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莫子布此時站在莫公澤的位置,他就會發現,歐洲歷史上的拿破侖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誰沒有那么爛的戰爭,至少在前幾次絕對是這樣的。
拿破侖.波拿巴出身可以說比較低微了,雖然他天賦橫溢,在戰爭中的指揮藝術和統帥能力放到中華五千年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能排到前十甚至前五的存在。
但在政治智慧和整體大局的戰略眼光上,拿破侖被他的出身和受過的淺薄教育,給拖累了,而且是嚴重拖累。
因為拿破侖此時拿到的,是始皇帝的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劇本,或者說是漢高祖的老驥伏櫪,承秦遺志統合天下的劇本。
這兩個劇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整合一個文化相近的地區,做開天辟地頭一遭的事情。
中華歷史上如果沒有以始皇帝為代表,秦國歷代君王統一天下的理想,比一直踐行。
沒有漢高祖建漢之后,繼續一步步完善大一統,將又快要散成一團的中華整合起來,就不會有后世華夏文明分久必合的韌性。
歐洲,可以說也走到了這個極為關鍵的路口,命運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拿破侖.波拿巴。
但實在可惜,拿破侖沒有始皇帝那樣的家學淵源,也沒有漢高祖那樣天縱英主,見微知著,無師自通。
他在軍事上是成功的,但在戰略上卻是一直在不斷犯錯誤,最后把所有可以拉攏的人,轉著圈的得罪了一個遍。
包括但不限于把普魯士逼到反法同盟中去,進攻曾經的鐵桿盟友西班牙,對著只想保留最后面子的亞歷山大一世臉上猛扇,逼的俄國人舉國跟他死磕。
特別是拿破侖求娶亞歷山大一世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的事情,堪稱作死小能手的經典操作。
因為亞歷山大一世是個戀妹狂魔,跟他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有染,說是妹妹,實際上還是最愛的情婦。
亞歷山大一世甚至將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當時兩人同時住在圣彼得堡城,但只要超過一天沒見面,就必定要肉麻通書信的。
這種情況下,拿破侖這哪是上門去求親的,他是上門去給亞歷山大一世戴綠帽子的,是嫌法軍扇亞歷山大一世的臉還不夠,他還要親自去扇。
結果就是這一個求婚意向,成為了壓倒亞歷山大一世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這位號稱神圣王的沙皇徹底又堅定的走上了反對法蘭西的道路。
就這樣,靠著拿破侖毫無遠見,迷信武力的神操作,文化差距并不大的歐洲,失去了最后一次統一的機會。
至少說,西歐法蘭西周圍這一票國家,文化差異真不大。
大航海時代又有了海上商船的連接,彼此經濟活動緊密,不存在以往那種單靠地形就可以割據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法蘭西啟蒙思想和大革命深刻影響了這幾個國家,他們內部把法蘭西當成老師的知識分子和社會高層,說是車載斗量絕不為過。
可以說,時機和生產力都成熟了,拿破侖如果有始皇帝和漢高祖的眼光與手段,是非常有可能將英法西意四國捏成一個整體的。
真要這四國能組合到一起,那就是真正的羅馬帝國重生了,世界歷史也不會再有美利堅什么事。
只可惜,這種事沒有如果。
1805年10月3日。
