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寒風已然帶著刺骨的意味,桃源村第三窯青磚終于在眾人的期盼中成功出爐。
當窯溫漸漸冷卻,姚大看著那泛著沉穩青灰色的磚塊,心里惦記的卻是自己的木炭啥時候能恢復生產。
靠近謝家竹樓的那一刻,姚大仿佛闖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竹屋附近彌漫著淡淡的竹香和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讓人心安的氣息。
原來是李月蘭開始啟用地火龍功能取暖了,竹屋外面的兩個土灶上燒著開水,她就把通往地火龍的隔熱板取走,讓熱氣直接貫穿整個地火龍的甬道,熱氣自然而然在竹樓底部蔓延開,烘得竹樓里暖意融融,李月蘭害怕室內外溫差導致感冒,還特意開了門窗,竹樓內的暖氣剛好能趕走秋意寒涼。
姚大局促地站在茶室門口,有些不敢下腳,生怕自己沾滿窯灰的鞋子弄臟了地板。
李月蘭正好從里間出來,見到他,熱情地招呼:“是姚大啊,快進來坐!外面冷得很吧?”
她引著姚大走向那張巨大的長條桌。
姚大幾乎是小心翼翼地挨著椅子邊緣坐下,屁股都不敢坐實。
這椅子寬大、舒適,靠背的弧度恰到好處地貼合腰背,是他從未體驗過的舒服。
雖然上回的喬遷宴他也來了,但也只是看看新鮮,沒敢坐下試一試,他一個整天跟木炭窯灰打交道的粗人,坐在這光滑锃亮的桌椅上,只覺得渾身不自在,總擔心自己粗糙的衣褲和手上的老繭會刮壞了這光可鑒人的桌面。
就在這時,謝廣福和謝鋒也從磚廠回來了,兩人身上也帶著寒意和一些塵土。
李月蘭見狀,連忙從外面灶上的陶壺里倒出兩碗熱氣騰騰的茶:“快喝點蔥姜茶驅驅寒。”
這蔥姜茶是云槐縣乃至整個北地秋冬最流行的農家茶,做法簡單,茶湯里投幾段蔥白、幾片老姜,再加一小撮鹽巴煮開,喝下去一股熱流從喉嚨直通到胃里,渾身很快就暖洋洋起來,最能抵御深秋的寒氣。
謝廣福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桌邊、顯得坐立不安的姚大,一邊脫下外衫掛好,一邊問道:“姚大?你怎么過來了?窯區有什么事?”
姚大見到他和謝鋒,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猛地站起來,動作之大,差點撞到正給他添茶的李月蘭。
“哎呦,對不住對不住,月蘭嬸子!”
姚大連忙道歉,然后急切地對謝廣福說:“廣福叔,鋒哥兒,我來就是想問問,今天中午第三窯青磚出來了,咱們……咱們啥時候能開始燒制木炭啊?眼看著天越來越冷,山上的好木材我都帶人砍回來不少了,堆得跟小山似的,再不用,木炭倉庫也堆不下了!”
謝廣福走到竹樓門口的洗手盆邊,一邊就著清水洗手,一邊用眼神示意他:“坐下說,坐下說,別著急。”
洗完手,謝廣福走進來,在姚大對面的椅子上坐下,先端起李月蘭遞過來的蔥姜茶喝了一大口,感受著那股暖流在體內化開,才不緊不慢地說道:
“第三窯出來了就好,這樣,從明天開始,窯區那邊,勻出三口饅頭窯專門燒制木炭。剩下的兩口窯,還是繼續燒青磚。”
姚大一聽,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問:“啊?才三口?廣福叔,為啥不五口窯都燒木炭啊?現在天冷了,木炭拿到縣里肯定好賣,能掙不少銀呢!”
