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年10月7日。
圣彼得堡的宮廷中傳來了讓拿破侖興奮的消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大臣們,終于同意了與法蘭西帝國結成同盟。
雙方約定,先在歐洲大陸打垮賽里斯帝國的代言人,奧地利帝國以及一直在搞事的比利時親王斐迪南,然后再解決賽里斯帝國對歐洲帶來的威脅。
可憐的弗朗茨一世,也就收了賽里斯帝國六百萬銀元,大約一百七十萬英鎊的彩禮,就直接被當成了賽里斯帝國在歐洲的代言人。
而沙皇羅斯帝國最終同意跟法蘭西帝國結盟的最大原因,就是大虞對他們的威脅太大了。
如今的大虞,把沙皇羅斯帝國在里海北岸最重要的城市阿斯特拉罕建設成了讓人畏懼的前進堡壘,名字都改為西海城了。
只要大虞愿意,隨時就能從西海城沿著伏爾加河北上,直插沙皇羅斯帝國的腹地。
不管是亞歷山大一世還是羅斯帝國的平民,都無法忘記之前被賽里斯騎兵沖到頓河地區的噩夢,那是他們來自靈魂深處的痛苦記憶。
不解決這個威脅,羅斯人說如芒在背都是輕的,應該說他們頭上隨時懸著大虞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搞不好就要國破家亡。
歷史上,沙皇羅斯帝國和法蘭西帝國在經歷了埃爾福特會議的結盟之后,關系立刻急轉直下。
那是因為當時歐洲就是全世界,誰當了歐洲霸主,誰就是世界霸主。
所以沙皇羅斯帝國不會與法蘭西帝國結盟,因為他們把擊敗拿破侖當成了自己進軍歐洲腹地,成為歐洲頂級列強的絕佳機會。
甚至沙皇羅斯帝國也想成為世界霸主,看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稱為神圣王之后的姿態,以及對歐陸領土的要求就知道了,他是真把自己當成了世界的救世主和霸主的。
可是在這個時空,形勢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時空是東西方互相閃耀的格局,西方要與東方對抗,只有集所有國家之力才行。
當了歐洲霸主,只是有資格挑戰大虞而已,并沒有一步登天。
所以不管是拿破侖還是亞歷山大一世都低調了許多,也舍得了許多。
拿破侖需要沙皇羅斯帝國的幫助,以統一整個歐洲大陸的人心,獲得與東方較量的本錢。
沙皇羅斯帝國則需要借助法蘭西帝國的力量,解決已經被大虞威脅到家門口的現狀。
兩國同盟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除了徹底征服其中一國,沒什么辦法讓他們分開了。
不過戰爭并沒有立刻爆發,因為奧地利要舉行的傾國之戰,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準備不可能發動。
而在法俄簽署埃爾福特協議,基本劃清勢力范圍之后,在大虞的支持下,英格蘭王國也派人在歐洲來回奔波,以求再次組成了一個反對法俄的協約同盟。
1808年10月,莫公澤通過秘密渠道,從法蘭西帝國外交大臣夏爾.莫里斯.塔列朗這里,購買到了法俄埃爾福特同盟條約的內容。
為了得到協議,莫公澤甚至秘密去了一趟普魯士,因為夏爾.莫里斯.塔列朗不信任其他人,指明要見莫公澤。
雙方見面后,這位法蘭西外交大臣,著名的五姓家奴卻告訴了莫公澤一個爆炸性的消息。
“斐迪南親王,你知道嗎,我曾建議拿破侖皇帝搶在你之前迎娶英格蘭的瑪麗公主。
并在擊敗奧地利,終結神圣羅馬帝國后,將漢諾威選侯國升級為王國。
把圍繞在漢諾威王國周圍貴族領、主教領、自由市都并入進去,用來拉攏英格蘭國王喬治三世。”
莫公澤臉上不動聲色,心里卻打了一個突。
難怪有段時間英格蘭國內,包括國王喬治三世對他與瑪麗公主的婚事不是很熱心,甚至有點冷淡,原來問題出在這。
“我認為,法蘭西帝國不應該執行大陸封鎖政策,而是應該與英格蘭王國達成和解。
因為法蘭西的敵人不再是英格蘭,而是東方的賽里斯帝國。
如果西方國家想要繼續領導這個世界,就必須要壓制住賽里斯帝國的發展,肢解那位狡猾的帝皇建立的龐大東方羅馬帝國。
而能完成這件事的,只有法蘭西與英格蘭兩國聯合起來領導下的歐羅巴洲。”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聰明人的,能看出如今東西方競爭模式的也不在少數。
唯一的問題,就是讓西方人聯合起來,特別是英法聯合起來,難度還是太大了些。
“大臣閣下的想法是沒錯的,但是太過理想化了,您的謀劃并不能讓英格蘭和法蘭西聯合起來,但毀掉我的婚姻倒是沒問題。”
莫公澤聽完了這位法蘭西外交大臣的計劃,反而不擔心了,因為這難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完成。