在法蘭西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命令下,法軍大兵團向萊茵蘭地區開進。
右翼以讓.拉納和若尚阿.繆拉為主,大名鼎鼎的帝國近衛,也就是歷史上的拿破侖老近衛軍就在右翼中。
中軍以路易.達武的第三軍,讓.蘇爾特的第四軍為主力。
左翼則包括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奧古斯特.馬爾蒙的第二軍,以及少量巴伐利亞公國仆從軍。
三路大軍接近十二萬,浩浩蕩蕩,軍容之鼎盛歐陸罕見,他們不但行動迅捷,紀律嚴明,且士氣高昂,高唱戰歌的戰士們只用雙腳,一天就能夠行軍超過四十公里。
這是由于法蘭西大革命的果實雖然落到了拿破侖及其追隨者手中,他們當上了皇帝、親王、公爵和元帥,但這勝利的果實他們沒有全部吃完。
其中一部分主要以土地的形式,流入了社會的最底層,造就了超過兩百萬擁有三十畝左右土地的中農,以及一些富農。
甚至許多革命前無地的農戶,也擁有了幾畝可以讓一家吃半飽的寶貴土地。
這與大革命之前百分之九十農民只有用百分之三十最差土地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大革命還廢除了大量強加在農民身上的苛捐雜稅,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幾乎完全砸碎了農民對貴族的人身依附。
可以這么說,盡管法蘭西大革命中的土地革命非常不徹底,無地農民在所有農民中的占比依然超過三成。
但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華這種耕者有其田的進步政策,法蘭西大革命第一次在歐洲實現了破除貴族迷信,其所帶來的威力是巨大的。
數百萬法蘭西中農為了保衛他們在大革命中得到的土地,踴躍參加了帝國軍隊,以飽滿的熱情為國家獻出忠誠。
而與之相對比的,英格蘭的士兵是警察拿著繩子,從各大城市的貧苦工人,各地鄉村極度貧苦的農民中,強行征召的。
奧地利的士兵,也是在政府出動秘密警察的高壓下,逼迫所有適齡男子都必須登記,然后從中挑選的。
至于沙皇羅斯帝國,絕大部分的基層士兵完全是由毫無人身自由的農奴組成。
這些社會的最底層,沒有享受到多少好處,拼命的事卻要由他們來承擔,能有多少主觀能動性就怪了,一旦嚴酷的軍法控制不住他們,逃跑是必然的。
可以說,戰爭還沒開打,就已經勝負已定。
。。。。
奧地利,薩爾茨堡。
奧軍的軍事會議完結,作戰方案正式敲定,奧皇弗朗茨一世力挺的新任參謀長卡爾.馬克.馮.萊貝里希男爵,得意洋洋的收獲了掌聲。
以他為首的這些奧地利主戰派,給出的作戰方案是入侵巴伐利亞選侯國,促使法蘭西軍隊主動來進攻。
此時以慕尼黑為中心的德意志南部巴伐利亞選侯國,是德意志民族中除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以外,最強大的的。
特別是1777年,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幼房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三世薨逝并絕嗣。
同為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長房,普法爾茨選帝侯卡爾.泰奧多爾兼任巴伐利亞選帝侯之后。
經過半個世紀的拆分,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再次一統巴伐利亞、普法爾茨兩個選帝侯國,實力飛速攀升。
而此時,他們又投靠了法蘭西,希望利用法蘭西的力量壯大巴伐利亞,讓巴伐利亞成為歐陸新強國。