謝廣福放下茶碗,看著他,語氣認真卻溫和:“姚大,掙銀子是重要。但咱們自己村里人安穩過冬,更重要。現在雖說每戶能分到青磚起暖房,但總有那么幾戶人家人口多,或者之前損耗大,兩千塊青磚是不夠的。咱們還得再燒一些出來備用,不能讓誰家的暖房起了一半,就因為沒磚了,只好用泥巴糊、用草棚頂湊合吧?掙銀子是為了讓日子更好,可不是為了看著鄉親挨凍。”
姚大聽完,恍然大悟,臉上露出慚愧又敬佩的神色:“是是是!廣福叔您考慮得周到!是我眼皮子淺了,光想著掙銀子了。您說得對,自己人不能凍著!三口窯燒炭,夠了夠了!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裝窯點火!”
心里的大事有了著落,姚大頓時輕松起來,將碗里已經溫了的蔥姜茶一口氣喝干,站起身道:
“廣福叔,月蘭嬸子,那你們歇著,我這就去窯區安排明天燒炭的事,先走了!”說完,風風火火地就走了。
謝鋒剛才去溪邊給追風和閃電喂了草料,進來時正好看到姚大匆匆離去的背影。
他走到桌邊,看著坐在那里繼續喝茶的謝廣福,不由得笑了笑:“爹,我怎么感覺,咱家這一樓的茶室,以后怕是要變成您的‘辦公室’了。”
謝廣福聞言也笑了,帶著點預料之中的得意:“我就知道以后來找我的人少不了。你看這長條桌,像不像個大會議桌?當初讓芝芝選家具,我就是看中了這一點,特意挑長的。平時咱們自家吃飯當餐桌用,偶爾來了人商量事,就能當會議桌用,一物兩用,不浪費。”
李月蘭又拿了個新茶碗給謝鋒也倒上熱茶,接口道:“你爹就愛琢磨這些。不過這桌子確實好用,又大又平整,平時我在這里摘菜、揉面也方便得很。”
謝鋒抿了一口溫熱的姜茶,感受著驅散寒意的溫暖,環顧了一下格外安靜的竹樓,問道:“今天家里怎么這么安靜?芝芝和小文呢?又‘進去’了?”他指的是進入空間。
李月蘭搖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神秘又興奮的笑容:“不是。他們去張秋笙家了,幫我‘進貨’去了。”
“進貨?”謝鋒疑惑地挑眉,在這個時代和地點聽到這個詞,感覺有些違和。
李月蘭這才壓低聲音,帶著幾分分享秘密的喜悅說道:“你們倆最近忙,沒注意。我不是一直在用那個……‘直播’嘛,就拍點我做菜、種菜和咱們村的日常。那些‘網友’一開始也就是看個熱鬧。前天,我去張林木那兒拿他給咱家做的小凳子,就多呆了一會兒,看了看秋笙和圖圖編的那些竹編的小玩意兒,籃子、盤子、小動物什么的,當時就順手‘播’了一下。”
她越說越興奮:“沒想到,直播間里那些‘網友’熱情得很,好多人都問在哪里可以下單,想買!我就拿了幾個特別精巧的回來,試著掛在了‘小黃車’上,你猜怎么著?真賣出去了!我花十文錢從圖圖那兒買的一個竹編水果盤,掛了二十塊錢!竟然一下就被人拍走了!這不是暴利是什么?”
謝鋒和謝廣福都驚訝地放下了茶碗。
李月蘭繼續道:“而且啊,我試著點了提現,那錢……竟然真的直接就打到我綁定的那張卡里了!雖然不多,但這說明這條路走得通啊!以后咱們家,就算暫時沒有大進項,光靠這個,也不怕坐吃山空了!所以今天,我就讓小文和芝芝再去秋笙家,多挑一些好看的、實用的竹編制品回來,咱們的‘電商’事業,這就算起步了!”
這下,不僅是謝鋒,連謝廣福都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有了李月蘭的這個小黃車,以后他們不僅可以賣竹編制品,也許還能賣點別的,增加家里的收益。