氣,如今是神州赤縣第一大菩薩蠻供貨商的肥東人楊開鳳,終于得償所愿把女兒嫁給了莫洲枟,穩住了這一大財源了。
這四個皇子年齡都差不多,老七今年二十一歲,老十今年二十歲,老十一和十二今年十九歲,都是很快就要面臨就藩的。
特別是老十莫洲杊,如果不是歐洲戰事打成了一鍋粥,現在已經舉辦婚禮,前往高加索地區就藩了。
所以為了他們就藩之后,能順利掌握局勢,至少不會因為沒有經驗而把國家給搞崩,莫子布便讓他們跟著兄長大佬森來學習一番。
實際上呢,這些皇子已經在大虞接受了很多的教育,處理朝政方面,他們是每兩人一組,一組一年的方式跟著莫子布學習行政的。
但畢竟神州赤縣的統治方式跟封在外面的藩國完全不一樣,所以莫子布干脆就讓他們來跟長子阿森學一學。
至于莫光圻嘛,純粹是這小子自己要來父親這邊看看。
當年,阿森十四歲就認識了大姐姐王貞儀,十六歲沒到就跟王貞儀滾了床單,十七歲沒到就有了長子莫光圻。
是以,別看阿森現在才三十歲,但長子莫光圻已經滿十四歲了,也到了可以四處見識下年紀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阿森這次回去,終于讓在生育上有點小困難,十多年沒懷孕王貞儀又懷上了,因此王貞儀才舍得讓莫光圻到安西去。
“大哥,我看咱們這安西四省,跟神州赤縣很不一樣啊,這一路來,到處都是白蓮宗的寺廟,那些咱們路過時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地方堡主,勢力是不是太大了些?”
老十二莫洲枟有些不安,因為在神州赤縣,宗教的用處和在百姓生活中的影響,基本可以說可有可無了,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地帶。
但是在這安西四省,宗教的影響處處都在顯現著,越往西越重要,這讓習慣了神州赤縣淡薄宗教氛圍的皇子們很有些不安。
對于宗教的警惕嘛,那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面的。
“是啊,大哥,我看那些堡主,既是本地小封臣又是宗族之長,現在還把宗教權給了他們,一旦鬧起事來,可是要出大問題的。
就算他們現在對朝廷感恩戴德,可是他們子孫后代還會如此感念朝廷的恩德嗎?”
老十一莫洲楓贊同的說道,他要就藩的斯里蘭卡加馬爾代夫,宗教問題比之安西四省不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也差不了太多。
大佬森明白父皇讓這些弟弟們過來的最大原因了,那就是這些弟弟們對于宗教的認知,還不太深刻,仍然把宗教當成了神州赤縣那種可有可無的點綴。
而且這些弟弟,對于拓殖的辛苦和艱難,也還沒有一個實打實的感受,他們帶著皇族子弟的驕矜,還想把拓殖的百姓當成內地百姓來管控。
招了招手,讓弟弟們和兒子都到自己身邊來坐下之后,大佬森一邊給他們倒茶,一邊笑著對他們展開反問。
“那我問你們,這些拓殖的百姓,辭別父母,離開家鄉,不遠萬里來到這蠻荒之地,豁出命去跟各色蠻夷打生打死,有的人甚至等不及來到拓殖之地,就葬身在茫茫沙海,他們為了什么?”
不等四個弟弟和兒子回答,大佬森又接著說道:“我曾見過,一家六口從河南許昌出發,到了伊犁就剩下一個四十多歲老爹的。
也見過十幾個堂兄弟一起走安西,結果才到哈密就染上了疫病上吐下瀉,九死一生才能到達目的地的。
我且問你們,他們為什么要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來這萬里之外,是家鄉找不到一口吃的嗎?
還是他們對父皇,對朝廷的感情比他們自己的命還重要?”
