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心思縝密!
蕭天龍撥通了深城公司的座機,聯系上了賴偉權。
“蕭總,你大概什么時候回來啊?”
賴偉權終于聯系上了蕭天龍,接聽電話之后顯得有些焦慮。
一個星期后,蘑菇出欄進入高峰。
這么大的蘑菇棚,每天最少可以出產三噸蘑菇。
蘑菇一旦開傘就賣不起價格,每天都得定時采收,賣不掉的蘑菇只能成為廢品,損失就太大了。
現在必須盡快解決銷路問題。
“銷路問題你不用管,抓好種植和采收就行了。我上午和楊總商量過,增派業務員拓展酒店和學校的配送業務,安排兩隊人馬前往莞城和羊城拓展業務。羊城的需求量很大,完全可以消化咱們這點貨,以后外銷的貨凌晨三點采收,連夜送貨出城,就不怕滯銷。”
蕭天龍說出了他的安排,首先給賴偉權發了一顆定心丸。
只要蘑菇的質量穩定,有多少貨都能賣得出去。
“那你什么時候回來呀,咱們的養豬場項目真的停建嗎?我聽楊總通知,養豬場需要重新修改設計圖紙,更改為生豬臨時中場站,這是怎么回事?”
賴偉權有些擔心楊博文胡亂修改規劃,會影響公司未來的運營。
現在菜園的土壤改良需要大量的有機肥,而豬糞就是焐肥的最好原材料,農場想要維持生態良性循環,還得有個養豬場。
“是我通知楊總修改的規劃,不用擔心。這一次回鄉,我已經和縣里的三百多家農戶簽訂了一萬多頭生豬的聯合養殖項目,成立了分公司,以后鄉下的土豬運到深城,先在中轉場短期飼養一段時間,等待檢疫再屠宰上市銷售。”
蕭天龍介紹了一下他的新想法。
現階段在西麗搞大規模養殖生豬,不但要解決豬食的問題,還要解決環保問題,養殖成本無形增加了很多。
建個生豬中轉養殖場,不但能夠解決有機肥的問題,也不用擔心環保問題。
賴偉權聽完之后心里一喜,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這個主意還真是不錯!
如果興建大型的養豬場,就會出現有機肥過剩的情況,還要解決大量污水的處理問題,成本確實會增加很多。
僅僅只是生豬中轉,獲得的豬糞就能用來改良土壤,也不會出現排污過剩的一系列問題。
難怪蕭天龍回去這么長時間沒回來,原來在籌劃這么大一個項目。
山里的土豬肉拉到深城來銷售,絕對有市場。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本地人都有了錢,他們舍得多花點錢購買味道更加鮮美的土豬肉。
“以后咱們的養豬場只負責中轉?”賴偉權詢問了一句。
“沒錯,以后西麗只建生豬中轉場,楊總這個星期應該可以確定中轉場的設計方案,占地面積在原方案的基礎上減少四分之三,修在緊臨水庫大壩下面的山坳里,再花錢修一條公路進去就行了。”
蕭天龍解釋了一下他的規劃。
現在最關心的還是菜地情況,按理菜地已經修整好了。
“菜地早就整好了,我和楊總討論之后決定先種綠葉蔬菜,這些菜出園時間短,見效快,試錯成本低,在大規模試種的情況下,有夠總結經驗教訓,等你回來了再調整。首批下種的菜種已經出苗,半個月后就能出園銷售了。”
賴偉權介紹了一下菜地的種植進展。
對他而言,種植不是問題。
主要還是擔心銷售。
新招來的銷售人員還在培訓。
只能等業務員拿到國企和學校的穩定配送訂單,才能針對客戶的需要調整種植品種。
綠葉蔬菜是消耗量最大的菜品,哪怕產量再大也不愁銷路,遠比大棚菜和外地運來的菜要有競爭力。
這是一種穩中求勝的布局。
蕭天龍聽完頷首點了點頭。
他相信楊博文和賴偉權的能力。
這個安排略顯保守,卻是現階段最穩健的經營方式。
“權哥,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告訴你,三天后我有位老鄉叫趙強,他會帶著織金一位名老中醫前往西麗給你母親治病,這位老中醫對一些疑難雜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和他聊過你母親的病,他認為你母親的病根是生你弟弟落下的,可能會有辦法痊愈。”
蕭天龍這才引入正題。
賴偉權聽說蕭天龍幫他物色了名老中醫來為母親治療,心里感激不盡。
蕭天龍重金聘請的護理員,確實能干又善良,把他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還陪著母親一起聊天曬太陽。
有人精心護理之后,賴母的精氣神也在好轉。
自從家里多了一個專業護理員,賴偉權才能把所有的精力撲在農場和蘑菇棚里。
如果再請來名醫調理,母親興許真有痊愈的希望。
他還以為蕭天龍忙碌得快要忘記當初的承諾,沒想到他一直記著,請人護送名醫過來為母親治療,連聲道謝:“多謝蕭總,我會提前準備房間,做好老中醫的接待工作。”
“就住你家里吧,收拾一間房,備好床上用品,我和易醫生商量過了,他覺得住在你家才能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容易調整方劑。”
蕭天龍順便告訴賴偉權,趙強這次過去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跟著他學習如何規模養豬。
趙強準備在織金礦山修一個中型養豬場,自己種紅薯用來養豬,過來是學習有機肥的發酵處理,還有生豬防病防疫的一些技術。
“沒問題,我會做好他的培訓工作。”
蕭偉權不得不佩服蕭天龍的心思縝密。
他安排趙強送老中醫來深城,還真是不舉兩得,不但確保老中醫一路上的安全,又能過來進行技術交流。
不愧是蕭天龍,凡事想得這么周全。
倆人聊了半個多小時,這才持斷電話。
蕭天龍收拾了一下公文包,吩咐林娟替他守著辦事處,有什么事情打他的傳呼機。
“你去哪里?”林娟好奇地望著蕭天龍,心里想跟著一起去。
“我去拜訪老中醫,備些禮物過去和他確定出發的時間,你留在辦事處替我監督裝修和接待應聘人員,我很快就回來。”
蕭天龍步行來到了附近的農貿市場,挑了一些水果,再買了一些禮物,乘坐三輪摩的來到了德馨堂診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