與之比起來,拿破侖用武力征服英倫三島的方式來達成英格蘭和法蘭西的聯合,反倒還現實一些。
而聽到莫公澤這么說,夏爾.莫里斯.塔列朗沉默了,“是的,太過于理想了,自從羅馬帝國徹底毀滅之后,西方人就失去了這個可能。”
莫公澤在心里冷笑一聲,羅馬帝國,哼,羅馬帝國要是還在,你們這些黃頭色目人的地位,不會比東方的南洋土人和安西土人好多少。
“其實我倒是覺得,不一定非要搞什么東西方的對抗,因為西方不可能徹底擊敗東方,更不可能肢解東方賽里斯帝國。
大臣閣下,如果你能多讀一點關于東方的書籍,就不會有那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在賽里斯帝國,統一是永恒的主體,是所有賽里斯人的追求。
賽里斯帝國可不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連自己的宗教都守不住,竟然讓帝國非核心區的天主教成為了國教,足以證明在文化上是有很大缺陷的。
但賽里斯帝國可不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也曾深刻影響了帝國,但最終被吸收同化,變成了賽里斯文化的一部分。
兩國的文化深厚程度,文明強度都完全不一樣。
我個人的意見是,羅馬帝國就算還在,也無法帶領西方與東方的賽里斯帝國競爭。”
莫公澤的潛臺詞就是,羅馬帝國再也無法阻擋東方,你們法蘭西,就更別想了。
“大臣閣下,過多關注所謂東西方對抗的觀點,對你和法蘭西帝國都沒有好處。
這個世界如此之大,容得下兩個文明,西方不可能戰勝東方,東方也不可能統治西方。
對抗對我們所有人都沒有好處,有序的競爭,總體的和平,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夏爾.莫里斯.塔列朗當然不會被莫公澤這種話忽悠,不過他不是來跟莫公澤辯論的。
他強烈要求莫公澤過來,實際上是想通過這位比利時親王向反法同盟傳遞一個信號,他夏爾.莫里斯.塔列朗是不支持拿破侖如今這種瘋狂政策的。
以后要是拿破侖翻車了,帝國覆滅了,可不要連累他。
“我贊同親王殿下的大部分意見,所以我堅決反對皇帝不斷擴大戰爭的行為。
這也是我愿意將埃爾福特條約透露給殿下的原因,我想要你們制止皇帝的擴張。
他太迷信武力了,正在從法蘭西人的救世主變成法蘭西人的死神,我不想我的祖國,再次被戰火毀滅。”
這就是夏爾.莫里斯.塔列朗的中心思想,也確實代表了一部分法蘭西人的意見。
那就是在封鎖英格蘭不太能成為現實,征服英格蘭也不可能的情況下,那就應該見好就收。
法蘭西應該偃旗息鼓,與歐洲其他國家和平相處,以便完成對意大利和萊茵蘭的同化與合并。
畢竟此時的法蘭西是非常強大的,歷史上的查理曼帝國都沒有如此強大過,完全可以先茍一波,發育發育。
等到打造出一個強大的,領土包含法蘭西、意大利、萊茵蘭、尼德蘭的大法蘭西帝國后,再來與大虞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
那樣即便爭霸不成功,但一個版圖如此之大,人口七八千萬的法蘭西,也足以自保。
莫公澤也明白夏爾.莫里斯.塔列朗的意思了,他做出一副嚴肅的樣子。
“謝謝你,大臣閣下,你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因為別人的愛國,實際上只是對君王的搖尾乞賞,但你愛的是法蘭西這個國家。”
一個小時后,莫公澤回到了自己的戰艦上,拿出夏爾.莫里斯.塔列朗給他的埃爾福特條約一看,頓時就坐不住了。
因為條約上赫然寫著,法蘭西帝國與羅斯帝國結成軍事同盟。
當任何一方受到任何一方襲擊,特別是受到奧地利襲擊的時候,另一方就立刻要對奧地利發動進攻。
“果然是軍事同盟,不過還不夠。”莫公澤嘀咕了幾聲,突然從抽屜里拿出了鵝毛筆,他要給埃爾福特條約加點料。
光是軍事同盟怎么行,不如讓法俄兩國達成瓜分奧地利的協議。
法蘭西得到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羅斯帝國得到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特蘭西瓦尼亞。
說干就干,莫公澤立刻開始修改起了夏爾.莫里斯.塔列朗謄抄的埃爾福特條約。
果然,當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收到這份篡改過的埃爾福特條約后,立刻就炸了。
如果按照這份埃爾福特條約中的條款,在某個未來,奧地利帝國將只剩下維也納周邊這一圈,成為一個跟葡萄牙王國差不多的存在,這是驕傲的弗朗茨一世絕對不能承受的。
“戰爭,只有戰爭才能讓這兩個強盜打消對奧地利,對哈布斯堡家族的覬覦。
卡爾,我的弟弟,召集我們所有能召集的士兵,我要把拿破侖.波拿巴的腦袋給砍下來!”