四個皇子和一個皇孫聽完,立刻就沉默了,他們再是以血脈自矜,也不會覺得人人都是可以為了皇帝和朝廷不要命的人。
看到他們集體沉默,大佬森欣慰的笑了起來,“還好,我的弟弟和我的兒子,還不是傻子,知道他們治下的百姓是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不是一個個的機器。”
給他們倒完茶,大佬森推開了廳堂的大門,這里是迪化城的制高點,從這里望去,就能看到遠處街上如同螞蟻般大小的密密麻麻人潮。
大佬森指著這些百姓,對他們說道:“你們看,多好的百姓啊,就因為朝廷一個政策,皇帝一句話,就能離開故土到這邊荒來落地生根。
你們以后,要善待他們,因為他們不是什么黔首,而是為了我們民族,為了我們莫氏的大虞王朝,任勞任怨出來拓殖的功臣?!?
“他們都是功臣,所以對功臣,就要不吝賞賜,讓他們盡量在邊疆比在家鄉要過得好,這樣才對得起他們,才會有人源源不斷的來。
沒道理人家付出了這么多,咱們還這也不給,那也不給。
而且在這安西四省,宗教歷來就是重中之重,哪怕我們漢人也一樣,遠離的故國和家鄉,就更需要一個精神寄托,更需要一種能加強他們認同感的工具。
若是我們不大興白蓮宗,也會有其他邪門外教來占據這個位置,到時候就悔之晚矣。”
這算是非常實在的道理,不給好處,不給地位,還想把百姓當神州赤縣的黔首那樣對待,誰來給你拓殖。
而且,這些既是族長又是封臣還掌管祭祀的堡主,可不單單是來占據地方的。
他們還是消化地方,蠶食蠻夷領土,甚至是賽里斯帝國向域外蠻族推行中華文化,實行教化的觸角。
不過,大佬森的理由,只能算一方面,還有一方面他還沒說。
很快,老七莫洲栴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他拱了拱手,非常鄭重的說道:
“大哥,你秉承父皇勤政愛民,布仁德于天下的理念,七弟我非常佩服,放權給下面的拓殖百姓,也確實有利于穩住國家的邊疆。
但咱們施恩,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沒有必要把所有權力如此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后漢豪強并起,唐季藩鎮林立的惡果,不可不防啊!”
“七弟的擔心,有道理。”大佬森突然來了個大喘氣,“但也有些過于擔心,甚至杞人憂天了。
后漢豪強并起,但實際上直到恒靈二帝之時,朝廷依然對地方有很強的掌控力。
黨錮之禍殺的天下豪強代言人們人頭滾滾,也并沒有造成國家傾覆,就是出來造反的,也沒幾個。
后漢的衰亡,實際上桓靈二帝收攏君權時太想當然,太不顧及百姓所致。
唐季藩鎮并起,最大的問題不在地方權重,而在于唐廷匯天下財富于關中,太重朝廷而輕四方導致的。
榮耀、富貴、金錢都歸了關隴貴族,成本卻是全天下一起分攤,以致四方怨憤,不然安祿山一胡兒,哪來的能力收河北之心。
我遍觀史書,以我中華歷朝行政體系,從來就沒有單單豪強集團出來造反就能成的,往往都是先失了民心,天下大亂,貴戚豪強才能火中取栗的?!?
阿森先定下了基調,然后才繼續說道:“我們華夏,歷來遵循的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規則。
只要百姓能得到好處,上升的通道不被斷絕,甚至只要他們能活得下去,民間這水就能載舟,反之則會天翻地覆。
你們要記住,以后出去就藩,一定不要把跟隨你出去辛苦拓殖的百姓,看成予取予求的升斗小民。
他們與神州大陸的不一樣,你們要把他們看成一個個股東,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
但說完之后,阿森對著皇十子莫洲杊擺了擺手,“老十你可以不聽這個,因為高加索那些人,或者說那些歐洲人,他們統治一靠血脈,二靠宗教,你治下的百姓中,漢人沒到五成,你都不用考慮這個?!?
