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朝廷上。
安南國王腦子嗡嗡的,渾身寒毛全炸起來了!
他面前擺著一紙情報:
“七日前,大明使臣李暄兵不血刃收服東瀛,將東瀛天皇帶回應天,一路上大明百姓紛紛圍觀。”
而下面的朝臣,此刻已經吵翻了天。
幾個歲數大一些的朝臣,急的恨不得拿拐杖去跟國王干一場!
拐杖咚咚的敲著地面憤怒的數落:
“臣等早就提醒過王上!大明乃大國,上邦,其意不可違逆!不能去惹他!”
“可王上卻充耳不聞!洪武皇帝曾經幾次言明,讓我們上貢之時取道兩廣之東。”
“但王上你就為了一點面子,所謂的國格,偏偏不聽,非得走兩廣之西!”
“逞這一時的意氣有什么用!?”
這幾個老臣剛說完。
就有人跳了出來,指著他們怒斥:“大膽!敢以下犯上,教訓大王?”
領頭的老臣根本不屑跟這種諂媚佞臣多說,拎起來拐杖就打了過去。
瞬間滿朝再度亂成一團。
安南國王現在已經懵了,由著他們去互毆,也沒心思去管什么朝堂秩序。
他實在是沒想到。
大明不鳴則已,一鳴!
竟然這么嚇人!
兵不血刃,不聲不響的突然就滅了一個東瀛!
東瀛跟大明可是還隔著鯨海,隔那么遠,這都說滅就滅。
那就在大明邊兒上的安南,又該怎么辦。
現在他后悔的腸子都青了!
早知道逞什么能?
給大明老老實實的當狗多好!
大明讓往東,安南就不應該往西!
大明讓汪汪叫,那安南就應該汪汪叫!
要是早聽話的話。
哪至于現在這樣!
安南國王越想越怕,被下面互毆的一幫朝臣鬧的頭都大了,一巴掌拍響桌子:
“好了!都別打了,現在想想,該怎么辦!”
“萬一大明捎帶手的,再把安南給滅了!我們如何是好?”
“為今之計!”
幾個老臣站出來:
“只有兩條,第一!大王立刻親筆寫下認罪書信,細數這些年來的過失!”
“遣特使,不!大王應該親自去應天!向大明皇帝認錯!”
“第二!大明皇帝曾幾次要求我們將占據‘占城國’的土地歸還。”
“大王你現在應該立刻聯系占城國使臣,即刻歸還土地!”
“總之!以后我們就給大明當狗吧!萬不可再有狂吠的心思!”
“啊!?還要我親自去啊!”安南國王有點不樂意,還土地,寫認罪的書信,他都能做。
但是親自跑去大明認錯?
這太丟臉了!
“啊什么啊!?”
幾個老臣急瘋了都快,拐杖杵著地面,恨不得杵出來火星子:
“大王現在認錯,還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等大明皇帝派遣那個李暄,讓他來安南逼著我們認錯,那就什么都晚了!”
聽到李暄的名字。
安南國王又看看情報,李暄兵不血刃收服東瀛幾個字,字字誅心。
再也不敢有別的心思。
只好答應:
“行!本王寫!本王親自去!一切都依你們!”
“只要...只要大明皇帝別追究本王的過錯,這就可以!”
...
占城國王很快就收到了安南國王要歸還侵占土地的消息。
對此,他早有預料。
因為他也知道,大明派遣去東瀛的李暄,兵不血刃的收了東瀛!
這么震驚天下的大事!
現在就擺在臉上。
安南國要是不害怕,那就見了鬼了!
“收拾一下,本王要親自上應天,朝拜大明皇帝!”
“哈哈哈!給大明當狗,真是榮幸至極!以后安南再也不敢欺負我占城了!”
...
相比于安南國和占城國的反應。
半島這邊。
當聽說李暄兵不血刃的收服東瀛時。
棒子的老祖宗李成桂,他的心情就有些復雜了。
朱元璋前不久剛寫信罵了他!
“你李成桂,高麗王雖然昏亂,但你是臣子!你不勸諫,反而篡位?亂臣賊子!”
李成桂收到信覺得自己很冤枉。
立馬回信。
“陛下聽我解釋!高麗王他讓我在威化島起兵!去攻打陛下您啊!我不敢從命,只能返回朝中,廢了他。”
“現在我權知高麗國事,高麗王室后裔也已經都死完了,沒人繼承大位,只好求陛下允許我成立王朝,封我自立吧!”
“這是我想到的兩個國號,一個是‘和寧’,另一個是‘朝*’,請您挑一個。”
朱元璋雖然不高興。
但高麗國王的后裔都死干凈了。
也只能認可李成桂,封李成桂自立李氏王朝,親自賜了國名。
而李氏王朝,就是后面的棒子和我從丹東來,這兩兄弟的老祖宗。
大明滅了東瀛的消息傳到這的當夜。
李成桂就召來重臣和兒子李芳遠。
“大明遣使臣李暄出使東瀛,但這個人竟然兵不血刃的收服了東瀛!”
“還把東瀛的天皇當寵物一樣的帶回應天展覽,大明的老百姓都去圍觀了!”
李成桂說完。
對此還不知情的幾個重臣,還有李芳遠,人當場就麻了!
李芳遠在李氏王朝的地位,和朱棣差不多。
朱棣是太宗,雖然后面被道長給背刺,改了成祖,但他確實是太宗!
而李芳遠,就是李氏王朝的太宗。
“東瀛不是和大明隔著鯨海?怎么...就被那個李暄給收了!?還兵不血刃!?”
李芳遠感覺他像是在聽天方夜譚。
這要是真的!
那這個李暄,也太神了吧!
“此事千真萬確,大明皇帝大概是為了表彰李暄,還御駕親征,親自去了東瀛迎接!”
“現在兩人還有東瀛的天皇,已經回到了應天。”
說到這,李成桂又把占城和安南的反應也說了一下。
這回李芳遠和幾個重臣沒有懷疑的理由了。
“現在我們該怎么辦!去年大明皇帝才剛剛責怪我廢了高麗國王。”
“我現在很不踏實!萬一他...他讓李暄征伐我們?”
李成桂現在很慌,不停地內耗。
但李芳遠處于局外,看的就比較清楚。
他勸道:
“父王,大明皇帝已經賜封我們,應該就不太會再征伐我們了。”
幾個重臣聽了紛紛附和,也是這個意思。
但李成桂此時根本聽不進去這些話。
滿腦子都是朱元璋罵他是篡逆之徒。
還有李暄兵不血刃收服東瀛的事。
“不行!你去準備禮物。”
李成桂看向李芳遠:“以王世子的身份,去應天朝貢!特別是!要見一見李暄。”
“大家都姓李,關系應該挺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