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蘭西瓦尼亞,錫比烏,朝云堡。
當奧地利帝國開始動員的緊張時刻,莫公澤卻選擇回到了這里,因為這里的人,才是他真正可以倚重的力量。
目前莫公澤的魯藩三衛經過第九輪的輪換之后,已經有兩萬六千人了。
其中包括最精銳的漢軍一萬七千人,特蘭西瓦尼亞近衛騎兵團三千人,比利時安特衛普近衛團兩千人。
剩下的則是從各地招募來的雇傭兵以及一些追隨他的匈牙利、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貴族,共有四千余人。
同時漢軍和特蘭西瓦尼亞近衛騎兵團各有一千人,總計兩千人仍然在英格蘭。
他們負責保護莫公澤的正妻瑪麗公主,以及他一歲的兒子莫侯禎,同時這兩千人,也是有英格蘭劍橋公爵頭銜的莫公澤在英格蘭政壇說話的底氣。
而此次率領大虞七千安西軍過來加入魯藩三衛的,是追封瓊海郡王的皇帝長兄莫子潢之子,現任瓊國公莫公柄。
瓊國公莫公柄身穿大紅蟒袍,年紀比莫公澤大了快三輪,他甚至比皇帝莫子布還大幾歲。
在三叔莫子溶,也就是莫公澤父親回到大虞之前,一直擔任宗室的宗正。
雖然大虞的宗人府由于要管著天下所有的內勛、親藩、鎮藩,注定要由皇帝親自掌握,宗人府宗正就是個應聲蟲,但瓊國公莫公柄仍然稱得上一聲位高權重。
把這樣的人物在這個時候派到歐洲來,顯然皇帝莫子布是非常關注這場戰爭的。
“老七,我來之前,陛下對我千叮萬囑,讓你一定要小心亞歷山大一世和弗朗茨二世這兩位。”
莫公柄一來就直接坐到了主位,作為莫氏皇朝第三代的最年長者,十五年的宗人府宗正,威望就是有這么高。
不但莫公澤沒有意見,下面的兵將,甚至連在座的特蘭西瓦尼亞貴族,都沒有意見。
“小心這兩位皇帝?”莫公澤很少露出這種一臉懵逼的表情,他想了想,難道萬里之外的大皇帝五叔通過什么渠道知道了俄皇和奧皇要對自己不利?
可是,莫公澤實在想不到這兩位要害自己的理由。
奧地利帝國現在處于非常危險的時刻,再也經不起內亂了,弗朗茨二世根本沒有任何可能來針對他。
至于俄皇。
難道!
莫公澤心里一驚,難道俄皇知道自己想要代替他向南去吞掉奧斯曼帝國的計劃,要提前除掉自己?
不過莫公澤沒有胡思亂想多久,主座上的莫公柄說話了。
“陛下說,亞歷山大和弗朗茨這兩位,都是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以為自己是無敵統帥,實則并無多少軍事才能。
而且這兩人同有一個致命的毛病,那就是生長于頂級貴族家庭,把個人的尊嚴與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根本做不到與下面的國民共情。
這使得他們在戰場上,很可能會做出一些強行讓士兵為了他們的尊嚴而付出犧牲的事情,一個不慎,就會有導致大敗的風險。”
這話看似高瞻遠矚,實則有些牽強,但結論卻非常準確的。
因為莫子布雖然不知道拿戰中總共七次反法同盟作戰的細節,但三皇之戰他是比較清楚的,畢竟太過有名,只要是歷史愛好者多少都會去了解。
當然,莫子布也不記得三皇會戰是什么時候開打,但他可以結合目前局勢來推理、判斷。
而莫子布的判斷,就是三皇會戰很可能會發生在這一次反法同盟之時。
莫公澤也在心里稍微覺得皇帝五叔的這個理由有些牽強,但畢竟是皇帝特意的囑托,他立刻向東拱手施禮。
“侄兒謝過陛下牽掛,一定小心應對。”
有了這個開場白后,談話才進一步往下深入,莫公澤這次回到特蘭西瓦尼亞還因為另一個重要事情。
那就是他主動放棄了在匈牙利為奧地利帝國征兵,把這個重要的事情,交給了皇帝弗朗茨的寵臣維洛特將軍。
其實按照原本的規矩,神羅面臨大戰的時候,除非是向南去打奧斯曼帝國,不然很少在匈牙利王國的境內征兵,匈牙利的兵力,基本都在輪番防備奧斯曼帝國。
但這些年奧地利帝國損失太大了,光靠奧地利人已經有些扛不住,控制的神羅藩國也被消耗的夠嗆,所以必須要在匈牙利范圍內大規模征兵。
而莫公澤在匈牙利推行的改革,也終于讓奧地利帝國在匈牙利有了很好的征兵基礎。
“千歲既然深明大義,主動讓出了匈牙利地區的改革成果,那么我們魯藩軍,就不要主力盡出隨同奧地利軍隊作戰了,還是要保存實力為上。”魯藩行軍司馬申瑤建議道。
莫公澤贊同的點了點頭,他非常不看好即將到來的反法作戰,主動放棄作為匈牙利總督在匈牙利征兵的權力,就是為了不把魯藩三衛填進即將來到的修羅場中。
因為莫公澤放棄征兵權力的同時,基本上也是把這些年匈牙利的改革成果,直接給讓了出去。
這可是很大的一塊利益,他如此識趣,皇帝弗朗茨二世再怎么樣,也不好提出讓魯藩軍全部參戰的建議了。