老十聽了,只能對兄長報以苦笑。
“臣弟記住了。”剛才發問的老七隨著阿森拱手作揖,但臉上仍然還有些疑惑,“只是即便如此,臣弟還是覺得,不應該放權這么多。”
阿森則哈哈一笑,“這是權力,但也是緊箍咒,民政、軍事、宗教,你拿走一個權力,那就要受一個權力的管束。
你只是一個堡主,那么就只有宗人府和省府縣能管你。你是一個駐守百戶或者哨卡之長,那么樞密院、兵部、總督、提督、總兵等等就能管你。
你還兼任著本地白蓮宗的主持或者廟祝,那么六大尊佛和禮部就能管你。
老七,你以為父皇為什么要把六大尊佛抓在手里,還花了那么大的代價,讓慈航普度尊佛上羌塘,不正為了現在嗎?”
莫洲栴腦子里面靈光一閃,突然想明白這個白蓮宗主持和廟祝為什么可以世襲了,因為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封爵,一種宗教封爵。
為的就是把宗教權拿在手里,然后把宗教這個原本虛無縹緲的東西進行量化。
之后只要朝廷能抓住六大尊佛,只要白蓮宗和密宗的教義,還是六大尊佛可以管理下面的大小尊佛、上師、住持、廟祝等,這些人就別指望用宗教來反抗更上一層。
甚至,這還可以作為朝廷處置地方的一種手段,當行政的處罰不夠力度,軍事處罰短時間不能到,那么宗教上的處罰。
比如某個尊佛宣布某某住持不尊朝廷,褻瀆降世明王佛,免去他的住持身份,就可以起到在百姓心中,重挫他威望的效果。
“可是,若真有這么個梟雄,能把治下百姓都控制住,讓他們只聽自己的,不聽尊佛的呢?”
十四歲的莫光圻提出了這個看似有點傻乎乎,但實際上他幾個叔叔都想提出的問題。
“我兒,那就太好了,這證明他們已經不是漢人,而是墜入魔道,跟西人沒什么兩樣,把泥塑菩薩當成一切主宰的蠻夷了。
此時,就要大兵鎮壓,然后把他們全部罰為奴隸。
你想想,一個能說漢話,種地作匠都非常熟練的農奴,得值多少錢!”大佬森哈哈笑著回答道。
“那要是叛亂的太多,勢力太大,鎮壓不了呢?”莫光圻有點跟父親杠上了的意思。
大佬森一點也不生氣,“阿圻,以神州赤縣的體量,這天量的鋼鐵和人口還鎮壓不了這點叛亂,那大虞朝,就該亡了?!?
眾兄弟和莫光圻這才服了,他們雖然隱約覺得好像哪里有些東西他們沒參透有問題,但還是知道這套策略大概是能行得通的。
問題,當然有問題。
因為這套搞法,就不是為了維持大虞王朝千秋萬代設計的,而是為了盡可能讓漢人拓殖天下而設立的。
一切的出發點,就是如何快速、高效的把蠻夷血脈洗一遍。
以及如何有吸引力的讓漢人出去拓殖,讓他們出去用生育這個最古老,最有效的辦法,把全世界都染色一遍。
按照這套搞法,如今這個世界上,一共就十二億人口(原本接近十億,大虞暴漲多了兩億),現在大虞已經過半,人口超過了六億。
此外人最多的是南亞次大陸,大約有兩億,如果讓英格蘭人去分割統治他們,讓他們人口出不來。
那么大虞或者說以漢人為代表的東方人,唯一的對手,就是歐洲的接近兩億人左右。
按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等大虞把里海和甚至黑海沿岸的基因洗一遍,歐洲人遲早也逃不掉。
只要讓歐洲三分之一的有漢人血統,那么從基因到文化,他們就不可能再與漢人完全斷開了。
莫子布、莫洲森父子都是這種計劃的支持者,他們私下商量的時候都覺得到了那個時候,大虞在不在,都無所謂了。
因為這個世界,都成了漢人的,成了賽里斯帝國的,大虞王朝雖然已衰亡,但他們父子的偉名,將永留青史被所有后世子孫紀念,歷史功績甚至比始皇帝還大!
而且,大虞朝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留下嘛,世界這么大,留下十幾二十個,甚至是幾十個莫氏小國都是有可能的。
能干成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事,還能留下一堆當王的子孫,傻子才不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