為此,繼任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甚至捏著鼻子,同意把自己的女兒奧古斯塔嫁給拿破侖.波拿巴的繼子歐仁.博阿爾內,以幫助對方從非貴族上升到頂級貴族的行列。
從這些方面來說,奧軍參謀長萊貝里希男爵選擇進攻的敵人沒有問題。
巴伐利亞一直是神羅內部的不安分者,1779年奧地利還與之爆發過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現在又投靠了法蘭西帝國,可以說是奧地利的腹心之患。
奧地利攻打巴伐利亞,既能解決臥榻之側的潛在強敵,又能攻法蘭西帝國之必救,調動法蘭西人來進入奧軍布置好的口袋中。
但是,萊貝里希男爵這個計劃中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俄軍來協助防備奧軍右翼的,不然十幾萬奧軍不可能單獨擊敗十幾萬法軍,必須要俄奧聯軍一起作戰才行。
而俄軍雖然連沙皇都到了維也納,參與了反法同盟成立的會議,但俄軍的主力,仍然還在波蘭南部,靠近波西米亞的地方。
這倒不是俄軍故意拖延,而是主要由農奴組成的俄軍,士兵實在缺乏主觀能動性,不是被軍官逼的沒有辦法,他們就不愿意快速行軍。
俄軍的這種情況,在與大虞的里海北岸之戰中稍微好點,因為當時是保家衛國,害怕大虞沖進來在他們家鄉燒殺搶掠,所以積極性很高,當然大虞也是這么干的。
而這次,是遠征去他們完全沒去過的地方,跟對他們家人和財產毫無威脅的法軍作戰,俄軍上下的行動能力和作戰意志陡然降低了一個緯度,行軍速度慢的離譜。
滿場贊譽聲中,飄飄然的萊貝里希男爵突然看到了三個不合群的家伙。
皇帝的親弟弟卡爾大公,堂兄斐迪南.約瑟夫大公。
以及萊貝里希男爵最討厭的比利時親王、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兼匈牙利總督斐迪南.卡爾.阿爾布雷希特親王,也就是莫公澤。
反對他這完美作戰計劃的,就是這三個家伙。
“這實在太不合理了,俄軍現在剛剛進入波西米亞,距離這里至少還有一百維也納里,這么遠的距離,俄軍急行軍也至少需要十五天以上。
如果在這個空隙,法蘭西的軍隊趕來,是完全可以將我們反包圍的。”
此時奧地利帝國里程單位用的是維也納里,一維也納里相當于大約7.3公里,也就是說,俄軍距離到達指定位置,還有至少七百公里。
卡爾大公說俄軍能在十五天趕到,已經是非常高估的了。
萊貝里希男爵見到皇帝都已經認同的他的作戰方案了,這三人還在反對,于是不管卡爾大公的身份憤怒的回懟道:
“英勇的羅斯帝國軍隊一定會準時到達的,這是偉大的亞歷山大沙皇陛下親自承諾的!”
“愚蠢!”此時作為名義上北路軍主帥,但又臨陣被弗朗茨一世皇帝搞騷操作,派了萊貝里希男爵作為參謀長來奪走軍隊指揮權的斐迪南.約瑟夫大公,已經憤怒出離了。
奧地利帝國好多次關鍵戰役,就是由于令出多門而失敗的。
三年前的霍恩林登戰役之所以敗的那么慘,完全是弗朗茨一世皇帝總想讓自己的親信掌握君權,導致奧軍有四個統帥而被法軍痛打的,現在竟然還不吸取教訓。
“太愚蠢了,男爵,你把十幾萬帝國精銳軍隊的安危,寄托在別國君主的一個承諾中。
我請問你,如果羅斯帝國軍隊沒有像沙皇陛下說的那樣及時趕到,導致帝國再遭受一次霍恩林登慘敗。
這個惡果,是我們承受還是別人承受,沙皇陛下會因為一個口頭承諾,而來承擔這個損失嗎!”
萊貝里希男爵被斐迪南.約瑟夫大公罵的漲紅了臉,他還要反駁,卻聽見王座上的弗朗茨一世皇帝說話了。
“作為臣子,你不應該質疑一位強大君主做出的承諾,大公,我相信羅斯帝國的軍隊一定會在我的兄弟,亞歷山大沙皇承諾的時間趕到的。”
斐迪南.約瑟夫大公本來還想說的什么,但聽到皇帝弗朗茨這么說,難受的閉上了眼睛。
很明顯,斐迪南.約瑟夫大公質疑沙皇的話,又被弗朗茨皇帝認為在質疑他的選擇和能力,讓弗朗茨非常不樂意了。
“親王,你認為呢?”一句話成功讓斐迪南.約瑟夫大公閉嘴后,弗朗茨皇帝干脆親自出馬,把視線投向了最后一個刺頭,比利時親王莫公澤。