“帝國正值艱難的時刻,我實在不好與皇帝再起爭端,既然他有所暗示,我自當退讓一步。”莫公澤還裝上了,徹底把自己歸類于好人中來了。
周圍文武很多都真當莫公澤是要維護奧地利帝國,不讓帝國內部先吵起來,但只有曹振鏞知道,這魯王世子又在給他表哥弗朗茨二世皇帝挖坑呢。
這兩年多來,作為匈牙利總督的莫公澤確實對匈牙利王國進行了相對比較成功的改革,使得維也納朝廷的力量能夠進入匈牙利中下層,獲得比以前更加深入和廣泛的動員能力。
但實際上,莫公澤的改革,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匈牙利獨立意識,而不是減輕。
唯一的不同,就是這個獨立意識不是匈牙利民族獨立意識,而是類似開始把匈牙利王國內的匈牙利人、非奧地利德意志人、羅馬尼亞人以及少量克羅地亞人等族群結合起來,在帝國內部打造了一個非奧地利人的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給了這些人一個身份,那就是奧地利帝國中非奧地利人的主要帝國公民。
莫公澤在悄然間,把哈布斯堡家族在匈牙利的主要支持者從奧地利人與其他幾十個族群,變成了奧地利人與非奧地利人,已經在為搞二元制帝國做準備了。
再加上莫公澤建立的很多新貴族,其實就是原本要求鬧獨立那些知識分子和中下貴族。
因此現在的匈牙利離心力比以往更強而不是更弱,只是因為埋藏得更深,目前有利益捆綁著更不容易輕易爆發而已。
這種情況下,如果奧地利帝國在這次與法蘭西的戰爭中損失慘重,特別是被征召的匈牙利人損失慘重,他們一定會怨聲載道,覺得是為了奧地利人的利益在做出犧牲。
再加上弗朗茨二世皇帝為了保證主體奧地利人的利益,一定不會,也沒有財力來大量補貼匈牙利人,那么麻煩就大了。
到時候匈牙利人來投靠莫公澤,把帝國搞成二元制,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雖然計劃的比較完美了,但莫公澤還是考慮了一下,對中衛指揮使劉榮慶說道:
“完全不出兵也不行,你挑三千人組成特別加強團,跟我一起作為帝國親衛隨弗朗茨皇帝參與作戰。”
行軍司馬申瑤見狀笑呵呵的說道:“千歲,臣倒是覺得這一戰不一定能大打。
這弗朗茨皇帝還是挺能忍的,聽說他這次哪怕舉國動員了,但仍然存了消極避戰的心思,對于參加英格蘭王國和羅斯帝國領頭的反法同盟意向并不強烈。”
弗朗茨確實挺能忍的,經歷過一連串的打擊之后,也不是沒有成長。
他知道奧地利帝國不是法蘭西的對手,哪怕神羅帝國在事實上被拿破侖瓦解之后,他也沒準備馬上參加反法同盟,依然在觀望。
但很快,另一個消息的到來,徹底打破了弗朗茨的奢望。
1805年5月,拿破侖駕臨米蘭,并在米蘭圣母圣誕主教座堂戴上了鐵王冠,自我加冕為意大利國王。
這操作,把正在維也納美泉宮覲見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大虞駐歐全權大使曹振鏞和魯藩長史申瑤,都給驚呆了。
“拿破侖.波拿巴加不加冕他也已經基本控制了北意大利,根本用不著此時如此露骨,在加冕為法蘭西皇帝后僅僅五個月,就戴上了意大利國王的鐵王冠。
此人行事太操切了,不是一個天下之主該有的氣度與眼光。”
申瑤實在難以理解這種噗通一聲跳進泥坑,然后甩所有人一身泥點子,最終遭到集體痛打的瘋狂舉動。
曹振鏞見皇座上的弗朗茨皇帝氣得滿臉通紅,正在跟文武大臣痛罵拿破侖沒有關注到他們這,手里便做出了一個撈錢的動作。
“拿破侖需要北意大利的紡織業產出,彌補英格蘭紡織業被禁止輸入后的缺口。
北意大利有大量銀行,這些擅長撈錢的猶太家族往往有幾百年搞金融的歷史,控制住了他們,光是這些家族保障貨幣發行的準備金,就足以彌補目前法蘭西財政的缺口。
最重要的是,這些北意大利的銀行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波旁王朝的債主,控制了他們,此前所有法蘭西的借款,就可以強行擱置,甚至不還了”
曹振鏞在關注財政和金融,弗朗茨皇帝則在被氣得渾身發抖的時候,同時也開始害怕了起來。
“這個科西嘉的食人魔,他這是想要殺死我啊,他是想要與偉大的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對抗,那就來,那就來吧!”弗朗茨皇帝色厲內荏的大吼著。
之所以覺得拿破侖是要殺死的,是因為一旦法蘭西控制了北意大利,那么就可以通過傳統由北意大利控制的圣伯納德、辛普隆山口等關鍵要隘穿越阿爾卑斯山直插維也納,十幾萬大軍只需要半個月,就能打到弗朗茨二世跟前。