弗朗茨一世又驚又怕的嚎叫在美泉宮中回蕩,卡爾大公也黑著臉,做好了最后的戰爭準備。
不過在奧地利帝國已經決定拼盡全力之后,法蘭西那邊依然沒有什么反應。
甚至在偵查到奧地利開始全國動員后,拿破侖依然從德意志地區抽調走了超過十萬軍隊。
原因就是發生在伊比利亞半島上西葡兩國的半島戰爭,已經到了讓拿破侖都頭疼不已的地步。
最開始,西班牙的軍隊不但被法國人看不起,被拿破侖嘲笑西班牙軍隊是僧侶領導下的土匪,西班牙軍隊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垃圾。
但轉折點在1808年7月到來,此時拿破侖.波拿巴的大哥約瑟夫.波拿巴已經到達馬德里,開始了他西班牙國王的生涯。
拿破侖.波拿巴也認為,他為兄長配備的三萬法軍,將可以永遠保證西班牙人民臣服于他們的新國王。
當時,法蘭西有一支艦隊被西班牙人困在南邊靠近直布羅陀的加的斯港。
拿破侖于是命令皮埃爾.杜邦率領西班牙法軍主力,超過兩萬名士兵前往加的斯港解救艦隊,并順路掃清地方上的西班牙反對者。
結果杜邦走到距離加的斯港八十多公里的小鎮拜倫時,突然被從安達盧西亞省和塞維利亞省來的西班牙軍隊圍困住了,拜倫戰役爆發。
此戰,西班牙人以極大的民族熱情,將沿途搜刮了大量金銀財寶的法軍堵在了一座山上。
而法軍則因為全軍攜帶了太多搶劫來的財寶,竟然沒有準備充足的食物和飲水。
被困在山上之后,法軍嘗試十余次下山取水,都被西班牙軍隊拼死趕了回去。
三天之后,法軍主帥皮埃爾.杜邦撐不住了,他親自帶隊發起了絕望突擊,但即便他這主帥都沖到了第一線,但依然沒有成功。
最后迫于無奈,法軍實在是渴的受不了了,只能選擇投降。
此戰法軍兩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死傷千余人,投降者足足有一萬八千,一戰就把法軍在西班牙的駐軍報銷了三分之二。
連累的才當了一個多月西班牙國王的約瑟夫.波拿巴,只能恥辱性的撒丫子跑路。
這場戰斗影響極大,是法軍第一次成建制的慘敗,還是慘敗于公認垃圾的西班牙軍隊手里。
拜倫戰役的戰果,不但鼓舞了西班牙人,使本來不希望抵抗的西班牙上層都開始加入反法戰爭,還讓給全歐洲看到了擊敗拿破侖的可能。
原來法軍也不是無敵的啊!
于是同年九月,英格蘭王國派出未來的鐵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率領一萬英軍登陸葡萄牙,進行葡萄牙復國之戰。
與一萬英軍一起行動的,還有大虞上川省(上緬甸)鎮軍橫川(密支那)營的三千人。
以及葡萄牙果阿志愿兵火槍手團一千人和葡萄牙澳門志愿火槍手團一千人。
這五千人由上川提督覃三覃定洋指揮,后面兩支葡萄牙志愿兵團雖然全部由海外葡萄牙人組成,但實際上也是大虞幫忙張羅組建的,因此是算在大虞軍隊中的。
這五千人的加入,也基本標志著大虞開始親自下場,介入拿破侖戰爭了。
受到此事的鼓舞,1808年10月22日。
奧地利外交大臣約翰.菲利普.斯塔基文邀請英格蘭外交大臣喬治.坎寧,大虞駐歐全權大使汪守和,普魯士施泰因男爵到達維也納,進行了秘密會晤。
四方在這次會晤中擬定了新的同盟條約,條約規定:
英格蘭王國將在六個月內從葡萄牙、比利時兩地發起陸上進攻以牽制法蘭西的力量。
奧地利帝國將在六個月內動員不少于十五萬大軍,在萊茵蘭等地發動對法蘭西帝國的陸上打擊。
普魯士王國作為陸上進攻的策應方,也需動員至少六萬軍隊參戰。
英格蘭王國將為普魯士王國提供五萬英鎊的援助,為奧地利帝國提供二十萬英鎊的援助。
賽里斯帝國將為普魯士王國提供十五萬英鎊的援助,為奧地利帝國提供一百萬英鎊的援助,其中奧地利帝國急需的火藥和糧食,將立刻從高加索地區起運。
至此,在俄法兩國于埃爾福特條約為基準,形成兩國同盟的基礎上。
賽里斯帝國、奧地利帝國、英格蘭王國和普魯士王國結成了新的反法協約。
一場味道特別沖的同盟國大戰協約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