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北平城呢,可以說也幸虧主帥是李景隆,換任何一個人這波就無了!】
【從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包圍北平城時,城內朱高熾面臨的處境堪稱“地獄模式”,他能守住北平,完全是靠意志力硬撐的結果,連他自己估計都沒想到!】
【由于朱棣帶走了燕軍主力,留給朱高熾的只有不足三萬老弱殘兵還多為傷兵、新兵和文職人員,而北平城周長數十里,七座城門都需分兵防守,平均每處防線的士兵不足千人。】
【物資方面更是捉襟見肘, 糧食實行“軍民分食”,朱高熾帶頭縮減口糧,士兵每日只能分到少量粗糧,百姓則以野菜、樹皮補充!】
【再加上是冬季,士兵缺乏棉衣,不少人凍得手指都快掉了,只能靠喝烈酒御寒,城內存酒幾乎耗盡!】
【守城武器消耗巨大,箭矢、滾石用一批少一批,后期甚至要組織婦女兒童砸鍋煉鐵,趕制簡易兵器。】
【再加上朱高熾本人雖肥胖不善騎射,但卻全程站在一線,因為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晝夜巡查城墻,親自指揮修補缺口,好幾次在城頭被流矢擦傷。】
天幕前!
大胖看著天幕上的種種,心里說不出來啥滋味。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最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既要安撫士兵,又要壓制城內因饑餓、寒冷產生的恐慌情緒!
就連他的母親都親自戎裝上陣!
有多難只有他自己和老天爺知道……
一旁的朱高煦拍了拍大胖的肩膀,說道:“大哥,那段日子真是苦了你了,你守城的功績,咱們都看在眼里。”
朱高熾苦笑著搖了搖頭,“當時我也沒別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比起我來,二弟你才是真的苦,好幾次都把咱爹從閻王殿給硬生生拖回來,這個太子之位為兄不配啊!”
金豆子擺了擺手,“哎!大哥說的哪里話!”
“我可聽說了當時北平城,最危險時,彰義門缺口剛堵上,德勝門又告急,城內幾乎到了“兵盡糧絕、無兵可調”的地步。”
“二哥說的對,大哥你就別再謙虛了,你可是咱們大明的“守城之神”!”朱高燧也附和著。
“對……對,高燧說的沒錯,若不是大哥守住了北平,我們這后方不穩,也難以在前線放手一搏,更別提這江山了!”
朱高熾嘆息一聲,“哎!咱們都別互相吹捧了,要說最苦的還是咱們娘!”
此話一出兄弟三人都沉默了……天下安定了……他們娘走了!
他們娘,有多辛苦他們都知道!
天幕上的畫面仍在繼續。
【就這樣城里的朱高熾硬挺著,而城外,李景隆的“騷操作”讓所有將士徹底懵了。】
【他下令每日辰時攻城,午時準時收兵,雷打不動!】
【南軍的火炮明明能轟塌城樓,他卻規定“每日限發十炮,以免浪費彈藥”】
【甚至有一次,燕軍夜襲南軍糧營,放了把火就跑,李景隆竟下令“不許追擊,以免中伏”,眼睜睜看著糧草燒了半宿。】
【更絕的是“勸降大會”,李景隆讓人在城下搭了臺子,派文官對著城頭吟誦《勸降賦》,還讓士兵們敲鑼打鼓伴奏。】
【城上的朱高熾起初還派人射箭驅趕,后來索性搬了把椅子坐在城頭,邊聽邊搖頭仿佛在說,這賦寫得不如我寫的!】
“逆子,逆子!你特媽的腦子呢!”李文忠看的差點被氣的吐血。
手上棍子打的更狠了!
他發誓他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見過這么憋屈戰役,五十萬攻三萬老弱病殘的城池,沒攻下……
這輩子都沒見過!
而大明的一處角落里,羅貫中看著天幕上的種種,心頭靈感爆棚。
腦海里的角色有了對比,趙云他沒見過,但是李文忠他見過……
合肥戰神他沒見過,但是大明戰神他見過……
于是乎,揮筆奮筆疾書!
話說東漢末年,分三國,白袍小將在曹軍中抱著嬰兒,七進七出……
合肥之戰……
……
【轉眼一個月過去,北平城沒攻破,士兵們凍得縮在帳篷里搓手,個個面面相覷,一時間士氣低落。】
而此時城內朱高熾也沒好到哪里去,已經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無兵可用的地步,正當絕境之際,朱棣率領燕軍回師的消息傳到城內。
此時畫面中……
“世子,西南角樓快頂不住了!”親衛的吼聲帶著哭腔。
朱高熾此刻已經絕望了,“老頭子,你到底何時能回來啊!兒子我頂不住了!”
絕望之際,聽到城頭親衛帶著哭腔的吶喊“王爺、王爺!是王爺回來了!”
“我們有救了,王爺回來了!”
“哈哈,王爺回來了……回來了!”
“雜碎們,來啊繼續啊!誰慫誰孫子,有種的繼續攻城!”
我們在等救兵,你們在等什么?
等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