“陛下,下令吧,我們沒有選擇了,帝國已經失去了萊茵蘭,不能再失去意大利領土,更不能失去那不勒斯王國。”莫公澤知道奧地利帝國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了。
萊茵蘭的神羅小弟和意大利的領地,就是神羅帝國的兩張臉。
在已經被拿破侖打腫了萊茵蘭這張左臉的情況下,如果再任由拿破侖打腫意大利領地這張右臉,神羅帝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更何況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四世是皇帝弗朗茨一世和莫公澤的姑父,如果控制了北意大利的法軍再度南下,斐迪南四世就有很大危險。
在已經死了路易十六這個姑父的情況下,如果又眼睜睜看著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四世這個姑父腦袋不保,弗朗茨二世也沒臉當什么皇帝了。
“那就開戰!”弗朗茨二世重重一拳錘到了桌子上,傲嬌了一輩子的他,不能忍受自己的顏面掃地。
“通知英格蘭王國和羅斯帝國的大使,我弗朗茨和奧地利帝國現在,立刻就加入神圣的反法同盟,讓戰斗馬上就開始!”
1805年7月。
俄軍開始在國內大規模調動,一共十一萬五千俄軍以庫圖佐夫為統帥,開始朝著奧地利帝國境內進發。
狂怒的弗朗茨二世在奧地利帝國內開始了舉國動員,十八到四十歲,身高超過一米五八的男性都必須要求進行兵役登記。
最后動員出了超過二十萬大軍,其中七成從只有大約四百萬的奧地利人中征召,比例已經超過了十丁抽一。
隨后英格蘭王國也進行了最后的動員,把它只有幾萬人的小陸軍也拉了出來。
這樣,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總兵力,算上那不勒斯和少量還愿意聽從哈布斯堡家族的神羅小弟,一共有四十萬大軍。
1805年8月9日。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自從國內趕到了奧地利帝國,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
隨后,俄奧聯軍開始分南北兩路進軍。
北路軍由庫圖佐夫和奧皇弗朗茨的堂兄,莫公澤的表兄,奧地利斐迪南.卡爾大公率領,向著日耳曼南部和萊茵河兩岸的萊茵蘭集結。
這支俄奧聯軍多達二十萬,俄軍的十一萬五千人幾乎都在這個方向,奧地利也有八萬多軍隊在這里集結。
南路軍則主要進攻北意大利,主力是十萬奧軍和幾千俄軍,由奧地利卡爾大公率領。
莫公澤帶著劉國慶為主將的特別加強團三千五百人,擔任奧皇弗朗茨一世的親衛隊,其余兩萬人左右在匈牙利佩斯城集結作為后備。
就是因為不看好這次作戰,不準備一頭栽進泥潭中,所以莫公澤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
萬一最后奧地利帝國輸的太慘,他這兩萬人恐怕也要填進去,至少不能讓奧地利帝國被打崩盤。
而在法蘭西國內,拿破侖早已做好了俄奧英三國一起來針對他的準備,法蘭西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始高速運轉。
但同時,這位爺壓根就沒想到,是他非要加冕意大利國王的舉動,讓奧地利最終下定決心與他死磕。
拿破侖的政治眼光和外交能力,一直是他的短板,放在普通人,甚至普通一個這國王夠了,但是放在開天辟地的革命者皇帝,法蘭西人最勇猛時刻的主心骨身上,實在就有點不夠看。
他對于政治的敏感,總是只限于法蘭西國內情況,而很難將整個歐洲一起聯系起來考慮。
“陛下,我們主動進攻吧,把所有為英格蘭王國準備的大軍團都調往萊茵蘭和北意大利,搶在沙皇的軍隊到達前,將奧地利人徹底擊潰!”蘇爾特元帥興奮地向拿破侖皇帝大聲喊叫著。
所謂大軍團,原本是拿破侖為了跨海征服英格蘭而組建的強大兵團,鼎盛時期有十幾萬人之多,是法蘭西帝國最強大的戰爭武器。
而此時,由于法國海軍統帥皮埃爾.維爾納夫一直無法完成拿破侖皇帝下達的聲東擊西,短暫控制英吉利海峽,掩護大軍渡海進攻的戰術。
大軍團已經基本不再準備渡海作戰,正好拿來在陸地上解決俄奧兩國。
“好,我同意了,我們不要繼續去跟那些腐朽的老貴族,耍什么外交上的陰謀詭計。
讓英勇的法蘭西軍隊,在戰場上用刺刀和大炮,將他們徹底打倒,將他們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