“臣愿意率比利時親衛團與陛下在一起。”莫公澤比卡爾大公和斐迪南.約瑟夫大公滑頭多了。
當然也是因為他不在乎奧地利帝國輸的多慘,只要國家不崩就行,甚至輸的慘一點,反倒方便他行事。
弗朗茨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在他看來斐迪南親王避而不談就是認慫了,反正他也沒指望比利時陸軍(魯藩三衛)出戰,這些賽里斯近衛軍們狡猾的很。
“陛下,我請求從北意大利的軍團中調撥三萬人北上,萬一羅斯軍隊不能及時趕到,可以用這三萬人先穩固右翼的防守。”
都這時候了,卡爾大公依然在為奧地利帝國的未來而擔憂,他甚至咬著牙從他自己指揮的南路北意大利方面軍中抽出三萬人來。
莫公澤看著卡爾大公,忍不住在心里為他以及奧地利的士兵和百姓們默哀了三秒鐘,攤上這樣的皇帝,真是他們的劫數。
弗朗茨一世皇帝覺得卡爾大公實在太不識趣了,不過看著弟弟瘦弱的身體和焦慮擔憂的眼神,弗朗茨一世強忍不適點了點頭,隨后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會議室。
。。。。
不得不說,卡爾大公確實是奧地利這邊最有軍事天賦的統帥,他準確預感到了法蘭西軍隊的動向,那就是趁著俄軍沒有到位,從右翼迂回先打垮奧地利軍隊。
但法蘭西軍隊的行軍速度,卻大大超出了這位大公爵的預料。
卡爾大公抽調的北意大利三萬人才走了一百多公里,俄軍剛剛到達維也納以西,距離奧軍主力所在的烏爾姆地區還有三百公里的時候,法蘭西軍隊就已經完成了對奧地利軍的大包圍。
此戰,法蘭西軍隊來了個大迂回,從普魯士南部穿過,繞過巴伐利亞選帝侯國的主要領地,直插奧軍背后,堵住了奧軍的退路。
10月8日,若尚阿.繆拉率先發動進攻,他在奧軍東北面的維爾根廷,擊敗了奧地利將軍弗朗茨.馮.奧芬貝格的五千多軍隊。
繆拉用兩倍于奧芬貝格的精銳近衛軍,突襲了這位可憐的奧地利將軍,以至于奧軍沒來得及展開就被法軍的騎兵擊潰了陣線。
奧芬貝格絕望的退往維爾根廷市政廣場附近,率領麾下僅剩的第三十七步兵團三千人企圖頑抗。
但很快法軍炮兵和擲彈兵就趕到,他們兇猛的火力讓奧軍軍心崩潰,只經過短暫交火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奧芬貝格在混亂中倒是避免了像霍恩林登戰役那樣被俘的命運,但他麾下的五千五百人幾乎全部完蛋,死傷超過五百,另外有三千人被俘。
10月9日,蘇爾特元帥向著更南邊的奧軍最重要后勤樞紐奧格斯堡與蘭茨貝格進軍。
奧軍主帥萊貝里希男爵馮克根本沒想到法軍會突然出現在他后方,壓根沒有布置多少守軍,奧格斯堡與蘭茨貝格迅速被攻占。
這一下奧軍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因為奧格斯堡不單是奧軍的后勤補給中心之一,還是奧軍從普魯士南部退回維也納的必經之路。
得到消息的萊貝里希男爵大驚失色,他趕緊派兵去增援烏爾姆東北面的金茨堡,因為這是目前奧軍向東撤退的唯一選擇。
雖然比不上奧格斯堡向東一片坦途,但有總比沒有好,只要金茨堡在手,還是能率領主力跳出法軍包圍圈的。
結果沒有任何意外,路易.尼古拉.達武元帥已經在金茨堡等著奧軍了。
雖然奧軍火炮遠比法軍猛烈,金茨堡也還在奧軍手中,但在正面交鋒中,奧軍步兵完全被法軍步兵吊打。
法蘭西的良家子用飽滿的熱情,鋼鐵的意志,將奧地利抓壯丁抓出來的部隊打的潰不成軍。
奧軍指揮官只能讓匈牙利騎兵冒險增援,但已經被法軍勇猛震懾的匈牙利騎兵未開戰膽已喪,他們發起了三次集團沖鋒,但都被迅速變陣的法軍步兵打了回來,死傷慘重。
而法軍在前線指揮官吉拉德.拉庫里上校戰死之后,依然沒有亂了建制,很快按照軍銜重新組織起了臨時戰斗指揮團隊,頂著炮火繼續進攻奧軍步兵。
戰斗打到下午,奧軍士氣崩潰,只能撤退,法軍趁機攻占金茨堡,控制了這個位于多瑙河畔的重要渡口。
到了此時,奧軍指揮官萊貝里希男爵才覺得自己可能要完蛋了。
因為金茨堡的法軍數量比奧軍要少一些,火炮只有奧軍的八分之一,卻能頂著金茨堡上火炮的直接轟擊,把奧軍打崩潰。
這表明,法軍在經過拿破侖的訓練和整頓之后,比霍恩林登戰役時又要進步了很多。
而奧軍還不如霍恩林登戰役時,因為很多奧軍精銳早就死在了霍恩林登,現在好多都是臨時征召的。
絕望中,萊貝里希男爵準備向北突圍,從美因茨南部向東返回布拉格。
但法軍再次展現了他們的戰斗力之強大,已經不是奧軍能碰的了。
兩萬三千奧軍在萊貝里希男爵的親自指揮下,進攻位于奧軍駐地烏爾姆以北的哈斯拉赫等地。
法蘭西將軍皮埃爾.杜邦僅僅以四千人鎮守這片關鍵之地,在奧軍兩萬三千人不計代價的猛攻下,依然穩穩守住了哈斯拉赫一線。
皮埃爾.杜邦部以六百人傷亡的代價,殺死殺傷奧軍一千二百人,俘虜了接近六千奧軍,萊貝里希男爵只能選擇倉皇的退回烏爾姆城,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10月13日,奧軍再次從另一個方向突圍,仍然被堵了回去,隨后法軍合圍,將烏爾姆城完全包圍。
僅僅六天后,10月19日,退路完全被斷,糧食軍火等物資完全丟失的奧軍糧食吃光,多一天都堅持不下去了。
萊貝里希男爵以下四萬多奧軍,恥辱的向法蘭西皇帝拿破侖投降。
八萬進入巴伐利亞選帝侯國的奧軍,只有米夏埃爾.馮.金邁爾中將率領的一萬多奧地利軍隊突圍而出,其余六萬多奧軍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奧軍在這場荒唐的戰役中,損失極其慘重,光是被俘的將軍就有二十幾位,火炮損失超過一百門,僅僅對法軍造成了不超過三千人的死傷。
奧皇弗朗茨一世再次用他智慧的小腦瓜,搞砸了這場事關奧地利國運的戰爭。
他先是用親信抓軍權,摒棄了所有正確的意見,隨后又把十萬大軍的生死寄托在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一句承諾上。
這一戰,拿破侖的法蘭西軍隊是打得不錯,但要不是弗朗茨一世爛成這樣,絕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
隨后,撤退的金邁爾將軍部奧軍碰到了已經到達布勞瑙,由庫圖佐夫率領的俄軍,兩軍合并開始撤退,法軍在拿破侖的命令下尾隨而來。
庫圖佐夫在恩斯河邊部署阻擊,希望能擊退法軍安全撤退。
戰斗中,路易.達武率領的法軍士氣高昂,經過了幾百公里的追擊依然軍容嚴整,兩千多法軍先鋒以極強的戰斗力,迅速突破了俄軍的攔截。
庫圖佐夫在山上看見法軍從遠處猛攻而來,一股熟悉的感覺涌上心頭,像極了在里海北岸那些高喊著萬歲的契丹近衛軍。
霎時間,庫圖佐夫知道他這樣的安排擋不住法軍,隨后留下巴拉格季昂中將遲滯法軍,他則率領大部隊離開,因為俄軍的中軍和后衛不知道巴伐利亞的奧軍已經全軍覆沒,還在往這邊集結。
三天后,法蘭西主力在阿姆施泰滕追上了殿后的沙羅名將,格魯吉亞王子巴拉格季昂,雙方爆發了激烈戰斗。
法軍士氣高昂,頂著俄奧聯軍的地利優勢不斷猛攻,俄奧聯軍損失慘重,半天內奧軍就損失了超過一千人,俄軍戰死三百多,還有數百人被俘虜。
不過巴拉格季昂還是頂住了法軍的攻勢,并利用山頂的火炮讓法軍也損失了接近一千人,法軍指揮官,拿破侖皇帝的姐夫約阿希姆.穆拉特不得不停止追擊。
而庫圖佐夫也看清了戰場的形勢,在奧地利人已經失去信心的時候,這仗沒法打了,他也沒必要為了奧地利人去硬抗士氣正旺的法軍。
庫圖佐夫迅速調整策略,向北渡過多瑙河撤退,同時燒掉了多瑙河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橋梁來遲滯法軍。
但庫圖佐夫這一走,維也納門戶大開,法軍只要修好了橋,維也納就無險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